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2.成语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披荆斩棘的典故由来

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披荆斩棘的意思-所向披靡披荆斩棘的意思

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如下:

披荆斩棘的意思: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解释: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这个成语比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

例句:

1、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2、前进路上需要披荆斩棘的决心和勇气。

3、它像进军的冲锋号,鼓舞着学员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历史典故:

刘玄派舞阴王李轶、大司马朱鲔等,率三十万大军镇守洛阳,防备刘秀。刘秀为巩固在河北的统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河内、魏郡二郡驻军,共同抗御朱鲔、李轶,从北方压制洛阳。

冯异探知朱鲔、李轶不和,为了分化瓦解,致书李轶,晓以祸福,指出刘玄政权已危在旦夕,而刘秀势力则蒸蒸日上,劝其归降。李轶自从通书后,不再与冯异交锋。冯异趁机大力夺取各地,北夺上党,南取成皋(虎牢关一带),直逼洛阳。

冯异见分化瓦解策略已经奏效,于是上奏刘秀,建议刘秀进一步激化李轶、朱鲔间的矛盾,故意泄漏李轶与冯异通书信的内容,刘秀照办,朱鲔闻知大怒,派人刺杀李轶,冯异率部,南渡黄河攻朱鲔,朱鲔迎战失利逃归洛阳。

捷报传到河北,诸将庆贺刘秀,并劝他即位称帝。刘秀遣使令冯异来鄗邑商议大计,冯异也劝刘秀称帝。

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正式脱离更始政权,宣布独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帝。26年,改封冯异为阳夏侯。

成语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披荆斩棘的典故由来

披荆斩棘是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 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示 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男子砍伐树木,~开辟土地。”

典故

冯异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得力大将。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后,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派他前往关中平定赤眉起义军。冯异设计收降了赤眉军的大部后,又用武力扫除了其残部,圆满完成了刘秀交给的使命。后来冯异到洛阳朝见刘秀时,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他为我劈开多刺丛生的荆棘,平定了关中。这个成语比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1]

冯异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著名将领,功勋卓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就是刘秀对冯异当年身先士卒奋勇作战的一种形象比喻。

冯异为颍川父城(今宝丰县东)人,喜好读书,精通《孙子兵法》,早年为王莽效力。刘秀起兵后,他献出父城,归顺刘秀,在其帐下担任主簿这种类似机要秘书的职务。此时,刘秀的军事实力还比较弱,在河北连年征战,艰辛异常,许多兵将都离他而去,但冯异忠心耿耿,毫不动摇。

公元23年,王郎聚众起事,在邯郸称帝,刘秀率军南下进行征伐,连连失利,形势凶险异常。到达饶阳一带时,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可军中粮草殆尽,连刘秀也不得不停在路旁忍饥挨饿。冯异想尽办法,搜寻到一些豆子,急忙熬成豆粥端给刘秀,终于使其消除了饥寒。部队前进到南宫,天降大雨,寸步难行,又是冯异设法搞到麦饭等食物,让大家填饱了肚子。

后来,冯异历任偏将军、孟津将军等职。他作战英勇,善用谋略,治军严明,为人谦虚,在平定河北、征战洛阳等战斗中屡屡获胜,更是得到了刘秀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即皇帝位,派冯异率军平定了关中。后来,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征西大将军。

冯异担当要职,长久居外,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猜忌 。他们上奏光武帝,说冯异在关中威权至重,连长安令都敢擅自杀掉,百姓很听他的话,称他为“咸阳王”,这样下去,恐怕会形成一方割据势力,要提防他谋反。但光武帝刘秀对冯异深信不疑,还把大臣们的这些奏章传给他看。

公元30年,冯异回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热情接见了他,并对在场的文武百官介绍说:“这位就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簿,在我开创大业道路上,他曾为我披荆斩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并为我平定了关中地区,是个大功臣啊!” 随后,光武帝赐给冯异许多珍宝钱帛,还特别命令他带着妻子儿女到外地任职,以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