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阅读理解答案-秉笔直书怎么读
1.关于史记的资料
2.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文言文
3.谁能给我一些整句啊?
4.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苏教版期末试卷
5.201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关于史记的资料
史记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近人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 年)作了太史令,通称太史公。这是史官,汉武帝新恢复的一种古官。官位不高,职权不大,主官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并保管典籍文献。这是史官的传统。
史官掌握文化知识,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官。从殷周到春秋战国,史官的职权、地位逐渐降低,但他们的政治地位从来没有改变。他们的职掌,历代相传,最重要的是为王家记言记事。在殷周时代,他们记录的是王室的言和事。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记录的范围扩大到各国统治者及其卿大夫的言和事。但到武帝时,太史令并没有这项职掌,司马谈自觉地按照古代史官传统,准备要为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记言记事。他在大约三十年(公元前140~前111 年)的太史令职守上,在“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的便利条件下,不仅有论述历史的志愿和计划,而且很可能已开始了部分的撰述工作。司马谈到长安做官以后,司马迁自然地随着父亲到长安,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司马迁自说“年十岁则诵古文”,当是到了长安以后的事情。所谓“古文”,就是用古代文字写的典籍。汉初传习的古书,许多是用汉代通俗应用的隶书即所谓“今文”写的,也有先秦保存下来的,用古文写的。司马迁十岁时所诵的“古文”,就是指某些用古文写的书,不是专指某一种书。由此可见,司马迁很早就有古文的修养。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约前87)(补注: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持“景帝中元五年说”者除依据张守节的《正义》外,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或论据。其一,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认为后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应是“三十八”之误。《正义》注称太初五年,司马迁“处四十二”是正确的。其二,根据〈史记·游侠列传〉所载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将各地毫强和资财三百万缗以上的富户迁往茂陵,郭解财产不多,也被强行迁徒,司马迁也见到郭解,他说:“吾观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若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当时年仅九岁,决不可能对人有如此深刻的观察和心理活动。如果按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年龄为十九岁,似更合适。其三,根据《汉书·儒林传》,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古文,然据《史记·孔子世家》和《资治通鉴》,孔安国在元朔二年为博士,元朔二年司马迁年方九岁,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学向一个经学大师求教和商量问题的;如果生于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较合理。
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补注:司马迁出生于何地?《太史公自序》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
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列陕西韩城芝川镇司马迁庙为佐证。
持山西河津县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思想,用儒家所说的礼作为行为的规范和衡量历史上是非得失的准则。他申论:“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罪之名。”“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司马迁从父亲司马谈那里,可以说得到两份遗产。一份是太史职掌的学问,其中可能包括司马谈已经写成的史文;又一份是儒家的学问,主要是《春秋》之学。但司马迁并不以此二者为限,他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也是因他有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开始有历史家的出现。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
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威和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终于在太始四年(前93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年。补注:王国维考证其于前87年) 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正史中未载司马迁卒年,有人认为这是司马迁善终的证明,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司马迁得不明不白,大有疑问。《史记·集解》引东汉学者卫宏《汉旧仪注》云:“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轻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蚕室。有怨言,下狱”。葛洪《西京杂记》也有相类似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司马迁是因作《报任安书》而的,且在作《报任安书》的当年。(据王国维考证《报任安书》作于太初四年(前101年))郭沫若认为司马迁下狱的事世上必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卫宏和葛洪都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大学问家,不会无中生有, 歪曲事实。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叹息“以迁之博物智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悲其“既陷极刑”防腐刑)之后,又不“能自保其身”,这说明司马迁不是自然之。《汉书》载司马迁被宫刑之后,又“尊宠任职”,为中书令(皇帝的御用秘书)可说是“载卿相之列”。郭沫若认为《盐铁论·周秦篇》中的既“下蚕室”而后又“就刀锯”,就是暗指司马迁的再度下狱致之事。
对此,有的学者则提出异议。目前尚存有关卫宏提及太史令和司马迁行事的记载,共有四条,经考证,至少有两条不符合史实,故卫宏说司马迁“下狱”一事,殆不可信,至少也是孤证。古人认为“身体发联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汉书》叹司马迁“既陷极刑”,不“能自保其身”,应当从古人的这种含义上来理解。《盐铁论·周秦篇》文学之言与司马迁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下蚕室”之后又“就刀锯”,原意只是指一种刑罚所造成的社会不良风气,乃证明汉武帝严峻之法的无效,不能解释为司马迁两次下狱。
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可能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狱”。巫蛊案发于征和元年(前92年),身为巫蛊使者的江充与卫太子有怨,恐武帝晏驾后为太子所诛,遂大开杀戒以借机剪除太子。太子杀江充后自杀,武帝穷治巫蛊之狱,转而穷治大子之狱,一直到征和四年(前89年),前后者达十几万,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就是“巫蛊之狱”的殉难者之一。这场灾难,录及到当时许多文武官员,司马迁恐怕也难以幸免。又据《史记》记事内容分析,太初四年至征和二年还有记事,征和一年后无记事,司马迁很可能是《汉书》所云“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的牺牲者。
还有人主张司马迁于武帝之后,《史记》各篇里有汉世宗的谥号“武帝”。“武帝”系汉世宗刘彻后,后人所追封,如司马迁在武帝之前,怎么会知道这谥号呢?有人考证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前91年)十一月,距武帝骂崩仅4年,从《报任安书》的内容来看,知道当时《史记》尚未全部完成,此后必有修整补辑,故涉及到武帝的地方,改称谥号,则不足为奇了。
