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兵反叛后拥有强大实力的他,为何还是惨败于司马昭之手?

2.吕不韦拿千金炒一个字,用意究竟何在呢?

3.博弈雅尔塔,三巨头的狡黠算计尽在其中,您知道谁最老谋深算吗?

4.《三国演义》中五大神机妙算之人

起兵反叛后拥有强大实力的他,为何还是惨败于司马昭之手?

老谋深算的人物是谁-老谋深算的人物是谁啊

钟会虽然势力强大,但是司马昭是一个比较老谋深算的人,早已经预知到钟会要谋反了。做好了钟会谋反的打算,所以在钟会谋反的时候才能一举拿下。钟会进攻西边蜀国,受到姜维的蛊惑举兵反曹魏,其实也是姜维放了水的。钟会进攻姜维胜利以后,比较得意忘形,根本没有想到司马昭已经洞察了自己想要谋反的野心,正当钟会不可一世的时候,司马昭就趁机灭了钟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司马昭是曹魏的大臣,从司马懿开始,就一直辅佐曹魏政权,是曹魏政权的心腹人物。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已经跟着曹操名扬天下。诸葛亮是历史上最聪明的军师,能和诸葛亮对峙的只有司马懿,可以看出司马懿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司马昭完美的继承了司马懿的这个性格特点,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司马昭是有野心夺取政权的,但是一直没有实施,所有才有了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的说法。

二、钟会只是司马昭手下的小喽啰。

钟会在攻下西蜀之后,在姜维的鼓动下,开始举兵反曹魏政权。这只能说是钟会有勇无谋。钟会出身于军人世家,却是打得一手好仗。也算是一个军事人才,但是钟会这个人虽然继承了家族的打仗能力,却是一个铁憨憨,没有心机,姜维一鼓动,就开始举兵反曹,所以被司马昭一举拿下。

其实这是司马昭和姜维下的一盘棋,司马昭已经看出了钟会的野心,而且钟会已经立功,自己更是不可一世,所以司马昭拿下钟会只是时间的问题。正好姜维的出现,放钟会放松了警惕,却没有想到,姜维居然是个司马昭一心的。

吕不韦拿千金炒一个字,用意究竟何在呢?

吕不韦的用意就是炒作他那本《吕氏春秋》,他拿出千两黄金悬赏其实就是起宣传的作用,好让各国的人都知道他出了书,他也就能流芳百世了。

吕不韦是秦朝时期著名的枭雄人物,他从一个普通的百姓,通过经商成为一方富豪,然后抓住机会进入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甚至传说中连秦始皇嬴政也是他的儿子冒名顶替的,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一天夺取大秦江山,不过这都是野史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假。但是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攻于心计、老谋深算的厉害人物。

吕不韦做了大秦的相国之后更是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他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花费巨资从各诸侯国招来了三千食客。有了人才之后,吕不韦就打算利用他们为自己建功立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命这些食客中比较有才华和见识的人,编写了一篇巨著《吕氏春秋》。这本书出来以后吕不韦非常满意,他为了让这本书和自己名垂青史,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宣传方法,就是利用千金炒作这本书,好让人们口口相传都知道自己写了这本书。

他把这本书放在秦国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并且在旁边挂上千两黄金,再贴上一个公告,让各国前来游历的宾客指正,如果谁能修改《吕氏春秋》,去掉书中多余的一个字或者增加一个字,他就把千金奖励给谁。按理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时间长了必定有能人前来领赏,可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有人敢来改动这本书的一个字。吕不韦也因此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这本书写得太好了,起到了预料中的宣传作用,周围各国都知道了他的名气,可他却不知道人家是久仰他霸道的名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他敬而远之。

博弈雅尔塔,三巨头的狡黠算计尽在其中,您知道谁最老谋深算吗?

雅尔塔会议无疑是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三巨头的一场大博弈,因为它事关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等问题。三巨头在8天的明争暗斗、讨价还价中显尽精明、狡黠与算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巨头是怎样不顾中国战胜的地位出卖中国利益的。

三巨头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狡黠算计是必备的素质,他们都会努力保证不失去与自己身价匹配利益,甚至是谋求更大的利益。那么,三巨头中谁最老谋深算呢?让我们共同往下看。

雅尔塔会议时的苏联,已是今非昔比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时,苏联刚刚兴起,而且遭到了英法美日组织的干涉军的打压。主导巴黎和会的英法美三国,但背后实际说了算的是老牌帝国的英法,美国虽然想法挺多,但也不过是个配角而已。而雅尔塔会议就不一样了,美苏成了主角,英法已经靠不上前了,原来的世界霸主英帝国此时已经甘当配角了。

这个时候的苏联地位还在不断上升,从会议地点就可见一斑。按国际惯例,像这种会议应选在三国外的某个地方,但却选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

