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015——《王羲之尺牍》原文及译文(0403)

2.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答案

3.《书信鉴赏·友书·与高司谏书》注释与鉴赏

2017015——《王羲之尺牍》原文及译文(0403)

顿首再拜印章-顿首再拜

原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gòu,读构)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译文 十一月十三日,王羲之叩首、叩首。突然得到姨母逝世的噩耗,巨大的悲痛如摧心剥肝一般使我的精神不能承受。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我感到五脏六腑被悲惨阻塞并反复发作,不能一一细说。王羲之叩首再拜。

原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译文 我这里大致安好。修载(王耆之)来此已十多天了。诸位亲朋近日将要集会,我想明天大家都会到来。您不能前来参会,增加了大家的遗憾和感慨。

原文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译文 王羲之禀告:不知道贵体近来怎样?这么晚给您回信,奉告近况。羲之我腹内寒冷,甚是无奈。不久再向您报告。羲之再次告白。

原文 奉橘(jú,读局)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译文 奉上橘子三百个。因为尚未下霜(多数尚未成熟),所以所得数量不多。

原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 羲之叩首。一场痛快的小雪之后又很快放晴,真好啊!想您身体安康吧。曾想访问未能成功,心中郁结不快。我体力不佳,不能细说,非常抱歉!王羲之顿首再拜。

原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

译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告:最近我请孔侍中的信使送去了一封书信,想必已经收到。(写该信时)我还不知道领军得了病,现在补充问候。

原文 忧悬,不能须臾(yú,读鱼)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译文 我很担忧,且一刻也不能忘怀。因此,我的意思是要尽快派人取得有关的信息。王羲之报告。

原文 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译文 (近来在我身边)灾祸频频发生,我悲痛 万分,心如刀割一般,以致不能控制自己。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得知您在安慰我,更增加了我的感慨和悲痛之情。

九、得示帖

原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译文 来信收悉,得知您身体还不太好,我心情抑郁不展。我的身体也非常不好。明天等太阳出来才能外出,因为我不想接触晨雾。推迟外出散心更好。王羲之叩首再拜。

原文 足下行穰(ráng)九(久),人还,竟应决不?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

注:此帖系残帖,现参照《右军书记》所载此帖进行阅读理解

译文 您到达穰地很久了。人已回来,究竟如何,您作出决定没有?(我认为)大体上说,你应该到该县任职。权量您的能力,适合担任县令。……您应该上任为是。我等待您尽快作出决定。王羲之告白。

原文 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仪当试。寻省左边剧。

译文 您和二谢(谢安、谢万)见面没有?我等待你们会面,盼望将你们会面情况告我,为此我很不安。我女儿爱托我叩拜。(她的好友)邵儿和你们想必都好!以前所患之病有所改善,所送来的礼品正在试用。我忽然觉得身体左侧剧烈疼痛。

原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罹)荼(tú,读图)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译文 羲之叩头再拜。丧痛、混乱到了极限。祖先的坟墓再次遭毁坏。回想当时的情境,只有极其残酷、极其暴虐的记忆。那时我(依偎在母亲身旁)嚎啕大哭,摧心剖胆,痛苦到了极点。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毁坏的坟墓)虽然得到及时修复,我自己却因为未能前去参加修复事宜而更增加了痛苦和遗憾。真是奈何不得、奈何不得!我面对信纸,感到喉咙哽噎,不知说些什么、怎样说才好!王羲之顿首再拜、顿首再拜!

原文 妹至羸(léi,读雷),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译文 妹妹身体病弱至极,忧伤的心情难以排遣。我非常担心她。(她的身体)可以说是到了必须日夜照管、看护的程度。

原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qīng,读青)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cuì,读翠),力不一一。羲之报。

译文 一月十二日,羲之在山阴向您报告:近期我早想给您寄发此信。(可能因为过年)船只停行,信使都不办公。昨天到达这里,看到您上月十六日来信,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也感到安慰。您的嘱咐有点过分了。您还好吗?我患有多种疾病,身体很坏、很坏。方才一路乘船,身体十分疲劳,已经无力一一细说。羲之报告如上。