司马迁虽然是受过宫刑的人,但有一个女儿是肯定无疑的。《汉书·杨敞传》记载:“敞子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
《同州府志·列女传》也说:“杨夫人者,汉太史司马迁女,丞相安平候杨敞之妻也。汉昭帝崩,昌邑王贺即帝位,*乱。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更立帝。议已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愕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徙曰唯唯而已。延年出更衣,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之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九卿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其废昌邑王,立宣帝。居月余,敞薨,盖封三千五百户。君子谓夫人可谓知事之机者矣。”从上述史料看,司马迁的女儿及外孙杨恽,是机智果敢的有才能的人物。《史记》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实为此两人的功劳。《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藏之名山”的隐语,就是将《史记》正本藏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这儿是杨恽的老家。正如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所说:“《史记》一书,传布最早,《汉书》本传,迁既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所谓宣布者,盖上之于朝,又传写以公于世也。”可以想象,在当时司马“下狱”而查抄的情况下,司马迁的女儿确像“义士救孤'那样保藏了《史记》,而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又像“沉香劈山救母”那样救活了《史记》!司马迁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补注:杨恽(?—前54) 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宣帝时封平通侯,迁中郎将,后被免为庶人,又因怨望被处。事迹附见《汉书·杨敞传》。《汉书·司马迁传》载:“迁既后,其书稍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司马迁的《史记》有正本和副本两种,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正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副本存于汉廷天禄阁或石渠阁。朝廷和诸儒所见之《史记》,即副本。东汉王弃在引用《史记》文章时,未注明《史记》出处,有人因此猜测可能《史记》当时副本又录副本,东汉时洛阳书肆可能就有副本抄本出售,司马迁手书副本可能毁于王莽之乱。
现存早期的版本之一南宋黄善夫家塾刻本,被公认为善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勘本《史记》,便于阅读,所据底本为金陵书局刻本。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所述秦商鞅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三左右。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始末的文献记载,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它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则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其中《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四篇由汉博士褚少孙补缺。《汉书·艺文志》载冯商续补《太史公》七篇,韦昭注云冯商“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史记》所出,年止太初,其后刘向,向子欲,及诸好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相继撰续,迄于哀平间,尤名《史记》”。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史记》以后的历代正史,除极个别例外,都是由朝廷主持、按照君主的意志修撰的,是名副其实的官史。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史记》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据说武帝读《史记》后,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下令加以删削,这也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朝廷对《史记》既憎之,又重之,秘不示人,阅读范围限制于朝廷上层的极少一部分人中。朝廷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补注:许多人认为褚少孙是《史记》的主要续补者,但是他到底补缺多少,各人说法不一。张晏认为褚少孙续补四篇。但姚振宁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说《史记》缺少十五篇,全由褚少孙续补。有的人认为《傅勒列传》文章,格调酷似司马迁,褚少孙未必能写出如此文章。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这部体大思精的史书的贡献和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怎样才能把大千世界的各种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书里呢?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二)《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它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三)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四)《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史记》在我国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它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到唐朝时候,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骃(裴松之子)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 补: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司马贞以《史记》旧注音义年远散失,乃采摭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裴骃《史记集解》、齐邹诞生《史记集注》、唐刘伯庄《史记音义》、《史记地名》等诸家的注文,参阅韦昭、贾逵、杜预、谯周等人的论著、间己见,撰成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史学名著《史记索隐》,该书音义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正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与南朝时期的宋国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 )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采当时裴骃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读《史记》原文,同时注意看一看这三家注,对原书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1959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排印的《史记》,就是与这三家注合刻的本子。
裴骃,裴松之的儿子,字龙驹。继承家学,博览宏识,亦以注史著称于世。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他反复研究《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作注有所稗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引,务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各家说注不同,则兼收并蓄,不肯偏弃;如有未详之处,宁缺不议,不凭臆想,妄加解说。终于写成《史记集解》八十卷不朽之作,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与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等等。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唐初,《隋书·经籍志》在介绍《史记》、《汉书》的流传时说:“《史记》传者甚微”,司马贞说“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史记索隐》序) 我们注意到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文言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4.D 15.D 16.C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这句话是说“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
