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春晚小品《不能让他走》的全部台词

2.请问这段感谢老师的古文出自那篇文章,做着是谁?

3.甄嬛传:欣常在没家世没美貌,性子直爱吐槽,凭什么笑到最后?

4.古道热肠 是什么意思 用这词说一个人 又啥意思 解释一下

5.古道热肠txt全集下载

6.老舍先生的<茶馆>提到的四个字: 代表这个国家已经是怎么样了. 你懂得.求大神帮助

2010春晚小品《不能让他走》的全部台词

古道热肠的下一句是什么-古道热肠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声剧《不能让他走》

导演:由二群

作者:崔砚军 冯巩 王振华 李艺 方清平 邹僧

主演:冯巩(雷人)杨松(老爷子)闫学晶(护工)邵峰(老爷子的儿子)韩雪(网络发文少女)

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es and 乡亲们,想你们了!

我今儿太走运了,开车一出门就撞了个老头,不是!撞上一老头被车给撞了,肇事那小子逃逸了!

我怎么办?(唱)我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救老头哎!嘿嘿!救老头哎!嘿嘿!救老头哎!

杨:(唱)哎呀咿儿呀!唉唉哎嘿咿儿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哎呦呵~(疼)

冯:这老爷子,都疼成这样了,唱歌不跑调!这就是轮椅版的朱坚强啊!

杨:叔叔!

冯:我还爸爸呢!

杨:雷锋叔叔!你可不能走啊!

冯:您放心!我绝不走!我一定要将雷锋进行到底!

(对观众)我真的像雷锋吗?

观众:像!

冯:谢谢!

观众:像!像!

冯:像什么?像!商量好的啊!那一位老同志,看得真准,我真是!雷锋管的事我都管!我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做人民的好儿子!

闫:儿子!

冯:哎!

闫:我!有你这样的吗?放着亲爹不管在这儿聊大天!真是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大公鸡尾巴撅,娶了媳妇忘了爹!大公鸡尾巴粗,娶了媳妇忘了姑!大公鸡尾巴齐,娶了媳妇忘了姨!

冯:大公鸡尾巴抖,娶了媳妇忘了狗!你以为那是我亲爹呀!

闫:她抱养的更得孝敬!

冯:不……

闫:我一护工什么没见过?做人不能忘本!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他?没有他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没有我……

冯:不不不不!这话出门就别说了啊!

闫:你反正受人滴水恩,你当涌泉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饮水思源,我住长江头,你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冯:我们两口子!这位呀!是好人,就是有点二百九。

闫:那叫二百五!

冯:那哪够啊!二百五你得加上三八再加……

闫:二!

冯:够了!我就不是他儿子!

闫:你是他姑爷?

冯:你是他姑娘?

闫:咱俩两口子?

冯:长得也不配套!

闫:就是,瞧瞧你那长相,也太随心所欲了!

冯:对!……那也……那也不如您长得这么为所欲为啊!就这长相也太下不为例了!我跟你说!我就不认识他!

闫:哦!撞人的!

冯:我是救人的!

闫:哎呀!不撞人你怎么会救人呢?

冯:我救人为什么非撞人呢?

闫:你是先撞的人后救的人!

冯:瞎说!我先救的人后撞的人!不对!老爷子!老爷子!(唱)我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救老头哎!嘿嘿!救老头哎!哎呀咿儿呀!唉唉哎嘿咿儿……他刚才还和我对歌呢!

闫:都多大岁数了您还唱这愤青的歌!唱点儿美好生活的!

冯:(唱)这是个美丽的可爱山村,牛群乱跑充满放任,呦了嘞咿咿咿!呦嘞喔咿咿!呦嘞喔……

闫:(打断)你别唱啦!这一中国老头,你弄一外国牛瞎叫唤什么呀!唱美好生活

冯:(唱)一个人的时候就是狮子座。

闫:又改羊叫了!不是您能发出点儿人类的声音吗?唱点儿村儿里的事儿,吃药我还吃中药呢!

冯:(唱)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杨:(醒)在哪儿嘞?

冯:在这儿……还是中药好使,老爷子您还认识我吗?

杨:咿~可不能让他走啊!他……(晕)

冯:他怎么单这个时候晕啊!

