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草偃的用法-风行草偃出处
1.文言文为政以德
2.偃武息戈成语解释
3.描写“人多”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偃武休兵成语解释
文言文为政以德
1. 文言文 为政以德 读后感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2.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成语“众星拱北”)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9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民无信不立。” (短语“足食足兵”)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短语“节用爱人”) 16·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成语“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大动干戈”“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陈力就列”“持危扶颠”)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短语“鸣鼓而攻之”或“鸣鼓而攻”)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成语“风行草偃”“化若偃草”)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成语“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4)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5)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熟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成语“名正言顺”“手足无措”,熟语“名不正,言不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 (成语“犯上作乱”)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
3.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五、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
“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向。
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名词作动词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 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使动用法 富之:使他们富起来。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 *** 有信心了。
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
来,不及物动词使动。 补充说明: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
虚词 而 其身正,不令而行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焉 既庶矣,又何加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子为政,焉用杀 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以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临之以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周氏富于周公 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龟玉毁于椟中 虎兕出于柙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六、特殊句式 主谓倒置 “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补充说明: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
“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前到谓语前面来。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
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
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 ③“无乃尔是过与?” “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
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
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八、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
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偃武息戈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偃武息戈
标准发音:yǎn wǔ xī gē
繁体写法: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是什么意思: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息戈成语接龙:风行草偃 → 偃武息戈 → 无龙龙了
用法分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yǎn wǔ xī gē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对应近义词:偃武休兵
描写“人多”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人多势众、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座无虚席、人来人往、人满为患、众擎易举、聚蚊成雷、比肩接踵、宾客如云、挨肩擦背等
人多势众拼音: rén duō shì zhòng 简拼: rdsz
近义词: 万众一心、众人拾柴火焰高 反义词: 势单力薄、单枪匹马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人多势力强大
解释: 人多力量大。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2.人山人海拼音: rén shān rén hǎi 简拼: rsrh
近义词: 川流不息、人头攒动 反义词: 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
解释: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例子: 节日的公园~,热闹极了。
3.熙熙攘攘拼音: xī xī rǎng rǎng 简拼: xxrr
近义词: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反义词: 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例子: 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4.水泄不通拼音: shuǐ xiè bù tōng 简拼: sxbt
近义词: 风雨不透、人山人海 反义词: 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道路阻塞
解释: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例子: 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邹韬奋《经历·社会的信用》)
5.摩肩接踵拼音:mó jiān jiē zhǒng 简拼:mjjz
近义词: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 地广人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解释: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例子: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十分拥挤。
6.川流不息拼音: chuān liú bù xī 简拼: clbx
近义词: 络绎不绝、接踵而至 反义词: 水泄不通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
解释: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例子: 两个丫头,~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偃武休兵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偃武休兵
标准发音:yǎn wǔ xiū bīng
繁体写法:偃武休兵
偃武休兵是什么意思:见“偃武息戈”。
偃武休兵成语接龙:风行草偃 → 偃武休兵 → 兵不厌权
用法分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yǎn wǔ xiū bīng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对应近义词:偃武息戈、偃武櫜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