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字成语龙有凤凰

2.闽北方言的词法特点

3.文言文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4.三个字的成语

四字成语龙有凤凰

拿印把子打一动物-印把子是成语吗

1. 关于龙的所有四字成语

鳌愤龙愁 笔底龙蛇 扳龙附凤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乘龙配凤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禅世雕龙 车水马龙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打凤捞龙

打凤牢龙 打虎牢龙 鼎湖龙去 雕龙画凤 大水冲了龙王庙

得婿如龙 二龙戏珠 凤表龙姿 风从虎,云从龙 凤附龙攀

附凤攀龙 凤骨龙姿 风虎云龙 凤狂龙躁 飞龙乘云

伏龙凤雏 凤楼龙阙 放龙入海 伏虎降龙 飞龙在天

凤毛龙甲 凤髓龙肝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臆龙鬐 凤翥龙蟠 凤子龙孙 凤翥龙骧 凤翥龙翔

贯斗双龙 龟龙鳞凤 龟龙麟凤 龟龙片甲 虎步龙行

虎变龙蒸 虎超龙骧 虎斗龙争 鹤骨龙筋 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虎踞龙蟠 虎窟龙潭 画龙不成反为狗 画龙点睛

画龙点晴 火龙黼黻 活龙活现 画龙刻鹄 虎略龙韬

黄龙痛饮 活龙鲜健 骇龙走蛇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虎掷龙拿 踞虎盘龙 酒虎诗龙 蛟龙得水 酒龙诗虎

蛟龙戏水 矫若惊龙 矫若游龙 骥子龙文 跨凤乘龙

亢龙有悔 龙雏凤种 龙驰虎骤 龙雕凤咀 龙蹲虎踞

龙断可登 龙多乃旱 龙断之登 龙德在田 龙凤呈祥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麟凤龟龙 龙幡虎纛

龙飞虎跳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鬼蛇神

2. 有关凤凰的四字词语

凤凰来仪 (fèng huáng lái yí)

解释: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出处: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

示例: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凤凰于飞 (fèng huáng yú fēi)

解释: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出处: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

示例:~,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凤凰在笯 (fèng huáng zài nú)

解释: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景星凤凰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解释: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凤皇”。

出处:宋·苏轼《梦作司马相如求画赞》:“景星凤凰,以见为宠。”

示例:学者仰之,如~,争先见之为快。 《宣和书谱·隶书叙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老鸹窝里出凤凰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

解释:老鸹:乌鸦。比喻在卑微的环境中产生杰出的人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示例: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把子,这就叫粪堆上生棵灵芝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鸦窝里出凤凰 (y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

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示例:老的每道,这个是谁,是陈妈妈家大的个孩儿。嗨!~。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3. 带“凤凰”的四字成语

成 语

景星凤凰

凤凰在笯

凤凰于飞

凤凰来仪

成语:景星凤凰

拼音: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词性:中性

结构:联合式

解释: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凤皇”。

成语:凤凰在笯

拼音:fèng huáng zài nú

词性:贬义

结构:主谓式

解释: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来源: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成语:凤凰于飞

拼音:fèng huáng yú fēi

词性:褒义

结构:主谓式

解释: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来源: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

例句:~,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成语:凤凰来仪

拼音:fèng huáng lái yí

词性:中性

结构:主谓式

解释: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来源: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