闫:哎呦老爷子!还不是你气的!老爷子可说了!你可不能走啊!

冯:我凭什么走啊!我还替他交了五千块钱押金呢!

邵:哎呀!(唱)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爹(跌)!爹(跌)呀!

冯:别冲我喊!我昨儿刚买的股票!我这么会儿俩跌(爹)停板了!

邵:你就那个撞人的!

冯:我是救人的!

邵:没撞人你怎么会救人嘞?

冯:我救人为什么非撞人呢?

邵:你是先撞的人后救的人!

冯:瞎说!我先救的人后撞……我就没撞人!

邵:正因为你救了人所以证明你撞了人!

冯:正因为我撞了人所以证明我没救人!

邵:嗯!(点头)

冯:不是!没救人老爷子怎么来了?哎呦!老爷子!老爷子!老爷子!你还得醒醒!老爷子!哎~(唱)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在哪儿嘞?他刚还醒了呢!

邵:你老唱着一首歌俺爹会醒?都有抗药性了!你别唱芳芳了!你唱圆圆嘞!俺爹是个足球迷!

冯:GO!GO!GO!嘞哦嘞哦嘞!老爷子我们就要赢了!对方已经罚下两球员了!

杨:(醒)就是罚下仨!咱也赢不了!你挡不住咱踢假球往自己球门里吊啊!

冯:没错!咱们的队伍里潜伏了他们四个余则成啊!啊不!老爷子!咱们赢了!东亚四强赛,男足三比零胜韩国队啦!

杨:真嘞!

冯:真的

杨:对方不是女队吧!

冯:男队

邵:男嘞

杨:三十二年了!早干啥去了?

冯:没关系老爷子!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中国足球,从此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老爷子!

杨:咿~可不能让他走啊!他……(晕)

冯:怎么一到这儿会儿就晕啊!

邵:还不是你给撞嘞!俺爹可说了!你不能走!

冯:他也认为是我撞的!我明白了!我倒霉就倒霉在这说话上了,一会儿不管谁问我,我就反着说,你是撞人的?我告诉你我是救人的,你撞人的?我救人的!你撞人的?我救人的!

韩:你救人的?

冯:我撞人的!你……没按规则出牌,我谁都没撞!我就是打酱油的。

韩:你就是撞了也没关系,我不会跟任何人讲,我直接发到网上,明天我就写篇文章,标题是《一个披着灰太狼皮的喜羊羊》(记一个被误解的真英雄)

冯:那是,一个不想当厨子的裁缝绝不是好司机!

韩:第二天我再写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披着喜羊羊皮的灰太狼》(真英雄原来是肇事者),第三天我再写一篇文章标题是《他究竟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他的毛皮您做主)

冯:孩子!赶紧走!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还炒呢!我上次就让你们给炒惨了!那回我们楼下一网吧着火我见一哥们儿在浓烟里挣扎,我奋不顾身冲进去就拽他,他就不跟我走!气得我当时就把他打蒙了给扛了出来!刚一出来人家片儿警就跟我急了,人家消防队好容易冲进去,你把他扛出来干嘛!

韩:你把消防队扛出来了!

冯:第二天,网上全是说,那火是我放的!从那以后就没人拿我当过好人啊!那回我们办公室啊,老张丢了五百块钱,他不敢回家,我心一软就给了他五百,您猜他说什么?你能主动把钱交出来,说明你还是有道德底线的!这事儿传到……传到我老婆他们单位去了,轮流劝她赶紧跟他离!先下手为强,他今儿敢偷钱明儿就敢偷人,这都是一条龙作业的事儿!从那以后我再回家,我老婆就没让我上过床,我天天睡地毯,从那以后我儿子就不管我叫爸爸了!见面就管我叫爱因斯坦!老爷子!

(唱)咱们老百姓啊!

邵:吼嘿!

冯:真呀真高兴!

邵:吼嘿!

冯:咱们老百姓啊!

邵:吼嘿!

冯:真呀真……(说)老爷子该享受生活了!

邵:(唱)房子大了电话小了,生活越来(冯巩合)越好

邵:(唱)假期长了收入高了,生活越来(冯巩合)越好

冯:(唱)只盼那日头落到西山口,让你亲个够!