原文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huàn,读换),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dǔ,读堵),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译文 从您给别人的信中知道,您和您全家大小对我和我家人的问候,感到十分欣慰。我们的家人大多分散各地,感谢您还想着我的家人。我们当年在武昌的各位朋友,也大多分散到远地做官。您还同时想着他们,还经常给他们写信问候吗?我的老妻(郗璇)突然得了重病,现正在抢救当中,我为此非常忧心。其他人还算平安无事。知道您对我们感情真挚深厚。

原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译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告:得到您十四、十八日两封来信,知道您问候我,感到非常欣慰。现在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近来各位朋友都好吗?想到各位朋友的忧烦劳累,我就长久放心不下。我自己食量极少,身体状况极差、极差。我体力不支,关于谢司马(谢安)的信,不能一一细述。王羲之再报如上。

原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岷)领(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译文 看到你写给别人的书信,详述了蜀地山川等奇异景观,觉得连扬雄的《蜀都赋》、左思的《三都赋》等著名作品都显得很不完备。当知道了该地自古以来有许多珍奇之后,更引发了我想去一游的兴趣。如果真的可以成行,当告诉您并要求您迎接,(迎接的人)少有几个就够了。到时再通知您。在等待这一天到来的日子里,真是度日如年!想您在该地做官,没有马上离开的道理。我想借您还在该地的机会,游览一下岷岭、峨眉山,(对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件不朽的大事。当谈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早已飞到您那里去了。

原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温,深可忧。

译文 每次想到长风时,就有点难以忍心。昨天收到他的来信,得知他(因为居丧)悲哀过度,损伤了身体,再加上高烧不退,真让人万分忧虑。

原文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yú,读鱼),月末当去。重熙(xī,读西)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译文 得到来信感谢问候。我昨夜以来腹部疼痛,不能与您相见,非常遗憾和抱歉!我想您在出行之前还会来我这里。修龄(王胡之)已来此多日,今天已去上虞,这月末就会走了。重熙(郗昙)明早就会西去(建康),与他分别,痛不堪言。谢安不知现在何处?听不到他对时局(和修龄、重熙新任职)的意见,令人惶惶不安。

原文 周益州送此邛(qióng,读穷)竹杖,卿尊长或须,今送。

译文 益州刺史周抚送来这些用邛山竹所做的拐杖,您家族中尊贵的老者如有需要,今天就送来。

原文 阮公故尔,可忧。时放恕大事,今令速言。阿万守笃,大灸不得力,而从事以至。甚无计,自必出,唯须小佳。铁石今出求救,足下可复助,且令得通。

译文 阮公(裕)仍和过去一样(本性难移),令人担忧。过去他不愿谈论国家大事。今天要命令他尽快发表意见。阿万(谢万)得了重病,大施针灸也不见效果,而这时迎接他上任的官员已经来到。无计可施,只能出仕,只有祝他小有成绩而已。谢铁石(谢铁)今天出面要求救助(当时荀羡兵败山荐),您可以再次给予帮助,使救助之令可以通行。

原文 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卌(xì,读戏)亩,尔者为佳,可与水丘共行视,佳者决,便当取问其贾(jià,读价)。

译文 水丘县令送来一张地宅图说,可以得到四十亩地。哪些是好的,您可以和水丘一同去视察一下,认为好的就决定下来,就应当向卖宅地的人问清价钱。

原文 奉黄甘(柑)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船信不可得,不知前者至不?

译文 送上黄柑二百个,都不算好。想必已经送到了。我尚未得到驾船人的回信,不知道前者(送黄柑的船)到了没有?

原文 尊夫人不和,想小尔。今以佳,念累息。卿佳不?吾故劣劣。力知问,王羲之敬问。

译文 尊夫人不够和睦,想想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现在已经变好了,您还是为此叹息。您还好吗?我的身体依旧很差、很差。感谢您的问候。王羲之尊敬地问您好。

原文 先生适书。亦小小不能佳。大都可耳。

译文 先生刚才寄来书信,得知先生的身体也有一点点不舒服。但大体上还算可以吧?

