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过的四字成语?

2.书上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可《梁父吟》到底是什么啊

3.第一个字是责任的责的四字成语有几个

4.形容工作中的反思与改进的成语

5.关于无心做事的诗句

6.静躬的意思静躬的意思是什么

有过的四字成语?

躬自省而薄责于人-责躬省过以成君子

⑴ 带有过字的四字成语

八仙过海,过眼云烟,雨过天晴,大喜过望,白驹过隙,文过饰非,过犹不及,雁过留声,过河拆桥,闻过则喜,改过自新,过目不忘,将功补过,事不过三,神经过敏,操之过急,招摇过市,蒙混过关,飘洋过海,说不过去,得过且过,瞒天过海,列功覆过,知过必改,闭门思过,窗间过马,救过补阙,过从甚密,驹光过隙,过屠大嚼,

⑵ 过开头的四字成语

过从甚密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过都历块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指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过府冲州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河卒子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过化存神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过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过路财神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过门不入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过目不忘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过目成诵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过桥拆桥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过桥抽板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甚其词

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过甚其辞

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过时黄花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过市招摇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过庭之训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过屠大嚼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同“过屠门而大嚼”。

过屠门而大嚼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过为已甚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过五关,斩六将

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过隙白驹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过眼烟云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过眼云烟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⑶ 最后一字带有过字的四字成语

闭门思过

不曾序过

闭合思过

闭阁思过

耻言人过

代人受过

得过且过

当面错过

风流罪过

丰屋之过

将功补过

计功补过

记功忘过

将功折过

列功覆过

弃瑕忘过

迁善改过

使愚使过

饰非遂过

遂非文过

饰非掩过

饰非文过

饰非养过

退思补过

行不贰过

以功补过

意望已过

掩鼻而过

擦肩而过

但求无过

翻然悔过

风流事过

光阴虚过

讳败推过

尽忠拂过

生功止过

省愆寡过

微故细过

以功覆过

责躬省过

自新改过

⑷ 关于过的四字成语

关于过的四字成语

八仙过海、

过眼云烟、

雨过天晴、

大喜过望、

白驹过隙版、

文过饰非、

过犹不权及、

雁过留声、

改过自新、

过河拆桥、

闻过则喜、

操之过急、

招摇过市、

飘洋过海、

事不过三、

过目不忘、

将功补过、

神经过敏、

蒙混过关、

得过且过、

说不过去、

瞒天过海、

列功覆过、

精力过人、

过程控制、

闭门思过、

救过不暇、

过从甚密、

知过必改

⑸ 过开头四字成语有哪些

过开头四字成来语有哪些 :

过眼云烟自、

过犹不及、

过河拆桥、

过目不忘、

过程控制、

过从甚密、

过屠大嚼、

过盛必衰、

过路财神、

过河卒子、

过门不入、

过都历块、

过化存神、

过耳春风、

过庭之训、

过时黄花、

过江之鲫、

过为已甚、

过情之誉、

过庭闻礼、

过耳之言、

过颊即空、

过耳秋风、

过而能改、

过目成诵、

过甚其辞、

过桥抽板

⑹ 请问有哪些以“过”字结尾的四字词语

得过且过、丰屋之过、饰非文过、记功忘过、弃瑕忘过、省愆寡过、讳败推过、行不贰过、降跽谢过、人孰无过

⑺ 什么过什么过,四字成语

得过且过

读音:dé guò qiě guò]

解释:过一天算一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刚出壳的幼禽),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翻译: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就是“五灵脂”。在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与色彩(很)绚烂,就自己鸣叫说:“凤凰比不上我(美丽)!”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对)自己鸣叫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得过且过下去。”

(7)有过的四字成语扩展阅读:

得过且过近义词

1、自暴自弃

读音:zì bào zì qì

解释: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出 处:《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翻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例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

2、敷衍了事

读音: fū yǎn liǎo shì

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翻译:好像我们没有认真做事,不愿意出力气似的。

例句: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敷衍了事。

⑻ 还有两个过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得过且过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释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⑼ 过的四字成语

? 网络汉语

?

guòguoguō

八仙过海

[bā xiān guò hǎi]?

