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节礼士的意思

2.开心饮酒的诗句

3.羊祜与莱芜市羊里镇

4.祖坟的挖祖坟事件

5.礼仪部·卷三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折节礼士的意思

羊祜典故-羊祜折臂三公

折节礼士的意思: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造句:

1、曹操对有高尚情操的忠义之士如此屈已相待,折节礼士,而对那些人品低下,人格卑劣者不仅鄙视,而且即使帮了大忙也对他们杀之不赦。

2、袁绍自少喜结交当时上层社会的豪爽之士,少年折节礼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3、这么折节礼士,鸳鸯从头到尾地“不语”,就没搭理过,最后还是她自己找台阶下,说人家“怕臊”,要去找人家“老子娘”。

4、绍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节礼士,宦官皆恶之。

5、察既居形胜之地,折节礼士,恩百姓。勇侠之士多附之,境内称治。

6、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朔,名震天下,实力强盛,并且能折节礼士。

7、二是对有高尚人格,忠贞气节的志士仁人倾心钦慕,甚至不惜屈己相待,折节礼士。

8、袁绍凭借他“四世三公”的这样一个优势,一个家族的优势,结交了很多的人,做出一副折节礼士、礼贤下士的样子,干什么呢?

9、少折节礼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10、累官至大冢宰,折节礼士,天下多称之。

开心饮酒的诗句

《杂曲歌辞·饮酒乐》

年代: 唐 作者: 聂夷中

日月似有事,一夜行一周。草木犹须老,人生得无愁。

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白发欺贫贱,不入醉人头。

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流。安得阮步兵,同入醉乡游。

《春晚坐睡忽梦泛舟饮酒乐甚既觉怅然有赋》

年代:?宋?作者:?陆游

梦泛扁舟逸兴多,画桡摇荡麴生波。

微风簌簌生蒲苇,小雨霏霏湿芰荷。

舞落乌纱从岁去,歌酣白紵奈情何!

年来惟觉华胥乐,莫遣茶瓯战睡魔。

《饮酒乐》

年代:?魏晋?作者:?陆机

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饮酒乐》

年代:?宋?作者:?黎廷瑞

羊祜折臂为三公,英布之相黥而王。

富贵真可爱,体肤不敢伤。

刘安升天守都厕,长房学道须食粪。

神仙诚可慕,臭秽那可近。

驷马高盖未易求,水银黄金况难信。

我亦不愿承明庐,我亦不愿蓬莱山。

但愿觳{觳殳换束}耕田间,种秫酿作九霞丹。

秋风两鬓不须绿,日饮时可朱吾颜。

山花山鸟自歌舞,醉听松风牢掩关。

用世之士笑我拙,出世之士怜我顽。

冕裳不著虽共蓑笠老,露霓易过安得岁月还。

那知我复笑尔还尔怜,千秋之后高台曲池在何处。

六鳌之侧岱屿员峤俱深渊,兹论犹日茫昧然。

华亭鹤唳却听不可得,单豹遇虎所养安得全。

唯有饮酒之乐不可言,所以达士不与醒者传。

《饮酒乐》

年代:?明?作者:?高启

七弦五弦角奏,一觞两觞羽行。

且乐眼中人聚,莫忧头上天倾。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年代:?唐?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哨遍·壬戍孟秋》

年代:?宋?作者:?曹冠

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

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听江渚、樵歌渔唱。□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羊祜与莱芜市羊里镇

土堆荒榛半沙埂,遗迹偏牵吊古情。

杜预谷陵都变尽,至今羊祜尚传城。

(清高宗《羊祜城》)

在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之中, 遍布着许多羊姓历史名人的遗迹名胜, 诸如山西绛州的羊舌大夫祠, 山东泰山脚下的羊祜故里、羊祜城,湖北襄阳的羊祜“堕泪碑”、羊祜山、羊祜汊, 监利的羊祜养鹤泽, 浙江南溪的羊祜洞,陕西华山的羊祜摩崖、汉中的羊祉《石门铭》, 浙江缙云的羊愔旧隐处括苍山, 山东汶上的北朝羊锺刻经, 河南洛阳的隋代羊氏墓群, 山东曲阜孔庙的唐代《羊荆璧志石》, 四川简阳的唐代左骁卫将军羊贲造像, 河南汝南明代羊可立家族的“乔梓联辉坊”、“三世科甲坊”,山东肥城的明初羊兰治水遗址“羊兰角”, 天津蓟县歧山澜水洞的清代羊祖(宰)墓和《羊祖成道碑》……。许多胜迹在漫漫沧桑中幸存, 她们不仅是羊姓历史发展的真实见证, 也是羊姓后人寻根认祖、追念先泽的家族圣地。

