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三缄口-时事 释义
1.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宋元文学
2.冬雪的诗人是谁?
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宋元文学
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宋元文学
宋代福建文坛呈现出群星竞辉的景象。《宋史·文苑传》登录的宋代著名文人九十人中有八位福建人,列全国第六位。《全宋词》辑录的一千多位作家中,福建的北宋词人有十七位,占全国第六位;南宋有一百一十人,占全国第三位。宋代重诗赋取士,故中举人数很能说明一个地区的文学情况。前述福建宋代进士达七千人之多,可知福建文坛之繁荣。
宋代,柳永、杨亿、蔡襄、刘克庄等具有全国影响的福建籍文人,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永作为北宋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继承和发展了民间慢词,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为抒情、写景、叙事、说理等提供了更好的文学形式。柳永最成功的词作,如《八声甘州》《雨霖铃》等就是用慢词形式来表达的。柳永还大量采用民间俚语入词,使词的语言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杨亿作为朝廷重臣,首创“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蔡襄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古文家,深受韩愈、欧阳修的影响。他的不少政论性文章,如《乞罢吕夷简商量国事》《废贪赃》《强兵》《富国》等都是思想性好,说服力强,语言明畅,逻辑严密的好文章。其他如《祭范侍郎文》,悼念亡友,感情真挚,凄恻动人。他的诗内容丰富,平白流畅,清新明快。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福建文坛杰出的文学家,其创作数量宏富,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他的词发展了辛词奔放、疏宕的一面,笔调慷慨悲壮,感情激烈,气魄雄伟;他的诗早期沾染江湖诗人习气,后期深受陆游的影响。他的诗词中,主张坚决抗金,反对投降,抒发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关心民族命运,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广为传诵,成就最高,如《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端嘉杂诗二十首》《苦寒行》《军中乐》等。
宋代,在宋金、宋元对峙中,尖锐,福建虽然地处全国的大后方,但亦涌现出一批抗金抗元文学。如李纲、张元干、邓肃、刘子翚、刘克庄等,他们的抗金抗元思想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感情凝聚在其创作中。李纲不仅亲自执剑披甲,驰骋沙场抗击金兵,而且在许多诗篇中,以高昂的格调和雄浑的气势表明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壮志:“古来节士志沟壑,笑视生同埃尘,甘心刀锯蹈鼎镬,为国讵免危其身。”(《梁溪集》卷三十三)他的诗词喊出了人民抗金斗争的呼声,反映了这场斗争的历史面貌和精神。李纲是北宋时代第一个最突出的用词来反映爱国题材的词人,他的爱国词篇为后来的张元干、辛弃疾等人起了开先河的作用。南宋初年,张元干面对中原沦陷、胡虏猖獗的现实,产生了一种洗雪国耻的悲壮情怀。在托景抒情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和大胆想象,“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芦川词·石州慢》),志气凌云,豪情横溢。刘子翚看到金人入侵势如惊涛骇浪,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立志“鼓锐梯飞壁,弯强矢及门;黔黎惊瓦解,冠盖尽星奔”(《屏山集》卷十五)。但是,赵宋统治者却仍过着醉生梦的生活:“内柳东风软,宫花丽日喧”(《屏山集》卷十五)。诗人晚年眼看故国沦落敌手,自己的报国之心屡遭破灭,不禁老泪纵横:“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如屡易君。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屏山集》卷十六)。
宋亡之后,福建的谢翱、郑思肖、真山民、林同、黄公绍、陈文龙等人不忘故国,悲切激愤,沥血为语,形成了福建的遗民文学。南宋末年,谢翱倾家率乡民数百人参加文天祥的抗元军队。文天祥兵败殉国后,他变名逃亡,颠沛流离。诗人对文天祥感情至深,一生写了不少怀念哀悼的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千古为人传诵的《登西台恸哭记》。作品所表达的悼念之情,亡国之痛,沉郁悲壮,感慨凄凉,是一般诗人所未曾达到的境界。宋亡之后,郑思肖作为遗民,亲受亡国的耻辱和异族的欺凌,心中充满了仇恨。在《三砺》《四砺》中,诗人渴望“我生一双霹雳手,终碎此虏为齑粉”;(《铁函心史·三砺》)“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铁函心史·四砺》)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的英勇气概。郑思肖的诗篇感情激烈,真挚动人,含意深广,史称“每有一作,倍怀哀痛,直若锋刃之加于心,若语流出肺腑间,言之固不忍,然得慷慨一长歌”(《铁函心史·大义集》)。真山民在宋亡之后,窜迹隐踪,不求见知于世。他的隐居生活是清苦孤寂的,但却不后悔,矢志不移:“寒斋淡无味,孤坐思悠悠。时事三缄口,年光一转头。有书遮老眼,无药疗闲愁。假使丹心在,衰迟也合休”(《真山民集·独坐》)。
