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翻译-成语兔起鹘落的意思
1.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2.前出塞九首·其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3.描写人物举止的词语表
4.尚书别解文言文翻译
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一.1.自蜩蝮蛇 ,将叶片出来的状况比喻成从蝉蜕和蛇中出来一样。
2.如兔起鹘落,将画竹的速度比作是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
二.1.焉,而已,陈述
2.乎,呢,反问
3.矣,啊,感叹
4.也,啊,感叹
三
1荫,萌芽,刚长出来的叶子。始,刚开始。生,生长
2.复,还。岂,哪里。
3.乃,却是。为,画。累,勾勒。
4.以,来。追,追上。见,见到的东西。
四
我们做事情前要在心里有个数,在做事时则要认真麻利地做,不能拖拉,这样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前出塞九首·其六原文_翻译及赏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议论 , 战争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吗?
创作背景 鉴赏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两汉·司马迁《酷吏列传序》酷吏列传序
两汉 : 司马迁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 古文观止 , 序文议论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回响,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回响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回响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下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两汉·贾谊《过秦论》过秦论
两汉 : 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回响,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回响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回响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高中文言文 , 古文观止议论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宋代·黄庭坚《书摩崖碑后》书摩崖碑后
宋代 : 黄庭坚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 咏史怀古 , 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举止的词语表
1.关于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眉开眼笑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真心诚意 侃侃而谈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辞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读书学习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日积月累 孜孜不倦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不二 威武不屈 舍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2.描写人举止的词语关于举止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半吊子: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动容周旋:动容:举止仪容;周旋:应酬,打交道。指举止仪容和待人接物。
睹貌献飧:貌:脸色;飧:晚餐。观察脸色,献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锐,举止适合。
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丰度翩翩: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流人物: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俯仰随俗: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
高谈雅步:高谈:广博无拘束的谈论;雅步:文雅的举止。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
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鬼头滑脑: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行必矩步:行路一定合乎规矩。形容举止行为都合乎法度,十分谨慎。
行不违道:行为举止不违背道义。
行不修饰:行:出行。出门时不注意自己的装束打扮。指举止随便,放旷不羁。
行动坐卧: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
慌慌: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3.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有哪些滔滔不绝、
飘飘欲仙、
守株待兔、
袖手旁观、
买椟还珠、
闻鸡起舞、
掩耳盗铃、
悬梁刺股、
风驰电掣、
盲人摸象、
眉飞色舞、
大快朵颐、
心如刀割、
面面相觑、
插科打诨、
谈笑风生、
回眸一笑、
义愤填膺、
走马观花、
全力以赴、
横行霸道、
虎视眈眈、
心旷神怡、
欢天喜地、
心有余悸、
喜出望外、
东张西望、
洗耳恭听、
刮目相看、
呆若木鸡
雷厉风行、
专心致志、
披星戴月、
瞠目结舌、
披荆斩棘、
嬉皮笑脸、
负隅顽抗、
忐忑不安、
道听途说、
蜻蜓点水、
口若悬河、
怒发冲冠、
目不暇接、
七上八下、
脚踏实地、
辗转反侧、
夸夸其谈、
痛心疾首、
指手画脚、
废寝忘食、
忧心忡忡、
察言观色、
交头接耳、
横冲直撞、
前赴后继、
惊慌失措、
瞻前顾后、
百发百中、
蹑手蹑脚、
手不释卷
心乱如麻、
窃窃私语、
跃跃欲试、
百感交集、
飞檐走壁、
心驰神往、
垂头丧气、
踉踉跄跄、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鬼鬼祟祟、
喋喋不休、
高谈阔论、
心安理得、
喜笑颜开、
动如脱兔、
奔走相告、
电光石火、
见兔顾犬、
胆战心惊、
心平气和、
炯炯有神、
得意忘形、
耀武扬威、
暗送秋波、
手足无措、
左顾右盼、
花言巧语、
一目十行、
来势汹汹
满载而归、
婆婆妈妈、
张牙舞爪、
心悦诚服、
发奋图强、
力争上游、
手舞足蹈、
膛目结舌、
摩拳擦掌、
颤颤巍巍、
心急如焚、
跋山涉水、
心烦意乱、
目不转睛、
兴风作浪、
怏怏不乐、
神出鬼没、
冥思苦想、
对答如流、
拳打脚踢、
奴颜婢膝、
一日千里、
心潮澎湃、
日夜兼程、
豪言壮语、
平心静气、
捶胸顿足、
举手投足、
手到擒来、
痛不欲生
泪流满面、
大喜过望、
不慌不忙、
七手八脚、
吞吞吐吐、
泣不成声、
眼疾手快、
欢呼雀跃、
匍匐前进、
闷闷不乐、
昂首挺胸、
长吁短叹、
兔起鹘落、
乐不可支、
喜不自胜、
左右开弓、
营私舞弊、
大步流星、
暴跳如雷、
大惊失色、
没精打采、
调兵遣将、
抱头鼠窜、
动若脱兔、
悲痛欲绝、
咬牙切齿、
愁眉苦脸、
提心吊胆、
翻山越岭、
号啕大哭
4.描写人物举止的成语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呆若木鸡、目不转睛。
一、垂头丧气
白话释义: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 上手称谢。”