各地羊族胜迹之中, 最负盛名的当推泰山羊祜故里和襄阳羊祜碑祠, 以下便对此略作简介:

(1) 泰岱故里 地留芳躅

“太傅千秋存故里, 我来削面西风起。欲问遗踪何处是?傍人指,乱碑没入寒芜里。”(《渔家傲·羊流店怀古》)

这是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经新泰时所题,词中咏叹的“太傅故里”,即今山东新泰城西北六十里的羊流镇。《新泰县志·古迹》:“羊流店,羊祜故里,史称:‘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地有羊氏之流风,故以为名。”又清人程穆衡《燕程日记》:“羊流,……乃庐江太守续、晋太傅成侯祜、丹阳尹曼故居也。”羊氏先茔、羊太傅祠、羊氏故里坊等遗迹遍布,据传著名的羊祜探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迹传说使羊流弥漫着瑰丽而神秘的色彩。

羊流镇是北方的名镇,清代在这里设置羊流驿, 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是新泰的经贸重心,历史上曾繁盛一时,以至有“知有羊流店,不知新泰县”和“南京到北京,羊流在当中”的俗谚。羊流旧城规模宏大,城内设有驿站及多家名店大铺,古戏楼尤为壮观。众多名胜古迹中,羊公祠与三羊墓尤为世人推重。羊公祠建于羊流镇西门里北侧,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泰安知府姚立德曾对羊公祠加以修葺,著名地理学家赵一清撰《重修羊太傅祖墓祠堂记》,立石祠前。祠中奉祀有羊祜塑像,缓带轻裘,一派儒将风度。从清人谒羊公祠诗作中,可窥见当时祠宇盛况。江逵达《谒羊太傅祠》云:“追陪山左访名区,太傅祠堂是典谟。半碣残碑闻堕泪,一襟缓带足平吴。空余碧草绿阶茂,得沐流风入宇殊。岂独襄阳多父老,讴思终古起顽夫。”又颜怀宪《谒羊太傅祠》云:“郁郁寒烟色,羊流古驿边。来寻太傅里,遗庙尚巍然。裘带钦吴会,风流轶汉贤。至今闻堕泪,犹似岘山前。”又李其梁《谒羊公祠》云:“雨丝初霁柳丝垂,系马趋登太傅祠。庙貌巍峨存故里,风流仿佛见当时。千年俎豆真无忝,百代衣冠幸有师。瞻拜遗容清泪堕,不须重对岘山碑。”庙貌巍然的羊公祠已毁于近世兵燹,但《羊太傅祠记》刻石犹存至今,谛视这篇洋洋洒洒的碑记,犹使人有遥接羊公流风之感。