杨:(醒,站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冯:老爷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老爷子(略带哭腔)您还认识我么?

杨:咿~可不能让他走啊!他……(杨冯同晕)哎?你咋也晕咧?

冯:我不晕你也得晕呐!

杨:可不能让他走啊!

闫&邵:你不能走!(抓住)

杨:他……是俺的救命恩人啊!(跪倒)

冯:老爷子!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跪倒)

闫:快起来(扶)

邵:这是咋说的,快起来快起来!(扶)

闫:快起来(扶)

韩:太感人了!我的文章有了!就叫《什么皮都不披!他也是喜羊羊》(我的英雄我做主!)英雄啊!我真是太崇拜你了!

冯:别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

韩:不!我一定要把你推出去!

冯:千万别推我!我们家住十八楼啊!老爷子!

杨:哎!

冯:您多保重啊!我得走了,我妈喊我回家偷菜呢!(走)

邵:站住!这是你嘞一万块钱!

冯:不!我就交了五千。

邵:剩下嘞!是俺全家谢谢你嘞!

冯:不不不!不用了,老爷子正等着钱花呢!你们一块花了吧!我……我,我不在乎钱!(扭头做作)我……我真不在乎,哦对了!(伸手接钱)

邵:(收回钱)爹!他不要!

杨:你可真是个活雷锋啊!

冯:老爷子!我哪敢跟雷锋比啊!我充其量是雷锋的传人,以后你们就叫我雷人吧!(走)

邵:爹!他是啥人?

杨:啥人?好人!送钱去!

邵&闫&杨&韩:雷人!(邵追)

——————————————————————————————

PS:以上是我通过视频手抄完成,难免有错误,还请海涵。

请问这段感谢老师的古文出自那篇文章,做着是谁?

貌似是自己写的....

衡阳ishow 228中 唐芬

甲午年冬,余幸拜入刘君门下,以期登高博见。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今,即要拜别师门,重回旧职。忆求学伊始,吾初之先生,心中忐忑万千,恐先生责备余胸无墨,非可塑之材。虽吾师严以治学,然数日待吾等颇厚。先生对余期望甚高,吾心有愧。怠因学生愚钝,夷语难学,茅塞难开,几欲知难而退。唯师呕心沥血,授业解惑,遂奋发而进,余虽不敢以勤奋自居,尚不至称之懒散懈怠。求学之路漫漫而崎岖,倘无恩师之引导,以吾之能耐,不足以有今日,师德之深如沧海,如泰山,言语未足以尽表也!

忆再东,重德惜才,精英辈出,诸师风华正茂,鸿鹄之志如磁石,或远离故里,漂洋过海,峥嵘岁月稠!实乃为吾等所敬仰!

校长肖氏,为人亲和,待人宽厚仁慈。余及同门弟子与之相谈时,校长待吾等同之儿女,形体言语间,无不表露对生之关心,与吾等畅谈,谦和坦诚,或良言开导,亦或宽言相慰,使吾受益匪浅,慈母恩情,铭记于心。

过往数月,亦深蒙诸位尊师、同窗及亲友倾情相助,或悉心指引,或相与分忧,或谋策解难,或咬文嚼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古道热肠,概莫能外,此一并谢之。倘仅凭吾一己之力,断难完成学业。似那般,恐将奈何年华已逝空悲切,更枉论前程,实乃万劫不复。大恩不言谢,此深情厚谊令吾铭感五内,感激涕零.

撰文至此,感慨万千,不知所云,辞有尽处,谢无穷时。故以吾之虔诚之心,对吾之恩师及各位亲朋好友再致谢忱,恭祝身体安康,梦想成真!

甄嬛传:欣常在没家世没美貌,性子直爱吐槽,凭什么笑到最后?

