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清净经》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3.[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段话!

道教《清净经》

降本节流-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意思末

百度百科就能查到清静经呀?

自己就能找到的,为什么要找别人做呢!自己能做到的,比问别人的记忆深刻哦!

百度有人问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天与地之间,看起来,好像就是空的,本来就没什么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土、石头,及许许多多的物体。〕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与地的运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有什么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来就没什么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它却能养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命能够继续成长。〕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

夫道者。〔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阔了,为什么呢?〕有清有浊。〔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显得非常污浊。〕有动有静。〔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悄悄的。〕天清地浊。〔像天空是一片清净的,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天动地静。〔像天体的运转是属于流动之形,大地的本体是属于静止之物。〕男清女浊。〔男人是属于清阳之体,女人是属于浊阴之身。〕男动女静。〔男人是表现外在的、活动的;女人就表现内在的、静止的。〕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因此,清阳之气是上升的,阴浊之气是下降的。如果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本来灵性便容易下降;万物本来的灵性如果下降,便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万物如果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便容易起了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末端;万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流于下体之末端,便有阴阳之交合;万物如果有了阴阳之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长出种种轮回之万物来。〕

清者浊之源。〔清净是污浊的源头,如水源在上游是清净的,在下游就显得污浊。〕动者静之基。〔活动的事物只是清静的基础,如一切的建筑物,都是由活动而来的,这就表示出——活动的力量只是静止的基础,只有清静才是万物的根本之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清静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了,这就是学道的根本,可是学道的根本,每个人都忽视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比如说,人的元神本来是喜好清静的,可是都被后天的识神给扰乱了。〕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的心性也是一样,本来也喜欢清静的,但是都被贪念的欲望牵引去了。〕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够清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澄滤这个心性之后,我们的元神,自然能够清醒。〕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这样的话,六种「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所接触的欲望,自然不会带来干扰,三种「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然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如果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观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毫无一物了。〕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本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连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么能够生出来呢?〕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

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真常得性。〔能够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也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常清静矣。〔能够经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如果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的人。〕

众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然心性中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灵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痛苦,既然带来了忧愁的痛苦,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误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流浪生。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永失真道。〔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永远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长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经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无极大道一本散而为万殊,成就万有.天地山河,日月星系,乃至一切的飞潜动植,胎卵湿化,无不是无极一本的显化和功用.〈清静经〉上说:“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物者:指的是有形有质的具体存在.在佛家称为色相.道家称作有为.而既然有形质,就必定有产生这形质的根本所在.

自然生人,人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物而已.即然产生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事亦随之而始,而起.事小则可见之于人一身的诚伪直曲,中正偏私.事大可发之于一家的敦睦间疏,一国的兴衰更替,以及普天下的和平争战.无论事小事大,事微事繁,有开始则必有终结,有缘起则必有缘灭.这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定法则.

所以,要研究物象必定要知道物象的根源和枝末.要通达事理,就必定要明白事理的先后得失.

追本求源的目的,在于尽万物之性.通达事理的目的,在于尽人之性.能通物性,能尽人性,无极真道也就不远了.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段话!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白话章解

老子说:〔大道本来无有形象,但是能够生育天地。本来无有情感,可是能够运转日月的周流。本来无有名称可以标记,但是能够燮里阴阳,生发消长养成天地间的万物。如此玄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甚么,又怕后人无所是从,就依据天理来推测,起了一个定而不可移的名字就叫做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白话章解

这包罗万象的道理,无微不至,无所不含。也有纯洁,也有浑浊,也有动机,也有静意。不过在他没发现出来的时候,凭俗人的眼光,是察不到的。到了生育天地,才知道天能周行不息,地能载物不。到了生人的时候,才知道男秉干道而成,所以为清为动,女秉坤道而成,所以为静为浊。一切动静清浊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赋下来。阴阳相感,真理寓呼其中,自然会生出天地间的万物来。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白话章解

这玄妙无边的大道理,就含着清浊动静。可是细心追究轻清的天还是重浊之地的起源呢?因为九重宗动天,本系一气流行而属于动,可是确为地静之基呢。人若是能够至诚无息的常清常静,自然连天地都要归纳在你的本性中呢。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白话章解