而今在羊流镇中心,新塑有一座羊祜像,层台上羊祜正凝视远方,按剑沉思。这座羊祜塑像,已成为新羊流的标志。

出羊流东门,过东河,就是闻名遐迩的三羊墓。卢綋《羊太傅祖墓表》称:“羊流店北里许,有羊太傅祖墓三冢。碑表圮,莫辨所葬谁何。询诸土人,参稽志传,咸称其一为太傅祖南阳太守续,其一为太傅父上党太守衜,其一为太傅兄孙暨之少子曼。”其墓址以地脉绝佳著称,东面新甫山芙蓉环列,山势如屏;西面徂徕山重峦叠峰,雄姿巍巍;墓北山峦起伏,逶迤绵延。清人王鸿绪在《晓发羊流店》诗中描写道:“徂徕北绕千林合,泰岳中盘万岭雄”。墓南则是一马平川,坦坦荡荡,使人产生一种心胸开阔、气畅神驰之感。墓南墓西有两河环绕,似两条银色的飘带,蜿蜒而去。照堪舆家之说,这里为难得的风水宝地。《晋书·羊祜传》中便有羊氏祖墓有王气的传说。据传,羊氏墓“帐列芙蓉,为三公之应;案联诰轴,为妃后之应”。“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清代乾隆间新泰知县的江乾达《过羊叔子先茔》诗中有“非关凿墓甘无后,只解为臣合代终”之咏怀诗句。明代新泰知县路升曾对三羊墓进行整修,新泰进士徐光前为撰《邑侯路公表晋太傅成侯羊公先茔墓碑》记其事,碑中云:“今上(万历)龙飞三十六年(1608),我饶阳路公以名进士来令吾新,次年二月,……慕古兴怀,伐宫山一片石,题于三羊墓畔,曰晋太傅成侯羊公先人之墓,复为诗吊之。”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修葺三羊墓的记载。清顺治年间,知县卢綋又续加修复,立《羊太傅祖墓表》。卢綋并作有《立羊太傅墓碑祭文》:“羊流之西, 贤墓是存;肇启簪缨, 奕叶浸繁。武功锡爵, 女贵媲坤;爰及太傅, 德并位尊。齐鲁名陬, 岿焉高门;世易代迁, 莫纪后昆。荒丘累累,莽覆其墩;庙祀虽从, 墓表莫掀。我为缮修, 以慰先魂;怀仰之诚, 达于九原。”(《四照堂文集》卷二一)旧时三羊墓前还有羊氏先茔坊、华表,气势壮观。明人高如山有《羊氏先垄》一诗,便是吟咏三羊墓景象的:“王气已消凿墓后,上公犹出此山前。即今勒石题诗日,如旧看碑堕泪年。带砺勋名留海岱,斧堂踪迹像祁连。几回仰止思遗爱,欲托青云愧短篇。”

三羊墓前的墓表、诗碣,今俱已寻觅无处,但地下的宝刻贞琰,却时有发现。1993年6月,新泰市博物馆在清理羊流镇墓群时,发现了北齐名臣羊烈的墓葬,墓为砖室,平面呈刀把形,6 x7米、墓道长5米,于墓室中出土羊烈夫妇墓志两盒。这一发现,为探讨三羊墓主,提供了无比确切的资料,说明羊流墓群不仅是旧志所说的汉晋冢,而且可能是汉晋延续到隋代的墓群。

站在羊流古墓前,思绪似在古老历史的投影中穿行,虽然风云销歇,华表无存,但羊氏家族的风云史迹、历史功过却宛在眼前,抚读碑刻,仿佛又听到那晋吴金戈的交鸣,齐梁铁马的长嘶,难怪清初诗人韩菼怆然赋怀:“萧萧风白杨,犹若乔与梓。不胜吊古情,欲酹无萍芷。”(《三羊里》)

祖坟的挖祖坟事件

相信祖坟有“王气”称帝被斩

(摘选自湖北阴阳地理学府)

传说,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韩信,随便葬母就葬到一块风水宝地上,便有了后来的官运亨通;明太祖朱元璋葬父,坟址正好选到了龙运真穴,故而有朱姓277年江山。

中国正史上这样的文字很多。《后汉书·袁安传》(卷45)记载,在汉光武帝刘秀当皇帝时做过成武令的袁安,葬父时经神人指点,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从此富贵,“初,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安为言其故,生乃指一处,云‘葬此地,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于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

意思是,做太尉的东晋名将陶侃,早年出身寒微,当年家里办丧事时,家里有头牛丢了。陶侃出去找,在路上遇到一老人。老人告诉他,牛睡卧在前面的污水塘里,如果亲人在此安葬,将来会当大官。老人又指了附近的另一座山,称“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陶侃往老人所指的污水塘,家里那头牛果然卧在那,陶家遂下葬于此。

陶侃的事情见于《晋书·周访传》(卷58),原来陶侃把另块次一点的风水宝地,告诉了好友周访。周访父亲后便葬于那里,后来周访果然当上了可得俸禄二千石的刺史,三代显贵。

也有不相信风水而掘祖坟的事情。西晋名将羊祜是中国历史难得的一位军事人才,不只善打仗,为官也清廉,“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

