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2.谁能多多说出中国的一些古代流传下来老百姓口头上常说的一些有历史典故的语言。

3.大禹治水的故事

4.评《窦娥冤》

5."窦娥"的典故?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青红皂白的来历-青红皂白的典故

这个典故见于《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中期,纵横家苏秦为了实现联合楚、齐、赵、韩、魏、燕,共同抗击秦国的"合纵"主张,受赵肃侯的委托,又来到齐国游说。他对齐宣王说:"齐国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兵精粮足,可以与秦国抗争。"

苏秦又举例说:"临淄城中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统计,每户不会少于三个男子,这样三七就是二十一万人。假如征兵的话,不用到别的县城去,单是一个临淄城中就可征到二十一万人了。"齐宣一带年了苏秦的一番开导后,很赞同他的"合纵"主张,愿意联合别的诸侯国一起抗秦。

扩展资料:

民间典故:

在很久以前,有个叫李元的老财主,雇了一个长的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当长工。这个财主非常抠门,他跟自己的老婆说,每天让长工吃三顿干饭,这样就不会借着去茅厕的借口偷懒了,谁知,这小伙子一顿要吃三碗干饭,老财主一算,这一天要吃九碗呀。

于是,老财主又对老婆说:“这小伙子是能卖力气,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只是太能吃了!从明天开始,就每天管他三顿稀饭吧!”谁知,小伙子每顿要喝掉七碗稀饭,虽然看着吃这么多,但是干起活来总是有气无力的。

眼看田中的杂草就要把粮食吃掉了,老财主就非常恼火,他很生气的问小伙子:“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饭,怎么干活就不像个男子汉呢?”

小伙子便用筷子敲着碗边唱到:“干干干,一天吃九碗饭,周身汗毛都有劲,打个喷嚏响过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下竹竿雨,脚酥手软如烂泥。

我着急,没有力;你着急,有啥益?”老财主听了,想了想,是这个理儿,于是又跟老婆说:“从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于是从此以后,这个长工又可以一个人顶两个人用了。

这件事逐渐传开,被人们看做笑谈。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把改变错误的主张称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后来,将其含义慢慢引申开去,把不识好歹、不分是非的言行也称为“不管三七二十一”。

洞口党建网-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谁能多多说出中国的一些古代流传下来老百姓口头上常说的一些有历史典故的语言。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胆大的,饿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干活怕累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汗珠掉地摔八瓣

好饭不怕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合不如好散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说二遍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猫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好人在证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好事不过三

好不如赖活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好心不得好报

和尚不知道士

和尚好做,五更难熬

和尚无儿孝子多

合不拢嘴

河里无鱼虾也贵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

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恨铁不成钢

横草不过

横挑鼻子竖挑眼

猴年马月

后来者居上

后脑勺长眼睛

糊涂庙,糊涂神

糊涂庙糊涂神

虎毒不食子

虎离深山被犬欺

花钱买罪受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换汤不换药

黄瓜菜都凉了

皇帝不使病人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皇帝女儿不愁嫁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活人不能让尿憋

火冒三丈

火烧眉毛不着急

火烧眉毛顾眼前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

货卖一张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鸡蛋里挑骨头

鸡多不下蛋

鸡飞蛋打

鸡飞狗跳墙

鸡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鸡毛蒜皮

鸡窝飞出凤凰

吉人自有天相

计划没有变化快

记吃不记打

家丑不可外扬

家花没有野花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假传圣旨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见缝就钻

见过鬼的怕黑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姜还是老的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脚踩着刀尖过日子

脚踏两只船

揭不开锅盖

解铃还需系铃人

姐姐不嫁,耽搁了妹妹

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一事,长一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井水不犯河水

敬酒不吃吃罚酒

久病无孝子

九牛二虎之力

酒后吐真言

酒香不怕巷子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瓶装新酒

锯响就有末

军令如山倒

君子动口不动手

开弓不放箭

开空头支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砍的没有旋的圆

看人脸色

看人下菜碟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说白话

哭不得笑不得

哭错了坟头

快刀斩乱麻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拉完磨杀驴

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狼吃不见,狗吃打出屎来

浪子当家,饿全家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牛拉破车

老鼠认为猫厉害

老天爷有眼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勒紧裤腰带

乐极生悲

雷声大,雨点小

累没人买棺材

冷手抓热馒头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脸红脖子粗

凉了半截

良心叫狗吃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临拉个垫背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驾辕,马拉套

乱成一锅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萝卜快了不洗泥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

