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祸于人的寓言故事-嫁祸于人的历史故事
1.关于三国演义的计谋
2.齐姜的相关故事
3.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4.什么是卡廷惨案?
关于三国演义的计谋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所用的计谋有哪些?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沮授,成功的是荀。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 *** 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
问题二: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沮授,成功的是荀。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 *** 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计谋名称:二虎竞食计 ,施计者:荀 受计者:刘备、吕布 (其实刘备没中计)
计谋名称:驱虎吞狼计, 施计者:荀 受计者:刘备、吕布、袁绍
计谋名称:美人计,施计者:王允 受计者:吕布、董卓 (执行者貂蝉)
计谋名称:激将法,施计者:诸葛亮 ,受计者:黄忠 (受害者夏侯渊)
计谋名称:毒药计,施计者:吉平,受计者:曹操(被人告密未成功)
计谋名称:挟天子以令诸侯,施计者:曹操,受计者:汉献帝及天下诸侯
计谋名称:反间计,施计者:周瑜,受计者:蒋干、曹操(受害者蔡瑁、张允)
计谋名称:苦肉计、诈降计,施计者:周瑜,受计者:曹操(执行者黄盖)
计谋名称:假途灭虢计,施计者:周瑜,受计者:刘备(被诸葛亮识破)
……太多数不过来了
问题四:三国演义中的计谋有哪些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
问题五:三国演义里的计谋。施计人,受计人。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这些应该够了吧
问题六:<<三国演义>>中计谋排行 郭嘉有和诸葛斗过计么? 我想在坐没有人知道吧 那为什么一定要说诸葛的计最好呢 。 这个问题就有点难了 所以我回答不了 但是有一点就是楼上的几位仁兄让 三国演义的作者骗了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运用了那些《三十六计》中的的计策?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在战争方面对三十六计有很精到的使用,有关的解释如下: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全书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种计谋贯穿全书的始终。
经比对,发现三十六计与《三国演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贯中用其惊天纬地之才,在《三国演义》中为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所有三十六种计谋。不愧是中国集计谋于大成之第一奇书。
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第一计
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实例:青梅煮酒论英雄瞒天过海赚曹操
实例:瞒周瑜孔明借箭用奇谋曹操上当
实例:望梅止渴提士气
曹操统率大军攻打张绣的时候,正赶上盛夏时节。曹兵走进一片荒原, *** 辣的太阳悬在半空,酷热的空气令人感到窒息。
将士们多么希望面前突然出现一股流动的清泉啊!可是,眼前除了干裂的荒地和飞扬的灰土,什么都看不见。
实例:欺袁绍二仕巧语
孙策自从父亲孙坚后,率父旧部退居江南,礼贤下士,以图东山再起。可是,由于徐州牧陶谦深与孙策的舅父丹阳太守吴景不睦,又深忌恨孙策,为立身计,孙策只好把母亲及家眷移居于曲阿,投靠了与陶谦为敌的袁术。
袁术得了孙策,见他英勇无敌,遣他攻克了泾县、陆康。并常叹息说:“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也不遗憾了。”
实例:假“禅让”曹丕篡帝位
曹丕承袭了父亲曹操的魏王爵位,还不满足,一心想当皇帝,但又不愿落个篡位的名声,于是演出了一场“禅让”戏。
先是让一般文官进见汉献帝,说什么自曹丕袭魏王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汉献帝应该效仿古之尧、舜,以山川社稷禅让给魏王。汉献帝不忍将祖辈创建的400年江山拱手交给曹氏,曹丕又令曹洪、曹休带剑进内宫把汉献帝挟出殿来,竭尽威胁之辞,逼他让位。汉献帝为保全性命,只得令人草拟禅国之诏,并送出国玺。曹丕一见诏书和国玺,喜出望外,立即就要接受,司马懿等一般文武劝阻曹丕,不可如此草率受禅。为了避免天下人议论,应该走一番形式,于是热热闹闹的“禅让”戏开锣了:
曹丕令人上表故作谦虚,称自己德薄才疏,请另外求大贤受嗣天位。汉献帝一见奏表,还以为曹丕是真推辞,就想趁势作罢。群臣哪里肯放过,连忙说,当初封曹操为魏王时,他也是再三推辞,陛下你三降其诏,他方才答应了。现在你也应该再次降禅位之诏,魏王曹丕肯定会应允的,不得已,汉献帝又让人二次拟了一份禅位诏书。
第二计
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
问题八: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计策, 空城计 苦肉计 连环计
问题九:三国中关于计谋的成语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煮豆燃萁(曹植):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刮目相看(吕蒙):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乐不思蜀(刘禅):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七步成诗(曹植):称人才思敏捷。
言过其实(马谡):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齐姜的相关故事
