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完整版25分钟-满腹经纶原文
1.速度速度啊!!!10分钟内告诉我小学六年级毕业冲刺口号!!!简短点的!!!在线等!!!50分!!!
2.高中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
3.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短歌行》
4.托福口语怎样达到25分?
5.2010~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跪求
速度速度啊!!!10分钟内告诉我小学六年级毕业冲刺口号!!!简短点的!!!在线等!!!50分!!!
网上很多,帮你复制点。谢谢采纳
1We can win 我们能赢
2三年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
3三年磨一剑,八班铸辉煌!
4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5百日拼搏,一朝圆梦。捷报飞传,名题金榜。
6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
7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
8百日冲刺战中考;一鼓作气创辉煌。
9珍惜时间、创造奇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0不要迷恋八班,中考后就是个传说
11百日誓师,青春似火,誓夺中考红旗——壮志冲云。
12挥洒今朝汗水、创造明日辉煌
13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14卧薪尝胆奋战百日瞄准重点高中;破釜沉舟吃苦三月当圆升学好梦。
15奋力拼搏,誓考重点;争分夺秒,再创辉煌。
16金鸡报春,志士嗟日短,争分夺秒,努力实现大跨越;战鼓催阵,17师生莫等闲,协力齐心,共同铸就新辉煌。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19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初三三班、非比寻常
20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客已之心客人
21成败是非本无定 王侯将相宁有种 卧薪尝胆搏白日 傲视群雄我称雄
22我们终极八班、笑对中考挑战 金榜题名归来、世博为我喝彩
23努力拼搏、奋勇向上
为自己扬帆、为明天喝彩
24十年寒窗、决战今朝 勤学苦练、我必成功
25百炼成钢、百日留芳 拼搏进取、共创辉煌
26风起云涌,出水蛟龙,独我八班,傲视群雄
27八班无敌,秒杀同级;齐心协力,永创佳绩
28十年寒窗磨利剑,六月沙场试锋芒
29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30静 敬 竞 进
31万事不怕难,只要肯霸(八)蛮!
32争分夺秒,鏖战百日,走向成功,共创辉煌
33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做,就能行,冲刺百日,百日冲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4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破釜沉舟,铸我辉煌
35纪律严明,争分夺秒,敢创佳绩,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
36初三八班,斗志不短,百日奋斗,不惧险难
37再搏百天,成功在望! 相信自己,百炼成钢!
38心若在,梦就在,我的未来我做主。
39争分夺秒,鏖战百日,百日冲刺,成功在望。
40希望,由我们来实现;奇迹,由我们来创造!
41三班三班,斗志不短,百日奋斗,绝不偷懒。
42同一个梦想,同一份汗水
43披荆斩棘,踏过书山坎坷
44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45一腔热血备中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46学无止境,爱拼才会赢
47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冲刺中考 舍我其谁
48三年寒窗磨一剑,只待他朝问鼎时!
49百日积淀,百日辉煌
50冲过百日,笑傲一方
51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52八班,八班,青春无限,魅力永恒! 团结奋进,勇攀高峰。发奋图强之班,发生奇迹之班!
53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8班,气势磅礴.
54 59双紧握的手、59颗激情的心将创造这次中考的奇迹!
55 三年磨剑、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将激励这支坚强无畏的队伍走向2010年的辉煌!
56 8班8班,勇夺桂冠;过关斩将,愈战愈强!
57 初三时代,八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
58 努力拼搏 磨砺意志 团结友爱 坚持到底
59 8班必胜,永不落后,向前奋战,鹤立鸡群
60 超越梦想,展翅高飞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整理的高中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
六、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篇二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 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
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短歌行》
篇一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
六、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篇二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
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托福口语怎样达到25分?