会前,罗斯福曾多次催促斯大林开会,并推荐了雅典、伊斯坦布尔等十几个开会地点,可是斯大林总是以战事缠身为由推三阻四。丘吉尔的意思是在地中海开会,因为罗斯福身患疾病,不易长途跋涉,而斯大林始终坚持在苏联控制的地方开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苏联的分量不断加重,英美不得不让步。

其实,美英心中都明白,斯大林的一拖再拖,就是在提高自身分量。这也是三巨头会晤中,罗斯福在一系列问题上让与斯大林,而一贯反苏的丘吉尔也不反对的原因。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拖”还是让苏联占了不少便宜。在欧洲,获得分区占领了德国权益,波兰东部边界恢复到1939年形成的苏波边界。在远东,苏联恢复了1904年损失的权益,还获得了中国东北诸多特权的默许。尤其是那个远东问题的“密约”,美英也都同意了。

此时最春风得意的是罗斯福,刚刚开始第四届总统任期,成功强势介入欧洲事务,他闹心事就是怎样解决日本问题。说实话美国收拾日本是不成问题的,但会造成美军巨大伤亡,这让民主国家总统的罗斯福决心难下,一直在琢磨如何减少美军的伤亡而又能解决日本问题的捷径。

那时美国的正在研制之中。所以,罗斯福就打起了苏联的主意,他认为美国能帮苏联打德国,苏联也应该帮美国打日本。这样,不仅能消灭远东日本关东军,还可在西伯利亚东部空袭日本本土。切断日本与亚洲大陆的联系后,美军用不着登陆作战日本就得投降,而在这过程中还能有效削弱苏联。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深知日本人厉害的麦克阿瑟,一再鼓动罗斯福答应俄国人的要求,使他们出兵满洲国对日军作战,以牵制消灭大量日军,而美军主力应当用于日本本土。

如此更加坚定了罗斯福要求苏联出兵的决心,但罗斯福心里也明白,苏联一定会开出对日作战的条件,而且斯大林有说词,因为1941年订立的苏日中立条约还没到期,要想让斯大林答应,美国必须做出让步。在两人谈到这一话题时,斯大林立刻面带难色,并说:“无法给苏联人民一个出兵的理由,除非这关系的苏联的利益”。

斯大林开出了南库页岛和南千岛群岛,租借大连港、旅顺港,共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面对斯大林的狮子大开口,罗斯福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可是转念一想,反正这些与美国的利益关系不大,所以罗斯福一股脑的都同意了。

但是罗斯福提出,涉及中国权益的苏联应与中国方面磋商。而斯大林认为,苏联出兵不仅是美国在请求,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的意思。所以他说,现在没必要和中国商量,等到苏联准备就绪时,再跟中国商谈最好。而且还以自己是利害关系人不方便出面为由,把告知中国的球踢给了罗斯福。而为了自己国家利益,罗斯福甘当出卖中国利益的帮凶。

雅尔塔会议结束后,对远东问题只字未提,实际上是通过远东问题的协定美英默许了出卖中国。当事先毫不知情的丘吉尔看到远东问题协定的文件时,他毫不犹豫地签了字。后来丘吉尔一再表白“完全是美国在远东问题上向苏联让步,由此带来的责难与自己无关”。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出三巨头中年龄最大的丘吉尔的狡黠,而斯大林也差不那去,对罗斯福请求苏联出兵的脉把得精准,对丘吉尔还想霸占香港的底线了如指掌。在雅尔塔斯大林故意流露出支持英国占有香港,而丘吉尔也暗示支持斯大林拥有旅顺港。丘吉尔明白,只要苏联能占旅顺港,我就能占香港。由此可见,丘吉尔的老谋深算。

所以,看似极为不对付的苏英在远东问题上高度一致就不足为奇了。而罗斯福就不用多说了,为了使苏联尽快对日作战,出卖中国利益不在话下。后来得知三巨头,特别是罗斯福在雅尔塔出卖了中国,他暴跳如雷,甚至没有出美国参加罗斯福葬礼。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三巨头的精明、狡黠、算计,这是说得好听一点,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个比一个坏、一个比一个损!

《三国演义》中五大神机妙算之人

1、诸葛亮

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白帝托孤,鞠躬尽瘁,如鱼得水?。

2、刘备

三顾茅庐,桃园结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让徐州?。

3、关羽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超群绝伦? 。

4、曹操。

得陇望蜀,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曹操就到,三分天下? 。

5、周瑜

一时瑜亮,周郎顾曲,指囷相赠?,如饮醇醪,火烧赤壁?。

张飞

古城会长坂坡瞒天过海,义释严颜,挑灯战马超,义释严颜,三英战吕布。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核心人物:

1、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司马懿

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

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

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