春秋时代初期,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成了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他们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讨好齐僖公,以达到娶齐氏女子的目的。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等于是说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但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
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十分随便,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姜诸儿与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就一传二,二传三,在传到四面八方的同时,自然也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齐僖公听了大惊失色,差点被气。他认为这事有伤风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齐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齐鲁选择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齐僖公为了避嫌,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了却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文姜比姜诸儿还要直白,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按照一般习俗,结婚之后两家要频繁来往,以加深感情。但是,国君夫人地位尊贵,自然不能随便活动,也不能说回娘家就回娘家。文姜一直在鲁国呆了5年,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鲁桓公对美艳绝伦的妻子十分满意,然而文姜却旧情难忘,花晨月夕,时常不自觉地想起热情如火的哥哥情人,常常茶饭不思,夜不安睡。
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文姜所生的儿子姬同也已经13岁了。文姜本想随同她的国君丈夫一同前往齐都道贺,以便表达自己特殊的祝贺,借机重温旧梦,无奈当时诸侯大国新君初立,小国诸侯巴结大国,所以前往道贺的很多,深恐有所不便,便没有偕行,继续等待机会。
转眼又过了4年,文姜终于要求鲁桓公带她一起到齐国,看一看家中的亲人,当然她最想看的是姜诸儿。鲁桓公觉得没必要推托,妻子自出嫁离家已经十几年了,一直还没有回娘家,于是就偕同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访问。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夫妇来访,大喜过望,亲自到边境迎接。其实,他本心不是迎接鲁桓公,而是专程迎接18年来未见的妹妹——初恋情人。
18年了,文姜未曾回过娘家,总有些有悖常情而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先是齐僖公在世之日,生怕这一双男女寡廉鲜耻,灰复燃,重述旧情,所以一再拒绝文姜回到齐都临淄探亲。待到齐僖公过世之后,鲁桓公早已风闻文姜与她的哥哥情感非同寻常,有**之嫌,因而心中有意破坏文姜和她哥哥见面的机会,就这样一拖就是18个年头。所以,文姜不回娘家,不是道路远近的问题,齐、鲁两国是比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问题在此。其实,已经18年了,他们兄妹的感情应该如灰熄灭了,况且双方都有了家眷,应该各自珍重,各自倾心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国家了。
然而18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嫔妃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遂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缠绵了。
鲁桓公没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馆驿里,孤灯照壁,冷雨敲窗,一夜又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等到他直接到齐襄公的宫内找文姜时,眼前竟是她和齐襄公苟欢的情景。他感觉自己受到莫大侮辱,不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居然狠狠地掌掴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择言地抖出他们兄妹的,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说着,转身就走出了齐襄公的内宫。
齐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让国人知道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假装没事,恬不知耻地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鲁桓公身在齐国,虽然气急败坏,又觉得不可使场面弄到无法回旋的地步,强压着心头怒火,吩咐随从人员佑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
这时的齐襄公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反而感觉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杀心顿起。可怜那个鲁桓公犹懵然无知地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齐襄公喊来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的命令,在扶持鲁桓公上车时,悄悄地施一些手脚,这样鲁桓公没来得及哼一两声,就在沉醉中一命呜呼了。
随后,公子姜彭生急忙驾车追赶文姜。在临淄城外十里长亭处,赶上了等在这儿的文姜一行车骑。公子姜彭生故作惊惧万状地向文姜报告说:“鲁侯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竟然气绝身亡,一命呜呼!”
