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汤止沸是什么物理现象-扬汤止沸什么物理原理避免了安全事故
1.物理简答题
2.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3.下列诗词、俗语和成语中,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B.墙内开花墙外香C.破镜重圆D.扬
4.和共振有关的成语 物理
物理简答题
1、气球吹得过大要破裂,破裂时发出“叭”的一声,这是为什么?
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有人认为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发觉不了飞行中的蝴蝶,这是因为苍蝇发声小,蝴蝶发声大,你认为对吗?
不对。苍蝇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内,蝴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内。
3、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霜形成前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霜,而下雪后雪熔化和升华要吸热,所以有“霜前冷,雪后寒”的说法。
4、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给出恰当的解释吗?
大树下形成阴影区,大树下由于树叶中水分的蒸发吸热都使大树下较阴凉。
5、用水壶向暖瓶里冲开水,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暖瓶满 不满,为什么?
因为向暖壶中灌水时是由于壶中空气柱振动发声,当水越多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发出声音的频率就会越高,所以根据声音的频率就可以判断出水是否满了。
6、医生有时对发高烧的病人作“冷敷”治疗,用胶袋装上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作“冷敷”,哪种效果好? 为什么?
0℃的冰好,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也要吸收热量。
7.人们常说:“下雪暖和,化雪冷。”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因为雪熔化时要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8、衣服被雨水淋湿要及时更换,不然容易引起感冒,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因为湿衣服中水分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容易着凉而感冒。
9、医生检查病人的口腔时,常把所用的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这是为什么?
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子表面液化。
10、在寒冷的冬天,用湿手触摸室外的金属,会感到粘手,你能解释吗?
是由于手上的水分在遇到冷的金属后放热凝固,所以才会感到粘手。
11、古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真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吗?
不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霜。
12、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我们看见天上的星星“眨呀眨的”。你能说明原因吗?
是由于星光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断变化,使折射光的方向也不断变化,一会进入人的眼睛,一会又离开人的视线,所以会感觉星星“眨呀眨”的。
13、夏日里睡觉时常常四肢舒展,而冬天里睡觉时往往缩成一团,这是为什么?
夏日里四肢舒展可以增大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到凉快,而冬天缩成一团,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汗液的蒸发吸热,也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失。
14、用同样的火柴点火,湿木头比干木头更不容易点着,可是俗语又说:“柴多无湿。”如何解释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同同样的火柴点火,是木头比干木头更不容易点着,可俗语说“柴多无湿” 如何理解,湿木头比干木头更不容易点着是因为点火的时候热量传递给水,水蒸发带走热量,使木柴不容易达到着火点,就不容易燃烧了,而“柴多无湿”是很多干柴燃烧所散发的热量多,比较容易使湿柴的水分蒸发的快。
15、把毛玻璃放在书上,看不见书上的字,如果在毛玻璃的粗糙面涂一层水,就可以看见书上的字了。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毛玻璃的表面凹凸不平,字发出的光透过毛玻璃时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没有规律,而涂了一层水后,水填平了毛玻璃粗糙的表面,使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变得有规律,所以就可以看清字了。
16、阳光明媚的夏日里,枝繁叶茂的树林中的草地上,常常有圆形的光斑在晃动,请给予说明其原因。
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发出的光透过树叶的空隙在草地上形成的太阳的像。
17、刚刚下过雪的街道显得格外寂静,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这是为什么?
因为刚下过的雪,雪质疏松,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孔,声音经过雪地的多层反射,造成一部分损失,就显得声音比平时小,就像隔音海绵一样。
18、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变得模糊了,这是为什么?
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温度较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后在上面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会变得模糊。
19、夏天用口对着手吹气感到凉爽,而冬天对着手哈气却感到暖和,为什么?
