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史》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第一百五(3)

2.直道而行的解释

3.诚实与正直格言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第一百五(3)

君子直道而行出处-君子直道而行

庭坚在职逾月,数上封事,其大要言:"世之论孝,必曰绍复神考,然后谓孝。夫前后异宜,法亦随变,而欲纤悉必复,然则将敝于一偏,久必有不便于民而招怨者,如此而谓之孝,可乎?司马光因时变革,以便百姓,人心所归,不为无补于国家;陈瓘执义论诤,将以去小人,士论所推,不为无益于宫禁。乞尽复光赠典以悦人心,召还瓘言职以慰士论。又士大夫多以继志述事劝陛下者,臣恐必有营私之人,欲主其言以自售,谓复绍先烈非其徒不可,将假名继述,而实自肆焉。今远略之耗于内者,弃不以为守,则兵可息;特旨之重于法者,删不以为例,则刑可省。近以青唐反叛,弃鄯守湟。既以鄯为可弃,则区区之湟,亦安足守?臣谓并弃湟州便。"庭坚言论深切,退辄焚稿。

 是时,议者往往指元祐旧臣在廷者太多。庭坚为帝言司马光、吕公著之贤,且曰:"陛下践阼以来,合人心事甚众,惟夫邪正殊未差别。如光、公著甄叙,但用赦恩,初未尝别其无罪也。"又荐苏轼、苏辙可用,颇忤旨。曾布因称其所论不常,帝命徙为郎,俄出为京东转运判官。任伯雨言庭坚立身有本末,不应罢言职。庭坚亦辞新命,改知汝州,又送吏部。伯雨复争之,乞以庭坚章付外,考其所言,毋使言者为三省所胁。李清臣从而挤之,改通判陈州。

 初,蔡京守蜀,庭坚在幕府与相好。及京还朝,欲引以为己用,先令乡人谕意,庭坚不肯往。京大恨,后遂列诸党籍。又坐尝谈瑶华非辜事,编管虢州,再徙鼎州、象州。久之,复故官。卒,年五十七。绍兴初,诏赠直徽猷阁。

 龚,字彦和,瀛州人。清介自守,有重名。进士第三,签书河阳判官。从曾布于瀛。绍圣初,擢监察御史,以亲老,求通判相州,知洺州。

 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始上殿,即抗疏请辨忠邪,曰:"好恶未明,则人迷所向;忠邪未判,则众必疑。今圣政日新,远近忻悦,进退人材,皆出睿断,此甚盛之举也。然奸党既破,必将早夜熟计,广为身谋。或遽革面以求自文,或申邪说以拒正论,或诡称祸福以动朝廷,或托言祖宗以胁人主。巧事贵戚,阴结左右,变乱是非,奸计百出,幸其既败复用,已去复留。君子直道而行,则必堕其术中。然则天下治忽,未可知也。故宜洞察忠邪,行之以决。若小不忍,则害大政。臣愿陛下明好恶以示之,使远近知进贤退奸之意,太平之治,不难致也。"又言:"朝廷累下赦令,洗涤元祐愆负被坐之人,至于官职资荫,多未给还。愿申诏有司,亟为施行,以伸先帝宽仁之意。"

 时章惇、蔡卞用事,首论其恶,大略以为:"昔日丁谓当国,号为恣睢,然不过陷一寇准而已。及至于惇,而故老、元辅、侍从、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谓贤者,一日之间,布满岭海,自有宋以来,未之闻也。当是时,惇之威势震于海内,此陛下所亲见。盖其立造不根之语,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惧,莫能自保,俾其朽骨衔冤于地下,子孙禁锢于炎荒,忠臣义士,愤闷而不敢言,海内之人,得以归怨先帝。其罪如此,尚何俟而不正典刑哉?卞事上不忠,怀奸深理,凡惇所为,皆卞发之,为力居多。望采之至公,昭示谴黜。"又论:"蔡京治文及甫狱,本以偿报私仇,始则上诬宣仁,终则归咎先帝,必将族灭无辜,以逞其欲。臣料当时必有案牍章疏,可以见其锻炼附会。如方天若之凶邪,而京收置门下,赖其倾险,以为腹心,立起犴狱,多斥善士,天下冤之,皆京与天若为之也。愿考证其实,以正奸臣之罪。"于是三人者皆去。

 又上疏乞正元祐后册位号,及元符后不当并立,书报闻。已而元祐后册再废,言者论夬首尾建言,诏削籍,编管房州。继徙象,又徙化。徒步适贬所,持扇乞钱以自给。逢赦令得归,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五。绍兴元年,赠直龙图阁。六年,再赠右谏议大夫,官其后二人。

 弟大壮,少有重名,清介自立。从兄官河阳,曾布欲见之,不可得,乃往谒夬,邀之出,从容竟日,题诗壁间,有"得见两龚"之语。夬为御史,大壮劝使早去,夬以为畏友。不幸早卒。