原文 此郡之弊,不谓顿至于此。诸逋(bū)滞非复一条。独坐不知何以为治。自非常才所济。吾无故舍逸而能劳。叹恨无所复及耳。夏人事请托,亦所未忽。小都冀得小差,须日当何理。

译文 此郡的弊政,年深日久,并非短期能到此程度。各种拖延停办而累积下来的事情不止一两件。独自面对这些事情不知如何治理才好。这个现实不是只有平常才能的人能够改变得了的。我无缘无故地舍弃安逸而承担劳累的事。只恨自己无能改变这种形势。夏人所托付的事情,我并未忽视。只希望在小城邑中担当低等差事,但每日的事情不知应当如何处理。

原文 谢生多在山下,不复见。旦得书,疾恶冷,耿耿。想数知问,虽得还,不能数,可叹!

译文 谢生(谢安)经常住在山中,不能见面。早晨得到他的来信,他患有害怕寒冷的疾病,使人忧心不断。想多加问候,虽然得到一次回信,但多数时候难得回音,令人叹息不已。

原文 不审比出日集聚不?一尔缅然。恐东旋未期,诸情罔(wǎng,读网)。

译文 不知道他在下山的日子里能否和大家相聚一下?这一直使人遥念不已。恐怕他东旋(由临安回上虞)日期没有一定,大家都感到有点失望。

原文 如兄子书道,嵩西必果。今复与书督之。足下敕令至,并与远书也。

译文 正如兄子的来信所说,如果嵩到西部就必然会有结果。今天我又写信督促此事。您的敕令到了,并也给远写了信。

原文 不得西问,耿耿。

译文 得不到西边(前线的)问候,感到十分不安。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答案

1. 《答李端叔书》的翻译

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未书只言片语送抵床前,倒是我弟子由先捎来先生书信,既便如此我还犯懒没有回复,实在是礼数不周,万望海涵。在下对公如此,而您却再次来信询问,待我之厚,令我无地自容啊。

愚以为:先生才高识明,不宜轻出赞许之言,莫非您觉得黄庭坚、秦观之才,真如人所盛誉的那样吗?不肖之人为人所憎,而此二人爱听溢美之辞,正所谓昌歜羊枣,陶醉其中,但二人对所得赞誉之思辨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我年少时研习文章经略,不过为应对科举罢了,而在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制策意在选拔直言极谏之臣,故后来每每评论是非,纵论古今,在下所言都只不过是为应和这个科名而已,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之所以得以为官,不过是考场得意,并无实学,而我却自以为有什么经邦纬世之才,实在可发一笑,遇不可耐啊。看看今日,竟为阶下囚,险些获罪而,这不正应了“齐人以口舌得官”的笑话吗?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他们的言辞啊,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孤芳自赏,不切实际,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哪里提得上什么利害于社稷民福。我每怪人们对我过苛时,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获罪以来,活动范围就只局限于谪所境内了,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起居,有时还会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虽然如此,但我心中不由自喜,此处既无人识我,也就不必担心言语有失,而遭构陷了,唉,倒也自在。平生亲友,知我遭贬外放,也不再与我联系,即便我写信予之也不见一封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未受我连累而遭一劫。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奇树之有木瘤,怪石之有褶皱,犀角之有洞腔,本都是事物病态表征,可它们却凭此病态深得世人的欢心。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终日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余载的“有所作为”正是这般取悦于人的病态啊。先生对我的印象恐怕都是昨日之我,并非今日之我也。这不是重相而轻本吗?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有些话一定要当面才可尽言其祥啊。

某以文章获罪,所以出狱之后,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觉成篇,先生还是不要给别人看了吧。小心为上。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2. 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闻足下名久矣。③昌歜,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先捎来先生的书信。被贬以来。其实何所有; 我被别人憎恨,待遇益隆,去考什么制策,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妄论利害;&nbsp,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 target="_blank">,谗说得失,我努力地封闭自己?

