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的意思是-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
1.请提供给我钱惟演的<木兰花>的翻译以及赏析.
2.论功行赏文言文
3."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呀
4.班功行赏是什么意思?班功行赏成语造句和典故
5.做事成功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请提供给我钱惟演的<木兰花>的翻译以及赏析.
唧唧唧唧,木兰在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市集里四处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在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① 唧唧(j ī j ī):织布机的声音。
②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④惟:只。
⑤何所思:想什么。
⑥何所忆:思念。
⑦ 军帖:军中的文告。
⑧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⑨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⑩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⑾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⑿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⒀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⒁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⒂旦:早晨。
⒃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⒄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⒅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⒆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⒇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Ⅰ) 铁衣:铠(kǎi)甲,古时军人穿的护身符装。
(Ⅱ)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Ⅲ)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表示多数,非确指
(Ⅳ)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Ⅴ)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Ⅵ)不用:不愿做。
(Ⅶ)上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Ⅷ)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Ⅸ)郭:外城。
(Ⅹ)扶将:扶持。
(Ⅺ)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Ⅻ) 著:通“着”,穿。
一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二 帖花黄:贴,“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三.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四.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编辑本段]相关背景
作者资料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文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璧。
乐府诗的简介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清秀大相异趣,显示出北朝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摘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诗歌链接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
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编辑本段]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
论功行赏文言文
1. 汉高祖论功行赏古文
《汉高祖论功行赏》古文和译文,具体如下:《汉高祖论功行赏》一般作为语文阅读题型,可佐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和《资治通鉴·汉纪三》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古文: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译文: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2. “论功行赏”成语是什么意思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释义 “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
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 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 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 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 “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 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 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 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 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 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 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 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3. 阅读《汉高祖论功行赏》,回答题(14分)
小题1:既:已经 顾:反而,却 举:献出,让(3分,一个1分)
小题1: D(2分)
小题1:(1)高祖 认为 萧何的功劳 最大 , 把他封为酂 侯,给他的 封地 最多。(3分,一个知识点1分,扣完为止)
(2) 现在 你们 诸位 只 能获得 跑着的 野兽, 功劳如同猎狗 。(3分,同上)
小题1:在论功行赏上,高祖为了强调决策者比执行者更重要,用了打猎来设喻。(2分)用了比喻论证(设喻)的方法。(1分)
略
4. 文言文阅读好战必亡、一举两得、张溥勤抄的翻译、寓意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因此(有必要)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消灭蛀虫.”。
5. 文言文刘邦论成败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网摘: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文:高祖在洛阳的南宫举行酒会.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氏为什么会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给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为什么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任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6. 木兰诗文言文翻译132131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7. 论功行赏的成语典故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8. 刘邦论功行封翻译1.原文: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2.译文:
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一、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二、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边塞的老头儿。失马:丢失马。焉知非福: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
《淮南子 人间训》里说:古时候塞上有个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来安慰他,老头儿说:“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后来这匹马居然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班功行赏是什么意思?班功行赏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班功行赏 bān gōng xíng shǎ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班功行赏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班功行赏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班功行赏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近义] 按功行赏、按劳计酬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百科解释如下:
词 目 班功行赏
发 音 bān gōng xíng shǎng
释 义 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近义词 论功行赏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1155.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10548672.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做事成功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A. 代表成功的成语
1、百战百胜
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2、大功告成
解释:功,事业。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3、大获全胜
解释: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4、高奏凯歌
解释:高声的演奏凯旋的歌曲。比喻大获全胜,胜利归来。
5、功成名就
解释:功,功业。就,成功。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6、捷报频传
解释: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出处:徐迟《地质之光》:“ 在六十年代里,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7、九转功成
解释: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8、凯旋而归
解释:战争获胜,军队奏着得胜乐曲归来。亦泛指获胜归来。
出处: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愿关邺之遄清,迟华銮之凯旋。”
9、凯旋归来
解释: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比喻取得了胜利。
10、马到功成
解释: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11、旗开得胜
解释:原指军旗一展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2、水到渠成
解释: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出处: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3、一蹴而就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14、以狸饵鼠
解释:狸,猫;饵,诱。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15、鱼跃龙门
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 语出《辛氏三秦记》:“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名龙门口,二名禹门口,当地人称呼名。龙关。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B. 形容第一次做事就成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来着,求救!
