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泽情深是什么意思-袍泽之谊什么意思
1.袍泽之谊的典故
2.有一种感情叫袍泽。这话最早哪里说的?
袍泽之谊的典故
袍泽之谊的典故如下:
袍泽之情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这是秦国的一首军歌,写出了士兵们同甘共苦、团结一致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在这首诗中也高度赞扬了军中战友之间的“袍泽”情谊。
“袍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天官冢宰》,按郑玄笺注,是说掌理君王日常闲届的便服,有头巾、睡衣、内衣之类的。这里的“袍择”是指贴身内衣,这时还没有军中战友之意,而依清朝孙诒让《正义》记载:“袍泽为亵衣”。亵衣,即贴身的内衣。
袍泽,开始用来指“军中的战友“则源自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诗主要是表现秦军战士出征前,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
袍,长衣。如汉朝史游撰《急就篇》卷二曰:“袍襦表里曲领甫(裙)。”唐颜师古注:“长衣曰袍,下至足跗。”这里指战袍。
袍、泽都是古代衣服名称。同袍,本义为同穿一件长衣;同泽,本义为同穿一件内衣。当然,能够同穿一件衣服,就表示双方感情深厚,也就是指战士间相亲相爱,故“同袍”、“同泽”都作为军人间的互称。
此外,“同袍同泽”亦指共穿一件衣服,原是形容军中士兵相互友爱,同仇敌忾,后用来形容军中同事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因此,后来“袍泽”就成为军中战友的代称了,如袍泽故旧、袍泽之谊。
有一种感情叫袍泽。这话最早哪里说的?
在古代就有袍泽之谊的说法,有一段感情叫袍泽只是对这个成语的改写
袍泽之谊 词目袍泽之谊 读音páo zé zhī yì 释义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补充 这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当时地处陕甘一带的秦国常常受到外族入侵,为了保卫祖国、守护家园,秦国人民经常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秦国人民自觉行动起来,同仇敌忾、踊跃参军、共御外侮的思想内容,通篇闪射出一种慷慨激昂、誓如归、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光彩。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七章:“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 用法作宾语;指战友感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