有擅长风水术的相墓者告诉羊祜,羊家祖坟有“帝王气”。这可不得了,如果让当今皇帝知道了,全家还不遭殃?但相墓者说,“若凿之则无后”,但“犹出折臂三公”。为了避免祸害,羊祜还是把祖坟给掘开了。后来,羊祜果然从马上甩下来,把膀臂折断了,虽然地位显赫,但没有儿子,断了香火。

羊祐不贪祖坟上的“帝王气”,保全了自己的身家。也有因为相信祖坟葬在龙穴而惹来祸害身亡的。南北朝时,浙江人唐宇之生于风水世家,祖上给自己留了一块风水宝地,断定子孙中将出皇帝。唐宇之信以为真,惑弄人心,招兵买马起义,攻陷了富阳城称帝。称帝后,一定按规制办,还在儿子中设置了太子。朝廷闻讯,立即派遣禁军征讨,刚一交手,唐宇之便被斩杀了。

《南史·虞玩之传》(卷47)原文记载如下,“富阳人唐宇之侨居桐庐,父祖相传图墓为业。宇之自云其家墓有王气。山中得金印,转相诳惑。永明二年冬,宇之聚党,遂陷富阳。至钱唐僭号,置太子。贼遂据郡,又遣伪会稽太守孙泓取山阴。时会稽太守王敬则朝正,故宇之谓可乘虚而袭。泓至浦阳江,而郡丞张思祖遣浃口戍主杨休武拒战,大破之。朝廷遣禁兵东讨,至钱唐,一战便散,禽斩宇之。”

不过,也有相信祖坟的风水好,而如唐宇之那样起事,当上皇帝的。

南北朝时宋始主刘裕就是这样,刘裕的祖坟在今江苏丹徒境内,时名为冯恭的风水先生相过之后,认为有“天子气”。《南史·宋本纪》(卷1)记载,“皇考墓(刘裕祖坟)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恭者,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从此发后,刘裕更加自负,觊觎皇帝宝座,于公元420年废晋建宋。

大唐王朝帝王坏风水破叛乱

祖坟的风水对子孙如此重要,因“挖祖坟”而引起的掘墓扒坟现象,便成了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绝景。

唐朝中期,大宦官鱼朝恩便动过挖郭子仪祖坟的歪念头。鱼朝恩与郭子仪素来不和,《新唐书·郭子仪传》(卷150)记载,郭子仪“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鱼朝恩希望通过盗掘郭子仪的祖坟 ,达到遏制郭氏官运亨通的目的,但没有成功,反而让郭子仪告到了皇帝那里。

隋唐的堪舆术,经过郭璞等魏晋堪舆名人推动后,又进入了一个高峰,出现了杨萧吉、丘延翰、杨筠松等一批堪舆高人。所以,隋唐时期人们对祖坟的风水特别看重,且有一套新的理论。“挖祖坟”、“坏风水”,同时便成了当朝惩罚叛逆者的一种厉害手段。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便用此手段惩罚过反臣徐敬业。

唐人张鷟著《朝野佥载》(卷6)记录了这件事情:唐英公徐绩初卜葬,谣曰:“朱雀和鸣,子孙盛荣。”张景藏闻之,私谓人曰:“所占者过也。此所谓朱雀悲哀,棺中见灰。”后孙敬业扬州反,弟敬贞答款曰:“敬业初生时,于蓐下掘得一龟,云大贵之象。英公令秘而不言,果有大变之象。”则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尸,灰之应也。

同样出自《朝野佥载》,当过唐高宗李治时宰相的郝处俊,也被武则天如此制裁过。郝处俊下葬下,有一书生路过其墓,感叹道,“葬压龙角。其棺必斫。”后来,郝的孙子出事,祸及郝处俊,武则天“斫俊棺,焚其尸。”据史书所记,郝处俊后被掘坟辱尸,应该与风水无关,而是高宗欲逊位于武则天时,时为宰相的郝处俊力谏反对,这才让武则天怀恨在心。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也是中国盗墓史的狂人之一(见本书《人物篇:最蠢的盗墓者狂人黄巢》)。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建大齐国,改国号金统。在盗唐帝王的同时,其所建的“大齐”风水,便让朝廷破坏过挖过。事发唐僖宗李儇的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有相地者密报,在金州牛山附近有“黄巢谷”,为黄巢的发迹宝地,若破黄巢天气子运,当掘此山。据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一书所记,李儇真的信以为真,派万把人去挖牛山,挖个把月,才将牛山破坏。出土了一个石桶,桶内有黄妖兽,桶上有一把三尺长的剑,黄巢不久兵败自杀(一说被其外甥人谋害)。

