文不加点是什么意思-文不加点是什么意思?
1.文不加点的意思
2.文不加点什么意思?
3.文不加点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4.成语文不加点指什么
文不加点的意思
文不加点的意思是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不加点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文不加点。文不加点的迅捷才思来源于深厚的感情积累和丰富的日常生活素养、熟练的文章技巧,并不是草率为文。
文不加点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含褒义。宋·王禹偶《送薛昭序》:天子嘉之,试于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干言,耸动台阁。
文不加点造句
1、这篇文章写得波澜老成,文不加点,实在是部好作品。
2、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3、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4、大家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洋洋甩甩,从上而下,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哪里会告诉你,这里要停一下,那里说完了。
5、王曾奉旨入值殿庐,相对跪坐于两丈开外的榻侧几前,各自援笔濡墨,文不加点的唰唰记录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不加点
文不加点什么意思?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示例:援笔一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
近义词:一气呵成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来看下面两道考题: 经过他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两处,将‘文不加点’看成了贬义词,与其本身意思矛盾,因此用法是错误的! 原意是褒义的.
近义词:一气呵成
文不加点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336 成语 文不加点 注音 ㄨㄣˊ ㄅㄨˋ ㄐㄧㄚ ㄉㄧㄢˇ 汉语拼音 wén bù jiā diǎ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
#语出汉.祢衡〈鹦鹉赋〉。
典源 #汉.祢衡〈鹦鹉赋〉(据《文选.卷一三.赋.鸟兽上》引)1>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2>因为赋3>,笔不停缀4>,文不加点5>。
〔注解〕(1)典故或见于张衡《文士传》、《南史.卷三九.刘孺列传》。
(2)衡:祢衡,字正平,东汉平原人,生卒年不详。
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3)赋:吟咏、写作。
(4)缀:组合字句篇章。
(4)点:古人写文章,如果字写错了,就在字旁用笔加一黑点,表示不要。
所以点是点除,即删改的意思。
〔参考资料〕■汉.张衡《文士传》(据《初学记.卷一七.聪敏》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
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南史.卷三九.刘孺列传》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在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
梁武帝甚称赏之。
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
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
帝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其见亲爱如此。
典故说明 古人书写时,如遇错字,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表示删去。
所以「文不加点」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不加以涂改,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笔成章,如东汉的祢衡写〈鹦鹉赋〉时就「文不加点」。
祢衡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
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
祢衡答应了,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下笔如飞,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将〈鹦鹉赋〉完成了。
后来「文不加点」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
后来「文不加点」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笔立成,不需涂改。
书证 01.汉.祢衡〈鹦鹉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源)02.《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嵇绍》:「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03.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开元中,李翰林应诏草〈白莲花开序〉及〈宫词〉十首。
时方大醉,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白于御前索笔一挥,文不加点。」
04.《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
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05.明.杨珽《龙膏记》第一○出:「老爷昨日请他即席挥毫,文不加点,老爷说,在座之人无出其右。」
06.《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洪内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宝来,诸 *** 供侍于面前,对众官乘兴,一时文不加点,扫一只词,唤做〈虞美人〉。」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
使用类别用在「出手成章」的表述上。
例 句<01>他即景生情,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
<02>多年的记者生涯,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
<03>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04>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05>想要能够文不加点,下笔有神,除了天资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勤练。
<06>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07>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08>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09>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近义词: 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下笔成章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不加点,文无加点
成语文不加点指什么
文不加点意思是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成语典故:
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喜讥嘲权贵。汉献帝兴平年间避难于捐州。建安初年,受孔融、杨修等人引荐,曹操欲见他。
华歆等谋臣对祢衡十分妒忌,便在曹操面前进谗言陷害他,曹操因此怠慢他。祢衡知道后十分气愤,大骂华歆等人。曹操装得很大度,不想背上杀贤的罪名,就在大堂上让祢衡击鼓,借此羞辱他。
祢衡就在大堂上脱光衣服,一边击鼓,一边骂曹操。曹操仍很大度,把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不久,刘表也接受不了他,又把祢衡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祢衡在任期间,读到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此事深受黄祖之子黄射敬佩。
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拿起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其文辞藻华丽,情怀慷慨。但由于祢衡在宴会上顶撞了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杀了他。
成语辨析
“文不加点”的近义词有“下笔成章”“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一气呵成”等。“一挥而就”的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文不加点”与“一挥而就”都有形容一个人写文章时才思敏捷的意思。
不过,“文不加点”强调的是写出的文章很完美,挑不出任何毛病;“一挥而就”强调的是写文章的速度极快,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文不加点”的反义词有“三纸无驴”“江郎才尽”等。“三纸无驴”的意思是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江郎才尽”即用来泛指才思减退。
对于“文不加点”的运用,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将其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