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沙成塔后半句谚语-积沙成塔的拼音
1.亲情谚语
2.英语谚语翻译
3.关于兰的文言文节选
4.关于兰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5.励志国学经典名篇
亲情谚语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得胜《小儿语》)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 —— 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谚语
德行与技艺,是子孙最美的产业。 —— 谚语
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艺。 —— 谚语
入田观察,从小看大。 —— 谚语
言教不如身教。 —— 谚语
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 谚语
月里婴儿娘引坏。 —— 谚语
孩子不好慢慢教,哪有挖井只一锹。 —— 谚语
树杈不修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材。 —— 谚语
老受夸奖的孩子,最容易放任自流。 —— 谚语
教子光说好,后患少不了。 —— 谚语
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 —— 谚语
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 —— 谚语
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维吾尔族) —— 谚语
人从小时教,马从驹时训。(蒙古族) —— 谚语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 —— 谚语
,得过且过成大祸。 —— 谚语
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 —— 谚语
英语谚语翻译
1.贪多嚼不烂
2.水静流深
3.勿讳己过
4.无知者总走老路(指重复犯错)
5.每朵玫瑰都有刺
6.积少成多
7.以毒攻毒
8.以毒攻毒(同上一条)
9.栓好马后再锁门(凡事小心)
10.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关于兰的文言文节选
1.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
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2. 关于兰的文言文,现代文,俗语,谚语,成语,传说.故事..辣椒粉吹进鼻子眼——够戗;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野地里栽树——不在行;玉米地里带绿豆——
奶娃娃张口——光等吃;强盗打先锋——贼横
二流子学徒——混日子;墙上挂帘子——没门
饺子烂了边——露馅;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杀牛取肠——不合算;教猴子上树——多余
大年初一见面——尽说好话;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再来几个(名言):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达尔文;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谚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人心换人心;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宁可滑跤,不可失言;
贪多嚼不烂
3. 关于兰的文言文,现代文,俗语,谚语,成语,传说.故事..辣椒粉吹进鼻子眼——够戗;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野地里栽树——不在行;玉米地里带绿豆—— 奶娃娃张口——光等吃;强盗打先锋——贼横 二流子学徒——混日子;墙上挂帘子——没门 饺子烂了边——露馅;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杀牛取肠——不合算;教猴子上树——多余 大年初一见面——尽说好话;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再来几个(名言):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达尔文;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谚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人心换人心;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宁可滑跤,不可失言; 贪多嚼不烂。
4.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5. 求描写兰的诗词或古文,要有赏析注释的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
释义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赏析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6. 有哪些写兰的古文板桥偶记 扬州二月,花时也。
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
叩门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亭小坐。
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乎?”答曰:“闻其名,不识其人。”
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
是刻已是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
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皆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
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妇为箕帚妾,亦不恶,且慕君。”
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
即以赠词为订。明年,板桥成进士,留京师。
饶氏益贫,花钿服饰拆卖略尽,宅边有小园五亩亦售人。有富贾者,发七百金欲购五姑娘为妾,其母几动。
女曰:“已与郑公约,背之不义,七百两亦有了时耳。不过一年,彼必归,请待之。”
江西蓼洲人程羽宸,过真州江上茶肆,见一对联云:“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旁写板桥郑燮题。
甚惊异,问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扬州问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扬州,问板桥在京,且知饶氏事,即以五百金为郑板桥聘资授饶氏。
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常从板桥游,索书画,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
羽宸年六十余,颇貌板桥,兄事之。 江秩文小字五狗,人称为五狗江郞,甚美丽,家有梨园子弟十二人,奏十种番乐者十二人,皆少俊,主人一出,俱废矣。
其园索板桥一联句题曰:“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江郞喜曰:“非惟切园亭,并切我。”
遂赠玉杯为寿。 常二书民有小园,索板桥题句,题曰:“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
常大喜,以所爱僮赠板桥,至今未去也。 玉箬林澍、金寿门农、李复堂(鱼单)、黄松石树谷、后名山,郑板桥燮、高西唐翊、高凤翰西园皆以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以知吾扬之重士也。
乾隆十二年,岁以丁卯,济南锁院,板桥居士偶记。 板桥自叙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
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成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郑板桥云。
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特绝,即板桥之母也。
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
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
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
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吏,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十六通》行于世。
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
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鱼单)复堂相友善。
复堂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
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
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
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李以滕县令罢去。
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
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
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
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面愈密。
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
7. 有哪些写兰的古文板桥偶记 扬州二月,花时也。
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
叩门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亭小坐。
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乎?”答曰:“闻其名,不识其人。”
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
是刻已是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
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皆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
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妇为箕帚妾,亦不恶,且慕君。”
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
即以赠词为订。明年,板桥成进士,留京师。
饶氏益贫,花钿服饰拆卖略尽,宅边有小园五亩亦售人。有富贾者,发七百金欲购五姑娘为妾,其母几动。
女曰:“已与郑公约,背之不义,七百两亦有了时耳。不过一年,彼必归,请待之。”
江西蓼洲人程羽宸,过真州江上茶肆,见一对联云:“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旁写板桥郑燮题。