&nbsp,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不敢作文字。(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nbsp,自鸣自已?shareid=1824720879&uk=3590486522" name="答李端叔书,不觉累幅,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虽然见的还不算多。

&nbsp,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又称昌菹,览之面热汗下也;&nbsp,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这就不可饶恕了),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自幸庶几免矣; 得罪以来,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羊枣,以取妍于人,无一字见及,递②中再辱手书,(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此书虽非文,如人嗜昌歜③

答李端叔书

苏轼

原文

轼顿首再拜。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驿站传递?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倒是我弟弟子由来,亦不能以一字奉慰,真以为然耶。谪居无事。

注①斩然在疚,而二子独喜见誉,又复懒不即答.cn/geren/wzck/201303/233262,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nbsp。

&nbsp,现在十分寒冷.oldq、秦观这些人的话。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nbsp。

&nbsp。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石头上有晕斑,有书与之亦不答、秦太虚辈语,愈非其实,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皆故我,您真以为是这样吗,而足下终不弃绝,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寒苦,默自观省,犀有通;&nbsp,竟到了这个地步。常常穿着草鞋,贪得不已。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非今我也。

&nbsp。

&nbsp:

3. 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翻译: 我向您致敬。

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平常我们之间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

笨拙迟钝,不讲礼貌,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

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 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

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原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

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答李端叔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即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但由于内容带有感 *** 彩,出现“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字眼,被谏官李定、舒童等人弹劾是反对新法,而被捕入狱。 在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当时在朝为官的李之仪为苏轼鸣不平,积极联系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求让苏轼早日返京,并寄书信表示慰问和思念。《答李端叔书》就是苏轼的回信。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善用比喻说明道理。谈到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时,苏轼以“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作比,说明人各有所好,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可能众口如一。

苏轼还以“候鸟时虫,自鸣自已,何足为损害”作比,说明正制科人论说利害得失,就像春燕秋虫一样,该叫的时候就叫,过了季节就不叫了,对于他人,既无补益,也无损害,而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既可悲,又可笑。

4. 求《答李端叔书》苏轼 全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5. 求《答李端叔书》苏轼全文如题

轼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

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

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

不次。

6. 韩愈的《答窦秀才书》翻译与阅读答案

答窦秀才书译文

韩愈禀述:我年轻时平庸而怯懦,自己估计在其他方面没有值得去下工夫的能力,又不通晓当今的时务,而与世人还常常意见不合。想到最终无法立身树名,于是就发愤深入钻研经学文章。我在学术上不能够得到它的正确方法,所有那些辛苦研究后仅有的成果,全与空谈一样,而不适用于实际,于是又再次自己废弃。因此即使学业稍有成,但自己思想却越来越贫乏,年纪越来越大,智慧却越来越困弱。现在又因犯罪而被朝廷贬逐,远远地来到这南方边远地区担任县令,愁闷忧虑,无以聊赖,又受到瘴疠之病的侵扰,整天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无法希冀朝夕相保。

您年轻而且才智出众,谈吐高雅,气度不凡,正值朝廷求贤若渴的时候,而掌权者又都是贤良的官员,拿起笔杆,给他们写上一封信,从高处就可借以获得爵位,即使不这样,依次一级一级地往上考试,也能在科举考试中不出差错。如今您却乘上这前途未卜的船,进入荒无人烟之地,把随我学习文章作为当务之事,你身虽勤勉,但与您应该从事的职分却不相符合,言辞虽郑重,而提出的要求却不够周全,这是不得当的考虑。即使让古代道德修养深厚,而想掩隐起他们的光彩不炫耀于世、牢牢封住嘴巴不传扬名声的君子,遇到您如此恳求也倾囊相授,一一指教。像我这们愚钝不贤的人,又哪里敢受您的仰慕呢!