宋代,福建文人众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品评赏析,切磋研求,蔚为风气。终宋一代,福建出现不少诗文评著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敖陶孙的《诗评》、吴可的《藏海诗语》、黄彻的《?溪诗话》、蔡梦弼的《草堂诗话》、章渊的《槁简赘笔》、蔡 ?的《金玉诗话》、曾慥的《高斋诗话》、刘克庄的《后村诗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方深道辑的《诸家老杜诗评》等。在这诸多的诗文评著作中,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系统,水平最高的诗歌理论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严羽的诗歌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妙悟”说,即学诗必须心领神会,融汇贯通。严羽还认为诗的美学意境应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后世竟陵派的“不可思议”或“说不出”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等,或多或少都受到这部书的影响。敖陶孙的《诗评》,全篇不到五百字,但却评述了魏到宋二十几位名家,相当扼要简洁。其中对一些诗人风格上的评价较为雅确,如“魏武帝为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短短数言,道出了建安风骨的精神;“白乐天为山东父老话农桑,言之皆实”,也点出白居易诗的浅切。
宋代,福建文坛繁荣,流派纷呈,作家辈出,除上述已介绍者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代表现实主义流派的郑侠、真德秀、王迈,代表隐逸派的萧德藻、郑樵、黄升、刘学箕、叶绍翁、冯梦得,以及陈襄、陈瓘、蔡伸、黄公度等。
宋代,福建的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郑文宝的《南唐近事》、曾慥的《类说》、《高斋漫录》、吴处原的《青箱杂记》、庄季裕的《鸡肋篇》、蔡绦的《铁围山丛读》、陈善的《扪虱新话》、陈长方的《步里客读》、叶绍翁的《四朝闻录》等,虽然都可归入杂记、笔记文学之例,但它们中的一些篇章有的记载仙鬼物怪,有的记载轶闻轶事,情节结构已较完整,主题也较明显,并有较多的虚构成份,已具有较成熟的小说形式了。
元代,文学以曲最富有特色。但元代福建文坛却仍为诗所统治,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福建偏于东南隅,距元曲活动中心地区甚远,更兼山川险阻,交通不便;二是福建的文人自宋以来受理学的影响很深,正统观念强,对于大都盛行的北曲,大江南北盛行的南曲,不感兴趣,心理上有抵触隔阂。因此,元曲这一新兴的文学形式,对福建的影响甚微。
元代尖锐,福建绝大部分文人不满蒙古贵族的统治,他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寄迹樵渚,隐居乡间,终身不仕元廷,作为对元统治者的否定与反抗,这类文人中以 *** 成、洪希文、释大圭为代表。 *** 成写了不少暴露元代黑暗现实的诗,如《采薇行》《负薪行》等描写了农民缺食少衣的生活;《莫猺行》则揭露战祸对民家的摧残:“千村一过如蝗落,妇满军中金满橐”,高度形象地概括了兵锋所至,茅舍为墟,抢劫奸*,无恶不作的战乱景象。释大圭虽然出家为僧,但并非绝迹尘世,现实的黑暗和不平,常常激荡他的胸怀。《梦观集》卷二《僧兵守城行》描写了泉州一带僧人为官吏所驱,参与守城打仗。众僧光着头,身着戎装,以竹作兜鍪,以长干为枪槊,唯官吏的吆喝指使是从。释大圭认为这种佛法扫地的局面,关键在于官府的盘剥百姓,使饥民聚为盗。释大圭诗中对驱僧为兵内容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元代,福建还有一小部分文人,如闽中四名士卢琦、陈旅、林泉生、林以顺等,虽然都在元廷任过官,但在仕途上或多或少受到异族的歧视和排挤,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不时流露出对元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感叹宦途的艰险和淡淡的亡国哀思。陈旅身为元廷微臣,仁途上被弃掷的危险时时存在,因此发出:“堪笑子云能作赋,独骑羸马后奚官”(《安雅堂集》卷二)。林泉生虽仕元廷,但内心深处仍有怀念故国和民族英雄的情感。在《岳王庙二首》中凭吊南宋的覆亡和怨恨英雄的屈。
元代闽籍文人中地位最高的是杨载,与当时的虞集、范椁、揭傒斯齐名,合称元诗“四大家”。史载杨载曾谓学者曰:“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元史·杨载传》)。黄清老的诗亦师宗唐诗,前人评其诗:“为文驯雅,诗飘逸有盛唐风。”杨载与黄清老开闽诗复古之端。
冬雪的诗人是谁?
冬雪的.诗人是谁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些吧,希望我为你整理的资料能够帮助到你!
冬雪的诗人是谁?