’”;先抓专有名词,“湘东王”,“京尹”是官职,“规”是王规,再抓其他名词,“朝士”指的是朝中士子,“江左”,最后抓表示对话的词语“曰”。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5.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 “五经”不包括《中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是担任中书黄门侍郎一职。
信息源自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C对应的内容在第二节,从文中来看,此时的王规应担任中书黄门侍郎。 参考译文: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
王规八岁时,遭逢生母丧事,居丧期间至诚至孝,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得流泪,称他为孝童。王暕的叔父王陈对他也十分器重,曾经说:“这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
王规十二岁时,《五经》大义便都大致通晓。长大成人之后,更喜爱学习且有口才。
王规被州里举为秀才,郡里选用他任主簿。 王规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多次升迁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建成之后,王规呈献《新殿赋》,文辞精巧。他被任命为秘书丞。
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萧纲出京任南徐州刺史,他从严选用属宫,王规被选用为云麾谘议参军。
过了很久,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
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
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逭话说得很有见识。
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称贺,王规退朝后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桓温征讨,得而复失,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深入羯寇占领的地区,兵力无法相连,军粮难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
不久朝廷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与此相似。
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用五十韵作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奏,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非常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诏任命他为侍中。
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接着就任吴郡太守。
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以前的太守都一心巴结他。当时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珍宗返回京都,秘报王据说他“不理郡中政事”。
于是王规不久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名义兼任右军将军,没有授任,又被任命为散。
2.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这篇文言文的特殊词法、特殊句式,《晋书·王戎传》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归纳
词类活用:
1、裴楷见而目之曰。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看。
2、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很不一般。
3、见李树多实
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戎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不一般。
5、俗物已复来败人意。/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败;败坏。
6、帝虽以是言释之。
释: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解释。
7、然为清慎者所鄙。
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鄙视。
8、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忧: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担忧。
9、陛下当先忧之。
忧: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担忧。
10、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
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治疗。
特殊句式:
1、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判断句
2、裴楷见(之)而目之曰。——省略句(省略宾语)
3、魏明帝于阁上见(之)而奇之。——省略句(省略宾语)
4、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5、必苦李也。——判断句
6、(等辈)取之信然。——省略句(省略主语)
7、戎少(于)籍二十岁。——省略句(省略介词)
8、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判断句
9、及浑卒于凉州。——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0、戎辞(之)而不受(之)。——省略句(省略宾语)
11、他日(戎)问籍曰。——省略句(省略主语)
12、胜公荣,不可不与(之)饮;……惟公荣可不与(之)饮。——省略句(省略宾语)
13、卿辈意亦复易败(之)耳!——省略句(省略宾语)
14、(钟会)问计将安出。——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安出”即“出安”)。
15、为(之)而不恃(之)。——省略句(省略宾语)
16、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判断句
17、议者以(之)为知言。——省略句(省略宾语)
18、(戎)征为侍中。——省略句(省略主语)、被动句(无形式标志,“征”直接表示被动)
19、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定语后置句(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20、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被动句(“为……所……”式;“坐”直接表示被动)
21、然为清慎者所鄙。——被动句(“为……所……”式)
22、不拘(于)礼制。——省略句(省略介词)、被动句(“于”表被动)
23、(和峤)量米而食(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
24、哀毁不逾于戎。——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25、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孝。——判断句
26、帝遣医疗之,并赐(其)药物。——省略句(省略宾语)
27、(王戎)薨于郏县。——省略句(省略主语)、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通假字
1、等辈竞趣之。
趣:通“趋”,趋向。
2、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
坐:通“座”,座位。
3.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答案 21.D 22.B 24.(1)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
(2)当时和峤也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 *** ,但哀伤消瘦没有超过王戎。 解析 21. 试题分析: D杖,名作动,拄着拐杖。