一蹴而就
一击中的
一炮打响
C. 形容第一次做事就成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来着,求救,我
一蹴而就
一击中的
一炮打响
D. 有哪些可以用来形容做事靠自己成功的成语
①自力更生抄
更生:重新获得生命,袭比喻兴建事业。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 *** 来代替旧 *** ,这样一来, 中国 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②自食其力
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活。词性为褒义。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出处《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③自给自足
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④白手起家
意思是指没有任何经济实力支持,靠着双手进行创业,最后获得成功的果实。
E. 形容做事的成语是什么
认认真真 兢兢复业业 ,一丝制不苟,专心致志,勤勤恳恳,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 夜以继日 继晷焚膏 悬梁刺骨 引锥刺股 枕典席文 废寝忘食 聚精会神 手不释卷 分秒必争 争分夺秒 通宵达旦 凿壁借光 韦编三绝 目不窥园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风夜匪懈 风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茧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F. 关于成功的成语有什么
成功的成语
1.
功盖天下
----
功劳天下第一。
2.
功高盖世
----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3.
功标青史
----
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4.
不世之功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
5.
不赏之功
----
形容功劳极大。
6.
开国功臣
----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7.
丰功伟绩
----
丰:大。伟大的功绩。
8.
建功立业
----
建立功勋和事业
.
9.
积功兴业
----
指建立功业,实现抱负。
10.
丰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11.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12.
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
13.
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
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14.
功德无量
----
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15.
劳苦功高
----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6.
汗马功劳
----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17.
一飞冲天
----
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18.
功成身退
----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19.
功成名就
----
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20.
功成不居
----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
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1.
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22.
马到成功
----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23.
九转功成
----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
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24.
一得之功
----
一点微小的成绩。
25.
尺寸之功
----
微末的功劳。
26.
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27.
功薄蝉翼
----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28.
称德度功
----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衡量到他
的功劳
.
29.
前功尽弃
----
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
全部白费。
30.
功亏一篑
----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
成。
31.
功败垂成
----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32.
同功一体
----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33.
评功摆好
----
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34.
邀功求赏
----
求取功劳和奖赏
.
35.
论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36.
班功行赏
----
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
37.
赏功罚罪
----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38.
赏不当功
----
指赏赐与功劳不相称。
39.
贪天之功
----
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
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40.
将功补过
----
用功劳来补偿过错。
41.
将功赎罪
----
拿功劳补偿过失。
42.
立功赎罪
----
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43.
将功折罪
----
拿功劳补偿过失。
44.
计功补过
----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45.
计功量罪
----
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46.
列功覆过
----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
47.
戴罪立功
----
戴罪: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身负罪责,争取立功以赎罪
.
48.
无功受禄
----
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49.
矜功恃宠
----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50.
居功自傲
----
自以为有功劳,觉得了不起。
51.
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52.
计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53.
记功忘过
----
指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同“记功忘失”
。
54.
急功近利
----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55.
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56.
使功不如使过
----
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57.
失败为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58.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G. 形容做事成语是什么
阿谀谄媚: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碍上碍下: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碍手碍脚: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
碍足碍手: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安安分分: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按步就班:按;按照;步:步骤;班:次序。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昂首天外: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不爽一: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百不一爽: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中百发: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板,不知变通。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伴风搭雨:伴随着风雨做事,形容为人辛苦。
帮闲钻懒: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本本分分: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坌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比肩而事:比:并。肩并肩做事。指共事、同事。
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必由之路: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避难就易: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秉公无私: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捕影捞风: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加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留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不落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不识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识进退:识:懂得,知道;进退:比喻轻重高低。形容说话做事轻率莽撞,没有分寸。
不疼不痒: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不为祸始:祸始:灾祸的起因。指做事很谨慎,不招引灾祸。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预则废:预:事前有准备;废:衰败。做事若不在事前做好准备,就会遭到失败。
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知高下: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H. 形容做事 的成语是什么
大处着墨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大而化之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出处:《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I. 形容做事非常顺利用成语表示是什么
马到成功:
释
义
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