例句: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4. 需要含有“龙”字的四字成语

“龙?”的成语: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腾虎跃 龙凤呈祥 龙骧虎步 龙盘虎踞 龙争虎斗 龙驭上宾 龙生九子 龙威燕颔 龙吟虎啸 龙御上宾 龙蟠虎踞 龙潭虎穴 龙跳虎卧 龙行虎步 龙翔虎跃 龙举云兴 龙精虎猛 龙翔凤翥 龙德在田 龙骧麟振 龙驹凤雏 龙翰凤翼 龙跃凤鸣 龙战玄黄 龙阳泣鱼 龙蟠凤逸 龙头蛇尾 龙生九种 龙章凤姿 龙眉凤目 龙翔凤跃 龙章凤函 龙城 龙翔凤舞 龙蛇飞动 龙血玄黄 龙翰凤雏 龙蛇混杂 龙幡虎纛 龙跃鸿矫 龙腾虎啸 龙兴凤举 龙飞凤翥 龙盘凤逸 龙去鼎湖 龙飞凤翔 龙章秀骨 龙蹲虎踞 龙言凤语 龙姿凤采 龙虎风云 龙阁 龙兴云属 龙蛇飞舞 龙雕凤咀 龙游曲沼 龙驰虎骤 龙多乃旱 龙章凤彩 龙门点额 龙胡之痛 龙骧虎视 龙肝凤髓 龙骧凤矫 龙腾凤集 龙腾虎掷 龙神马壮 龙骧虎啸 龙攀凤附 龙潜凤采 龙鬼蛇神 龙飞虎跳 龙蟠虬结 龙蟠凤翥 龙行虎变 龙盘凤翥 龙举云属 龙荒蛮甸龙断可登 龙威虎震 龙腾虎蹴 龙腾虎踯 龙骧蠖屈 龙拏虎掷 龙鸣狮吼 龙颜凤姿 龙韬豹略 龙战鱼骇 龙腾豹变 龙荒朔漠 龙腾虎踞 龙雏凤种 龙蛰蠖屈 龙心凤肝 龙争虎鬪 龙骧虎跱 龙断之登 龙首豕足 龙睁虎眼 龙章麟角 龙池 龙骧豹变 龙拏虎攫 龙跧虎卧 龙阙 龙蟠虎伏 龙江虎浪 龙屈蛇伸 龙肝豹胎 龙化虎变 龙战虎争 龙盘虎拏 龙盘凤舞 龙眉豹颈 龙肝凤脑 龙伸蠖屈 龙蟠虎绕 龙争虎战 龙跳虎伏 龙跃虎踞 龙拏虎跳 龙蟠虎遶 龙头锯角 龙潭虎窟 龙血凤髓 ”的成语: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鱼龙混杂 生龙活虎 一龙一猪 藏龙卧虎 二龙戏珠 白龙鱼服 屠龙之技 乘龙快婿 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 乘龙配凤 乔龙画虎 画龙点晴 青龙金匮 鱼龙曼衍 马龙车水 攀龙附凤 黄龙痛饮 骑龙弄凤 乘龙佳婿 元龙豪气 降龙伏虎 火龙黼黻 盘龙卧虎 一龙一蛇 土龙沐猴 乘龙佳壻 云龙风虎 酒龙诗虎 元龙高卧 扳龙附凤 鱼龙曼羡 伏龙凤雏 骇龙走蛇 真龙天子 蛟龙得水 潜龙伏虎 飞龙乘云 土龙刍狗 鱼龙曼延 活龙活现 鱼龙漫衍 盘龙之癖 蟠龙卧虎 鱼龙变化 云龙井蛙 羣龙无首 蛟龙戏水 神龙马壮 鱼龙百变 祖龙之虐 烹龙煮凤 龟龙鳞凤 成龙配套 龟龙麟凤 蛟龙擘水 活龙鲜健 龟龙片甲 蟠龙踞虎 雕龙画凤 炮龙烹凤 屠龙之伎 如龙似虎 真龙活现 神龙见首 烹龙炮凤 描龙绣凤 生龙活现 神龙失埶 画龙刻鹄 烹龙庖凤 蛟龙失水 放龙入海 烹龙炮凤 攀龙附骥 攀龙托凤 攀龙讬凤炮龙烹凤 ”的成语:虎踞龙蟠 笔走龙蛇 虎踞龙盘 老态龙钟 骥子龙文 虎略龙韬 虎啸龙吟 凤翥龙翔 鱼跃龙门 虎步龙行 马足龙沙 鼎成龙升 鼎成龙去 虎跃龙骧 虎超龙骧 匣里龙吟 岁在龙蛇 鼎湖龙去 虎变龙蒸 笔底龙蛇 暴腮龙门 虎掷龙挐 云起龙骧 虎据龙蟠 一世龙门 云起龙襄 虎卧龙跳 老迈龙钟 凤翥龙骧 人中龙虎 虎斗龙争 鱼质龙文 尸居龙见 鳌愤龙愁 虎掷龙拿 虎穴龙潭 岁在龙虵 批逆龙鳞 凤表龙姿 虎窟龙潭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翥龙蟠 凤臆龙鬐 凤箫龙管 日角龙颜 凤骨龙姿 蝉蜕龙变 日角龙庭 鹤骨龙筋 鱼升龙门 凤毛龙甲 凤楼龙阙 凤附龙攀 云蒸龙变 凤狂龙躁 凤髓龙肝 凤子龙孙 鼍愤龙愁龙”的成语:叶公好龙 车水马龙 望子成龙 卧虎藏龙 事火咒龙 马如游龙 贯斗双龙 打虎牢龙 禅世雕龙 马水车龙 直捣黄龙 风虎云龙 雀马鱼龙 药店飞龙 打凤捞龙 人中之龙 掷杖成龙 矫若惊龙 曼衍鱼龙 打凤牢龙 矫若游龙 舞凤飞龙 酒虎诗龙 流水游龙 绣虎雕龙 游云惊龙 踞虎盘龙 伏虎降龙 麟凤龟龙 痛饮黄龙 车马如龙 炮凤烹龙 得婿如龙 蝘蜓嘲龙 跨凤乘龙 炮凤烹龙 配套成龙 附凤攀龙 托凤攀龙。

5. 形容龙的四字成语

1.龙精虎猛——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21章:“大家一夜没睡好,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 2.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晋书·陆云传》:云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 3.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4.龙举云兴——形容人之风度威仪。《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人无能名焉。”

5.龙阙(城、池、阁)——指帝王宫殿楼阁。宋欧阳修《鹎 词》:“龙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元马致远《拔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阁都曾见。” 6.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7.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北齐书·高昂传》:“昂字敖曹,乾第三节。幼稚时,便有壮气。

长而倜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8.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水浒》第9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辰,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9.龙门点额——比喻仕途失意或科场落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回》:“《尔雅》曰:‘鳝,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警世通言》:“龙门点额,金榜无名。” 10.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惟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狮吼。” 11.龙拿虎掷(攫,跳)——犹言龙争虎斗。

宋喻汝《八阵图》:“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拿虎掷堆胸胄。” 12.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

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13.暴腮龙门——像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

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14.处境窘迫。 1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15.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16.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7.成龙配套——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18.乘龙佳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19.打凤捞龙——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20.得婿如龙——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21.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22.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3.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

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24.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

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25.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26.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

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27.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28.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29.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30.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31.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2.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33.骥子龙文——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

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34.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35.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

也比喻摆脱困境。 36.矫若惊龙——矫:矫健。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37.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38.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39.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

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40.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41.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42.龙肝豹胎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43.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44.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45.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常作恭维语。 46.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

比喻人精神旺盛。 47.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48.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

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49.龙蟠凤逸——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50.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