文姜听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
齐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很快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向鲁国报丧。
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讯,先是感觉非常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本想大兴问罪之师,但考虑到两个因素,还是没有轻举妄动。一是查无实据,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倘若贸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继位,即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迎丧。同时不甘心鲁桓公被害之痛,追究事变的前因后果,争取查个水落实出。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经调查后马上便有了结果,于是狡猾的齐襄公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祸于人。齐襄公的理由是:“公子姜彭生护送鲁侯出城,车中护持不当,以致鲁侯丧命。”并命令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以谢鲁人,其实是灭口。姜彭生被主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以致弑夫,现在又嫁祸于他。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姜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姜彭生发下誓言,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齐都临淄,更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
这边鲁桓公的灵柩被运回鲁国。
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那时的常理,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倩兮 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
正当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两人,不顾血缘关系,不顾廉耻,如胶似漆地在临淄鬼混,沉湎在放浪形骸的情欲中,肆无忌惮之时,鲁庄公羞愤无比地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母亲归返鲁国。文姜心中却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鲁国臣民,借口暂住边境地区,待以后再归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让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他来游玩。两处宫室美轮美奂,遥遥相对,格外引人注目。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齐襄公借出猎为名,继续与妹妹幽会。
历史有人评价:齐文姜是一个绝色的尤物,美艳自然是无与伦比,*荡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
那么,齐文姜后来怎么样了?不是说她大权在握了吗?
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
齐襄公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边境地区自然呆不下去了。这时她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齐文姜回到鲁国以后,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在军事上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的羸弱小邦发展成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民间 故事 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民间历史 故事大全 ,欢迎阅读分享。
经典民间 历史故事 1
昆嵛山民间故事:金蝉化真人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这长生,自小聪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人。”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
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
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井。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2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3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的民间故事
“天要下(落)雨,娘要嫁人”,这本是中国民间老百姓的一句俗话,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不以他人的意志与想法为转移。时至今日,此俗语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矣!
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话的由来,还有一个 传说 。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时,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喜爱此乘龙快婿,即准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来,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大惑不解,惊愕地问:“娘,您老哪儿不舒服?”
“心口痛着哩。”
“怎么说痛就痛起来了?”
“儿呀!”朱母大放悲声,“你不知道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现在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节牌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谁?”
“你的恩师张文举。”
听了娘的回答,好似晴天一声炸雷,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了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您若改嫁,叫儿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这‘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朱母一时语塞,在儿子和改嫁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原来,朱耀宗8岁时丧父,朱母陈秀英强忍年轻丧夫的悲痛,她见儿子聪明好学、读书用功,便特意聘请当地有名的秀才张文举执教家中。由于张文举 教育 有方,朱耀宗学业长进很快。朱母欢喜,对张文举愈加敬重。朝夕相处,长年累月,张文举的人品和才华深深打动了陈秀英的芳心,张文举对温柔贤惠的陈秀英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业后即正式结婚,白首偕老。殊不料,这桩姻缘却要被蒙在鼓里的朱耀宗无意中搅黄了,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她说着随手解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晒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这事并不难做,便点头同意。谁知当夜便阴云密布,天明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陈秀英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 报告 了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4
清朝民间故事:冤鬼奇案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书。这位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直隶总督,一向为官清正廉明,口碑颇佳。
忽然,纱窗外传来阵阵凄哀的哭声,在寂静的深夜,听起来令人心里发毛。唐执玉急唤僮仆开门察看。这小书僮战战兢兢开门往后院一看,惊叫一声,便瘫软在地上。唐执玉抖擞精神,仗剑而出。只见夜色树影之下,阴森森跪着一人,面绿发红,指甲约有两寸长。这分明是一个厉鬼呀!