《冬雪》作者真山民,是宋朝的一部诗词。
冬雪原文
作者:真山民
雪冻飞禽少,林深落叶多。
寒塘倒山影,空欲答樵歌。
不有梅花在,其如诗思何。
霜风吹落帽,应叹鬓丝皤。
真山民诗选
幽居杂兴
松桂小莬裘,山扉幽更幽,蜂王衙早晚,燕子社春秋。
髩秃难瞒老,心宽不贮愁。年来把锄手,无复揖公侯。
新春
余冻雪初乾,初晴日骤暄,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
烟碧柳生色,烧青草返魂,东风无厚薄,随例到衡门。
光霁阁晚望
一阁纳万象,危栏俯渺茫。白沙难认月,黄叶易为霜。
宿鸟投烟屿,归樵迩野航。孤吟谁是伴,渔笛起沧浪。
兴福寺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
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夏晩江行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
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苎衣。试呼垂钓者,分我半苔矶。
修真院访崔道士
竹扉苍藓墙,林下小丹房,风定香烟直,月斜帘影长。
瀹茶泉味别,点易露痕香。安得栖尘外,求师却老方。
春游和胡叔方韵
春光澄眼明,占胜得新亭,棠醉风扶起,柳眠莺唤醒。
非无杯泛绿,安得须皆青。且事日为乐,歌声莫暂停。
山亭避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三山旅夜
独坐本无况,凄凉更旅中。槛低檐碍月,窗破纸吟风。
邻馆笛三弄,谯楼鼓二通。半觞聊自适,新荔擘轻红。
枕上偶成
长夜更难晓,天寒吟思清。梦魂山馆枕,灯影雪窗檠。
守拙疏生理,安贫识世情。凄风响檐竹,岂是不平声。
泊白沙渡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夜话无上人房
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窗月灯昏见,岩泉雨歇闻。
茶瓯胜饮酒,禅语当论文。只恐红尘迹,涴师松下云。
独坐
寒斋淡无味,孤坐思悠悠。时事三缄口,年光一转头。
有书遮老眼,无药疗闲愁。假使丹心在,衰迟也合休。
春日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空诸妄息,身老万缘轻。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晓行山间
出门谁是伴,只约瘦藤行,一二里山径,两三声晓莺。
乱峰相出没,初日乍阴晴。僧舍在何许,隔林钟磬清。
山间次季芳韵
好山多在眼,尘事少关心,风竹有声画,石泉无操琴。
许猿分野果,留鹤守云林。不是闲中客,谁来此地吟。
春感
春光元自好,我却为春愁,但见柳青眼,不知人白头。
一身浮似寄,百岁去如流。赖有芳樽在,花前日醉游。
春晓园中
绿荫留我立,清晓小阑东。林外一鸠雨,柳边双芜风。
吟怀愁渺渺,春事去匆匆。莫恨芳菲尽,葵榴花又红。
溪行
春暖溪西路,行吟又几回,水清明白鹭,花落失青苔。
云过日吞吐,树摇风往来。渔歌听未了,欲去又徘徊。
除夜约张梅境饮
今日又除夕,君能为我来,烛光红照席,酒浪绿摇杯。
腊带愁吟去,春随笑脸回。相看俱健在,莫管岁华催。
渡江之越宿萧山县
昨夜大江舟,今宵小驿楼。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市酒难成醉,乡书莫寄愁。胸中无史记,浪作会稽游。
宿宝胜寺
苦吟吟未了,只向两廊行,月去塔无影,风来铎有声。
禅心随水净,佛眼共灯明。安得云边住,与僧分此情。
兵后寓舍送春
触景多怀旧,凭栏易怆神,飞花游荡子,古木老成人。
世换山如醉,田荒草自新,乡关渺何处,回首暗风尘。
楼居
携书来过此,便觉少尘埃,檐冷留云宿,窗明报月来。
闻愁山隔断,幽梦鸟呼回,湖海元龙去,从渠俗子猜。
兰溪舟中
一舸下中流,西风两岸秋。橹声摇容梦,帆影挂离愁。
落日鱼虾市,长烟芦获洲。篙人夜相语,明发又严州。
兵后刘秀宽见过
冉冉岁云暮,闲居安报之。途穷身是累,痛定语犹悲。
衰鬓数茎雪,空囊一卷诗。儒衣例如此,惜也不逢时。
清明
清明今日是,原上一经过,新茎冢无数,未来人更多。
此生曾悟否,不乐复如何,莫待浇坟土,樽前且醉歌。
临江晓行
茅舍乱鸡声,疏林淡见星,霜轻留草绿,雾暗失山青。
踪迹去来芜,交游聚散萍,浮生原是客,不必恨飘零。
寄郭月篷
烟波秋草外,活计一渔篷,淡月明寒苇,新霜醉晓枫。
身虽殊出处,道岂有穷通。俯仰看人面,何如数过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