翻译:主人在这里垂头丧气;拱手致谢
二、愁眉苦脸
白话释义:形容愁苦的神情。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翻译:对人前技巧对花说,背地里愁眉泪脸
三、眉开眼笑
白话释义: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翻译:他们看到昨天惊魂魂,今天花眼睛眉毛笑
四、呆若木鸡
白话释义: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多久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五、目不转睛
白话释义: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朝代:晋
作者:杨泉
出处:·《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翻译:子义点燃蜡烛正襟危坐通晓;目不转睛;在不移动的地方
5.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
卑鄙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 *** !’下去候着吧。”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
亦作“卑鄙龌龊”。
6.描写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成语有哪些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而后已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
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手无缚鸡之力
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7.关于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眉开眼笑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真心诚意 侃侃而谈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辞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读书学习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日积月累 孜孜不倦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不二
威武不屈 舍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8.形容举止的成语形容举止的成语
落落大方:落落:举止潇洒自然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彬彬有礼: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高谈雅步:高谈:广博无拘束的谈论;雅步:文雅的举止。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
矩步方行: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济济彬彬:济济:庄重恭敬;彬彬:温文尔雅。仪态庄重,举止文雅。
9.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的成语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的成语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大大方方等:一、落落大方1、拼音:luò luò dà fāng2、释义:指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3、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翻译:杜雍并不推辞,将全身衣服都换了,更让人觉得自然大方。)
二、彬彬有礼1、拼音:bīn bīn yǒu lǐ2、释义:意思是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3、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翻译:叔孙规定礼仪,文雅礼貌才有所进步。)三、温文尔雅1、拼音:wēn wén ěr yǎ2、释义: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3、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翻译:这个名家贤士的儿子,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四、风度翩翩1、拼音:fēnɡ dù piān piān2、释义:形容举止洒脱,气质不凡。3、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翻译:平原君是举止洒脱,气质不凡的公子。)五:大大方方1、拼音:dà dà fāng fāng2、释义: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3、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翻译:所以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行为举止不愿意自然大气,总是像做贼一样。)
尚书别解文言文翻译
尚书别解文言文翻译如下:
嘉靖辛卯年间(嘉靖十年),我在南都参加考试,未被录取而从南都回家,闭门闲居,亲朋好友们较少到访。因里面没有空闲的房子,白天住在家里,抱着小女儿逗趣,在小女儿是或者吃奶时。
我就读《尚书》,小女儿也喜欢摆弄书,一看见书就就用小手指头顺着一行行的文字指着,同时口中念念有声,似乎很懂的样子。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读书这件事荒废,偶尔有些感悟,就记录下来。
想到什么马上记下,正像古人所说的“兔起鹘落”一样。(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写文章,(所以)就把这些记录下来的感悟保存在箱子中,以用来日后复习。本人对文章的分析,因为有古代名家在,所以不敢和他们的相提并论,所以取名为《别解》。
我曾说过:看画家作画,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大小、胖瘦都画得很像了,但人们看了之后仍说不像,那一定只画外表而没有画到人的精神、气质等。我读书,不敢说是已经得到了书的“神”,但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地领悟书中的“神”罢了。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九岁能文,二十岁通五经三史诸书。1540年(嘉靖十九年)举乡试,第二年徙居嘉定之安亭(今属上海市)。前后八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以读书讲学为业,从学者常达数百人。
至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因得罪上司,三年后改调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通判,专管马政,实为明升暗降。1570年(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北京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次年病。
归有光以散文著称。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摹拟剽窃文风,在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王世贞赞其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徐渭称其为“今之欧阳子也”。著有《震川先生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