唐执玉顿时面色如土,但转念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况且我乃堂堂钦命大员,怎能惧怕区区一个小鬼呢?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那鬼幽幽说道:“我叫冯德生,生前家住武清县,在经商途中,被强人所杀。武清县令这个昏官,抓了个无辜的良民,却任真凶逍遥法外。久仰大人青天之名,今夜打扰,望大人为我伸冤。”唐执玉急忙追问:“请问那真凶是何人?”那鬼一字一顿地说了十六个字:“一口天上,一口土里,屋后是河,宅边有柳。”言毕,翻到墙外去。
第二天一大早,武清县两名差役解送来一名囚犯,到总督府报告凶案。唐执玉听罢案情,不由一惊,原来这正是冯德山遇害案。想起昨夜冤鬼之辞,唐执玉忙问差役:“者在何处被杀?”差役回答说:“是在武清县柳家庄附近。”唐执玉又问:“这柳家庄后可有一条河?”差役回答:“正是。”唐执玉一拍惊堂木,传令道:“速将柳家庄名叫吴吉的人拿来!”书僮在一旁听了暗想:“一口天上,一口土里,不正是吴吉二字吗?心中对唐执玉的才智暗自佩服。”且说抓来吴吉,带上堂来,一番审问,唐执玉随即命将他押进牢。唐执玉又把差役原先押解来的那个凶犯提到堂上,对他说道:“本官一向秉公断案,你的冤情现已昭雪。我今天已烧化纸符一张,让那为你诉冤的冯德山的亡魂于三天之内送来诉状。你可暂给家人捎信,报个平安,待本官得了诉状,即可放你?”三天后的夜里,果然冤鬼又出现了。唐执玉接过那鬼递上的诉状,忽然将它一把撕碎,大喝一声:“给我将这厮拿下!”四下里埋伏的衙役一拥而上,当场把这鬼生擒。
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其实,这“鬼”是人装来骗唐执玉的。那凶犯杀冯德山后被捉拿归案,为求生路,和家人商议,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善于飞檐走壁的贼人,扮作冤魂,嫁祸于人。
众衙役和小书僮又惊又佩服,问唐执玉是如何识出这“冤鬼”是假扮的。唐执玉笑道:“本官从不信世上真有鬼存在。况且我观察后院墙上有明显脚蹬过的印痕,鬼的来去,会有这么笨拙吗?于是,我将计就计,引出此‘鬼’,昭明实情。”
无辜的吴吉被送回柳家庄,凶犯和装鬼飞贼被依法严惩。这一段唐执玉计破“冤鬼”奇案的故事,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5
西湖民间故事:金牛
那时候,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象一串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了:老远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啦,直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象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有金牛出现。
这天早晨,大家正在湖边盼望,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哈,果然看见金牛从湖底破水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大口吐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老百姓见了,个个喜得拍手叫好,流出了泪水,感激金牛。又见那头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哞”的一声,慢慢地,又没人湖中去了。
这样的情景很快就传开了。钱塘县官听到后,捧着肚子笑呵呵他说:“这真是件活宝贝呵,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发财!”当下就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那些衙役、地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跑到湖边,抬头望望,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儿还有金牛呵?问问附近百姓,大家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见着,就是悄悄地避开啦。衙役们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绝办法。
他对手下人说:“既然金牛不见了,沉人湖底,那你们就把老百姓都叫去,把湖水车干。谁不去,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赶到湖边。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车湖水。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到了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明地亮。
县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都张不开,但他还吆喝着衙没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了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打从心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两!”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睬他。县官见老百姓不理,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这县官的话则说完,只听那头金牛大叫了一声,真象晴天炸了个霹雳。但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那县官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挪不动。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子把他们全都卷入巨浪中去啦。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就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夭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
