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句是什么

2.《忆扬州》徐凝唐诗原文鉴赏

3.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无赖是什么意思啊

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什么意思

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句是什么

二分明月忆扬州什么意思-二分明月是扬州的意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今译] 天下的明月有三分,那可喜可爱的月色却被扬州占去了二分。

[赏析] 此诗写一女子对扬州的怀念。扬州值得怀念的美景甚多,诗人独以明月做文章,可见构思之巧。盖因唐代扬州一地极为繁华,月夜景色,每见于诗人笔端,如张祜《纵游淮南》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明月而曰“无赖”,乃谓明月恼人,可爱之至之意。秦观《浣溪沙词》“晓阴无赖似穷秋”,用法与之相近。这两句的特点在于用数字分配月色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以致“二分明月”后来成为扬州的代称。

《忆扬州》徐凝唐诗原文鉴赏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诗鉴赏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怡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延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笑貌,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

于此思念深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楚,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绪,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绝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

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加,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之态,可谓诗思异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诗的愁眉、泪眼,皆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语言不同而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怨恨意。但后世因惊叹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本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昵称。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间,并不偏爱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和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极佳。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而其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指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点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呈现出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无赖是什么意思啊

中唐诗人徐凝的一首《忆扬州》,给扬州古城增添了朦胧而又永远也抹不掉的诗意。许多没有到过扬州的人就是从这首古诗中知道扬州的美丽的。可惜的是,数百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都不够确切,尤其是对其中“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流行解释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徐凝的原诗是:“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关于此诗,古汉语家王曙解释: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萧娘在唐诗中常用指少女,桃叶本为晋代王献之的侍妾,此处也借指少女,诗的头两句说的是反话,扬州少女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可诗人偏偏故意写她们藏不住眼泪,且容易将忧虑挂在眉梢上。眼泪流了,忧愁挂了,就很快过去了,不会长期郁在心中。诗人在这里将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说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见王曙《唐代故事集四?唐代长江流域诗》第1585页,199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王曙文在中把这四句诗解释得再清楚不过,既有串讲又有解析,但遗憾的是“无赖”这个关键性形容扬州的词却滑过了。学者李凤仪也认为“无赖”一词王曙没有给以明确的解释,他在考证了《西厢记》里的一些有趣的曲词反语运用后说:受《西厢记》那么多反语运用的启发,既然徐凝是把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那么“无赖”的扬州就应是美丽的扬州的意思。

对此诗中“无赖”二字最常见的解释大致是:无奈、可憎、可爱和可喜。这些解释都没有把“无赖”一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徐凝诗句中的“二分无赖”四字是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离开“二分”孤立地理解“无赖”是很难说清楚的。另外,“二分无赖是扬州”是承接“天下三分明月夜”写来的,这两句也是不能割裂分开理解的。笔者认为“无赖”恰恰不是“反语运用”,而是用其本意。如果把“无赖”理解为“可爱”或者“无奈”等义,那么“二分”和“无赖”就失去了两词之间内在意义上的关联。“无赖”一词里“赖”字的本义是“依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第2354页对“赖”的解释是“依赖;倚靠”。在徐凝诗里“赖”是“占有”的意思,是由“依靠”转义而来的。在民间俗语中把“赖”字当“占有”使用十分常见。比如欠账不还可以说成“赖人家钱”,即占有人家钱的意思。也有说“你赖人家的东西”,也是把“赖”当作“占有”用。“无赖”一词中的“无”应是“不”,“无赖”一词应是“不占有”的意思。这样来解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天下明月的光华如果只有三分的话,扬州占有的不能说成是二分。不是二分是多少呢,也就是说三分她都占尽了。两句诗极言扬州之美,是天下第一,不可以解释为“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这是流行最广的说法)。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一种十分幽默的夸张修辞方法,足见徐凝的深厚语言功底。这种夸张的修辞方法在民间俗语中也是常见的,如果一人花钱大手大脚,说成“有仨大钱,他不花俩”。是说他俩钱都没花吗?不是,是说他“仨大钱”都花光了。又如一人不谦虚,就说这个人“有三分成绩,他不说两分”。

故此,“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这两句是说扬州女人极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说扬州夜景极美,且是天下第一美。细读《忆扬州》一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是多么美好愉快。扬州女人是美的,已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美好回忆里扬州的那一轮明月更是天下最亮最美的明月,是占尽了天下的光华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什么意思

释义: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白话译文: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徐凝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精研吟咏,无意进取。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后游于长安,竟无所成(一说官至侍郎),遂归隐故里,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后做成《忆扬州》一诗。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