6. 形容龙的四字成语

卧虎藏龙、、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精虎猛一、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自: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译文:暗石看上去像是藏了一头虎,盘根交错就像是卧倒的龙。

二、龙飞凤舞 [ lóng fēi fèng wǔ ] 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出自: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译文:天目山的山,是苕水的发源地,山势的蜿蜒雄壮,集中在临安。三、龙腾虎跃 [ lóng téng hǔ yuè ] 解释: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

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自: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译文:圣人接受天命,贤能的人担当重任,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风在流动云在蒸腾,要求的精髓,其方法也不都是自然的原因。

四、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五、龙精虎猛 [ lóng jīng hǔ měng ] 解释: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出自:近代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闽北方言的词法特点

1、名词:

⑴前缀:名词前缀多用在人称或辈份方面,一般动、植物或器物名词是不能用前缀的(特指特例除外)。建瓯话人称名词前缀很简单,除“老”缀在姓、名前之外,几乎不用什么前缀。如老张、老李、老碧、老光……等。建瓯话辈称不能前缀“老”。福州话名词前缀“依”用得很广,除了人称之外,还可用在辈称之前。如依张、依李、依碧、依光、依水、依胜;依公、依爹、依伯、依哥、依妹……厦门话则是前缀“阿”,如阿张、阿李、阿碧、阿光、阿水、阿胜;阿公、阿爸、阿兄、阿妹……。在闽语中名词加了前缀之后,除习惯之外,还有亲切的意味,尤其是表现在人称方面。

⑵后缀:建瓯话名词后缀一般只用“仔”与“佬”两种。

“仔”读[tsiZ21],相当于普通话的“子”或某些方言的“崽”、福州话、厦门话的“囝”。名词一经后缀“仔”,则具有表示小或鄙薄的意味;有的也表示亲昵。如:

表示小的事物:狗~、鸡~、老虎~、椅~、瓯~(杯子)、瓮~(罐子)……

表示鄙薄:番~(外国人)、日本~、贩~、刣豨~、北佬~……

表示亲昵:兄弟~、姐妹~、学生~

要是把“仔”变读为[tsiZ33],则用来表示小而可爱的人或物。如舅舅~、新娘~、酒瓶~、鸡角~、落雨~……要是用在数量词后面,则表示量少或时间短暂。如密~(密毛~、一点儿)、一喙~(一小口)、一点~(一点儿)、一刻~、一阵~、一下~(一会儿)……

“仔”还可以用在名、动、形等词语的后面,使之成为残疾人的名称。如大头~、禺欠嘴~、瘸~、哑~、斑~(麻脸)、瞎~、驼~、缺~(豁唇)、聋~。

名词后缀“佬”,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表示轻鄙意味之外,还可以用来加在名字之后表示亲昵。如:

美国佬、浙江佬、担水佬、打铁佬……

泉碧佬、水婢佬、金泉佬、炳南佬……

⑶重叠:建瓯话名词重叠多用在人称方面,如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妹妹;要是用在人名方面,则有表示爱昵的意味。如锋锋、光光、英英、珍珍……。要是用于器物方面,则有表示小、可爱的意味。如桌桌仔、瓶瓶仔、瓯瓯仔……。

⑷衍音:在建瓯话中存在一种衍音现象,它通过叠韵手段,将单音节词扩衍成双音节词;并在这基础上通过双声手段扩衍为三音节词;还可在这基础上,通过嵌音手段扩衍成四音节词。如:

疤――疤啦——吡疤啦——吡哩疤啦;

瘼——瘼啰——蜜瘼啰——蜜哩瘼啰;

丸——丸口笼——嚥丸口笼——嚥口连丸口笼;

渣——渣啦——吱渣啦——吱哩渣啦。

名词衍音之后,则转化为具有形容性词义,并具有加深程度的作用。“疤”就是疤痕,“疤啦”就转化成有疤痕、不平整的意思。“吡疤啦”就成了很不平整的意思。“吡哩疤啦”则成了十分不平整的意思。

名词的衍音现象出现率很少,只限于少数几个可转化成形容性作用的单音节名词。如浆、瘼、糊、羹……等。

2、动词:

⑴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下”,表示做一做就停止,或做一做试试,或随便做做的意思。如觑觑下(随便看看),行行下(走走就停下),炒炒下、拖拖下,喊喊下(呌呌试试)、想想下、笑笑下……。

双音节动词重叠,除了跟普通话一样,构成ABAB式(如修理修理、招呼招呼)外,还可以重叠成“ABB下”式,表示不紧迫或试一试的意思。如修理理下、招呼呼下、商量量下……。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还含有一定轻鄙或亲昵的感彩。如:

大家都做伓赴,你也罔来帮衬衬下。(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你也应该来帮帮)

口样事没什么原则问题,你罔商量量下。(这事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你们可以再商量商量)

⑵时态表示:

可以用“住”[tiu4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如“佢到里做住事”(他正在干活);拿住(拿着);拿拿住(经常不断地拿);吼住(呌住);吼吼住(经常地不停地呌)。

用“了”[lau42]表示动作完成。如:

“吃了了”(吃过了);

“话了了”(已经说了);

“洗了碗了”(已经洗完碗了)。

用“掉”[t′iR44]表示动作完结,不须继续了。如:

吃掉了(全部吃完了);

去掉了(已经去了,走了);

觑掉了(全部看完了);

做掉了(完全做完了)。

用“着”或“过”表示动作经历过。如:

未曾吃着肉也见过豨行土泽。(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

管着锁匙掐过印。(曾经管过钅于匙、抓过印把子——管过事、掌过权)