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叫“涌金门”。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相关 文章 :
★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10篇
★ 经典古代民间的故事大全
★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简短精选10篇
★ 外国经典民间故事
★ 最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 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 经典的民间小故事大全
★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什么是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
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被苏联的万具波兰军人尸体。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断交。
1943年9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反调查,一口咬定屠杀系德国侵略者所为。
二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要求法庭认可苏联的调查结论,但未获得同意。于是,卡廷事件成为历史上难解之谜,成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尘封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在1992年10月14日揭开了一层层面纱。于是,关于1940年春苏联内务部在波兰卡廷森林波兰被俘军人、并将罪名按到纳粹德国头上的全部真相被披露出来,引起波兰上下的极大震动。
苏联本打算永不解密档案
戈氏叶利钦看后头发竖立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是关于卡廷事件的专卷。它开始存放在苏共中央总务部第六处,尔后转归为苏共中央档案,1990年夏转归苏联总统档案馆,存放在克里姆林宫。1991年12月24日由俄罗斯总统接管。
当时,关于密封的档案袋内究竟装了什么文件,除了前苏联领导层中几位核心人物外,谁都不知道。俄罗斯总统档案馆工作人员非经特别批准也无权拆阅。在大部分档案袋上甚至标有“永不开启”的禁令。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他在1991年12月23日阅读过密档第一卷,是在移交总统权力时同叶利钦一道阅读的。
戈尔巴乔夫讲述了这前前后后的情景:总统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得知戈尔巴乔夫即将向叶利钦交权后,对密档第一卷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事先应当了解密档的内容,因此,总统办公室主任向戈尔巴乔夫报告了情况,并将密档第一卷摆在总统办公桌上。数小时后,戈尔巴乔夫会见了叶利钦。当时,协助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改革设计师”雅科夫列夫也在场。
在开启封印看了文件之后,戈尔巴乔夫说,“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无权向波兰隐瞒事实,我们三个人当即认为,不论后果如何,也应向波兰方面通报”、“我对叶利钦说:‘鲍里斯,现在该由你做这件事了’”。
其实,在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在澄清卡廷事件真相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已经向前迈了一步。他承认卡廷惨案是“斯大林主义的罪行”,并向雅鲁泽尔斯基转交了一部分有关卡廷事件的档案材料,但密档第一卷却紧锁在总统密档铁柜中。
克格勃头目竟然是元凶
一年半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交权,特地移交了这卷密档。又过了十个月,叶利钦决定将这卷密档的副本转交波方。叶利钦的特使、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尔夫·皮霍亚前往华沙,完成了这一使命。在1992年10月14日举行的转交仪式上,波兰总统瓦文萨手接密档,语音嘶哑地说,他“感到全身颤抖”。
至此,前苏联当权者坚持半个世纪的弥天大谎被戳穿。原来,枪杀成千上万名波军战俘的人,不是苏联一口咬定的德国法西斯,而是苏联自己。
密档第一卷内共有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1940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第二份是19 40年3月5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据此,联共(布)当日通过决定,授权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报告中所列25700人执行。