上天所赐给的元神,本来是纯洁无染,虚空无碍的。因受到人心的扰乱,而将灵明的元神给蒙蔽着了。人降生后的初心,无嗜无欲,也是很安静的。因渐渐的长大起来,知识渐开,熏陶渐染有了私欲之念。受到俗情物欲的牵动引诱,便将人心驱使的如失疆之劣马了。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白话章解

如果能够永久地将一切私欲杂念格除了去,人心自能平静不妄动了。心不妄动,再加上清澄的功夫,元神自能洒洒陀陀,虚空寂静,一点挂碍也没有了。不用再去造作勉强,色ˋ声ˋ香ˋ味ˋ触ˋ法,决不会再发生出来。贪ˋ嗔ˋ痴,也就消灭的无踪了。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白话章解

能字含有深远的意思。如其能的时候,则可以一性圆明,复合无极。不能的原因,是因为心中的杂念还没澄清,私欲没有除尽的原故。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白话章解

能够遣除物欲的人,回光返照,内观自心连心也没有了,那还有什么欲呢?外观其形连形也没有了。远观其天下的物,连物也没有了。心ˋ形ˋ物既然都没有了,唯能显现出来的,只有自己真空的自性。心ˋ形ˋ物其没有的原因,是自己一性圆明,超然物外,不为浮俗所绕,明暸身心幻境,万物无常,不被声色所迷,朗然天真妙意得存。这样玄之又玄的性理,真是不能一言而尽其义呢?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白话章解

上章所说的,〔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个〔空〕乃是空洞一无所有了。若是能空到极点,无所再空了,所余者即是一个〔无〕字,然而这个〔无〕字,亦应用功夫把他没有了。到此地步,连这个〔无〕字的功夫都不应存在。因为有所住,即不为真空,如何能生妙有呢 ? 既然〔无〕的名字〔无〕的功夫都没有了,这时方算入于清幽长久的安静呢。但是寂静到了极点。亦不知其所寂了。亦不知其所寂了。此时的心性,已然离开尘俗的境界。私欲杂念,怎能够再生起来呢 ? 私欲杂念之心,既然不能再生,这才是真实的清静呢。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白话章解

用那真常不变的理,来应付万事万物,能够真实不虚的去作,便能得到万物的性理。不但是平时如此,即便应于万事,亦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果能这样的平静,自强不息的作下去,便能永长虚空无碍寂然安止的不妄动了。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白话章解

既然是达到如此的清静,就可以渐次的步入真道了。既然得入真道的门径,便可以说是得着真道了。虽如此说,却乎毫无所得。还必须普化有情,同登彼岸,方可称为得道的。能悟透了这个道理的人,才可以传布圣人的心法呢。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白话章解

老子说 : 〔上等的贤人,因他深明大义的,故没有什么争贪。下等的愚人,因执着己见,不察情理,总士好起争贪。上等有德的人,行了有功于世有恩于人的事,还不以为是德。下等无德的人,有心积德,作一点有德的事,便要自持有德了。因他是不明道德的真义呢。〕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白话章解

现今真机普渡,道降庶民。凡是善男信女,皆有得道的机缘。然而众生仍是认假不认真。推其原因,惟有妄心所致。因妄心一动,道心难现,离道很远,所以不能得真道呢。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白话章解

上章说的众生不能得悟真道,就是因有贪妄之心。一有了贪妄心,就要惊动那喜动而不喜静的〔识神〕。识神被惊,心意外驰,便要着于万物了。既然接触了万物,就要生出不想离开,而要索取的心。但是天下的事,那能尽如所愿呢 ? 如果求之不得,立刻就是无穷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白话章解

对于万事万物,如有求不得的时候,便会生出烦闷恼怒的事情来,由烦闷恼怒中,便要想入非非,妄念一动与身心添了无穷的忧愁和苦恼,便要遭受到许多的污浊耻辱。惹得飘泊下流,转变生,永久沉沦在无边的苦恼境遇中,永远的迷失了真常不朽得道呢。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白话章解

真实不虚,常久不变的圣道,能够有悟性的人,自然会得着真意。得能悟透道理的人,便能永久皈依清静,不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