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过眼云烟

[guò yǎn yún yān]?

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

雨过天晴

[yǔ guò tiān qíng]?

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大喜过望

[dà xǐ guò wàng]?

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事过境迁

[shì guò jìng qiān]?

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已经改变了。

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过犹不及

[guò yóu bù jí]?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雁过留声

[yàn guò liú shēng]?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过河拆桥

[guò hé chāi qiáo]?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操之过急

[cāo zhī guò jí]?

办事情过于急躁:这事得分步骤进行,不可~。

⑽ 带有而过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擦肩而过

拼音cā jiān ér guò

解释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专。

出处属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事例“没干嘛,出去了一趟。”贾玲淡淡地应了一声,和我们~。——出自王朔《过把瘾就》

列举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出自《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同步第14课》

书上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可《梁父吟》到底是什么啊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按,陈寿记诸葛亮隐居隆中时事,有“好为《梁父吟》”及“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和“每”,皆经常性行为。自比管、乐,人皆知其抱负不凡。至于诸葛亮何以“好为《梁父吟》”,则古今研究诸葛亮者虽多,却未见有深入探讨者。“诗言志”,诸葛亮“好为《梁父吟》”,究竟有何寄托呢?此事于诸葛亮一生事业,有何意义呢?

清人张澍于所编《诸葛忠武侯文集》卷二《梁甫吟》题下,加案语云:

张衡《四愁诗》云:“欲往从之梁甫艰。”注:泰山,东岳也,君有德则封此山。愿辅佐君主,致于有德,而为小人谗邪之所阻。梁甫,泰山下小山名。诸葛武侯“好为《梁父吟》”,恐取此意。

《梁甫吟》即《梁父吟》。按诸葛亮《梁父吟》有“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其意较《四愁诗》显豁。张澍以张衡诗句“欲往从之梁甫艰”的寓意,来说明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之寓意,是离开本诗说诗,未免迂回,反致隐晦。

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载有《梁父吟》,逯氏于题下说明:

《古文苑》作《古梁父吟》,不题诸葛亮名字。《类聚》、《乐府诗集》等均题蜀诸葛亮作,按李勉《琴说》曰:“《梁父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甫,山名,在秦山下。据此,《梁父吟》不始于孔明,而此辞亦与孔明无关。今附入汉《杂曲歌辞》中。

又,《乐府诗集·梁甫吟题解》谓:“《梁父吟》,盖言人葬此山,亦葬歌也”。《梁父吟》作为乐府古题,“不始于孔明”,是对的。但无论曾子所作是古歌还是古葬歌,均不传。至于传世的,“此辞亦与孔明无关”,即所叙非孔明事,也是对的。但以“此辞”所叙非孔明事,即断言非孔明作,则不妥。盖自来诗人吟咏,借他事以抒已怀者多矣。再者,诸葛亮何以“好为《梁父吟》”,逯氏未作说明。

不过,逯氏据《梁父吟》本诗立论,是不错的。《梁父吟》曰:

步山齐城(一作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一作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一作冢)?田疆古冶子(一作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作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此诗所咏,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设谋“二桃杀三士”事。事见《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特 ,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是时也,冶……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古冶子曰:“二子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之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无勇……”亦反其桃,挈领而。

此即“二桃杀三士”之本事。晏子以“三士”“无君臣之义”,故巧计除之。《梁父吟》虽咏此事,而态度与《晏子春秋》迥异。全诗抒写悼伤“三士”之情,而与《晏子春秋》以为“三士”当除不同。“一朝被谗言”以下四句,严责“晏子”,尤与《晏子春秋》肯定晏子的立场相反。故《梁父吟》虽用《晏子春秋》所记事,而旨趣有别。显然,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应有深意。

《梁父吟》所咏,为“三士”之与“晏子”之谋。诗的作者对于“三士”,是赞叹、惋惜、伤悼;对于“晏子”,则是严谴。叹惋“三士”,言外寓含士人如何立身处世之思考;严谴“晏子”,言外寓含为相者如何用人及治国之思考。有大抱负及大智慧者,读史观世,才能如此思考问题。《乐府诗集》等以为此诗乃诸葛亮所作,很有见地。