实际上这是不可信的,黄巢兵败,与李儇挖牛山一点也不相干。中和三年时,黄巢的起义军已经不行,当年的四月初八,唐军自光泰门入长安,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逃走,从此战事处处失利,。

唐朝时也有不少人不相信风水的吉凶,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名臣姚崇就是其中之一。《新唐书·姚崇传》(卷137),开元年间太庙崩坏,其时李隆基正打算动身去东都洛阳,身边人都认为不吉,不宜出行。

姚崇认为,“臣闻隋取苻坚故殿以营庙,而唐因之。且山有朽坏乃崩,况木积年而木自当蠹乎。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百司已戒,供拟既具,请车驾如行期。旧庙难复完,尽奉神主舍太极殿?更作新庙,申诚奉,大孝之德也。”李隆基听了很高兴,“卿言正契朕意。”“风水宝地”不是人人可以葬入。

大宋王朝的皇帝对风水亦迷信

宋神宗赵顼就是一位很讲迷信的皇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如果没有“龙种”,那更是犯了江山社稷的大忌。赵顼先后生了不少儿子,但接连夭折。有人告诉他,可能是京城开封周边的坟墓太多,阴气太盛,影响了皇家风水,压住了赵姓宗室。于是打算强迫让民间把这里的坟墓给迁走。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听说后上书,谏阻些事,才避免了大规模“挖祖坟”事件发生。《宋史·王安礼传》(卷327)记载如下,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宋人对风水的迷信,不逊唐人。《挥麈后录》记述了宋人范择善葬父的故事。

范父去江西上饶,病于途中的寺庙里。寺里的老和尚听说后告诉范择善,“寺后山半适有一穴,不若就葬之,免搬挈之劳。”老和尚懂风水,说这穴风水好,主后人富贵。范择善葬父后金榜题名,仕途顺利。后来,范择善要把父亲遗骸迁回原籍安葬,老和尚听说后建议不要迁,范坚持迁回。后来,范择善遭人弹劾,被降职流放,于外地。实际上,范择善官运不济,不碍迁葬,直接原因是得罪了当朝权贵秦桧。

过去人相信命,祸福在天,命里有的会到来,没有的得到了反而不吉。风水宝地也是一样,不该得的,祖坟葬了风水宝地主凶。

宋人洪迈所著的《夷坚志》是一部“极鬼神事物之变”的笔记,文笔类似于志怪小说《搜神记》。戊卷中记述了陈魏公父墓的来历。陈魏公父墓在福建莆田境内南寺的旁边,本是一有钱人家买下的墓地。但富人入葬后,子孙先后都得了眼疾。风水先生称这是因为墓地的风水不好,宜搬迁,把这块墓地卖了,否则后患无穷。陈魏公买下了那块地,将父坟迁葬过来。有钱人家眼疾没有了,陈魏公也很快发迹了,当上了宰相,官封少师。

时人认为,风水宝地非有德之人不得葬入,否则反惹祸。实际上这些说法是迷信,欺人之语。

大明王朝天启年间挖大清龙脉

无独有偶,大明王朝的皇帝也干过“挖祖坟”的事情,而且比唐僖宗李儇的声势更大。

别以为盗墓都是民贼干的勾当,从中国盗墓史上来看,大规模的盗墓掘陵多属“官方行为”,有一些甚至是帝王自己策划的,如武则天挖徐敬业祖坟、郝处俊坟。

明朝的“挖祖坟”事件发生于明末天启年间,朱元璋的子孙、大明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出于泄女真人王气、挖断大清龙脉的需要,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金国帝王陵寑,全部给捣毁了。

礼仪部·卷三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礼仪部·卷三十七

李昉

○冢墓二

《宋书》曰:王玄谟从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时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玄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剖棺,见一女子,可二十,姿质若生,卧而言曰:"我东海王家女,应生。资财相奉,幸勿见害。"女臂有玉钏,斩臂取之,于是女复。