吹气时感觉凉爽。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背上水分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感到凉爽。呵气时感觉湿热,因为呵出的热气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所以感到湿热。
20、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严重,为什么?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还要放出热量。
21、试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扬汤止沸”只是暂时止沸,而“釜底抽薪”能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
扬汤止沸的意思是指把锅里烧开的水舀出来,然后再倒回去,水因为离开了锅,暴露在空气中,会损失一部分热量,使得锅里的水暂时不沸腾,但因为还有火在下面烧,没有阻止热量的传递。水还是会再次沸腾,
而釜底抽薪指的是,把热量的源头与锅里的水之间的热传递断开,没有了柴火,水就吸收不到热量,就自然不会再沸腾了。
22、在江边观看节日的夜景时,常常会看到对岸江边灯柱上的电灯在江中的像不是一盏灯,而是一条光柱,这是为什么?
湖里的水不是静止的,它在不停的运动,反射的光线,也是在水中多个层面不断反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光柱。
23.篝火晚会上,隔着燃烧的火堆看对面的人,会看到人在晃动,为什么?
因为篝火上方的空气密度不均匀,人反射的光线透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并且篝火上方的空气密度不断发生变化,使折射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所以会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
26、夏天洗澡时,刚从水中上来感觉到冷,如果有风还会发抖,为什么?
刚上岸时,人体表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觉冷,当有风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人体带走的热增多,所以人会冷得发抖。
27.你能说出放在水中煮饺子不能煮焦,而放在热油中的饺子会被炸焦的道理吗?
水沸点为100度。到了这个温度因为沸腾汽化,蒸汽带走了热量温度上升不了。所以只会煮烂不会煮焦。油就不同了。油的沸点多在两三百度,当饺子表面水分很快汽化后,就随温度升高开始变焦。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古时有句谚语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釜是做饭的锅,薪是烧饭用的柴火,当满锅沸腾的时候,要想不让锅里的水呀粥呀漫溢出来,恐怕没有比抽出锅底的柴火再好的办法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下列诗词、俗语和成语中,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B.墙内开花墙外香C.破镜重圆D.扬
A、月落乌啼霜满天,说明霜像下雪一样布满整个天空,在没有物体的地方,是没有霜形成的.不符合物理事实.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墙内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墙外,人们可以在墙外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符合物理事实.
C、镜子破了,两片镜子的分子间距离超过分子直径的10倍,两片镜子之间不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会破镜重圆.不符合物理事实.
D、扬汤止沸是用勺子舀起汤再倒在锅里,汤会停止沸腾,勺子舀起汤再倒在锅里时,汤向外放出热量,温度低于沸点,汤停止沸腾.符合物理事实.
故选B、D.
和共振有关的成语 物理
1.绳锯木断 (摩擦力)
2.水滴石穿 (摩擦力)
3.杯弓蛇影 (光的折射)
4.烟消云散 (扩散现象)
5.余音绕梁 (回声)
6.镜花水月 (光的反射)
7.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
8.五彩缤纷 (色散)
9.扬汤止沸(沸腾条件)
10.釜底抽薪 (沸腾条件)
11.蒸蒸日上 (蒸发)
12.震耳欲聋(声音的产生)
13.惊天动地(声音的产生 )
14.振聋发聩(声音的产生)
15.此起彼伏 (波动)
16.白驹过隙 (速度)
17.风驰电掣 (速度)
18.热气腾腾 (热学)
19.以卵击石 (力的相互作用)
20.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刻度尺)
21 四两压千斤 ( 杠杆的原理 )
22 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原理 )
23 热胀冷缩 (热学 )
24 井底之蛙 (光的直线传播 )
25 凿壁偷光 ( 光的直线传播 )
26 入木三分 ( 分子动理论 )
27 刻舟求剑 (运动和静止 )
28 怒发冲冠 ( 力的合成 )
29 掩耳盗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30 水涨船高 ( 浮力 )
31 如坐针毡 ( 压强 )
32 百步穿杨 ( 能量的转换 )
33 镜花水月 ( 光的折射 )
34 立竿见影 ( 光的直线传播 )
35 钻木取火 ( 功能改变 )
36 点石成金 ( 人工核反应 )
37 曲高和寡 ( 音调高 )
38 弦外之音 ( 回声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