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

麻秆打狼两头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不用打草稿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起马买不起鞍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卖狗皮膏药

卖啥吆喝啥

盲人骑瞎马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一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病不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

没话找话

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没有卖后悔药的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没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名倒着写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木匠多了盖歪房

木匠斧子一面砍

拿得起,方得下

哪个庙都有屈鬼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脑袋别在腰带上

撵鸭子上架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闻名不如见面

3 回复:民间俗语大全

牛打江山马坐殿

牛耕田,马吃豆

牛头不对马嘴

女大十八变

怕什么有什么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刨根问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赔钱嫁女儿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破罐子破摔

破家值万贯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七大姑八大姨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怕狼后怕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言不搭后语

欠一屁股债

枪打出头鸟

墙倒众人推

强宾不压主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强扭的瓜不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请将不如激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求人不如求己

拳头上跑马

让人家当枪使

惹不起还躲不起

人比人得,货比货得扔

人不该总有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人不知鬼不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挪活,树挪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情比纸薄

人穷志不穷

人穷志短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生地不熟

人是铁,饭是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隔肚皮

人有脸,树有皮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肉烂在锅里

如入无人之境

入乡随俗

软硬不吃

撒泡尿照照

三步并作两步走

三寸不烂之舌

三分教七分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个饱一个倒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魂丢了二魂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岁小孩都知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三下五除二

扫地出门

杀鸡给猴看

杀鸡焉用宰牛刀

不见血

不眨眼

偿命,欠债还钱

杀个,救人救到底

傻子过年看人家

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

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刀山,下火海

上赶子不是买卖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了贼船

上门的买卖好做

上气不接下气

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上有老下有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烧香得罪菩萨

舌头底下压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脸人

伸手不见五指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鸟

神不知鬼不觉

生米做成熟饭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没准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十万八千里

时间不等人

什么病吃什么药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识时务者为俊杰

屎窝挪尿窝

屎一把,尿一把

事后诸葛亮

事是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金子总会闪光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是亲三分向

是疖子早晚得出头

手大遮不住天

手巧不如家什妙

手伸的太长

瘦的骆驼比马大

兽医多了治牛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树倒猢狲散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水高漫不过船

水火不相容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水浅养不住大鱼

睡不着觉怪床歪

说曹操曹操到

说大话使小钱

说的比唱的好听

说你胖你就喘

说人话不拉人屎

说人话不做人事

说一千道一万

马当作活马医

人都给说活了

要面子活受罪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太岁头上动土

太阳从西边出来

贪多嚼不烂

贪小便宜吃大亏

逃不出如来佛手心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剃头挑子一头热

天不怕,地不怕

天打五雷轰

天高皇帝远

天机不可泄漏

天生一对,地就一双

天塌大家,过河有矬子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天天打雁,倒叫雁qian了眼睛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绝人之路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添不满的窟窿

跳进黄河洗不清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听风就是雨

听拉拉蛄叫就不种地了

同桌吃饭,各自付钱

铜壶不漏水不滴

捅马蜂窝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头顶天,脚踩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土多好打墙

土埋半截子

吐口唾沫一个丁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驾不了辕

碗大勺有准

万变不离其宗

万事不求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往口袋里钻

往脸上抹黑

往脸上贴金

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围着锅台转

惟恐天下不乱

为人不见面,见面去一半

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未进山门,就想当方丈

屋漏又遭连夜雨

无风不起浪

无官一身轻

无理辩三分

无利不起三分早

无米之炊

无巧不成书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所不用其极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物以稀为贵

勿谓言之不预

习惯成自然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瞎猫碰上耗子

虾不动,水不动

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鲜花插在牛粪上

县官不如现官

香的不香,臭的不臭

想一出是一出

响鼓不需重锤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菜一碟

小车不倒只管推

小孩嘴里无假话

小笼子关不住大鸟

小命见阎王

小心没大错

笑掉大牙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鞋湿不怕淌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泄了气的皮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婚不如久别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新账老账一起算

心病还得心药医

心急吃不了热豆付

心里像压块石头

心提到嗓子眼里

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迅雷不及掩耳

哑巴说,瞎子听

咽不下这口气

烟酒不分家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严师出高徒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眼大肚子小

眼都不眨一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眼泪泡饭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腰里掖张牌,见谁跟谁来

摇头不算点头算

咬人的狗不露齿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要着没有打着有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把屎一把尿

一报还一报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错,步步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个脚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代不如一代

一肚子坏水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钱掰两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槽不能拴俩叫驴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蛤蟆四两力