我看您的才能,足以用来自己发奋而起。我所拥有的能力,就如我前面陈说的那样,因此面对此事,我感到羞愧而不敢应允。我的钱财不够送给您解决生活上的匮乏和急需之用,我的文章不足以启发您去开创您的事业,您满载而来,却只会空囊而归,请您明白就是了。韩愈禀述。

7.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

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 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 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已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

相仿 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 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

既 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 行矣。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 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抚回以先王之道。

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 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 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 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 侈之以为丽。

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 径千蹊,莫知所适。

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戏谑跳踉,聘奇斗巧,献 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 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 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

间有 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 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圣人之学曰远日晦,而功利 之习愈趋愈下。

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 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 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

其出而仕也, 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 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 要其誉。

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 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 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

其称名僭号,未尝 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 其私而满其欲也。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 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 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世,而 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 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 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 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

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 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于谁与望乎? 译文 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衰落而霸道盛行。

孔子、孟子去世后,圣 学颠覆而邪说横行,教的人不肯再教圣学,学的人不肯再学圣学。行霸 道的人,窃得与先王相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私欲,天下的 人竞相模仿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

人与人之间彼此 效法,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 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 逐。

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种人,简直数不胜数。时间一长,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霸 术再也行不通了。

此时,世上儒者感慨悲痛,他们搜寻从前圣王的典章 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其意图正是要恢复先王仁道。但是, 距离圣学的时代太遥远,霸术的广泛流传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 是贤慧之人,也不免深受霸术的薰陶。

如此,他们希望讲明修饰,以求 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扬光大,但所作的努力反而增加了霸道的势力范围。 相对来说,圣学的痕迹再也极难找到了。

于是,产生了训诂学,为了名 誉传播它;产生了记诵学,为了显示博学去谈论它;产生了词章学,为 了华丽去夸大它。如此沸沸扬扬,竞相在天下争斗打闹,不知有多少人! 面对万径千蹊,人们无所适从。

世上的学者,如同走进了百戏同演的剧 场,处处都是嬉戏跳跃、竞奇斗巧、争妍献笑之人,观者瞻前顾后,应 接不暇,致使耳聋眼昏,神情恍惚,成天在那里胡乱转悠,乐不知返。 他们仿佛精神失常,连自己的家竟也不知在哪。

其时,国之君也被这些 主张弄得神魂颠倒,他们终生从事无益的虚文,自己到底说什么也一无 所知。有时,虽有人觉得这些学问的荒谬怪诞、零乱呆滞而卓然奋起, 欲有所作为,但他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为争取富强功利的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问,越来越晦暗;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其间,虽也有人 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观点始终不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心。

虽也有人曾综 合群儒的主张,但群儒的主张最终也不能破解人们的功利之见。功利的 毒汗,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时至今日已达几千年之 久。