欣常在是后宫中的“泥石流”,职场里的“小透明”。她资质一般,宠爱平平。她又始终保持本色,是个心直口快的直肠子,见到看不惯的事情总要吐槽两句。她前期在华妃党和皇后党的夹缝之中,自成一派;后期主动向甄嬛表忠心,明智地站队甄嬛党。最终一路上位,欣常在到欣贵人,再从欣嫔到欣太嫔,得以安享晚年。她活在后宫夹缝中,却既保持了自我的品性,又成为了活到最后的人。无论在后宫,还是在职场,欣贵人都注定是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角色。

欣常在

欣常在就是,前期从不站队,并且与六宫交好。我们来看看她具体是怎么做的:

第一招,古道热肠,会安慰人。

欣贵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这是大家公认的。

富察贵人以为自己撞见了鬼,惊魂未定地哭喊说“可是,我没害她啊”,彼时的欣常在便安慰到了她的心坎儿里,让一个受到惊吓的人宽心了不少:

安慰富察贵人

以为眉庄有孕,也是欣常在热心张罗,我特意观察了有过生养的欣常在、曹贵人、齐妃三人的表情——齐妃忧心忡忡,因为她是担忧眉庄怀的是个阿哥;曹贵人笑里藏刀,因为这个局是她一手设下;只有欣常在在问出“莫不是有喜了”的时候笑着——她那时是真心为眉庄高兴。一句“大家都是姐妹,有什么可害臊的”还把眉庄弄得有些小羞涩。

关心眉庄

第二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热心”的进阶。“热心”人人都可以轻易做到,打抱不平却需要勇气和真心。

甄嬛抽中惊鸿舞,富察贵人幸灾乐祸地说,舞的不好可就是东施效颦了。欣常在满脸担忧,开始为甄嬛打抱不平,说的尽是公道话。

为甄嬛打抱不平

如果你是甄嬛,即使你知道自己可以舞,看到这样一个如此为你着想的姐姐,会不会心里十分感激?

而且,皇后总是故意在大家面前表现得自己受到华妃的僭越和欺压。欣贵人也是非常不满华妃,为皇后说了好些公道话。我想,这也是皇后一直都没有为难过欣常在的原因。

当你在职场的时候,偶尔看准时机说句公道话,无论是当面还是私下,无论是否对扭转局势有作用,被你声援的那个人一般情况下,总会领会到你的心意,并在心中记住你感念你。

第三招,得势时不谄媚,失势时不看低。

职场如后宫一样,难免有浮浮沉沉。甄嬛在故衣事件之后失宠,祺贵人和欣贵人看到形容憔悴的甄嬛时,两个人反应各异。欣贵人仍然给莞嫔娘娘端端正正的行了个大礼,却被祺贵人拉起来,说,她已经是罪人了,何必还要行礼。欣贵人一脸的担忧,却最终不得不离去。

欣贵人祺贵人高下立判

这里的对比非常鲜明,同样是面对失势的人,祺贵人拜高踩低,落井下石,而欣贵人却从来不以一时的失势去判断一个人,去决定对一个人的态度,不管得势失势,她一视同仁。

连老人精芳若姑姑都对她有很高的评价:“欣贵人倒是个实诚人。”

芳若姑姑的评价

如果你能在职场得到资深人士这样的评价,证明你的人际关系经营得很不错,大家也是赞赏你居多。

我们在职场里,遇到失势的人,可能因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再去热情地在明面上打交道,就像欣贵人也并没有探望和走近甄嬛。但是,有一些东西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比如关心,比如尊重,比如私下里的扶持和交好。锦上添花人人都会做,雪中送炭才最为可贵。这样既是给别人留一条后路,也是在他朝,那人一旦东山再起时,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和一个机遇。就像下回我们要讲的,甄嬛回宫后,欣贵人的投诚一样。

古道热肠 是什么意思 用这词说一个人 又啥意思 解释一下

古道热肠 ( gǔ dào rè cháng ) 解释 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形容热心好义。 出处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热心肠的人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7章:“如今人情薄,肯以义气为重,~,肝胆照人的人毕竟不多。” 近义词:古貌古心 反义词:人心不古