第三份文件是1959年3月3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卡廷惨案中被枪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报告强调档案馆继续保留这些人的人事档案对苏联和对“波兰朋友”已无必要和价值,而且“一旦泄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建议全部销毁。这份文件无可争辩地表明,苏联***坚持将错就错,继续歪曲和隐瞒真相。
波媒体将叶利钦比作勃兰特
也有人指责叶氏玩政治游戏
密档第一卷解密后,波兰总统瓦文萨致信叶利钦,称赞他的“勇气”,并说波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已掀开“面向未来,以相互谅解、合作和理解为基础的新的一页”。
波兰报刊也称赞叶利钦做出的“悔罪的姿态”,“其伟大可同1970年12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英雄纪念碑前的跪拜请罪相提并论”。
但令波兰人不解的是,为什么1992年4月瓦文萨访俄时,叶利钦没有转交密档第一卷,而要选择当年10月俄宪法法庭准备弹劾他时才转交呢?
有人据此指责叶利钦也在有意地拖延和隐瞒,并利用密档玩政治游戏。叶利钦则反唇相讥,说“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苏联应对罪行负责”。他还说戈尔巴乔夫很早以前就看过密档,是他长期“保持沉默”。
(作者为中国前驻波兰大使)
卡廷惨案
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被苏联的万具波兰军人尸体。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断交。
1943年9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反调查,一口咬定屠杀系德国侵略者所为。
二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要求法庭认可苏联的调查结论,但未获得同意。于是,卡廷事件成为历史上难解之谜,成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
1990年4月13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塔斯社承认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不过,苏方当时仍未公开全部真相。到了1992年10月14日,苏方才把卡廷事件的绝密档案复印件转交波方。至此,卡廷惨案真相大白。
1990年4月13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塔斯社承认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不过,苏方当时仍未公开全部真相。到了1992年10月14日,苏方才把卡廷事件的绝密档案复印件转交波方。至此,卡廷惨案真相大白。
补充说明:卡廷森林事件(1943年4月13日)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7月,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1943年春,德国作战工兵师为修复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毁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把强行招募来的罗、捷、匈、波、荷、法等国的劳工,驱赶到卡廷森林里干活。4月13日,几名劳工在掘地的时候,挖到一座埋着许多军官和士兵的大坟。德军发现这些官兵身上的军服既不是苏军制服,又不是德军制服(并且大都是在后颈处一枪致命),便找来一些纳粹官员着手调查,并声称:经德方组织的国际委员会验尸确定,这些穿着波兰军服的官兵于1940年春,是被苏联人的。抓住卡廷森林事件大肆宣染。柏林电台一宣布,立刻震惊了世界,在反法西斯阵营内部,苏、波、英三国的关系顿时蒙上一层阴影。
两天之后,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这一暴行是德国人干的,德国企图嫁祸于人。4月16日,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要求国际红十字会前去实地调查,并要求苏联提出正式报告,说明流亡苏联的波兰军官的下落。波兰政府声明指出:我们对德国宣传机器的谎言已习以为常,我们也知道它张扬此事所隐藏的目的。然而,鉴于德国人大量而详尽地报道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发现数以万计的波兰军官尸体,又断言这些军官系苏联当局在1940年春,我们认为有必要由权威的国际机构对这些“万人冢”进行调查,并对所传的事件进行核实。
4月21日,斯大林通知丘吉尔和罗斯福,他准备与西科尔斯基总理的波兰绝交,因为这个政权听信法西斯的诽谤。丘吉尔和罗斯福呼吁斯大林不要这样,希望他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共同对敌。丘吉尔认为,即使波兰政府愚蠢到听信德国的指控,但盟国之间没有时间争吵,我们必须打败。但是,4月25日,苏联还是宣布与波兰政府断交。
