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句的意思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的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句的意思

不成器的意思是什么-不成器的意思

一、释义

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刻苦学习,就不会懂得处世的道理。

二、出处

战国·乐正克《学记》

三、原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四、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中说:“由始至终要经常想着学习先王正典”,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二、赏析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三、作者介绍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的伟大贡献是他的著名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

百度百科-学记

百度百科-乐正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 玉不琢,不成器 :选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

4.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5.“玉不琢,不成器。

6.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的意思

一、”玉不雕不成器“,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

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二、“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是一句俗语。

意思;儿女不严加教育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就像树木不经过修剪就不能成为有用木材一样。

扩展资料:

一、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

二、意思相近的俗语:

树不砍不成材

意思:树不修剪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人不培养教育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八回:“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百度百科-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