 孙谔,字元忠,睢阳人。父文用,以信厚称乡里,谥慈静居士。谔少挺特不群,为张方平所器。登进士第,调哲信主簿,选为国子直讲。陷虞蕃狱,免。

 元祐初,起为太常博士,迁丞。哲宗卜后,太史惑阴阳拘忌之说,谔上疏太皇太后言:"家人委巷之语,不足以定大计,愿断自圣虑。"出为利、梓路转运判官,召拜礼部员外郎、左正言。

 绍圣治元祐党,谔言:"汉、唐朋党之祸,其监不远。"蹇序辰编类章疏,谔又言:"朝廷当示信,以静安天下,请如前诏书,一切勿问。"尝侍对,论星文变咎,愿修省消复,罢幸西池及寝内降除授。帝每患台谏乏人,谔曰:"士岂乏于世,顾陛下不知尔。"立疏可用者二十二人。章惇恶其拂己,出知广德军,徙唐州,提点湖南刑狱。

 徽宗立,复为右司谏,首论大臣邪正、政事可废置因革者,帝称其鲠直。议者欲以群臣封事付外详定,谔言:"君不密则失臣,是将速忠臣之祸矣,不宜宣泄。"乃止。迁左司谏,俄以疾卒。

 谔与彭汝砺以气节相尚,汝砺亡,谔语所知曰:"吾居言责,不愧器资于地下矣。"及再入谏省,不能旬月,时论惜之。

 陈轩,字元舆,建州建阳人。进士第二,授平江军节度推官。元祐中,为礼部郎中、徐王翊善,再迁中书舍人。上疏言:"祖宗旧制,诸道帅守、使者辞见之日,并召对便殿,非特可以周知利害,亦可观阅人才。今视朝数刻而退,惟执政大臣得在帝所,或经旬阅月,台谏官乃得觐,余皆无因而前,殆非所谓广览兼听之道。愿诏有司,使如故事。"又言:"所在巡检,招惰游恶少以隶土军,习暴横,为田野患,请使以厢卒代。"皆从之。高丽入贡,轩馆客,其使求市历代史、《策府元龟》,抄郑、卫曲谱,皆为上闻。礼部尚书苏轼劾其失体,以龙图阁待制知庐州,徙杭州、江宁颍昌府。

 徽宗立,为兵部侍郎兼侍读。论监司、守臣数易之弊,如江、淮发运使,十五年间至更三十二人,愿稍久其任。又言:"比更定役法,欲以宽民力,而有司生事,包切苟营赢羡。散青苗以抑兼并,拯难困,不当以散多予赏。"入侍经闱,每劝帝以治贵清净,愿法文、景之恭俭,帝颇听行之。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不行,改杭州、福州。卒,年八十四。

 江公望,字民表,睦州人。举进士。建中靖国元年,由太常博士拜左司谏。时御史中丞赵挺之与户部尚书王古用赦恩理逋欠,古多所蠲释,挺之劾古倾天下之财以为私惠。公望以为天子登极大赦,将与天下更始,故一切与民,岂容古行私惠于其间,乃上疏曰:"人君所以知时政之利病、人臣之忠邪,无若谏官、御史之为可信。若饰情肆诬,快私忿以罔上听,不可不察也。臣闻挺之与古论事每不相合,屡见于辞气,怀不平之心,有待而发。俚语有之,'私事官仇',比小人之所不为,而挺之安为之,岂忠臣乎?"

 又上疏曰:"自哲宗有绍述之意,辅政非其人,以媚于己为同,忠于君为异。一语不合时学,必目为流俗;一谈不俟时事,必指为横议。借威柄以快私隙,必以乱君臣父子之名分感动人主,使天下骚然,泰陵不得尽继述之美。元祐人才,皆出于熙宁、元丰培养之余,遭绍圣窜逐之后,存者无几矣。神考与元祐之臣,其先非有射钩斩祛之隙也,先帝信仇人而黜之。陛下若立元祐为名,必有元丰、绍圣为之对,有对则争兴,争兴,则党复立矣。陛下改元诏旨,亦称思建皇极,盖尝端好恶以示人,本中和而立政,皇天后土,实闻斯言。今若欲渝之,奈皇天后土何?"