又曰:大明三年,孝武幸籍田,经袁湛墓,使致祭。增守墓五户。

又曰:何承天博见古今,为一时所重。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于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时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内,一在冢内。时三公居江左者惟甄邯为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又启冢内,更得一斗。复有一石,铭云:"大司徒甄邯之墓。"

又曰:张裕曾祖澄当葬父,郭璞为占墓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裁卿校,而后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至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遂昌。

又曰:周山图为淮南太守。时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而还官。

《齐书》曰:柳世隆晓数术,于倪塘创墓,与宾客践履,十往,五往常坐处。及卒,墓工图墓,取其坐处焉。

又曰:王伦之为豫章太守,下车,祭徐孺子,许子将墓。

又曰:初,荀伯玉微时,有善相墓者,谓其父曰:"君墓当出暴贵者,但不得久耳;又出失行女子。"伯玉闻之曰:"朝闻道,夕可矣。"顷之,伯玉姑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寻求不能得。后出家为尼。伯玉卒败亡。

又曰:富阳人唐寓之侨居桐庐,父祖相传,图墓为业。寓之自云其冢墓有王气,山中得金,转相诳惑。永明二年,冬,寓之聚党,遂陷富阳,至钱塘。

又曰:始兴王鉴镇蜀,于州园地得古冢,无复棺,但有石椁,铜器十余种,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宝甚多,不可皆识。金银为蚕形者数斗,又以朱沙为阜,水银为池。左右咸劝取之。鉴曰:"皇太子昔在雍,有发古冢者,得玉镜、玉屏风、玉匣之属,皆将还都。吾意常不同。"乃遣功曹何伫之为起坟,诸宝物一不得犯。

又曰:宜都王鉴镇姑熟。于时,人发桓温女冢,得金巾箱、织金篾为严器。语裥金蚕银茧等物甚多,条以启闻。郁林敕以赐之。鉴曰:"今取往物,后取今物,如此循环,岂可熟念?"使长史蔡约自往修复,纤毫不犯。

又曰: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玉屏风,竹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丈,皮节如新。有得十余简以示王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南史》曰:齐前将军陈天福坐讨唐寓之于钱塘,掠夺百姓财物,弃市。先是,天福将行,令家人预作寿冢。未至东,又信催速就。冢成而得罪,因以葬焉。

《梁书》曰:丁贵嫔薨,昭明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将斩草,有卖地者因阃人俞三副求市,若得钱三百万与之。三副密启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于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市之。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有宫监鲍邈之、魏雅者,二人初并为太子所爱,邈之晚见疏于雅。密启武帝云:"雅为太子厌祷。"帝密遣检点,果得鹅等物。大惊,将穷其事,徐勉固谏,得止。惟诛道士。

又曰:萧斆太清初为梁州长史。梁州有古墓,名曰尖冢,或云张骞坟。欲有发者,辄闻鼓角与外相拒,推埋者惧而退。斆谓:"无此理。"求自监督。及开,惟有银镂铜镜方尺。

《唐书》曰:代宗时虢州刺史王奇光上言:"阌乡县女娲墓,去天宝末失所在。今一夜,河上侧近忽闻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上有双柳树,下有巨石。其柳各高丈余。"

又曰:天后西幸京师,路经杨玄感墓。上诵李百药《过玄感墓诗》云:"剑有万人敌,文为一代英。除昏志不遂,僣乱道难平。"叹曰:"百药惟解缀文,不识大义。"

又曰:韩思复,则天朝为太常博士,定《南郊仪注》云:"太妃鼓吹,排群邪,守大体,国家赖之。"睿宗朝为给事,活严善思于雷霆之下,拒武三思于陷附之中。玄宗御笔题碑云:"有唐忠孝韩长公之墓。"

又曰:伊慎,兖州人,善骑。始为果毅,丧母,将营合附,不识其父之墓。昼夜号哭,未浃日,梦寐,有指导焉。遂发垅,果得旧记验。

又曰:卢坦为侍御史,会李锜反,有司请毁锜祖父庙墓。坦尝为锜从事,乃上言曰:"淮安王神通,有功于草昧。且古之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锜故,可累五代祖乎?"乃不毁。因赐神通墓五户,以备洒扫。