诸葛亮隐居隆中之日,自比管乐,其对天下大势的思考,见于著名的《草庐对》。从他“好为《梁父吟》”看,他在隆中所思考的,尚有士人如何立身及用世的问题。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在于为相以施展抱负。诸葛亮当时的身份是士,他后来的地位是相。《梁父吟》一诗,寄托了诸葛亮作为士的立身之道,以及他后来作为相的治世及待士之道。自比管乐并提出《草庐对》,见其不凡之才略;“好为《梁父吟》”,见其高出一世之志节与器识。

先论为士之道。吴宓《雨僧日记》1919年9月8日记:

陈君寅恪尝谓:“昔贤如诸葛武侯,负经济匡世之才,而其初隐居隆中,啸歌自适,决无用世之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及遇先主,为报知己,乃愿出山,鞠躬尽瘁。”宓按,武侯《梁父吟》之词意,原系明哲保身。而太白乃云“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其旨卑矣。

按,李白《梁甫吟》曰: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我欲攀龙见明主,……以额扣关阍者怒……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

观李白诗的本意,不但吟唱“何时见阳春”,一吐怀才不遇之块垒,抒写“逢时壮气思经纶”之抱负,而且深悼“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悲剧。在后一点上,李白的态度同于诸葛亮《梁父吟》,而异于《晏子春秋》。故李白《梁甫吟》,其旨不卑。

李白与陈寅恪、吴宓,皆以诸葛亮《梁父吟》之寄意为士人立身处世之道,这是不错的。陈谓“其初隐居隆中,啸歌自适,决无用世之志”,吴谓“《梁父吟》之词意,原系明哲保身”,则误。盖如此理解,则是以“好为《梁父吟》”者为一人,而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者为另一人。至于李白《梁甫吟》,虽在同情“三士”和不满“齐相”上与诸葛同,但“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以及“《梁甫吟》,声正悲”,认为诸葛急于用世且以隐居躬耕为苦,则错会了诸葛之意,于诸葛之人格及“好为《梁父吟》”之深意,实未了解。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于士人立身之道深致感慨,有其深刻的历史及现实背景。

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中,产生了自由的士的群体。孔子作为士的大师,提出了为士之道即君子之道。《论语·宪问》载: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安人”、“安百姓”,即以“仁道”治国平天下。传统的为士之道,即是“修己”以成为君子,以仁道治世以安百姓。“修己”是向内求诸己,“安百姓”是向外施于世。“修己”是前提,盖未有不“修己”而能“安人”者。

士的优势是拥有知识,但是“无恒产”。为生存,为行道,士都需要求仕。《论语》里就有孔门弟子子张“学干禄”的事。《史记·苏秦列传》记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后来苏秦佩六国相印,行过洛阳,“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感叹:“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而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故士无恒产,便不得不干禄;而人情势利,尤驱使士人热中于富贵,君主亦因而得以爵禄驾驭士人。孔子提倡的“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之道,多数士人其实难于遵行,所以孔子嘱其弟子“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公孙接等“三士”,于论功而食“二桃”。“桃”所象征的,是功名利禄。“桃”仅有“二”,是功名利禄甚少。“士”却有“三”,是士较多。论功食“桃”,是使士人竞相争夺功名利禄。故“二桃杀三士”者,乃朝廷以功名利禄为陷阱也,亦士人以争夺功名利禄而自蹈于道之悲剧也。“三士”竟因此而遭杀身之祸,固然可伤;“三士”竟至不悟杀身之由,尤为可叹!不仅“三士”也,多少士人为功名利禄所羁縻、所役使,感情系于得失,身心役于势利,又岂非无量数士人之大悲剧乎!