古道热肠txt全集下载

古道热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慕古道,日日思往,时空虽阻,难隔梦乡

束发为髻,舞袖戴冠,长髯拂风,衣袂飘飘

山清水秀,民风纯淳,藓瓦飞檐,是我家园

良田桑麻,鱼池猪舍,鸡鸣而起,狗吠而息

米粟满仓,鱼鲜肉香,来往皆友,举杯欢畅

邻家有女,端庄贤良,往来相见,日久情长

提尾鲜鱼,牵头肥猪,讨媒说亲,欲作新郎

岳父岳母,心慈面善,退我聘礼,祝我成双

朋友相告,皆来祝福,装修洞房,张灯贴喜

牵我新娘,谢我亲朋,上古之道,好热心肠

夫妻恩爱,相伴多欢,儿女嬉闹,其乐洋洋

好男能文,千古文章,好女善舞,歌舞流芳

好男能武,志坚且刚,好女善织,锦绣衣裳

好男有志,志在四方,好女有情,爱夫乳子

上古有道,地久天长,民有热肠,万事吉祥

时光飞逝,古道渐远,世事沧桑,心肠渐凉

无道无肠,万物忧伤,繁华背后,邪恶张狂

此时浑浊,难安一隅,苟活一生,男儿之耻

人欲横流,真情难觅,随波逐流,女儿之悲

古道古道,切莫荒凉,热肠热肠,切莫心伤

我愿千锤,重……

确认后请采纳

老舍先生的<茶馆>提到的四个字: 代表这个国家已经是怎么样了. 你懂得.求大神帮助

老舍写《茶馆》,本来也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于是,1956年他动笔写了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期限一到,《茶馆》新作果然有了。经过跟导演、演员们的切磋磨合,这部新作真的大功告成了。剧本的最终完成稿,彻底放弃了正面展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成了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 剧本发表后,老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他写道:“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或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 这段话证实,老舍写这个戏,拿定了“躲开政治问题”的主意,他想用这个戏专门来写中国社会“五十来年的变迁”;作家说,“躲开政治问题”,是因为自己一向“不十分懂政治”,所以,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就是可以用小人物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变迁”,“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 写《茶馆》,老舍把写作题材重新转向他熟悉的旧时代,他说,这出戏只可能“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这点儿设想,如果放在文艺路线很“左”的时候,恐怕是要被扣上“政治帽子”的。不过,社会发展恰好在这时候给了老舍一个机会: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发动疾风骤雨式的大规模阶级斗争转向相对稳定的经济文化建设,为促进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茶馆》就是在这种气候下面问世的。之前和之后,社会条件都不行,他也就只能写一些《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类的作品。 《茶馆》共3幕,每幕戏都取用同一个场景——都发生在旧北京城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里。从时间上看,3幕戏的故事,彼此相隔很长的时间:第1幕发生在晚清光绪朝的戊戌年;第2幕戏,发生在第1幕十几年后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第3幕戏,发生在距第2幕三十多年、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作者调动了自己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极厚实的观察和积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巧妙构思,把三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招之而来挥之而去,不但高度提炼而且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旧中国的基本国情,活画出那个时代的病态现实。 写作《茶馆》的时候,老舍对旧时代已经有了足够的思考,他提高了运用唯物史观来反思旧中国大千世相和社会演变的能力,对深埋在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有了精深的体会。这就保障了他能以大气魄大手笔,纵横捭阖地扫描旧中国社会变迁的全息图像,一针见血地击中历史本质。 不过,写好这个戏,不仅需要有一种穿透历史的眼光,还得找准社会生活的恰当部位,开凿一个便于形象展示历史画面的艺术窗口。这个窗口,也被老舍探囊取物般地找到了,那就是戏里的“大茶馆”。社会上不分身份、地位、行当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老式茶馆,是个最能叫人号准社会脉搏的敏感点;茶馆好比五行八作的精神纽带,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老舍依仗着茶馆在浓缩社会生活焦点方面的关键位置,把这个不可多得的人生舞台,艺术地叠印到话剧舞台上,让它从容地承载历史再现历史,这样的创意谋划,真可谓是超凡脱俗、空山足音。 