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联系上下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 B都是“有的人”的意思 A转折/修饰 C代词,代王戎/动词,往,到 D介词 跟、同/动词,结交,亲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试题分析: C“ 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不存在因果关系;“皇帝深知他是哀伤过度”错。是刘毅说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要求语句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和重点词语的翻译。
注意下列词语翻译:“走”“自若”“量”“哀毁”。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
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
摘到后果然是苦 的 。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
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 *** ,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
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王戎先前有呕吐 的 疾病,居丧呕吐更重。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
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谁能给我一些整句啊?
例一
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 。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 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答案在风中飘扬》)
例二
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例三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答案在风中飘扬》)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将是增强文采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通过整句的形式来运用,那更能锦上添花。
二、排比式整句
排比式整句主要是通过修辞的方法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
例一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成功,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一座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一个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一桩祸患。对于志向远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对于心有小志的人是一生荣耀;对于胸无大志的人,无底深渊;对于努力者,奖励;对于耕耘者,收获;对于骄傲者,过眼云烟;对于目标远大者,小的驿站;对于奋斗者,一座灯塔;对于懒惰者,一个美丽的梦;对于奋进的人,另一段艰难跋涉的开端;对于知足的人,幸福的顶峰;对于失败者,遥不可及的梦想
例二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例三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我我们不同的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化为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2002年上海考生《解读世界的眼睛》)
例四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排比,在考生的笔下演绎出那么多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演绎出了深刻、丰厚,给人无限启迪。
三、比喻式整句
比喻式整句,就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蕴的语段。
例一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生活是什么》)
例二
梦是天边飘浮的一朵悠悠的黄云,梦是山沟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的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
例三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例四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的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的纯净而又宽广。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的安静而又平和。
比喻,是令人遐想的,是文学语言的最好注脚。如果在高考中能够有一颗本色的心,有一颗捕捉自然的美丽的心灵,我们相信,一切美的事物都会在你笔下汩汩流出。
四、假设式整句
假设式整句,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来组织语段,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的相对整齐的句子。
例一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例二
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例三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人生的斗士》福建考生)
例四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选择牢笼》)
五、对比式整句
对比式整句,就是用对比形式的整齐语句来构成语段,正反鲜明,从而收到突出文意、强化主题的效果。
例一
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人信奉“人为财,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皆系于一瞬。(2002年考生)
例二
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诱惑,是为了追求道德的完善;拒绝随波逐流,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人格个性;拒绝同流合污,是为了追求高风亮节的品质......我们拒绝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性,拒绝臣服邪恶、明哲保身的怯懦,拒绝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贪婪......拒绝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拒绝的过程,是在放弃、抵制、批判一些东西的同时,选择、坚持、张扬了另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身上的许多束缚,从而能够清醒地关照自身,参与社会。应该说,拒绝是生活的一项本领。
例三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六、四字词连用式整句
例一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重庆考生)
例二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有孔子老庄,恰似“江河万古流”;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苏辛,正如“光焰万丈长”;元明清时,戏曲小说,高妙如山川,丰富民族,有汉卿雪芹,已是“托体同山阿”。
例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的是纯洁的爱情;三更灯火五更鸡,求的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东奔西走,马不停蹄,求的是富贵荣华……
例四
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掠过,将音乐从天堂带来,颗颗洒落,珍珠般清脆。
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银河飞流,凭吊沧浪,偕友共举杯盏,不舍孤帆万里,痛哭晁卿……
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生命是一种责任》)
七、转折式整句
例一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例二
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例三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艰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弘的大志呢!