一个和尚挑水吃,一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个葫芦两个瓢

一个将军一个令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

一根肠子通到底

一根线拴两个蚂蚱

一棍子把人打

一锅搅马勺

一会儿猫脸,一会儿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踢不出个屁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匹马不走,十匹马等着

一锹挖不出个井来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不见如三秋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条道跑到黑

一条河有深有浅

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一推六二五

一碗豆付,豆付一碗

一问三不知

一心不能二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样树开百样花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一正压百邪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一只鸭子下水,十只鸭子下河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依样画葫芦

疑心生暗鬼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扩展资料:

1、相关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2、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百度百科-大禹治水

百度百科-大禹

评《窦娥冤》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关汉卿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了。张驴儿以“药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编辑本段主要唱词:

(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为哪桩?……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想窦娥遭了这不白冤枉,家有银钱尽花光,哪有余钱来奉上?望求妈妈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黄慢板)未开言思往事心中调张,禁大娘你容我表叙衷肠。实可恨张驴儿良心昧丧,买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劳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篓时断肠。狗奸碱仗男子出言无状,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认实难受无情梭棒,无情拌棒,为此事替婆婆认罪承当。

(唱二黄导板)一口饭噎得我险些命丧,(接唱散板)谢上苍恩赐我重见老娘。(唱眼)老婆婆你不必宽心话讲,媳妇我顿刻间命丧云阳:永不能奉甘旨承欢堂上,永不能与婆婆熬药煎汤;心儿内实难舍父母思养,要相逢除非是大梦一场。

(唱反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魔难,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良善家为什么遭此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法场上一个个泪流满面,都道说我窦娥得可怜!服睁睁老严亲难得相见,重时间大炮响尸首不全。

(唱二黄散板)又听得法场外人声呐喊,都道说我窦娥冤枉可怜!虽然是天地大无处申辩,我还要向苍弯诉苦一番:……这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那赃官害得我负屈含冤;倘若是我后灵应不显,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编辑本段读后感: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窦娥冤》阅读赏析

第一部分:

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的身份上场了。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刑,冤屈惊天动地,临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权。”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两个表强烈反问语气的词,表达了窦娥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作为主宰万物、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最高统治者——天地,本应该使社会清明,公正无私,却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直接指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种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业为生,特别重视“天”。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因此被称为“天子”。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既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精神。这种思想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的控诉达到极点之后的转折,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

这段话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愤慨。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宁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又被贪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问成罪,经受残酷拷打,拒不承认,当贪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顾念到婆婆年迈,经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认了贪官要她承认的药公公的罪行(这在重视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将要赴刑场处斩的路上,窦娥还牵挂着婆婆,怕她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难过,经不起打击。这个细节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孝顺。也是对造成冤案的贪官桃杌的强烈讽刺,象这样一个在临都记挂着婆婆的孝顺媳妇,怎么可能犯下药公公的大罪呢?而贪官桃杌却是非不明,连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都审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

第二部分:

刑场哭别一场戏,是表现窦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剧悲剧因素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场上,窦娥再次重申了事实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后,窦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请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坟墓。这段哭诉,哀哀怨怨,与前面的愤怒控诉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窦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也是窦娥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性格的写照。它说明窦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妇女。她忍受了命运最艰难困苦的打击,从小失去母亲,七岁时又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作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结婚两年后丈夫又去世。在这种种的命运打击面前,窦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够和婆婆相依为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但现实是如此黑暗,即使这样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最后落得个无辜受刑的结局。窦娥的请求,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强了人们对窦娥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愤怒。最后,窦娥劝解婆婆,说自己是“没时没运”才落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只是窦娥安慰婆婆的话,并不是说窦娥自己没有怨恨了。因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腐败,邪恶势力的横行。窦娥也从自己身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临刑时提出了三桩誓愿。

第三部分: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明她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从此剧看元代社会状况:

1.放高利贷

2.流氓恶霸横行

3.官吏贪赃枉法

4.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5.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6.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第三折 滚绣球 赏析

1. 窦娥将一腔怒火倾向天地,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

2.天地指的是封建秩序,窦娥实则是骂当时的封建秩序 。

3.有着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质,体现了作者思想高度。

4.窦娥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天动地。

5.这也正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体现了封建社会普通百姓求告无门,只能求助于天地的现象。

窦娥冤中曲词特点:

1.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感情

2.朴素的本色,贴合人物处境和性格

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1.窦娥的不幸命运

2.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

3.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此外,窦娥冤 与 孔雀东南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中都有超现实场景,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主要有两层含义:

1.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希望

2.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窦娥"的典故?

