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的成语故事解析

2.调虎离山气这个成语故事

3.三十六计成语故事

4.关于战争的10个成语(要解释)

虎的成语故事解析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联系缩写-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讲述了6个成语故事。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不光是因为它额头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更是因为它无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关于虎的成语故事吧!

1、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人成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sān rén chéng hǔ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谣言

近义词众口铄金 三告投杼 以讹传讹 曾参

反义词眼见为实

年代古代

例句在不了解事情的真想时,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点评

一个人对别人说的事情不可全信,哪怕许多人的说辞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是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免被坏人蒙蔽。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关于虎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狐假虎威的故事延伸

注音hú jiǎ hǔ wēi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

用法主语谓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年代古代

例句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点评

奸诈狡猾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这种人虽然能逞雄一时,但也是不堪一击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脱离实际、闹出笑话哦!

3、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为虎作伥的故事延伸

注音wèi hǔ zuò chāng

出处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年代古代

例句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点评

故事里的伥鬼做坏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武力支持,要想为民除害,首先要把老虎弄走,因为他以前做坏事别人不敢反抗是因为害怕老虎,现在老虎不在了,他再欺服别人,别人就敢反抗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不要帮助坏人做坏事。

4、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暴虎冯河的故事延伸

注音bào hǔ píng h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

反义词谨言慎行、深谋远虑、深思远虑、审时度势

年代古代

例句敌众我寡还要硬拼,简直是~。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点评

故事里的子路是有勇敢的人,但是他这个人没有什么谋略,做事全靠着一股勇气,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加考虑,毛手毛脚,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有可能会伤及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噢!

5、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落毛凤凰”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和虎的斗争,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虎落平阳的故事点评

注音hǔ luò píng yáng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解释平阳:古称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相传中国古代尧帝建都平阳,史称“尧都平阳”,现翻译为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常与“被犬欺”连用

近义词孤雁失群、蛟龙失水

反义词放虎归山、蛟龙得水

年代古代

例句这叫做~被你欺,那时候哪,别说他不敢得罪我,连你也不敢得罪我啊。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点评

社会难免有现实的一面,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许多人都围绕在你的身旁,请求你帮助。但是一旦你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那群人又会十分现实,立马远离你,以防受到不好的影响。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有美好的理想,但也要接受社会现实,一切都要用平常心来看到,自己过得开心幸福就好。

6、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调虎离山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调虎离山的故事延伸

注音diào hǔ lí shān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年代古代

例句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调虎离山点评

调虎离山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虎”和“山”都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正如成语故事中虞诩引诱羌敌离开陈仓崤谷,予以全歼,这可都是高招哦。

调虎离山气这个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 [diào hǔ lí shān]

基本释义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 。该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 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主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大泽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使它失去原来的威风。做君主的若是离开王宫的门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幽谷,其威风才会使人感到畏怯。 这里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服的意思。后来在民间语言、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了“调虎离山”的说法。

三十六计成语故事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无中生有

暗度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关于战争的10个成语(要解释)

1)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过了漳河后把过河的船全弄沉了,让士兵们知道没有退路,之后9战9胜,击溃秦军,救出了友军。

喻意就是用绝望来激发士气,奋力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2)战国时齐军不直接救援,而是围攻魏国,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喻意是不直接达到目的,而是迂回取得。特别是指不直接救援,而是转移敌人注意力,达到救援目的。

3)声东击西:貌似没什么特别典故,意思就是放出烟雾让敌人判断错自己的攻击方向,然后攻击敌人不备的地方。以敌人能重点防御或设下埋伏。

4)调虎离山,应该是出自明朝的三十六计。就是吸引敌人主力的注意力,使其自行离开原地,达到轻取该地的目的。

5)退避三舍:晋国的重耳当年逃到楚王那里,受到好的款待,楚王说你以后回国得势了,得对我好点儿啊。重耳就答应说如果以后我们开战,我的军队退避三舍(一舍30里),以报答您今日的款待。日后真的两国开战,重耳也真后退了,结果楚军以为对方是逃跑,就加紧追击,太急切了被抓到弱点失败了。

喻意就是不与人争,退让。虽然从典故中看,可能是一种计谋或重视承诺,但退避三舍在使用时主要就是表示“其他人避让他”的意思。

6)《六韬》的分进合击,就是说让军队分几路出动,最后合起来再实施攻击。分几路的好处是各路比较隐蔽,补给也比较方便(因为行军经过的面积大,能就地找到的补给就多,后勤也可以利用更多道路,运送补给也更方便)。最后再集中兵力攻击。

但是分进合击是有风险的,比如被各个击破或延误了汇合时间、地点。

比喻就是从多各方面逼近目标,最后把各种努力集中到一起最终达成目标。

7)各个击破:就是在敌人分散、还没集中时,分别予以击破。可能是敌人客观上没有集中在一起(比如分兵防守),也可能是利用敌人的不团结导致的分散。

8)固若金汤:就是“城防的牢固如金属造的城墙、滚水做护城河”。就是比喻防御坚固。

9)步步为营,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意思是每前进一点儿距离,就要安下营垒。表示谨慎前进,稳固成果,不冒进。

10)四面楚歌,项羽被刘邦困住后,刘邦让降兵唱楚歌,搞得项羽军心思乡,无心恋战,而且更加剧了大家绝望的情绪(被包围了)。

形容处于绝境,四周都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