⑶衍音:大部分单音节动词都可以衍音,经衍音后表示动作程度加深或转成形容性态势。如:

缚[pu33](捆扎)——缚口路(捆卷)——啤缚路(捆卷得乱七八糟)——啤哩缚路(捆卷得非常乱七八糟)。

虬(弯曲)——虬口留(很弯曲)——口奇虬口留(非常弯曲)——口奇哩虬口留(乱七八糟地弯曲)。

抓住(抓着)——抓啦住(认真抓住)——吱抓啦(胡乱抓着)——吱哩抓啦(乱七八糟地抓着或抓得乱七八糟)。

曲——曲律——气曲律——气哩曲律。

⑷前缀、后缀:

建瓯话动词前缀情况不很多,但后缀却比较活跃。如:

前缀:咭咭吼、哈哈笑

后缀:跷咭咭、握唧唧、躲缩缩、啼流流、笑哈哈、嚷口省口省、胀闭闭、响口当口当、闹轰轰。

建瓯话动词,还可以前缀“来个”,表示动作持续不断。如:

来个抽、来个吼、来个话、来个拍、来个落、来个摸、来个搡、来个商量、来个答应、来个蹦啉、来个缚口路、来个扰唠、来个走、来个行……

3、形容词:

⑴重叠:单音节形容词可重叠成“AA”式,表示程度加深。重叠后加“的”,表示指示、修饰意义,在句子中作定语。如“白白的衣裳”、“红红的裤仔”、“好好的书包”。要是加“地”,就只有形容意义,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补语。如“白白地丢掉”、“漆得白白地”、“拖得长长地”。

在建瓯话中,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成“AABB”式,表示强调、程度加深。如“正正派派”、“大大方方”、“沤沤浊浊”、“俫俫俐俐”、“光光荣荣”。这在普通中有些是不能这么重叠的。说“干干净净”可以,说“光光荣荣”就不行了。

⑵前缀:

在建瓯话中,有些形容词可以前缀相应的名词构成“名形”式,使形容性质显得更具体、深刻;还可以构成“名名形”式,使形容性质更加强调、突出。如:

乌——漆乌——漆漆乌;

白——雪白——雪雪白;

红——桔红——桔桔红;

黄——薰黄——薰薰黄;

小——鼻小——鼻鼻小;

薄——冰薄——冰冰薄。

当然,有些形容词的前缀不都必需是名词,有的也前缀相应的形容词或习惯的相应的其他词语,构成“××形”式。如:

甜——比甜——比比甜;

热——煌热——煌煌热;

厚——嘿厚——嘿嘿厚;

大——捞大——捞捞大;

疒衰——咔疒衰——咔咔疒衰;

阔——皇阔——皇皇阔;

酸——口舌酸——口舌口舌酸;

咸——夹咸——夹夹咸……

有些表示负面的形容词,可以前缀“加拉”,以强调形容的程度。如:

加拉蛮、加拉横、加拉欹、加拉乌、加拉斜、加拉趄等。个别的为了强调具体性状,正、负面还可以连用。如“加拉横、加拉直乱丢、弄得土泽都没法行。”(横七竖八地扔在那儿,路都没法走了。)

⑶后缀:

有些形容词可以后缀相应的重叠词,构成“A××”式,使形容性状更加突出。如长绺绺、白析日析日、黄澄澄、肥胴胴、瘦猴猴、酸口丑口丑、阔达达、细比比、辣桔桔、直拢拢、硬钢钢、苦咽咽、矮矬矬、红嘻嘻、乌哝哝、齐水水、硬磕磕、软糍糍、直水水……

⑷嵌音:

在建瓯话中,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通过嵌“里”的手段构成“A里AB”式,使形容词性状变得更轻松、明快、深刻。如“糊里糊涂”、“麻里麻烦”、“疯里疯颠”、“正里正经”……等。在普通话里对这种嵌音却是有选择的,说“糊里糊涂”还行,说“麻里麻烦”就比较勉强了,说“疯里疯颠”就不行了,说“正里正经”就完全通不过了。

在建瓯话里,还有一种在形容词及其前缀之间嵌入“咭哩”的形式,表示更加强调和突出。如:

乌——漆乌——漆咭哩乌;

白——雪白——雪咭哩白;

热——煌热——煌咭哩热;

凊——冰凊——冰咭哩凊;

酸——口舌酸——口舌咭哩酸;

咸——夹咸——夹咭哩咸;

疒衰——枯疒衰——枯咭哩疒衰;

⑸衍音:

建瓯话形容词衍音有选择性,多是负面的,可衍扩的词也不很多。如:

皱——皱喽——吱皱喽——吱哩皱喽;

禺欠——禺欠楼——宜禺欠楼——宜哩禺欠楼;

横——横兰——显横兰——显口连横兰。

建瓯话单音节形容词大都可以构成双音节衍音,一经扩衍,这形容词竞呈现动词态势,有“逐渐变成(得)”的情态。如:

大——大口束页;小——小嘹;白——白啦;乌——乌口路……

“口样鸡仔大口束页尽禾齐了”(这小鸡大得多了)

“口样阿娘更白啦起来了”(这女人越长越白了)

这里这类形容词不可能构成三衍音、四衍音词。

4、代词:

⑴人称代词:

建瓯话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这跟普通话是一致的,但第二人称的说法跟闽东话、闽南话用“汝”却又不同了。建瓯话第三人称用“佢”(渠),这是受赣客方言的影响,跟普通话的“他”、福州话的“伊”都不同。

建瓯话还有个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第一人称的“俺”的说法,相当于普通话的“咱”,福州话没这种说法。