《白虎通》曰:春秋之义:王者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晏子》曰:梁丘据,景公召晏子,告之曰:"据忠臣,爱我。欲厚葬之,高大其垄。"晏子对曰:"不可。"公遂止。

《列子》曰:燕人长于楚,老而还,过晋国。同行者绐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若犹汝也。)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君先人之庐。"乃泫然而泣。指垅曰:"若先人之冢。"其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余等绐君,乃晋国耳。"其人惭。及至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傅子》曰:太原民发冢破棺,中有妇人,将出,与语,生人也。视其冢上木,三十岁。不知此妇人三十岁常生地中也,将一朝欻然生,偶与发冢者会也?

《抱朴子》曰:吴景帝时,于江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合,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其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军,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破其棺,棺中有人,鬓已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白玉璧三十枚藉尸。兵人举出人以倚冢壁,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人怀中出堕地,两耳中及鼻中有黄金如枣。此则骨骸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

《吕氏春秋》曰:世之为丘垄也,其大若山,其树若林。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则不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者,则是无不掘之墓也。是故大墓无不掘者,而世争为之,岂不悲哉?尧葬于谷,林通树枝;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葬也,非爱其费,非恶其劳,以为者虚也。

《越绝书》曰:宋大夫华元冢在华原陈留小黄县城北。

《吴越春秋》曰:虎丘者,吴王阖闾墓也。下池广六十步,深一丈五。赤铜椁三重。中池广六尺,金雁、玉凫、诸肠、鱼肠之剑以送焉。取土临海潮,千万人筑治之。以葬后金精上地为白虎据坟,故以为虎丘。

《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更名山曰会稽,因葬焉。穿圹深七尺,上无写泄,下无流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

《华阳国志》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名蚕丛,其目纵,,作石阶石棺,国人化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

又曰:蜀有五丁,能移山举万钧。其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

又曰:蜀遣使朝秦。秦惠王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力士奉迎。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蜀王痛伤,命曰五妇冢。今其人或名五丁冢。

又曰: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作《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殁。故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

《三辅夹录》曰:窦后父名猗,遭秦乱,隐身钓鱼,坠渊而卒。后登尊号,遣使者于父坠所筑起大坟。

《世说》曰: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曰: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材于临湘为孙坚立庙。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预发者见纲曰:"君何类长沙王芮,但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之卒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世孙也。

又曰:有人相羊祜应出受命,君忌其言,遂使掘断墓后以坏之。相者云:"墓势相让,犹有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后至三公。

又曰: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母亡,安墓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陵。"今沙涨去数十里,皆为人居家桑田。

《博物志》曰:汉末发范明友冢,奴犹活。明友是霍光女婿,奴记言光家事,废立之际,多与《汉书》相应。

又曰:汉末有发前汉时宫人冢者,宫人独活。既出,平如复旧。

《列士传》曰:羊角哀葬友人在柏桃,与荆将军冢比。他日,角哀梦伯桃语己曰:"蒙子之恩而获原厚葬。荆将军自以豪,欲役伏吾。吾不听,与连战不胜。期十五日大合战,以决胜负。得子则胜,不得则负矣。"角哀至期日,陈兵诣其冢上。

《三辅决录》曰:赵嘉年三十余,有重疾,七年不乐。乃为命敕儿曰:"丈夫生一世,处无箕山二公之操,仕无伊挚、吕尚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聊立一圆石,树吾墓前,刻之曰:'汉有逸民,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后病愈。

《楚国先贤传》曰:李善字次孙,南阳人也。本同县李元苍头。建武中,元家没,惟孤儿续始生,善亲自哺养。世祖拜善及续并为太子舍人。善显宗时辟公府,以能治剧,再迁日南太守。从京师之官道,经南阳李元冢。未至一里,乃脱服,持剑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炊爨,自执俎鼎以修祭。

《扬雄家牒》曰:子云,天凤五年卒,葬安陵阪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平陵如子礼、弟子钜鹿侯子芭共为治丧。诸公遣世子朝郎更行事者,会送桓君山,为敛赙,起祠茔。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

《七略》曰:扬雄,弟子共为起冢,号曰扬冢。

《赵岐别传》曰:歧字台卿,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像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