八、对称式整句
例一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例二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例三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面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光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例四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例五
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例六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思维解读幸福》
例七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元,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稳中求胜》)
例八
诚信如海,可以容纳百川。得名,则可以名扬四海,流芳百世;得利,则可取之有道,泽被后世;得才,则可以匡扶正义,正道直行。(《诚信—人生之本》
九、条件式整句
例一
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例二
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时候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面对大海》)
例三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甘肃考生《人生的内涵》)
十、因果式整句
例一
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例二
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思维,请守住幸福》)
例三
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
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
黄鹂枝头高唱,划破密林。那一片苍郁容纳了它的不安,守护了它的机巧,于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安适。
彼此容纳,彼此和谐,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智慧》)
十一、判断式整句(与比喻式中的暗喻部分交叉)
例一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例二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热爱生活》)
例三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你一旦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辽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让你明白雄健;它甚至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与纯粹。(它可能是一阵风,让你感受凉爽;它可能是一眼泉水,让你品尝甘甜;它可能是一杯热茶,让你享受馨香;它可能是一朵花,让你欣赏鲜艳;它可能是一首律诗,让你体会缠绵)
例四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到时的真诚的搀扶,时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爱情是人生一笔受用不尽的投资,这投资是生活中的细心照顾,是风雨路上的一把雨伞,是受伤时的万能药水,是流泪时可以依靠的一张臂膀。
诚信是人生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这财富是路上拾遗后的不私留,许下诺言后的不回头,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是韩信一饭千金的热情。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苏教版期末试卷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áng shèng jiǎng zhāng wān yán bá shè xià hǔ
( ) ( ) ( ) ( ) ( )
diān bǒ fú lǔ gǎng ào sāo rǎo pú fú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5分)
衰( ) 禁( ) 燥( ) 湍( ) hé( )
衷( ) 婪( ) 躁( ) 瑞( ) hè( )
3、把词语填写完整。(4分)
姗姗而( ) 良( )美景 ( )倒是非 朝花夕( )
慷慨( )词 ( )为己有 生( )择 抚今( )昔
4、根据提示写带有“看”的词语。(7分)
向上看( ) 向远处看( )目不转睛地看( )
向下看( ) 向四周看 ( ) 仔细地看( )怀着敬意地看( )
5、给下面的手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手:①人的上肢前端。②拿着。③亲自动手。④技能、本领。⑤有某种特长的人。⑥小巧易拿的。
玩具手枪( ) 手不释卷( ) 行家里手( )
留着一手( ) 他的手稿( ) 秉笔直书( )
6、选择恰当的词填空。(8分)
安静 寂静 平静 清静 宁静 幽静
①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 )。
②我独自走在( )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的( )。
③在这个( )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①骆驼( )身体很大,( )走路并不笨拙。
②( )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孩子,我( )会告诉他:和时间赛跑,就会成功。
7、按要求写词句。(2+2+3+2+4分)
①羁鸟恋旧林,( )。(东晋)陶渊明
②欲速,则( );见小利,则( )。《论语》
③一寸光阴( ),寸金难买( )。
④我们是东海捧出的( ),琉球是我的( ),我就是( )。⑤照样子写比喻句。例:天上的太阳像个火球,热辣辣地照着大地。
⑥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A、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B、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阅读,把我带入丰富多彩的世界!(22%)
一、课文片段阅读。(5+6分)
1、《乡村大道》这首诗写出了乡村大道( )、( )、( )、( )、( )、( )等特点。乡村大道既指( ),也指( )。
2、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①我的不解之谜是 。
②挑山工和游人走路不一样在哪里?
③挑山工这几句话包蕴着什么哲理?
二、课外拓展阅读。(3+1+3+4分)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 休息)时,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盼望 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 载 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国去了。
后来,鲜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zháo zhuó zhe)窗前怒(lù nù)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像鲜花啦 好的思想啦 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 那么 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 须)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啊,“给”永远比“拿”愉快!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音、字、词。
2.短文中“怒放”这个词的近义词是 。
3.在第3节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4.“‘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给”的意思是 ; “拿”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习作,放飞我的思维,表达我的想法!(25%)
(任选一题习作)
1.想象作文:《里的规则》
2.无论是林间的小道,还是水泥大道,都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事。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 考 答 案
积累,让我的知识更丰富!
