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苟同的含义-不敢苟同的意思
1.不敢苟同 是什_意思?
2.不敢苟同什么意思
不敢苟同 是什_意思?
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用法:作谓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不以为然、置若罔闻
反义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扩展资料:
1、不以为然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2、置若罔闻
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3、随声附和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4、随波逐流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宋·朱熹《朱子全书》:“石林说王导只是随波逐流底人;谢安却较有建立;也煞有心于中原。”
5、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
不敢苟同什么意思
不敢苟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于某个观点或立场,不敢随便地表示同意或赞同。
不敢苟同的内涵:
它表达了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强调对于事情的看法应该审慎思考,不能轻易地附和他人的意见。
在现代汉语中,不敢苟同常用于表达对于某个观点或立场的异议或保留意见。它暗示着对于事情的看法应该建立在认真思考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跟从他人的意见。
同时,不敢苟同也体现了一种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即使自己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也不会轻易地贬低或攻击对方。
不敢苟同的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苟且之风,即不认真思考、草率行事的态度。为了批评这种不良风气,有人提出了不敢苟同的说法,表示对于他人的观点或做法不能轻易地随波逐流,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不敢苟同的例句:
1、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新任副总裁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略规划。然而,尽管他的演讲极具说服力,但老总却对他的计划表示了不敢苟同。他解释说,这个计划的风险太大,需要对多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2、小红和小明在讨论一部**的剧情和表演时,小明坚持认为这部**是今年最好的**,而小红则对他的看法不敢苟同。她认为虽然这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它的剧情过于简单,缺乏深度。
3、小王和小李在大学课堂上就某个历史事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小王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个事件的意义重大,而小李则对他的看法不敢苟同。他认为这个事件并不能对整个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
4、公司的市场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广告创意,但是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却对这个创意表示了不敢苟同。他认为这个广告的定位不够准确,很难吸引目标客户群体的注意。他建议对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重新设计广告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