君主悬爵禄于上,士人相争相残于下,士之悲惨剧,非仅由君主用术造成也。故士人于出处进退辞受之际,当思之又思,慎之又慎。《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同书《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真能做到浮云富贵、见利思义,则“二桃”安能杀“三士”?故诸葛亮由“三士”之于“二桃”,思士之所以立身,感慨深矣。“好为《梁父吟》”,其思虑远矣。当汉末世乱,政衰俗怨,士多置身非所,亦多非其所之时,诸葛亮躬耕陇亩,不求闻达,是天下“无道则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无用世之情也,故刘备三顾草庐即出。以此观之,诸葛亮啸歌自适之时,非仅全性命也,亦兼全志节也。此即扬雄《法言》所谓“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

次论为相之道。

诸葛亮淡泊躬耕,是“修己”之事。“修己”不是目的,“安人”进而“安百姓”,才是目的。《论语·泰伯》载孔门弟子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士的使命,是行仁道于天下,而唯仁者能行仁道。《论语·雍也》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持此以观“晏子”“二桃杀三士”之谋,则“晏子”为不仁。此所以诸葛亮《梁父吟》由齐相“晏子”之设谋杀“三士”,而深思治国及用士之道也。

《孟子·尽心上》:“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然而“穷不失义,故得己焉”。“得己”者,“修己”以葆高格调也。故诸葛之隐居,乃士“不得志”时,“修身见于世”也。世称“卧龙”,其故在此。故诸葛不但能以躬耕啸歌为乐,并且能在“得志”时“泽加于民”。“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是一人之事而不是二人之事,是同一人在“穷”或“达”时的不同表现。二者是相通的。

诸葛亮隆中“修己”的一个成绩,是当刘备三顾草庐时纵论三分大局,这里展示了他非凡的相才。另一个成绩,是他“好为《梁父吟》”,深思立身及用人治国之道,他后来为人称道的相德,即涵蓄其中。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与“好为《梁父吟》”,皆为诸葛亮“穷不失义”的表现。他后来“伯仲伊吕”的煌煌相业,则是“达不离道”的表现。

《诸葛亮传》载其临终上表后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国志》作者陈寿接着写道:“及卒,如其所言”。则是身居丞相高位的诸葛亮,生活俭朴,政风清廉。他能如此,与其在隆中“好为《梁父吟》”时,深以“三士”争“桃”致为戒有关。盖“穷”时不欲得“桃”,故能“不求闻达”,此即“穷不失义”。“达”时不贪得“桃”,则不但正身以正天下,并且向天下人昭示了公忠廉让的志节,此即“达不离道”。故虽“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却能做到“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诸葛亮传》注引《袁子》)。中国古代史上辅政相臣,能令举国上下亲之、信之、服之、敬之者,诸葛亮一人而已。此无他故,视名位利禄之“桃”如无也。

诸葛亮达时,不但立身不离于道,而且待士亦不离于道。

《蒋琬传》载:蒋琬为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后来,蒋琬继诸葛亮为相,“承诸葛之成规”,“边境无事,邦家和一”。故诸葛亮当年力救蒋琬,是为蜀汉保全了一位国之栋梁。此与“晏子”之待“三士”,用心全异。

《李严传》载:诸葛亮北伐,以李严为中都护催督粮运。值天霖雨,运粮不继,严遣人呼亮还军。军既退,严却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上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诸葛亮“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奏请废李严为民。后来诸葛亮病,李严因为“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由是“激愤”,亦“发病”。又,《廖立传》载:廖立以罪废为民,徙置汶山。闻诸葛亮,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廖皆不但服罪,而且深信只要诸葛亮在,自己终有起用之一日。事实是,诸葛亮奏免李严以后,曾下教与李严之子李丰:“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之也。……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临书长叹,涕泣而已!”诸葛亮为国惜才如此,较之“晏子”谋诛“三士”,相去何可以道里计!

《杨》载:杨洪原为犍为太守李严属下之功曹,以才略为诸葛亮知赏,破格升任蜀郡太守,其时李严仍在犍为太守任上。同传又载:任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门下书佐,以“才策功干”升任广汉太守,其时杨洪亦仍在蜀郡太守任上。以此之故,“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又,《诸葛亮集·称姚伷教》曰:“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按:“进人者各务其所尚”,即能“广文武之用”,此即“尽其人之器用”。盖用人如器,则各有长短之人才,皆得展其长处,如此,士人进身之路广矣,国家得人才之用亦多矣。如此用人,则即使《晏子春秋》中勇而无礼之“三士”,亦可使之尽其所能,为国效力。