1、看拼音写词语。
(昌盛) (奖章)(蜿蜒)(跋涉)(吓唬)(颠簸)(俘虏)(港澳)(骚扰)(匍匐)
2、比一比,再组词。(略)
3、把词语填写完整。
姗姗而(去) 良(辰)美景 (颠)倒是非 朝花夕(拾)
慷慨(陈)词 (据)为己有 生(抉)择 抚今(追)昔
4、根据提示写带有“看”的词语。
向上看(仰望) 向远处看(眺望) 目不转睛地看(凝视)
向下看(俯视) 向四周看(环顾) 仔细地看(打量) 怀着敬意地看(瞻仰)
5、给下面的手选择正确的解释。
玩具手枪(⑥) 手不释卷(①) 行家里手(⑤)
留着一手(④) 他的手稿(③) 秉笔直书(②)
6、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①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清静)。
②我独自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的(平静)。
③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①骆驼(虽然)身体很大,(但是)走路并不笨拙。
②(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孩子,我(就)会告诉他:和时间赛跑,就会成功。
7、按要求写词句。
①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④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⑤照样子写比喻句。例:天上的太阳像个火球,热辣辣地照着大地。(略)
⑥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A、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改为:春天那美好的景象,真叫人陶醉。
B、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改为: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难道不能激励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吗?
阅读,把我带入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课文片段阅读。
1、《乡村大道》这首诗写出了乡村大道(长远)、(宽阔)、(险峻)、(曲折)、
(坎坷)、(丰沃)等特点。乡村大道既指(家乡大道),也指(人生之路)。
2、①我的不解之谜是 挑山工怎么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 。
②挑山工和游人走路不一样在哪里?
答:游人一路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
③挑山工这几句话包蕴着什么哲理?
答: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认定目标、坚忍不拔、勇于攀登,才能取得成功。
二、课外拓展阅读。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音、字、词。
(保留:休养、看望、栽、zhe、nù、需)
2.短文中“怒放”这个词的近义词是 绽放 。
3.在第3节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4.“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给”的意思是 给予、奉献 ;“拿”的意思是 索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 要以奉献为乐,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个人利益;要为大众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
习作,放飞我的思维,表达我的想法!
(略)
回答者: ooo030303 - 试用期 一级 2007-6-28 12:20
一、基础知识 (5+6+3+3+3+4+5+2+4+5=40)
1、读拼音,写词语。 (5)
bào chóu kuì jiù jī xiè jiē tī b? yù
( ) ( ) ( ) ( )( )
xīn láo yóu l?n bù j?n píng t?n cōng lóng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6)
嫌( ) 涌( ) 拐( ) 冶( ) 缺( ) 陡( )
歉( ) 桶( ) 别( ) 治( ) 缸( ) 徒( )
3、填字补充词语。 (3)
( )色降临 相( )为命 难以( )量
清( )可口 络( )不绝 ( )惑不解
4、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3)
无名——( ) 仰望——( ) 寂静——( )
甜美——( ) 贫瘠——( ) 善良——( )
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用“——”标出,并在( )
里依次写出正确的字。 (3)
(1)池低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险峻的山锋。( )
(2)必需下攻夫,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
(3)儿童团员在坚苦的环竟里还能坚持学习。( )
6、选词填空。 (5)
希望 渴望 盼望
(1)爸爸出差已三周了,我( )他快点回来。
(2)老师( )我们好好学习。
(3)海峡两岸的同胞( )祖国早日统一。
危险 危急
(1)他不怕( ),跳进急流中,救出落水儿童。
(2)正在十分( )的关头,我们的增援部队赶到了。
7、用“——”将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4)
新鲜的 目光 吃惊地 排队
诧异的 山坡 出神地 思考
神秘的 蔬菜 整齐地 眺望
荒凉的 境界 安静地 盯着
8、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
(1)、这是个老地方了。( ) ①年岁大;②对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③原来的;④很,极。