1.口语发音要正,听力也要好,如果要练短期之内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不过这一点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长期的话就是模仿美剧里的发音2.反应快,在看到题目之后能很快想好理由,可以把口语黄金80题都做一遍,之后常用的一些理由就可以固化在脑子里和嘴边3.勤加练习是最重要的,练习可以使用TPO里的题。第一和第二题练习方法就是模拟考试时候的状态,练习在短时间内将理由编织起来的能力。另外,还要练习过渡和衔接。一个题目可以练习N次,每一次都可以改变一些东西,比如语速,语调,衔接词,理由,例子等。注意要录音之后再翻过去听,竹子老师给的那个录音软件就很好用。第三到第六题练习方法就是利用TPO里的段子,按照考试时的时间来做,最重要的是记好笔记。我觉得这几道题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要将模板固话在脑子里,然后将速记的内容填充进去。但是,应该注意到要详细得当,给每一点都留一定的时间。核心的东西要详细讲,但是不重要的就可以不提,所以还涉及到一个总结归纳的能力。不过这个能力其实多练几遍都能掌握,因为TOEFL的这些段子逻辑性很强,内容的主次也很分明,很容易进行概括。你可以先按照这个方法去练习一下,或者可以去新东方什么的上个强化班或者单项班,听听方法技巧提高的会更快吧,效果也会更好的呀。
2010~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跪求
2011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1)蹒跚(A. pán B. mán )
(2)瞥过(A. piē B. pié )
(3)相属(A. zhǔ B. shǔ )
(4)剥落(A. bāo B. bō)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2)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
3. 指出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含义。(2分)
(1)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顿号)
(2)天,真如穹庐笼罩大地。(逗号)
4. 简介下列作家。(2分)
苏轼
鲁迅
5. 默写《使至塞上》(3分)
6.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2分)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A.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 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 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7.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3分)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8. 市政府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新形象,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你将怎样提问?(3分)
小学生、商场营业员、政府工作人员
9.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10. 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1. 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分)
12. 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2分)
13.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
14. 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
(二)
成长不可无书
①在不久前,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②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③“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④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⑤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⑥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许有一批像上面这个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⑦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不可达成,而在于压根儿就没有目标。”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远在“放羊——下一辈子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⑧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l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用在此处不一定恰当,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⑨“工作再忙也要(甲) 书,收入再少也要(乙) 书,住处再挤也要(丙) 书,交情再浅也要谈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⑩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吧!
终身相伴,将使你终身受益。
15. 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甲 乙 丙
A. 藏 B. 读 C. 买
16. 揣摩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说说“放羊娃现象”为何“可笑可悲”?(3分)
17. 本文第⑧段运用 论证的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2分)
18.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你为这一论点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可以举事实,也可以引名言。(3分)
论据:
(三)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
19.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1.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文:
22. 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 作文。(40分)
23.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给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有人说,看到好书,生活再难也要买,时间再紧也要读,因为好书是每个人的成长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你已经读过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想想它们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们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许直到现在你还没有读过理想中的好书,但你一直对好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并期待着与它们相遇相知……
请以“好书和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不能超出话题范围,不少于600字。
四. 思维拓展。(20分)
24.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试题答案
一. 1. A A A B
2. (1)指读书中的妥帖舒服。(2)对日出景象的兴奋和敬重。
3. (1)说明恩泽人间的多样性、及时性。(2)表示对天的这一特征的强调。
4. 略 5. 略
6. C 7. 言之成理即可。
8. 称呼得当;内容紧扣市府“号召”,语意表述清楚。例:小朋友,你知道“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吗?你将以怎样的行动来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呢?“亚太市长峰会”将在我市召开,请问营业员同志,你们作为窗口行业,怎样来塑造新形象?为迎接“亚太市长峰会”的召开,请问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你们准备做些什么?
9. ③①⑤②④
10. 要把“爱”与“碍”的关系正确、清楚地表达出来。示例一: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示例二: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意思对即可)
二. (一)11. 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12. 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13. 作者听雨,是在听的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14. 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二)15. 甲B 乙C 丙A
16. “可笑”是因为生命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循环;“可悲”是因为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愚昧。
17. “事实(事例)论证”或“对比论证”;论证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的观点。
18. 只要举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论点即可。
(三)19.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0. C
21. 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评分标准:译文准确简练,意思表述完备即可
22. 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略
四. 24. ①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 ②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5. ①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意思相近即可)②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