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以下是典故的具体内容:

元朝年间的楚州城,称为楚州淮安路山阳县。当时,在山阳城北门内向东的一条蜡烛巷内,住着一户姓窦的贫苦人家,户主窦秀才屡试不第,不到50岁,夫妻双双染病身亡,遗下孤女——只有7岁的窦端云,被邻居蔡婆婆收养。蔡家靠放高利贷为生,蔡婆婆丈夫早故,只有一个儿子蔡文,窦端云被收养后改名窦娥,一家三口也还算过得去。

窦娥满15岁那年,已是肌丰冰雪、莲脸生春的俏丽姑娘,大她3岁的蔡文也已文章有成,知书达理,两人恰似天生的一对。于是,就由蔡婆做主,给蔡文和窦娥完了婚。小夫妻本来就是青梅竹马,亲如兄妹一起生活,婚后更是相敬如宾,孝顺老母,举家终年笑声不歇。

大比之年,蔡文要进就赶考,老母、**皆不能相陪,只好约请邻人张曲作伴。这张曲从小丧父,不读诗书,性如野马,加之他生就一副长长的驴脸儿,当地人没有一个喊他的名子,都叫他“张驴儿”。谁知这张驴儿心地歹毒,早就想把把貌美贤慧的窦娥占为己有,只恨无机会可乘。

他做梦也想不到蔡家会约他为伴进京,不由暗自欢喜。一边假献殷勤,一边另打主意。进京途中,蔡文求取功名心切,端坐船头对月夜读。张驴儿一会儿端茶,一会儿送水,半夜过后,他乘蔡文倦怠,猛然将其推落水中,用谎话骗过艄公,自己稍稍回到山阳。

挤出眼泪向蔡家婆媳哭诉说:“蔡相公捧书夜读,打盹跌落河中,风大浪急,黑更半夜,自己势单力薄,无力相救,只带回他的书箱、包裹和盘缠。”说罢放声大哭,蔡家婆媳一听,如雷轰顶,痛不欲生,望着张驴儿捧上来的银两盘费和他那痛哭悲哀的样子 ,心中并没有生疑,只是自叹命苦,望北啼哭。

过了一段时间,张驴儿见他第一步得手,便进一步向蔡家婆媳大献殷勤,并不时挑逗窦娥。无奈窦娥心坚如铁,执意不从,又碍着蔡婆婆的面,不敢放肆。于是张驴儿竟把蔡婆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又想出了一个歪点子:先把蔡婆婆毒,最后对付窦娥。

一天,蔡婆婆生病,窦娥迫于生计要出去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就嘱咐邻居张妈(张驴儿母亲)来照看一下婆婆,张驴儿见时机已到,偷偷买回砒霜,趁母亲给蔡婆婆送饭之机下毒,然而事有凑巧,张驴儿放药的那碗饭反被他自己的母亲端错碗误吃了。

欲害蔡婆婆不成反而把自己的妈妈毒了,这时张驴儿仍不知悔悟,继而再生歹心。他跑到州衙鸣冤告状,反诬蔡家婆媳毒害了他的母亲,楚州太守胡应举收了贿赂之后,草菅人命,不问青红皂白,将蔡家婆媳捉上公堂。窦娥在严刑拷打面前,坚不招供,贪官胡应举无奈,又当着窦娥的面对她婆婆用刑。

可怜老人本来就体弱多病,加之高龄丧子的折磨,哪里还经得起如狼似虎的棍棒酷刑,那悲惨的叫声动天惊地,闻者无不泪下。窦娥恐年迈婆母命丧黄泉,长叹一声,违心地向胡太守承认张妈是她一人所害,与婆婆无关。于是胡太守当堂释放了蔡婆婆,将窦娥长枷重锁关入囚牢。

行刑那天,正值农历六月初六,本该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但窦娥一路呼冤,感天动地,路人无不为之动容,一时楚州城里泪如雨下。到中午行刑时偏又陡起狂风,刮得天昏地暗、雪花飘落 。人人皆称是窦娥冤情感动上苍。

恰逢巡案官船路过,冻得巡案大人在舱中发抖,因惊其怪,令停船登岸。几经周折,最终问明案情。贪官胡应举去职问斩,罪大恶极张驴儿凌迟处,洗了窦娥之冤。这就是《窦娥冤》,也叫《六月雪》。

扩展资料:

《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

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百度百科-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