(2)、老师的话意味深长。( ) ①距离大;②深度大;
③深奥;④深刻。
9、按要求改写句子。(4)
(1)、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改为使用句号的句子:
(2)、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口古井。
缩句:
(3)、伯父送给我一辆自行车。
① 改为“把”字句:
② 改为“被”字句: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5)
(1)、天生我材 。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
(3)、啊,( )地付出( )的铺路人啊,你们是( )的无名英雄。
(4)、多好的古井啊,它( )为乡亲们提供着( )泉水,( )陶冶着乡亲们的( ),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 )。
二、阅读理解。 (8+8+14=30)
1、读句子,填空。 (4+4=8)
(1)、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
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来的吗? (2+2=4)
①“这数不清的石板”是指:
②将标有“ ”的部分改为肯定的语气:
(2)、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 (1+1+2=4)
①“我”想到了:
②“愧疚”的意思:
③ 我“愧疚”的原因是:
2、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2+2+2+2=8)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①从 可以知道到古井取水的时间长。
②从 这个词语可以知道到古井取水的人多。③从 可以知道乡亲们尽情地享用井水。④从 可以知道古井既珍贵又作用巨大。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4+3+3+4=14)
搭 车
放寒假了,我要乘车回老家了,车站的车票已经卖完了,只好乘私人班车了。听别人说,私人班车价钱贵,服务态度不好,可是没有办法,为了急着回家,我还是上了这种车。
这是一辆新的中巴车。我坐在最后一个座位上,打量了一下车厢,只见地板上干干净净,车厢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录音机里还放着歌曲。车发动了,一位长得十分清秀的姑娘说:“请大家坐好。”我想她大概是售票员吧。刚出城,汽车就哼哼地爬起坡来。倒霉!我最怕这劲头,心里一上一下折腾起来。我用劲咽吐沫,一口,两口,咽下去,顶上来,再咽下去,又顶上来,……突然,我胃里像被谁推了一下似的,“哇”地吐了出来。这一来我心里是好受多了,可又怕车厢里的人见我呕吐,把我轰下去。不料那位售票员阿姨走了过来,她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晕车吧?喝口茶也许会好受些。”说完,递过一杯茶来,她又对前面的乘客说:“哪位同志让一下,后面有个小朋友晕车。”听她这么一说,有好几个人都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地让座位。我喝了一口茶,打心里感激她。她又叫驾驶员把车开慢些,扶着我到前面去坐,把我安顿好。然后拿起扫帚,扫着我呕吐出来的东西。旁边的阿姨递过来一个苹果,说:“小朋友,把这个苹果吃了会好些的。”一个小孩把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送到我跟前,说:“大姐姐,吃我的橘子!”人们对我这么好,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解释带点的词语。
打量 打心里
2从“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放着歌曲”可以看出:
3“人们对我这样好,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人们对我这样好”表现在:
4上车前“我”的态度是: ,
最能说明这种态度的句子是: ;
上车后,“我”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能说明这种态度变化的句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作文。 (30)
星期天是我们大家都盼望的日子。你希望你的星期天怎样度过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下来。要求想象合理。
201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做语文试题就是让学生温故中找出新思路,让学生在试题中得到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一
一、看拼音写汉字,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t? su? bǎo z?ng t?o zu? n?ng h?u j? l? qu?n sh?
( ) ( ) ( ) ( ) ( ) ( )
二、锦上添花。(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动( )( ) ( )( )褴褛 言为( )( ) ( )( ) 是非
良( )美( ) ( )紫( )红 贪( )怕( ) 面不( )( )
金( )良( ) ( )飞( )舞 秉( )直( ) ( )( )大权
三、我来帮它找朋友。(选词填空)
(巢 果) 水( ) 筑( ) (驱 躯) ( )赶 ( )体
(忠 衷)( )实 由( ) (企 乞) ( )求 ( )图
四、送词宝宝回家。
良言 谎言 忠言 直言 谣言
1.这些坏分子利用 欺骗迷惑人们。
2.良药苦口利于病, 逆耳利于行。
3.他的 与欺骗总有一天会被大家揭穿的。
4.小军对于班上的各种事情敢于 ,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5. 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五、句子美容师。
1. 这是多么令人心醉呀!(改为陈述句)
3.春天到了。(改为拟人句)
4.给我。(变为礼貌句)
六、理解课文我最棒!