《董和传》载诸葛亮《与群下教》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阚损矣。违覆百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街亭失利以后,诸葛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并下教要求将士:“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功可蹻足而待矣。”诸葛亮以丞相总理国政,位尊权重,与群下相处,如此披沥肝胆,开诚布公,“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张裔传》)

诸葛亮达不离道,受其影响,蜀臣颇多贤德而清廉者。《董和传》谓:和“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刘巴传》谓:巴“躬履清俭,不治产业。”《董允传》谓:允“正色匡主”,“守正下士”,“甚尽匡救之理”。《杨》谓:洪“忠清款亮,忧公如家。”《费祎传》注引《祎别传》:祎为相,“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姜维传》载:维“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邓芝传》谓:芝“赏罚明断,善恤卒伍”,“不治产业,妻子不免于饥寒,之日,家无余财。”以此之故,诸葛亮治下的蜀汉,“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总之,诸葛亮《梁父吟》之所寄寓,一为士之道,一为相之体。盖士之处世,志在行道,而又不能无禄,故进退出处颇费斟酌,亦甚难处理适当。而牢笼制驭之术,即“二桃杀三士”之类。士惟淡泊可以免祸,亦惟淡泊可以全节。至于为相,当为国惜才,尽其器用,开诚布公,集思广益。故诸葛亮“好为《梁父吟》”,盖悲士人立身处世之不易,讽为相之不仁也。此乃诸葛亮历观古今之士道与治道,有所感慨而作。其在乱世,能如此读史并观世,是其器识甚远大,而立身甚崇高也。以此观之,诸葛亮躬耕陇亩之日,“好为《梁父吟》”,用意深矣。此事于诸葛亮一生之志节与事业,亦裨益深矣。

第一个字是责任的责的四字成语有几个

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

责备贤者责备:批评指摘;贤者:有才德的人。对好人的要求指摘。指出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的缺点

责躬省过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失。

责躬引咎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责躬罪己责躬:责备自己;罪:归罪。责备自己并归罪于自己。

责实循名按其名而求其实。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责先利后尽职责、尽义务在他人之前,分离利益在他人之后。形容品德高尚。

责有所归指责任有所归属。

责有攸归攸:所;归:归属。是谁的责任,就该归谁承担。指份内的责任不容推卸。

责重山岳指责任之重如山岳。形容责任重大。

形容工作中的反思与改进的成语

痛定思痛

吃一堑长一智

悔不当初

前车之鉴

扪心自问

幡然悔悟

恍然大悟

三省吾身

返躬内省 (fǎn gōng nèi xǐng)

内省不疚

责躬省过

反求诸己

解释

◆是说在失败之后,能够先反省自己的过失,而不去怪罪或埋怨他人

言传身教

现身说法

以身作则

内省无愧

日省月修

问心无愧

无愧于心

闭门思过

催人反省

反观内照

关于无心做事的诗句

1.描述无心之人的诗句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2.做事诗句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3.关于为人处事诗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中桃花也笑人。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样深。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人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以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道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功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右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知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脑皆皆因强出头。忍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擦红粉也风流。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愁。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钓。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路。

生不认魂,不认尸。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

静躬的意思静躬的意思是什么

静躬的词语解释是:1.反躬静思。

静躬的词语解释是:1.反躬静思。拼音是:jìnggōng。结构是:静(左右结构)躬(左右结构)。注音是:ㄐ一ㄥ_ㄍㄨㄥ。

静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反躬静思。引汉蔡邕《王子乔碑》:“其疾病_瘵者,静躬祈福,即获祚。”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静躬自察,启居匪地。”

二、网络解释

静躬静躬,读音是jìnggōng,意思是反躬静思。出自于《萧骠骑让封第二表》。

关于静躬的诗句

顾此失彼吾君之清静躬俭以寂默兮

关于静躬的成语

更深夜静蹇蹇匪躬躬擐甲胄鸦默雀静沉静寡言鞠躬君子冷眼静看安安静静

关于静躬的词语

冷眼静看更深夜静躬擐甲胄责躬省过鸦默雀静鞠躬君子躬操井臼反躬自问沉静寡言仪静体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静躬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