1943年10月初,苏联红军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苏联政府成立了“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廷森林枪杀被俘波兰军官事件确认和调查特别委员会”,针对德国1943年4月13日声明,组织了一个“反调查”,邀请了西方记者数十人,由向导带领对卡廷森林的大墓进行了一次参观。此举目的是要外国报刊相信,在那里挖掘出来的波兰人尸体是德国人在1941年夏末秋初枪杀后掩埋的,并不象德国人先前控告的那样,是俄国人在1940年春天干的事。记者们被指点看了7座大墓,然后又看了苏联医生正在进行的许多尸体解剖,医生把一块块脑、肝、脏等放在餐碟里展示,并大声说机体组织很新鲜,意思是说这些是两年前的德国人所为而不是三年前的俄国人所为。美驻苏大使哈里曼的女儿、战时情报处工作人员凯思林是这个记者行列中的一员,她写道:俄国人从波兰者的口袋里掏出来的文件中,发现一份日期是1941年夏的信件,这倒是个极好的证据,但是,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有些者的口袋里有1940年3月和4月的报纸和信件,包括一份4月11日的《消息报》(苏联政府机关报——笔者),这点点滴滴的证据正好与苏联论点相抵触。西方记者不得对5个证人提出问题,许多证词听起来很流利,好象经过仔细排练似的。凯思林最后指出,总的来说,尽管有些漏洞,证据混乱和自相矛盾,俄国人的论点还是有说服力的。
1945-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德国战犯时,争论再起。只因双方都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此案成为二战以来悬而未决的谜。二战后,西方有关著述较普遍地认为,此事是苏联人干的,苏联则坚决否认。苏联史著对此始终讳莫如深,竭力闪避。
卡廷悬案的真相,一直是波兰人民、议会和舆论界最为敏感、激动和关心的问题。在华沙的公共墓地上专设了“卡廷公墓”。每逢节假日,前往那里凭吊的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鲜花堆积如山,其盛况超过了其它所有墓地。为了满足波兰人民的心愿,1987年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主席雅鲁泽尔斯基出访苏联,和戈尔巴乔夫会谈,双方签署了《波苏意识形态、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宣言》,决定解决两国关系史上的“空白点”和“悬而未决的问题”。按照这个宣言精神而成立的两国历史学家联合委员会决定对卡廷事件等进行全面的调查。7月11日-14日,戈尔巴乔夫访问波兰,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中对查清波苏历史遗留下来的“空白点”问题时强调指出“应该加快调查速度,更深入地引用可靠来源的材料,调查两国关系史的各个方面”。
波苏史学家联合委员会波方成员、波兰研究二战史的著名专家沃·科瓦尔斯基教授说,据了解,1943-1944年间,就这一暴行所进行的调查工作,一共公布过3个文件:①由12国组成的国际法庭和刑事医学专家小组的记录报告;②德国情报机构受其外交部委托于1943年春在柏林公布的关于卡廷屠杀的文献资料;③1944年1月24日,在莫斯科公布的关于波兰被俘军官被德国法西斯匪徒枪杀的专家委员会的声明。此外,1945年以后,在国外公布过一些关于这一问题的证词和回忆片断等。沃·科瓦尔斯基教授指出,所有这些都缺乏波兰方面的、全面的文件。他说,经过多次寻找,终于在伦敦的英国外交部挡案馆中找到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件。它就是1943年6月波兰红十字会秘书长卡·斯卡尔仁斯基在波兰红十字会总部会议上的“秘密报告”。1945年6月,这个文件仅有的一份打印件,由卡·斯卡尔仁斯基委托英国驻华沙大使馆临时代办里·汉凯伊保存。这个文件几经周折于1946年春被存放在伦敦的外交部档案馆里。1989年2月18日,波兰《复活》报以《来自卡廷的报告--波兰红十字会的秘密报告》为题,将这份文件首次公布于众。
《波兰红十字会的秘密报告》指出,1943年4月14日,波兰红十字会应德国占领当局的请求,派出一个由4名技术委员,1名总部代表.即波兰红十字会秘书长卡·斯台尔仁斯基组成的5人调查团,前往苏联的德占区斯摩棱斯克调查波兰军官坟墓。4月15日,调查团到达斯摩棱斯克。当晚,德国当局提供了一份关于屠杀情况的报告,经过技术委员同当地居民进行几周的调查,证实了这份报告中如下情节属实:“当地铁路工人、农民说,从1940年3月初到4月下旬,每天有2-3辆装满被捕的波兰军官的车厢偷偷地运到格涅日多夫站来,他们被汽车运往铁丝网围绕的区域……”。其中一位还证实说:“每天都能听到许多喊声和枪声。”4月16日上午9点钟,调查团到达卡廷,这里距离公路只有几米远。在坟墓之间林中的旷地上,放着被法医检验过的波兰军官的尸体。斯卡尔仁斯基说,他仔细查看了所有的尸体,他们的伤口无例外地是用转轮打的,子弹打进后脑勺从前额出来。很显然,伤口是同一性质的,射击的是同—个方向,所有的射击都是用手枪.所有的军官都是近距离站着被打的,部分尸体被紧紧地背绑着手,这可能是他们进行过自卫和反抗。他们身着波军军服,佩戴着奖章、装饰品、校级的标志,裤子和鞋这些东西都尚完好。他还特别仔细地看了两位将军的尸体,他们被证实是斯莫拉文斯基将军和博哈罗维奇将军,这从他们的将军级镶条的标志上可以看出。从大量的者日记中,人们发现了大屠杀的受害者之一索尔斯基少校被杀之前的一份记录,记录就在索尔斯基少校的尸体旁边,这份记录的时间是1940年6月(“6月”与前后说法有矛盾--笔者)9日,记录者说:“那天凌晨3时30分,一小分队波兰军官被苏军从被关押的白俄罗斯的一个军营科泽尔斯克带到斯摩棱斯克,早晨5时前几分钟,我们被叫醒并被押上囚车,我们到了一个小树林,看来那里是一些别墅。在那里,除了腰带和铅笔刀外,他们取走了我们的戒指和手表,那时手表的指针指向6时30分,他们会将我们怎么样?……。”大约几分钟之后,索尔斯基少校即遭枪杀。从屠杀时起,在路两旁所植的松树生长的情况可以看出,屠杀是在1940年春天,植物学家也作出同样的判断。关于尸体的数目,斯卡尔仁斯基认为应为4000多人。4月17日,他回到华沙,技术委员继续留在那里。4月18日早晨,他口头向红十字会总部报告了卡廷之行。报告要点包括: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有大批已被发掘的波兰军官坟墓;从这些尸体伤在同一部位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刑;从尸体旁找到的纸张可以断定,屠杀的时间是在1940年3—4月间,迄今为止,只能确定少部分被害者的姓名(约150人)。波兰红十字会技术委员在卡廷森林自1943年4月15日工作到6月7日,法医共检验了4243具尸体,其中23l具尸体被分别埋在6个大墓穴里,2位将军被分别单独埋着。每个墓地的面积为60×36即2160平方米。