要用短短3幕戏精到地表现3个历史时期,对作者是个严峻的挑战。惜墨如金的老舍,使出一般作家不具备的看家绝活儿,仅用了大约 3万字,就把这出戏写得神完气足。处在3个历史过程社会横断面上的一个个人物和一桩桩事件,经过过细的筛选,都极富典型意义,这些人和事营造出一种合力,阐释着一个统一的答案,也就是:那个不堪回首的旧制度,早已腐朽、荒唐和肮脏到了极点,那样的世道,是绝不能容忍它再回来的。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总性质下面,曾经交织着纷纭复杂的多种矛盾。而这么多的矛盾,在老舍这里,却游刃有余地被提炼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素描。 3幕戏的历史侧重面各有不同。第1幕,重点描绘 “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前夜病入膏肓的社会场景,稍带着,也交代了在急剧下滑的社会面前,有志革新者和爱国者,以及一些本能地怀着生活期待的小市民,心间尚存的一丝追求;到了第2幕,清王朝已经瓦解,虎狼般作恶的封建军阀,却用洋人给的枪炮,造成了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但求过几天安生日子的老百姓,都备感恐惧,尽管时代更迭了,所有丑陋、的力量,照旧像清末一样,肆无忌惮地横行,也让大众躲之不及;到了第3幕,场面最凄凉,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的生活,反倒一头栽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一向都怀着良好期待、一刻都不敢放松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竟然都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断送的危机。——整部《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社会现状。 在历史大脉络的下面,这出戏的全部情节,都以人物和事件的剪影形式出现。就以第1幕来说吧,前后包括着这样一些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第一段,“鸽子”之争——京城大宅门为争一只鸽子,差点打起群架来,旗人常四爷发了几句感慨,招来善扑营打手二德子挑衅,反倒被“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句话就给压下去了;这段戏,表现了清末豪门骄奢、流氓狂妄,而顶有势力的却得数跟洋人勾结的“二毛子”。第二段,农民卖女儿——饥荒年景,破产农民康六无奈要卖15岁的女儿,人贩子刘麻子趁机牟取暴利,一旁卖小物件的贫民老者偶然得见,一语说中要害:“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是用对比手法,反衬出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第三段,秦常异见——茶馆房东秦二爷来了,他踌躇满志地要拢起本钱办实业、救国难,可是他对眼前讨饭的穷人态度很冷淡,古道热肠的常四爷慷慨施舍,二人于是对是不是该周济穷人一碗烂肉面,表达了不同意见;这段戏写了国难当头,还有些中国人良心未泯,要力所能及地救助黎民,可是秦二爷和常四爷的两种热诚,都历史局限性。第四段,秦庞斗嘴——朝廷上顽固派的代言人、大内总管庞太监来到茶馆买农家女儿,正撞上有维新倾向的秦二爷,二人唇枪舌剑,各不示弱,说到被镇压下去的戊戌变法,引起茶客们一通议论,这些人对改良变法要吗麻木不仁,要吗痛恨诋毁;这段戏写出了顽固派嚣张的气焰,也让人看到维新运动脱离民众,底气不足。第五段,常四爷被捕——常四爷目睹卖儿卖女的惨状,长叹一声:“我看哪,大清国要完!”被暗探盯上了,两个暗探借庞太监到场,把常四爷和一道喝茶的旗人松二爷抓走了,理由是“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个情节勾画出黑暗世道下边特务密布、善良人稍有不慎就要遭殃。第六段,太监买妻——老迈昏聩、心理变态的庞太监来相看刘麻子替他买下的农家女,他又老又丑,当场把农家女康顺子吓昏过去,这时候,耳边突然响起正在下棋的茶客一声断喝:“将!你完了!”这是这一幕的结尾,意思是,封建末世虽然还挺唬人,却早就枯朽到家了。第1幕大致就是由这么6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组成,中间穿插了王掌柜对眼前这些事儿的微妙态度,穿插了唐铁嘴、黄胖子等社会渣滓的丑恶表现。整幕戏,内容充实,故事此消彼长,生活气息非常浓重,每一步剧情都见出深刻的历史内涵,戏虽然简短却含意无限,整个清末社会的矛盾、黑暗、荒唐、无奈,都被一股脑儿地体现出来。 剧中所有乌烟瘴气、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全都依赖暗无天日的旧制度而存在,这是《茶馆》的观众一看就明白的事理。老舍写《茶馆》,尊重观众的头脑,他丢弃政治说教,专靠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说话,把想要表达的政治见解,轻而易举地就送到了观众心里。第2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就是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嘴里道出来的“政治消息”,眼瞧着皇上是没了,可世道比前清还糟糕,当权的越是高喊“社会改良”,也就是平头百姓遭殃的时候又快到了,他以朴素的经验判断,没准儿哪一天就把个旧朝廷给改回来了呢,自己不如护着这点儿“先见之明”的好!