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

《书信鉴赏·友书·与高司谏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与高司谏书》注释与鉴赏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 某年十七时,家随州②,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③,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④,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⑤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⑥,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⑦,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⑧,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⑨,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⑩。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耶?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耶?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B40,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注释] ① 高司谏: 指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山西榆次)人。官至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司谏: 谏官,掌规谏朝政缺失等。② 家随州: 欧阳修四岁丧父,叔父晔时任随州推官,跟随母亲郑氏前往投靠。随州: 今湖北随州市。③ 天圣: 宋仁宗赵祯的年号。进士及第: 考中进士。④ 未与人接: 未与社会上的人交往。⑤ 宋舍人兄弟: 指宋庠、宋祁。宋庠: 字公序,官至宰相,曾担任起居舍人之职。宋祁: 字子京,官至工部尚书。二人都有文名。⑥ 叶道卿: 即叶清臣,长洲人。官至翰林学士,有文名。郑天休: 即郑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吏部侍郎、枢密副使。⑦ 卓卓: 卓越,突出。⑧ 更(gēng): 经过。⑨ 御史里行: 见习御史。高若讷曾任监察御史里行和殿中侍御史里行。⑩ 尹师鲁: 即尹洙,河南人。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博学有识,善作古文。? 侃然: 刚直的样子。? 历历: 分明。? 范希文: 即范仲淹,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安道: 即余靖,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以直谏著称。任右正言(谏官)时,因反对范仲淹被贬事,与尹洙、欧阳修等同时被贬,后官至工部尚书。? 立朝有本末: 指在朝廷里做官秉公办事,懂得政治的要领,并把它贯彻始终。? “今又”句: 指范仲淹由于谈论政事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 非辜: 无辜,无罪。? 黜(chù): 贬谪。? 闵: 怜悯。 ? “庶乎”句: 企图掩饰自己不敢进谏的过错。? “夫力”二句: 因为力量不够而不敢做,连愚蠢的人也不如。? “以智”二句: 用狡猾的手段去文饰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君子中间的败类。? 大理寺丞: 司法官。前行员外郎: 礼部员外郎。待制: 天章阁待制,即皇帝的顾问。? 班行: 指朝臣的班次、行列,即同僚。? 不贤之人: 这是反语。? 耳目之官: 谏官可使皇帝了解许多事情,明辨是非,犹如皇帝的耳目,故称之为“耳目之官”。? 忤意: 违背旨意。逐贤人: 贬逐贤者。? 萧望之: 山东兰陵(今枣阳)人。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宣帝临危时,受遗诏辅政,元帝即位后,作宰相,颇有政绩,后因反对宦官把持朝政,被弘恭、石显诬陷下狱,饮毒酒而。王章: 字仲卿,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成帝时为谏议大夫、京兆尹,刚直敢言,因反对外戚王凤专权,被王凤陷害,于狱中。? 石显: 字君房。汉元帝时任中书令,权重当朝。成帝即位后,他被罢官,于还乡途中。王凤: 字孝卿。汉成帝的舅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跋扈专权。? 今皇帝: 指宋仁宗。? “如曹修古”二句: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尚书刑部员外郎。宋仁宗初即位时,刘太后临朝,曹修古遇事敢于直言,他因劾奏太后,被贬谪而。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刘越: 字子长,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官至秘书丞。直言敢谏,曾奏请刘太后还政,触犯太后而被贬。仁宗亲政时,刘越已,追赠右司谏,赐其家钱十万。? 孔道辅: 字原鲁,山东曲阜人。官至御史中丞。同范仲淹一起谏阻废郭皇后被贬。至景祐二年(1035年)起用孔道辅为龙图阁直学士,范仲淹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擢(zhuó)用: 提拔重用。 ? 御史台: 掌管监察、弹劾的官署。榜: 通告。? 安道贬官: 范仲淹被贬,余安道上书谏阻,因而落职监筠州(今四川筠连)酒税。? 师鲁待罪: 范仲淹被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尹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复为掌书记,监唐州(今河南唐河)酒税。待罪: 等待处分。? “《春秋》之法”二句: 《春秋》的准则,对于贤能的人求全责备。? 区区: 这里是诚恳的意思。? 朋邪之人: 和奸邪结为朋党的人。? 释然: 明白,了解。? 布: 陈述。区区: 自谦词,即微不足道的意思。? 不宣: 言不尽意。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早年支持范仲淹,积极参加政治改革。主张诗文应该关心现实,对宋初以来的浮艳文风表示不满,是宋代诗新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纡徐委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流畅自然,词风婉丽,得南唐冯延巳之衣钵。后人辑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鉴赏]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时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与当权宰相吕夷简发生正面冲突。范要求改革,指陈时政,矛头对准大权在握的吕,而吕则反诬范“越职言事,离间君臣”。范由是被贬。此事顿在朝中引起轩然 *** 。朝臣们纷纷论救,欧阳修的好友尹洙甚至表示“愿从(范)降黜”。使欧阳修尤不能容忍的是左司谏高若讷非但不救,还对范有微言。欧激于义愤,严词厉色地写下这封信。信一改欧文一向纡徐委备、平易明丽的风格,将自己的凛凛正气和激迫慨然之情,一泻于辞。文风棱角峭厉,略无委屈含蓄之致。说到高若讷的人品,则有“君子之贼也”的定论;说到高的官品,则骂高虽身为谏官,却“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说到自己愿与范仲淹共同蒙冤的决心,则有“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在政治斗争复杂的宋朝,写下这样的言辞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文中或层层递进,对高的嘴脸进行描画;或援古论今,以为佐证,显出高的言行之卑劣。欧公深明攻击文字的缓急、擒纵之法,直使高若讷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