直道而行的解释

直道而行的解释

[to act with integrity]

行正直之道,任 何事 情都属于诚实不欺地去做。直:用如使 动词 ,使正直。 《论语?卫灵公》 有直道而行的话 君子 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宋? 司马 光 《训俭示康》 详细解释 按照正道行事。 《论语·卫灵公》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朱熹 集注:“直道,无私曲也。” 《后汉书·韦彪传》 :“ 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 《隋书·梁毗传》 :“(梁)毗既出宪司,复典京邑,直道而行, 无所 回避,颇失权贵心,由是出为 西宁州 刺史,改封 邯郸 县侯。” 鲁迅 《三闲集·我的 态度 气量和年纪》 :“这次对于 创造 社,是的,‘不敬得很’,未免有些不‘ 庄严 ’; 即使 我以为是直道而行,他们也仍可认为‘尖酸 刻薄 ’。”

词语分解

直道的解释 .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 前二百一 十二 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 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 流水(喻 自然 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诚实与正直格言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为大家带来诚实与正直格言,快来看看吧。

 诚,自不妄语始。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意译:诚实,从不随便讲话开始。

 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意译: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直道事人,虚衷御物。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意译:待人要用正直的为人之道,接物不要有先入之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张国宾《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意译:遇到不公平的事要见义勇为

 上公正则下易直。

 ——《荀子·正论篇》

 意译:为政的人公正,下面人就容易正直。

 心术不正,即事事不正。

 ——[明]薛瑄《读书续录》卷一

 意译:一心术不正,办任何一件事都会居心不正。

 容直言,广视听。

 ——《新唐书·卷一七四·李逢吉列传》

 意译:要容得下讲真话讲直理,要广泛看听。

 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荀篇》

 意译: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态,最好的方法是为人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意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集·附录》

 意译:清心寡欲是治国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法则。

 直如弦,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汉]《顺帝末京都童谣》

 意译:正直善良的人惨遭陷害,在路旁;卑躬屈膝的人备受重用,加进爵。

 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宋史·卷三二二·何郯列传》

 意译:用诚实的心去待人办事,那么对方也一定以诚实的心对你。

 人之所为,一有不实,即为妄矣。

 ——[明]薛瑄《读书续录》卷一

 意译:人的作为,只要有一次不诚实,人们就不会信任你。

 正直难亲,谄谀易合。

 ——[北京]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汉纪十四》

 意译:正直的人看上去好像难以亲近,而爱阿谀逢迎的人看上去好像容易接近。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家语·王言解》

 意译:当官的是百姓的表率;表率正直,还有什么能不正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意译:君子胸怀宽广,心情舒畅;小人胸襟狭隘,忧虑重重。

 君子熟于公正,小人熟于私邪。

 ——[明]薛瑄《读书录》卷四

 意译:君子习惯于做事公正,小人习惯于做事偏私。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先秦]《庄子·渔父》

 意译:不精心不诚实,就不能打动别人。

 直木无阴,直士无徒。

 ——《任子·道论》

 意译:长得太直的树木没有浓荫,为人过于戆直的人没有同伴。

 直不近祸,廉不沽名。

 ——《新唐书·卷一六三·孔巢父列传》

 意译:正直而不接近祸害,廉洁而不贪图虚名。

 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

 ——[汉]陆贾《新语·辨惑》

 意译:君子办事坚持正道,明知会遭受屈辱,也不回避。

 正臣之立朝廷,奸邪为之折谋。

 ——《隋书·卷六二·王韶列传》

 意译:如果正直的官在朝廷上占了上风,奸邪的人就无计可施。

 正直者心胸总是坦荡,不仁者常充满极度混乱。

 ——[古希腊]伊壁鸠鲁《主要说教》

 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却难。

 ——[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正直是最好的策略。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惟有真诚者才能识别真诚。

 ——[英国]托卡莱尔《论英雄和英雄崇拜》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英国]莎士比亚《理查三世》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的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前苏联]高尔基《时钟》

 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

 ——[英国]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

 ——[古罗马]塞内加《致鲁西流书信集》

 衡量生活的尺子不是长度,而是诚实。

 ——[英国]黎里《尤菲倚斯和尤布鲁斯》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英国]托·富勒《箴言集》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地是长久之策。

 ——[英国]约翰雷《英国谚语大全》

 正直的人最吃力的工作是经常把最难消除的恶念从人类的灵魂上消除出去。

 ——[法国]雨果《笑面人》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美国]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规。

 ——[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

 ——[法国]卢梭《爱弥儿》

 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

 ——[英国]蒲柏《论人性》

 百事坦直,卑鄙之人就远远走避。

 ——[英国]布莱克《地狱箴言》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国]康德《持久和平》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国]乔叟《乔叟文集》

 表里如一,恪守本分,无期无诈,正人君子为人处世应该这样。

 ——[英国]筒·奥斯丁《爱玛》

 我能确保正直,却不能保证,没有偏见。

 ——[德国]歌德《散文语录》

 一切正直而坚强的东西我都爱!

 ——[美国]奥尼尔《悲悼三部曲》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

 ——[法国]爱尔维修《论精神》

 我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

 ——[法国]卢梭《忏悔录》

 在九泉之下还开花透出芳香的,只有正义者的行为。

 ——[英国]詹·雪莉《埃杰克斯和尤里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