普通话有个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们”,如我们、你们、他们。建瓯话却没这个“们”,而是用“伙人”表示人称复数,如我伙人、你伙人、渠伙人。福州话也不用“们”,而是用“各侬”:我各侬、汝各侬、伊各人。顺便说一下,普通话的“们”还可用在名词后面称说一个群体,如同志们、同学们、老师们、先生们。对此,建瓯话却不能代入“伙人”表示群体,说“同志伙人、先生伙人”是不行的;要说就只能用前加“各位”的办法来表示群体。如“各位同志、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先生”等。然而,解放后大力推广普通话,其中的“们”也有些引入,有些人在某些场合也用建瓯话说“同志们”、“同学们”……但是,谁都觉得很牵强,至少是不地道。

⑵物称代词:

动物、植物、器物因为没有语言,不能与人交谈,所以不具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代词,只有人们在指称它们时用第三人称代词。在建瓯话里物称第三称也用“渠”。如“狗又不会得知事,咬破掉书你尽打渠也没使。”(狗是不懂事的,把书咬破了你总打它也解决不了问题。)

“书都到齐了,你拿渠一本一本包起来。”(书都到齐了,你把它一本一本包好。)

对指物的复数代词,则用指示代词来称说。近指用“口样多”(这些)、远指用“兀多”(那些)。如:

“拿口样多书都搬出去。”(把这些书都搬出去)

“拿兀多花都沃一下。”(把那些花都浇浇)

⑶指示代词

建瓯话指示代词没有“这”、“那”的说法,而是用“口样”[iRN24]表示近指,用“兀”[u24]表示远指。如:

口样里(这里)、兀里(那里);

口样多(这些)、兀多(那些);

口样格式(这样)、兀格式(那样);

口样的(这种)、兀的(那种);

口样一样(这一类)、兀一样(那一类)……

5、数词:

建瓯话的数词跟普通话一样,也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来表示。但是,在称说和使用方面却有不少自己的特点。

⑴“一”和“蜀”:

“一”读[i24]、“蜀”读[tsi42],在概念方面都是数词“一”。但是,在建瓯话中使用时却有严格的区分。

在作序数时,用“一”:一、二、三……、第一;在多位数中的十位数、个位数(包括尾位)时用“一”:三百一十一、四百二十一、三千一(三千一百)……;

“一”与量词单独配合使用“蜀”:蜀本书、蜀头牛、蜀间厝、蜀尺布、蜀斗米……

在多位数的百位以上的开头用“蜀”:蜀百一十一、蜀千两百一十三、蜀万蜀千蜀百一十一;“一”在百、千、万跟量词配合使用,开头时用“蜀”:蜀万斤、蜀千只、蜀百尺。

在多位数中,百位数以上,对百位数可以用“一”,也可以用“蜀”:三千蜀百一十一;也可说:三千一百一十一。

在特殊的场合,如丢骰子(即色子)时,还用“幺”[iau54]作“一”:幺二三。“幺”只此一用,在建瓯方言中,它不能与量词配合用。

⑵“二”和“两”:

“二”读[ni44]、“两”读[niRN42],概念都是“二”。但是,在建瓯话中使用时却有严格的分工。

在作序数时用“二”:一、二、三,第二、第二名;在多位数的十位、个位的位置上用“二”:两百二十二、两千两百二十二、两万两千二百二十二;在多位数略说的开头或尾数用“二”:二万二(两万二千)、二千二(两千二百);

在多位数的百位上,可以用“二”、也可以用“两”:两万两千两百二十二,也可以说成:两万两千二百二十二。

“二”单独跟量词配合使用时,只能用“两”:两本书、两头牛、两间厝、两尺布、两斗米……。“二”在多位数的万位、千位上用“两”:两万两千二百二十二。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对”、“双”代表“二”:蜀对蜡烛、蜀双鞋。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地方直接用“双”作“二”:双只卵(两个蛋)、双头牛。有人认为:“双”[sRN54]是“两”的异读,因为“两”还有一读是[liRN21],在闽北话的文白异读中l~s是可以对转的。

⑶“十”的异读:

“十”读[si54],在某些场合读[si44]。

“十”作序数,在复数的开头,跟量词配合使用时读[si54]:第十;十一、十二;十斤豆、十头牛、十只人;

“十”在整十或尾位时读[si44]:二十、三十、五十、八九十。

“十”在数词略读时若夹在两数中间,还会变读成[i44]:三十四、七十八、五十六、九十三……。

⑷约略数:

在建瓯话中用“把”表示数的大约:十把人(十来个人)、五百把只(五百个上下)、十把二十只(一二十个);用“零”表示数目略超:十零人(十多个人)、五百零只(五百多个)、千零元(一千多元)。

⑸数词略说:

在建瓯话中,对百位数以上的数词,次一级的数目可以用略说法表示——即可以不说出次一级的数词万、千、百、十:三百二(三百二十)、四千三(四千三百)、五万四(五万四千)……;如果“一”在十、百、千、万的开头,也可以简省不说:十二尺(一十二尺)、百三只(一百三十个)、千四块(一千四百块)、万五斤(一万五仟斤)。要是这个开头的“一”直接跟量词配合,也可以省去“一”而用量词就行:斤三两(一斤三两)、尺半(一尺五寸)、块四(一元四角)、丈八(一丈八尺)……

6、量词:

建瓯话的量词比普通话简单,但也很具方言的自身特色:

⑴“头”的泛用:

建瓯量词“头”使用面很广,对禽、兽、鸟、畜、虫、鱼、花的计量单位,几乎都可用“头”表示:蜀头鸡、两头鸭、三头老虎、四头猴别(猴子)、五头只仔(鸟)、六头鹞(老鹰)、七头牛、八头豨(猪)、九头蝇、十头木虱(臭虫)、九头草鱼、八头鲤仔(鲤鱼)、七头鸡角髺(鸡冠花)、六头日头阳(向日葵)、五头蛇、四头壁哩蝎(壁虎)、三头乌龟、两头蛤蟆仔……

⑵专用量词:

在建瓯话中有些量词使用频率极小,几乎是某一事物专用的。如:

莝:截、段,专用于成段甘蔗计量,蜀莝蔗。这个量词是从赣客方言引进的,但它用得广,而建瓯话就只用于成段的甘蔗。

腰:只作裤子的量词用——两腰裤。

钹:只作莲蓬的量词用——三钹莲钹。

身:整套衣裤——蜀身衣裳。

尊:对神佛的计量——蜀尊观音佛。

⑶建瓯话(指城关话)没有“个”这个量词,几乎都用“只”替代。如:

两只人、三只苹果、四只瓯仔(杯子)、五只手枝仔(手指)、六只糖……

⑷建瓯话量词“轮”的含盖面也比普通话广:

下蜀轮(下一回)、第二轮(第二次)、去过三轮(去过三趟)、觑了两轮(看过两遍)。

⑸特殊量词:

建瓯话有些量词跟普通话差异很大:

蜀瓮花露水(一瓶花露水)、两丛白菜(两棵白菜)、两丛树(两株树)、三瓯酒(三杯酒)。

在动量方面表现更突出,有时就用动作物件作量词:行蜀差(走一回)、?两拳头(打两拳)、踢蜀骹尖(踢一脚)、咬两喙(咬两口)、撕成两爿(撕成两半)……

对成双器物的单只用“骹”计量。

蜀骹鞋、蜀骹?者(一只筷子)、蜀骹腊烛台。然而,有些跟普通话也很一致。如一只手、一只脚等就不能用“骹”称说了。

说到与普通话的一致,在量词方面也是大量的,如两张纸、三把椅仔、四架飞机、五床被、六枝笔、七本书……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文言文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画蛇添足文言文的持是什么意思

画蛇添足:画蛇时添上足,意思是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吾能为之足:我还能给它画足呢。

为蛇足者,终忙(应该是亡)其酒:为蛇添足的那个人,终究失去了那壶酒

出自:战国策》齐策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 ——《战国策·齐策》

解释:

①祠(cí)——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②舍人——贵族家里养的门客。卮(zhī)—— 古代盛酒用的器皿。 ③相谓——互相商议。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疑问词,怎能,哪能的意思。 ⑦遂——于是就。 ⑧亡——失去,得不到。 ⑦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⑧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⑨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⑩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⑾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⑿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翻译: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2. 画蛇添足古文的意思是什么啊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将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3. 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把两黄蛇的把是什么意思

把:篆书字形从手,巴声。

形声。本义:抓住,拿:把酒问青天|把盏言欢|把握。

转注: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风|把门③手推车,或物的柄:车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词: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词,和将相当:把话所明白假借:放在量词百、千、万等数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丈把高|个把月|百把两 (二)把(木霸)字形从手,霸声。形声。

同音假借,简化为把。本义: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转注: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梨把。

4. 古文:画蛇添足的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5. 文言文整篇翻译蛇人渺是什么意思

东郡的某人,以耍蛇戏为生。他曾经训养了两条蛇,都是青色的,他管那条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着红点,尤其灵巧驯服,指挥它左右盘旋,表演动作,没有不如人意的。因此,耍蛇人十分宠爱它,和对待其他的蛇不一样。

过了一年,大青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这个空缺,但一直没有顾得上。一天夜里,他借住在一座山寺里。天亮后,他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耍蛇人懊丧恼恨得要,苦苦地搜寻,高声地呼叫,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迹象。在先前的时候,每到了茂密的树林、繁盛的草丛,他就把蛇放出去,等它们自由自在遛过一番之后,不久自己就又回来了。由于这个原因,耍蛇人这次还希望它自己能够回来,于是就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得很高,他自己也绝望了,就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出门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听见杂乱的草木丛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停下脚步惊奇地一看,正是二青回来了。耍蛇人很高兴,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似的。他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了路边,蛇也跟着停了下来。再一看它后面,还随从着一条小蛇。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了呢,这条小蛇是你给我领来的吗?”他边说边拿出蛇食喂二青,同时也喂给小蛇吃。小蛇虽然不离开,但还是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就用嘴含着食物喂它,好像主人请客人吃东西似的。耍蛇人再次喂食,小蛇才吃了。吃完,小蛇跟着二青都进了竹箱里。耍蛇人把它挑去进行训练,小蛇盘旋弯曲时都很合乎要求,与二青没什么差别,耍蛇人于是给它取名叫小青。耍蛇人带着它们到处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

一般来说,耍蛇人耍弄的蛇,二尺以下的比较合适,再大就太重了,就要更换。二青虽然超过了二尺,但因为它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马上就扔掉它。又过了两三年,二青身长已经三尺多了,它一躺进去竹箱就满了,耍蛇人于是决心放掉它。有一天,他走到淄川县的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对它祝愿一番后放它离去。二青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蜿蜒爬绕在竹箱外边。耍蛇人挥手驱赶它说:“走吧,世界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在深山大谷里藏身,将来必定会成为神龙,竹箱子里怎么可以久住呢?”二青这才离去。耍蛇人目送他远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却又回来了,耍蛇人用手驱赶它,它也不走,只是用头不断地碰竹箱。小青也在里面不安地窜动。耍蛇人忽然明白过来了,说:“你是不是要和小青告别呀?”就打开了竹箱。小青一下子蹿了出来,二青与它头颈相交,频频吐舌,好像在互相嘱咐说话。过了不久,两条蛇竟然扭扭曲曲地一起走了。耍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里卧下了。从此耍蛇人随时都在物色新蛇,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小青也已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耍蛇人又找到一条蛇,也很驯服,但到底不如小青出色。可是这时小青已经粗得像小孩的胳臂了。