甚惊异,问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扬州问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扬州,问板桥在京,且知饶氏事,即以五百金为郑板桥聘资授饶氏。
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常从板桥游,索书画,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
羽宸年六十余,颇貌板桥,兄事之。 江秩文小字五狗,人称为五狗江郞,甚美丽,家有梨园子弟十二人,奏十种番乐者十二人,皆少俊,主人一出,俱废矣。
其园索板桥一联句题曰:“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江郞喜曰:“非惟切园亭,并切我。”
遂赠玉杯为寿。 常二书民有小园,索板桥题句,题曰:“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
常大喜,以所爱僮赠板桥,至今未去也。 玉箬林澍、金寿门农、李复堂(鱼单)、黄松石树谷、后名山,郑板桥燮、高西唐翊、高凤翰西园皆以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以知吾扬之重士也。
乾隆十二年,岁以丁卯,济南锁院,板桥居士偶记。 板桥自叙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
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成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郑板桥云。
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特绝,即板桥之母也。
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
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
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
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吏,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十六通》行于世。
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
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鱼单)复堂相友善。
复堂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
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
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
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李以滕县令罢去。
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
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
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
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面愈密。
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
8. 以兰字开头的文言文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关于兰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1.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
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2. 关于兰的文言文,现代文,俗语,谚语,成语,传说.故事..辣椒粉吹进鼻子眼——够戗;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野地里栽树——不在行;玉米地里带绿豆——
奶娃娃张口——光等吃;强盗打先锋——贼横
二流子学徒——混日子;墙上挂帘子——没门
饺子烂了边——露馅;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杀牛取肠——不合算;教猴子上树——多余
大年初一见面——尽说好话;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再来几个(名言):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达尔文;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谚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人心换人心;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宁可滑跤,不可失言;
贪多嚼不烂
3. 《兰草》的阅读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题。
兰 草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
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
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
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
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
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
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寂。
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
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答:①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②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咒)骂;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达);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3、反衬或衬托(或对比)。
4、惊喜、敬佩。 5、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6、①描写或描绘、绘;②赞(美、颂等)。 7、本题难度较大,评分应从激励出发,不必苛求能否构成排比,只要所写的短句中又恰当的,一句给1分,给满2分为止。
若其中出现有创意的某个短句即可高给满分。(原句: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仅供参考。) 8、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含义。
4. 关于文言文中写兰的课文课文中没有写兰的文言文
原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衔”中“金”换“玄”)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5. 求描写兰的诗词或古文,要有赏析注释的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
释义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赏析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6. 野兰 阅读题及答案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两处”,分别指的是
答:
“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是因为
答:
2.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抄下来
答:
3.“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的是:
4.生活中有像野兰一样的人吗?
1一个是在大自然中,一个在狭小的空间里。处在不同的地方,姿态和味道自然也就不相同2“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3兰花的本性。4有
7. 板桥题画·兰文言文翻译赏析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赏析
全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
8. 访兰阅读答案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
理由是: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
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6、“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7、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励志国学经典名篇
(篇一)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春秋时期的郯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盛传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篇二)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篇三)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篇四)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凡成大事者都是从小事一步步走出来的,福报也是做的一点一滴的好事积累起来的。
(篇五)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至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却捕捉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
(篇六)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篇七)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篇八)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篇九)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
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
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
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
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
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地道歉认错。
(篇十)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