这三两句不能再平常的平民闲聊,叫人越咂摸越有味儿,中间“侧面透露”的“政治消息”,不是既沉重、深刻,也很有说服力么?第1幕,被暗探宋恩子、吴祥子抓走的常四爷,在第2幕又跟这俩人撞上了,他发现这两个家伙居然又给军阀当了特务,有点儿意外,特务们可是大言不惭:“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常四爷逼问了一句:“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特务们也不含糊:“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这一番对话,也“侧面透露”了相当重要的“政治消息”:封建王朝倒是没了,封建势力却照旧主宰一切,洋人的枪炮照旧派着大用场——这不就等于是告诉观众,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一点儿都没变吗!话剧《茶馆》里类似如此这般从“侧面透露”政治信息的地方,比比皆是。老舍把政治学家写到教科书里的理论,化成社会下层小人物们脱口而出的街谈巷议,化成戏里头一个个信手拈来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注入到观众的欣赏活动中间,收到的效果假如跟政治教科书相比,起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与一般戏剧作品两样,《茶馆》不是要讲具体故事的戏,它要表现的,是由3个历史时代代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形象。用老舍的话说,写这出戏的目的,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3幕戏里,扎扎实实地写进去了老舍对历史深刻的回眸和反思,这让与作家同时代的人,以及一代又一代比他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看戏,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一部作品能达到这样的作用,它的思想价值就是不可低估的。 《茶馆》刚上演的时候,有人认为它的故事性不强,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她儿子康大力参加革命,去发展剧情。老舍谢绝了这个建议,说:“这样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50年代,中国的作者和读者和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觉得,凡是写旧时代,惟一任务就应当是表现尖锐的阶级斗争,歌颂革命的胜利,不这样可不成。老舍委婉地解释,旧茶馆假使都成了革命堡垒,它的日子就延续不了几天了,又何谈让它来见证3个黑暗时代呢。至于为什么可以不以反映革命斗争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老舍在当时不愿意深谈,也不可能深谈。 话剧《茶馆》因为创意上别出心裁,还没到“”开始,已经引来了一些指责。有人写文章,认为《茶馆》“怀旧”,宣扬了“今不如昔”,“没有揭示出惊天动地的时代巨浪,”“没有指出人民的必然胜利和远大的理想”,“归根结底还是跟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和创作方法密切联系着的。”到了“”期间,《茶馆》更成了老舍被诬陷成“作家”的“罪证”。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一一反驳对《茶馆》的指责。让人们不禁想起来的倒是,《茶馆》第3幕,王利发莫名其妙地问了句:“‘罢课’改了名儿,叫‘’啦?”特务小宋恩子马上揪住这句话,劈头盖脸地,说王利发跟罢课的学生们“是一路货!”久经人生阵仗的茶馆老掌柜,没让他唬住,只是嘀嘀咕咕地对付他:“我?您太高抬我啦!”看来,靠指鹿为马来陷害人,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历来就不难遇到。 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想想,许多和《茶馆》同时问世的所谓好作品,早已经灰飞烟灭。《茶馆》却像是一枝傲霜的腊梅,历尽考验,越开越茂盛。70年代末到现在,北京人艺多次重排《茶馆》,这出戏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茶馆》还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去德、法、瑞士、日本以及香港、台湾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要把旧中国的社会变迁演给观众看。可是,老舍对政治不大熟悉,这限制了他直接写社会政治变迁的能力。于是,作家避生就熟,用他了如指掌的社会文化变迁,来折射社会政治变迁的幽微。我们都清楚,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都从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社会的政治性质总会或明或暗地作用于它的文化,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世相,也常常能把暗含着的种种政治信息,传递给人们。所以,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就成了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可行的途径。