在此之前,二青在山中,不少打柴人曾经见过它。又过了几年,二青长成好几尺长,有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起了人。因此行人旅客们都相互告诫,不敢经过它出没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经过那地方,一条大蛇像狂风一样地猛蹿了出来,耍蛇人大为惊恐,拔腿就跑,那蛇追得更急了。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来了,忽然发现蛇头上有明显的红点,这才明白这蛇就是二青。他放下担子呼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下来,昂起头来呆了很久,就纵身一扑,缠绕在了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表演蛇戏时的样子。耍蛇人觉得它倒没什么恶意,只是躯干又大又沉,自己经不住它这么缠来绕去,

就倒在地上呼叫央求起来,二青于是放开了他,又用头去碰撞竹箱。耍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了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在一块儿,盘绕得像用蜜糖粘在一起似的,很久才分开。耍蛇人于是对小青祝愿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了,如今你可有伴儿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就是你引来的,你还可以把它带走。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里面不缺你的吃喝,你不要惊扰过往的行人,以免惹怒了上天受到惩罚。”两条蛇垂着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忽然蹿开离去,大的在前面走,小的在后面走,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它们从中间分开,向两边倒伏。耍蛇人站立在那里望着它们,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又恢复了往常的安宁,也不知道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

异史氏说:蛇,只是个蠢丑的爬行动物,也还恋恋不舍地有故人之情,而且听到劝告就会迅速地接受。我唯独奇怪的是有些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家伙,对十年亲密来往的好朋友,对几代都蒙受人家恩德的恩主,动不动就想落井下石地进行陷害。又有一些人对别人良药苦口的劝告,毫不理会,而且还怒气冲冲地把人家当作仇人相待,这不是连那蛇还不如吗?

6. 文言文母曰:“蛇安在”什么意思

类似的出处有:

楚孙叔敖为儿,出游还,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曰:“见两头蛇,恐。”母曰:“今蛇安在?”曰:“敖闻见两头蛇者,恐后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矣!闻有阴德,天报之福。”

翻译:楚国的孙叔敖还是小孩时,出外游玩回到家,忧愁闷郁不吃饭。母亲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哭着说:“我看见了两个头的蛇,恐怕要了。”母亲说:“现在蛇在哪儿”。孙叔敖说:“我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害怕以后别人也看见它,就打埋了。”母亲说:“不要忧愁了,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上天会报答他福的。”