1.假如你是 ,任你在我胸前 。这里有高远的 ,落脚的 ,清清的 。
2.《大地的话》是一首 诗。诗人运用 手法,把大地化为母亲,把她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句,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 母亲般的 与 。
3.《秉笔直书》一文有三位太史被杀。他们是宁不屈的 、 和 。
七、课内阅读。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言语,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浓厚 嬉戏 陶醉 漆黑 心酸
2.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春天的词语,再照样子写几个。
绿树红花
照样子写几个:
3.画出这一段中的两个反问句,并把它们换一种说法。
4. ?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你能想到什么?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窗外,飘着一根青藤。
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一只好奇的耳朵,有的像一张灵巧的小嘴。
青藤发现,屋里的白发老奶奶身边有个小男孩,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男孩仰着脸,对奶奶说:?奶奶,请您帮我拿桌子上的熊猫玩具,好吗?奶奶微笑着把玩具给了他。?奶奶,请给我倒杯水好吗?奶奶微笑着给他倒了杯水。小男孩笑得很甜。
像小耳朵一样的青藤叶子,也说了一句:?雨妹妹,请来一下,我们太渴了。?雨妹妹唱着淅淅沥沥的歌来了。不仅让青藤喝个够,而且把一张张青藤叶子洗得油绿发亮。
像小嘴巴一样的青藤叶子,也学着说了一句:?风姐姐,请来一下,帮我们吹掉热气行吗?果然,风姐姐来了,青藤在微风中跳起了舞。
?请?,这是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它像清风一样清凉,像细雨一样甜美?
1.仿写:(1)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一只好奇的耳朵,有的像一张灵巧的小嘴,有的像 ,还有的像 。
(2)?请?,这是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它像清风一样清凉,像细雨一样甜美,像 。
2.?果然,风姐姐来了,青藤在微风中跳起了舞。?这是一个 句;?它像清风一样清凉,像细雨一样甜美? 这是一个 句。
3.理解重点句:
?请?,这是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它像清风一样清凉,像细雨一样甜美?
(1)句中?这?是指 。
(2)?魔力?的意思是
(3)写出两个体现?魔力?的事例:
九、语言可以产生巨大的魅力,请你根据下面的内容试写。
学校操场四周的花坛里,草坪里,水龙头旁常常有同学扔纸屑果皮,有的甚至损坏花草。为了制止以上不良行为,学校号召同学们出出主意,用无声的语言来装点这些地方。请你试写几则令人感动的警示语,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01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二
一、 字词宝库24%
1、看拼音写词语。10%
qiao men tui jian wu bi xian shu mao se dun kai
( ) ( ) ( )( )( )
pi bei ji yu qin qi shu cai yu jie bing qing
( ) ( ) ( ) ( ) ( )
2、颂读《三字经》。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 )读物。?亲师友?的?亲?是( )意思;?孝于亲?的?亲?是( )意思。?融四岁 ?
3、写出四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4%
例:初出茅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写出四个含有比喻的词语。4%
例:血流如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 语句长廊15%
1、将下列句子用最简短的方式表达出来,主要意思不变。4%
1)、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句诊断。(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
1)、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同学的文明形象。
2)、他在热情的掌声中登上了领奖台。
3、你还记得吗?7%
1)、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的形式,提出了______ 、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 、像 。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
4)、写一句描写山村傍晚美丽景色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片段欣赏26%
(一)、《番茄太阳》17%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1、?番茄太阳?代表什么?4%
2、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
3、在你的心中,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4%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5%
(二)、快乐阅读 9%
一幅油画
这幅油画真美呀!一排高大的房子,蓝色的瓦,青色的墙,红色的柱子,**的大门。
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池,金鱼在池里摆着尾巴。房子右边是一片果园,树上结满了红艳的果子,落着美丽的小鸟。房子左边是一片菜园,园里有青青的菜,翠绿的瓜。房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金色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光。
远处,一座高山直入云端,一道瀑布从山顶挂下来,让我想起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第一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2%
2.第二段先写了门前的景物,又写了房子 _____的景物,再写房子___的景物,最后写了房子____的景物。是按____顺序写的。5%
3.把第三段中划线的地方,用上我们学过的古诗的诗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形象。2%
四、小小作家30%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你一定读了几本好书,请选择其中一本,介绍一下书中的故事或人物,并用几句话谈谈你读过之后的收获、感想。
猜你喜欢:
1. 小学四年级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与答案
6.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