苏联史学家也作了努力。他们在发掘档案资料过程中,只发现了一份真正提到“卡廷”二字的文件,但那已是1941年6月10日,即在德军进攻苏联前不久的事了。那份文件要求把一批苏联籍由斯摩棱斯克押送到卡廷去,而不是波兰人,据此还不能判断什么。苏联史学家根据一批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证词所提供的线索,发掘和整理出4类档案资料:1、苏方接受波军官兵的总数及变化数(包括;遣散、苏德交换、关押在其它集中营里有案可查者、失踪数);2、清理有关集中营的苏方命令及押送人数档案;3、任务完成的总结报告;4、1940年5月以后有关集中营的关押人员更新情况。有了这些档案,真相也就大白了。这些档案提供了如下事实:
1939年9月17日凌晨5时40分,苏军进攻波兰东部领土即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8日波军总司令雷兹·西米格威元帅向波军发布命令说,苏联不是交战国,不要抵抗。苏波军方经10余小时谈判,苏军答应,如波军放下武器,可保证波军官兵人身自由。当时,波兰东部总数约为30万人的波军绝大多数都执行了这一命令,有一部分自动解散回家,一部分人去了立陶宛和罗马尼亚。有130242名官兵流亡到苏联,这批人到了苏联后身份立刻变成了战俘,失去了苏波协议规定的人身自由,统一交给由贝利亚签署的第0308号命令成立的内务部战俘局。9月19日在该局统辖下成立了138个转运站和8个分配集中营,每个集中营约集中万名波兰官兵。9月21日,苏一高级将领写信给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建议把波兰苏占区出生的普通士兵遣散国家,苏联最高领导同意这一建议。10月初,内务部长贝利亚签署命令,遣散4400名士兵。与此同时,在10月3日,贝利亚下令将波军中的宪兵、中高级军官、下级军官及士兵、波兰德占区出生人员分类分营集中管理。10月中旬,德国提出,德苏双方应按出生地交换各自手中的波军官兵,苏联政府同意。10月24日至11月23日向德方移交42492名波军官兵,德方则于1939年底以前向苏方移交13757人,德方移交的人员经甄别后,大部被遣散回家。到1939年12月1日,在科泽尔集中营(卡廷森林附近)关押波军军官4727人,斯塔罗别尔和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关押5963名和3964名波兰军官和警官,三处相加,近15000人。其中以科泽尔集中营为最重要,关押将军4名,上校24名,中校79名,少校654名,下级军官及文职人员3000多名。此时,波兰军官中较为普遍的忧虑是怕苏方将他们移交纳粹德国,其中以犹太人为最。苏联政府则一方面通报伦敦波兰,声称苏联准备解散集中营,按波兰军官志愿遣散他们,同时向波兰军官散发志愿去向的表格;另一方面又加紧向德方移交被拘留人员。1939年11月14日成立的德苏混合委员会,经过磋商,完成了被关押人员的互换任务。
从苏联档案资料可看出,总计划中的第二步是要消灭(或叫清理)那些反对苏德瓜分波兰的“骨干”力量(惨案中的者大都是军官,律师。教师教授等等,这对于波兰这个中欧小国来说的确是一群精英)。批准清理名单由战俘局下达指令,将名单交乌克兰内务部最后执行。从1940年3月1日开始,关押重要人员的集中营每天都收到战俘局下发的应转交给乌克兰内务部的波兰战俘名单,每张名单包括98-100人。有时,向一个集中营下达的名单要移交300人,凡列入清理名单者均“失踪”了,仅有3例获得赦免,被赦免者现仍有人健在,他们的回忆录和找到的赦免令内容完全相符。由于这几人不属清理之列,所以关于他们的档案没有销毁。从1940年4月到5月,经内务部行刑队枪毙的波兰军官兵共为15131人。其中,科泽尔营4400多人,奥斯塔什科夫营6200余人,斯塔罗别尔营约4000人。一经处决,失踪者的登记档案及个人信件等物均需在战俘局代表的直接监督下予以销毁。到1940年6月,内务部副部长向上级报告说上述三个集中营又可以接受5000-8000名新的关押人员了。
其他波兰官兵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德、苏波关系发生了180度的转变。7月30日,苏联与波兰建交,参加反德同盟,曾在苏联卢比扬卡监狱呆了20多个月的波兰弗拉齐斯拉夫·安德尔将军于1941年9月释放,并被委任波兰军总司令,在苏联境内组编波兰人作战师团,有2.5万余名波兰战俘参加。这样,13万余名被俘官兵已知下落的有:交给德国4.2万余人,遣散0.4万多人,处决1.5万余人,重新参军者2.5万余人,共约9万人。尚有4万余人未作交待,估计其中一部分经劳改后生还,另一部分仍然下落不明。
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期间,苏方向他通报了二战初期波兰军官在苏联集中营里的亡情况,并移交了有关的档案资料(总共有三处尸坑,除了卡廷森林,还有加里宁,查格罗夫两地)。此举了结了一桩争执长达半个世纪的国际公案。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在赴斯摩棱斯克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途中,其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坠毁,包括总统在内的132人遇难。斯摩棱斯克州官员称,机上所载132人全部遇难,现场没有幸存者,遇难者包括总统及其夫人,军队参谋长、副外长克莱默尔(Andrzej Kremer)等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