三个字的成语

阿堵物 安乐窝 傲霜枝 白费蜡 白日梦 百里才 百世师 摆架子 败家子 拜把子

半吊子 半面妆 半瓶醋 绊脚石 帮倒忙 饱眼福 保护伞 抱不平 抱佛脚 暴发户

杯中物 背黑锅 比翼鸟 闭门羹 壁上观 避风港 表面光 并蒂莲 并头莲 不成器

不倒翁 不二门 不旋踵 步后尘 擦边球 擦屁股 拆烂污 唱反调 唱高调 炒冷饭

炒鱿鱼 车轮战 吃白食 池中物 丑八怪 出风头 出锋头 出气筒 出头鸟 出洋相

初生犊 杵臼交 吹鼓手 吹牛皮 醋坛子 催命鬼 打边鼓 打光棍 打擂台 打埋伏

打前站 打秋风 打虎 打头风 打圆场 大锅饭 大手笔 单相思 胆小鬼 挡箭牌

刀笔吏 倒栽葱 稻粱谋 地头蛇 垫脚石 钓鳌客 掉文袋 顶梁柱 顶头风

定心丸 东窗计 东道主 东方骑 东家丘 蠹书虫 短平快 对不起 多面手 夺锦才

恶作剧 儿皇帝 尔汝交 耳报神 耳边风 耳旁风 二把刀 二百五 二而一 二杆子

二流子 二五耦 方便门 方寸地 方外人 放空炮 放空气 放冷箭 肥皂泡 风凉话

风马牛 风木叹 风树悲 风月场 夫己氏 夫妻店 斧凿痕 釜生鱼 釜中鱼 父母官

父母国 父子兵 付东流 附骥尾 赶潮流 赶浪头 赶时髦 干瞪眼 个中人 沟中瘠

狗 狗腿子 狗咬狗 故纸堆 瓜蔓抄 刮地皮 管城子 灌米汤 鬼画符 鬼门关

滚雪球 过时货 海底眼 邯郸梦 喝倒彩 禾生耳 合家欢 和事老 和稀泥 鹤乘轩

鸿门宴 狐狸精 糊涂虫 糊涂账 虎而冠 护身符 花脚猫 黄粱梦 活现眼 火伞张

激将法 及时雨 急就章 急先锋 集大成 挤牙膏 寄生虫 佳弟子 家天下 假慈悲

假惺惺 江海士 交际花 嚼舌头 佼佼者 叫化子 阶下囚 揭盖子 街溜子

节骨眼 解人颐 解语花 金不换 金石交 金石声 紧箍咒 揪辫子 九折臂 九回肠

救世主 卷地皮 卷铺盖 掘墓人 军令状 开后门 开小差 扛大梁 空城计 空对空

孔方兄 口头禅 扣帽子 苦行僧 苦肉计 宽心丸 拉皮条 拉长线 拦路虎 烂羊头

捞稻草 捞一把 劳什子 老掉牙 老古板 老古董 老皇历 老黄牛 老江湖 老来俏

老学究 老油条 老油子 了不起 冷板凳 冷热病 里程碑 连锅端 连理枝 连珠炮

良家子 两边倒 两面光 辽东鹤 辽东豕 撩虎须 撂挑子 吝啬鬼 留后路 留尾巴

留一手 留余地 龙虎榜 露马脚 露一手 乱弹琴 落水狗 落汤鸡 驴肝肺 捋虎须

马大哈 马后炮 马屁精 马前卒 马生角 卖关子 卖人情 满堂灌 满堂红 满天飞

莽大夫 冒牌货 冒失鬼 每事问 美人计 门外汉 闷胡卢 闷葫芦 汤 阵

绵里针 免战牌 面团团 命根子 磨洋工 抹稀泥 莫逆交 莫须有 母老虎 母夜叉

拿一手 囊底智 泥饭碗 鸟兽行 鸟兽散 宁馨儿 牛马走 牛眠地 怕鬼 拍马屁

拍胸脯 跑单帮 跑江湖 跑龙套 泡病号 泡蘑菇 炮筒子 蓬间雀 碰钉子 批逆鳞

霹雳手 飘飘然 泼冷水 破 破落户 破题儿 破天荒 七返丹 麒麟阁 麒麟楦

麒麒楦 乞骸骨 泣鬼神 千里眼 千顷陂 千日酒 潜台词 墙头草 墙外汉 墙有耳

悄悄话 敲边鼓 敲门砖 敲竹杠 翘辫子 翘尾巴 青白眼 清道夫 清君侧 清一色

擎天柱 请骸骨 请长缨 穷措大 穷光蛋 穷折腾 全家福 裙带官 群言堂 群英会

绕脖子 热门货 热心肠 人生观 容足地 肉搏战 肉腰刀 肉中刺 孺子牛 入幕宾

软刀子 软钉子 软耳朵 软骨头 洒狗血 撒手锏 撒丫子 撒鸭子 塞狗洞 三不惑

三不开 三不朽 三不知 三家村 三角猫 三脚猫 三语掾 三只手 三致志 三字狱

散摊子 丧门星 丧气鬼 丧门神 扫帚星 杀风景 杀手锏 杀威棒 煞风景 山陵崩

上水船 上下床 烧高香 烧冷灶 少壮派 神枪手 生力军 省油灯 诗言志 狮子吼

十日饮 十样锦 石敢当 石尤风 实打实 实心眼 使绊儿 使绊子 屎盆子 势利眼

试金石 守财虏 守财奴 守钱虏 守钱奴 书呆子 书生气 熟羊胛 耍花枪 耍花腔

耍花招 耍滑头 耍贫嘴 耍手腕 耍心眼 顺口溜 说大话 私房话 对头 胡同

脑筋 心眼 四不像 松心契 随大流 台柱子 太上皇 探玄珠 掏心窝 桃花运

桃李年 套近乎 替鬼 替罪羊 挑大梁 铁饭碗 铁公鸡 铁算盘 同心结 捅娄子

透心凉 土八路 土包子 土皇帝 兔园册 团团转 拖后腿 拖油瓶 挖墙角 挖墙脚

瓦上霜 万金油 万人敌 亡国奴 亡是公 忘年交 忘形交 忘忧物 温柔乡

文抄公 文字狱 刎颈交 窝里反 窝囊废 窝囊气 乌纱帽 乌鸦嘴 屋上乌 无底洞

无底止 无噍类 无聊赖 无明火 无事忙 无一可 无有乡 无长物 五车书 五经库

五经笥 五里雾 吸血鬼 惜分阴 下马威 下水船 闲磕牙 现成饭 现时报 现世报

乡巴佬 香火缘 想当然 小朝廷 小气鬼 笑面虎 新亭泪 凶短折 谑而虐 寻短见

压岁钱 压轴戏 哑巴亏 哑羊僧 烟幕弹 眼中刺 眼中钉 扬州鹤 羊公鹤 摇钱树

咬菜根 咬耳朵 药店龙 夜半客 一把手 一瓣香 一杯羹 一刹那 一场空 一刀切

一而光 一风吹 一锅端 一锅面 一锅粥 一锅煮 一犁雨 一溜风 一溜烟 一路哭

一抹黑 一牛鸣 一盘棋 一抔土 一掊土 一丘壑 一丘貉 一人敌 一水隔 一条龙

一团糟 一微尘 一窝端 一窝风 一窝蜂 一洗空 一小撮 一言堂 一枝春 一指禅

一至此 一字师 蚁旋磨 意中人 隐君子 印把子 应声虫 硬骨头 拥鼻吟 有心人

迂夫子 鱼米乡 与众殊 月旦评 月下老 泽畔吟 甑生尘 沾泥絮 战兢兢 张火伞

长舌妇 丈人行 杖化龙 照妖镜 遮羞布 执箕帚 执牛耳 直如弦 纸老虎 咫尺颜

中山狼 中书君 逐客令 主人翁 主心骨 庄舄吟 装门面 装孙子 装洋蒜 捉刀人

自己人 自留地 走过场 走后门 走江湖 走马灯 走着瞧 钻空子 左右手 左右袒

座上宾 座上客 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