《茶馆》恰恰体现了老舍选择了这一创作途径所获取的艺术优势。 《茶馆》要表现旧中国的黑暗,表现身处黑暗社会中的大众,为了求生存、求正义、求发展而无法逃避的痛苦挣扎和悲惨结局。老舍没有把这个沉重的主题,放到某一个具体故事里头,他决定用社会上“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的,来说明那个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来表达自己厌恶和唾弃整个旧时代的思想倾向。病态的社会,畸形的文化,怪异的人生……组成了《茶馆》里面光怪陆离的社会画面。老舍的笔,就好像外科大夫手里的一根探针,每挑破腐朽社会的一块疮痂,都教人们看到一股污浊的脓血涌出来,社会从外到内的溃疡到了这样可怕的地步,用大变革来教它脱胎换骨,当然是最合理不过的了。 《茶馆》的观众,不得不随时睁大了眼睛,来直视舞台上的荒诞世道:那位据说是“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庞太监,老态龙钟女声女气,却面对大庭广众不知羞耻地宣布自己就要完“婚”的消息;人贩子刘麻子,心狠手辣,又不怕人们看穿他倒卖一个农家女就赚190两昧心银子的劣迹,他大言不惭,宣传自个儿的逻辑:“我要是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两个逃兵,钱不够,又想满足生理需求,不得不凑钱托人贩子买个合用的老婆,组成不可想象的“三个人的交情”;战火连天,军阀割据,市民们人人自危、怨声载道,却会有人“感谢这个年月”,对专靠卖卜骗人为生的唐铁嘴说来,“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谁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这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被剧作家陈列到一起,就证实了一个全没有社会公正的年代,必然要把正常社会无法理喻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地变幻出来。这就像《红楼梦》所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样,《茶馆》里面这些教人“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让观众每一想起,都免不了要慨叹再三。 《茶馆》表现了世风败坏,江河日下。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在3幕戏里,人口贩子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卖卜装神的骗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干侦探的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吴祥子和小吴祥子,地痞打手二德子和小二德子,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第1幕,刘麻子利用社会贫富差异,倒卖人口,混得挺得意;可到了第2幕,他神气不起来了,不是贫富分化的社会有了好转,倒是更糟糕的现实叫他倒了运,他发牢骚:“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做老式昧心生意的刘麻子,眼光、魄力,都撵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乱世枭雄们成了社会新贵,恶行远远超出了前清的权贵们,他们选姨太太的标准和一掷千金的气度,让刘麻子这路纤场老手只剩下干瞧着的份了,世风日下于此可见一斑矣。到了第3幕,轮到小刘麻子这个纤场新人露脸了,他总结父亲“一辈子混得并不怎样”的教训,迎时代浊流而上,勾结横行霸道的国民党官僚,要创办把北平全城的舞女、明娼、暗娼、吉普女郎和女招待全都组织起来的“包圆儿”公司,为美国兵和官僚们服务。小刘麻子的野心和狡诈,真可以叫他那去的父亲小巫见大巫了,人贩子行当花样翻新、登峰造极,更证实什么样的岁月,自然就有什么样的世风。再看看唐铁嘴父子:前两幕,唐铁嘴招摇过市,虽说有兵荒马乱的年头帮衬着他卖卜行骗,他终归没能发迹,白喝了一辈子茶馆里的残茶,连王掌柜都敢挤对他;可是,到继承骗子衣钵的小唐铁嘴这一辈,被封成了邪教“三皇道”的“天师”,小唐铁嘴说:“我跟小刘麻子……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在丑恶透顶的浊世,除去小刘麻子、小唐铁嘴这伙儿市井无赖、社会渣滓,肯定再也不会有什么正经人“如鱼得水”,一个社会是个什么社会,只要瞧瞧其中净是些何等样人“如鱼得水”便可以了然,这也是所谓“适者生存”吧。刘麻子爷儿俩和唐铁嘴爷儿俩,其实都是时代的一种“文化符号”,他们代表着最见不得人的哪种“文化”,只有在最见不得人的社会里才能吃得开。 一方面,丑陋的东西四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里头有价值的东西,在那样的年头当中却活不出来,甚至要走向毁灭。第3幕,评书名角儿邹福远、京剧演员卫福喜和饭庄名厨明师傅,各自述说自己如同性命般珍惜的艺术和技艺,都是朝不饱夕,岌岌可危。明师傅是一个人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手儿”,到头来,为生计所迫,变卖了所有的厨具家什,给监狱里蒸窝窝头去了,因为“现而今就是狱里的人多呀!”邹福远道出了这些艺人和手艺人的极度苦闷:“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