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乐府民歌

2.拜将坛的相关辞文

3.关于诸葛亮的诗句诗意赏析

汉乐府民歌

千载一时鼎足而立啥意思-千载一时鼎足而立

导语:民歌发源于古代,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汉乐府民歌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 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的人生态度。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有的家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东门行》)有的是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妇病行》)还有的写孤儿受到兄嫂虐待,尝尽人间辛酸。(《孤儿行》)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东门行》的男主人公在作出最终抉择之后,不得不割舍夫妻之爱、儿女之情, 夫妇二人的对话是生离别的场面。《妇病行》中的病妇临终遗嘱伤心刺骨,而丈夫无力赡养遗孤的愧疚、悲哀,也渗透于字里行间。至于《孤儿行》中的孤儿, 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竟然有生不如的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运已经完全丧 失信心。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 与《东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 把人带进另一个天地。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三首诗的字句也多有重复,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相逢行》的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人员,两度把人引入侍郎府。第一次见到的是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 作使名倡,中庭桂树,华镫煌煌。第二次见到的`是鸳鸳成行,鹤鸣噰噰,两妇织绵,小妇调瑟。这首诗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时,还点出了他的尊贵身份:“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庭,而且宝贵程度非同寻常。 黄金为门,白玉为堂,是富埒王侯的标志,不是一般的富,而是巨富。侍郎是皇 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右侍从,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不是普通朝廷官员所能相比。《鸡鸣》和《长安有狭斜行》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渲染得更加充分, 或云:“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或云:“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诗中的富贵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宦达; 所任官职也不限于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宦。《相逢行》 和《长安有狭斜行》二诗,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鸡鸣》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以免触犯刑律,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分。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后来许多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到《红楼梦》中演变成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于三妇织绵鼓瑟的段落,则被单独划分出去,名为“三妇艳”,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富贵之家的象征,积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 的符号。[1]

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一边是饥寒交迫,在亡线上挣扎;一边是奢侈豪华,不知人间还有忧愁事。一边是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一边是妻妾成群,锦衣玉食,而且还豢养大群水鸟。这两组乐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它们的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狱,领略到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鼓吹曲辞收录的《上邪》系铙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 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是,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犹豫徘徊。另一篇铙歌《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毅然决然地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 焦母不喜欢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不渝的爱恋之情。《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

两汉乐府诗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君、胡姬誓回绝羽林郎的场面。这两首诗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对秦罗敷和胡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了好色无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拜将坛的相关辞文

[明] 何景明

汉王西封日, 淮阴拜将时①。

坛场如往昔②, 朝代几迁移。

王气风云歇③, 雄图日月垂④,

江山空故国, 谁复见旌旗?

注释

①“汉王”二句,公元前206年,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都南郑(即今汉中)。刘邦以萧何为丞相,并接受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淮阴,指韩信。韩信是淮阴人,灭项羽后封为楚王。固有人告韩信谋反,降为淮阴侯。

②坛场:刘邦拜将的场所。《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③“王气”句,指汉王朝早巳覆亡,王气,王朝的气运;歇:这里指衰败。

④“雄图”句:指韩信的雄才大略如日月一样垂映千古。 拜将台

[明] 侯居坤

汉水城南万木丛, 高皇曾此拜元戎①。

兴刘赤帜多多善②, 拒彻丹心耿耿忠③。

项蹶乌江功已最④, 身擒云梦计何穷⑤?

登坛旧迹今犹在, 千古人怀国士风⑥。

作者简介

侯居坤,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详。

注释

①高皇,指汉高祖刘邦。元戎:元帅。此句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事。

②刘:指刘邦。赤帜:刘邦军队的旗帜为赤帜。多多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与韩信谈到韩信能带多少兵时,韩答:“臣多多益善耳。”

③拒彻: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韩信立为齐王,齐人蒯通(本名彻)劝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不听。耿耿:忠诚貌。此句言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不肯背叛。

④“项蹶”句:汉五年,项羽被韩信军追击,自刎于乌江岸边。

⑤“身擒”句:汉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以游云梦泽为名会诸侯,乘机擒拿韩信,韩信事先丝毫未加防范。

⑥国士:国中才能出众之士。这里指韩信。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投刘邦后未得重用,便中道离去,萧何亲自把他追回,刘邦问萧何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骂道:“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拜将坛

[清] 郑日奎

汉皇拜将处①, 突兀但荒台②。

王气芙蓉冷③, 秋城鼓角哀④,

秦山日浩渺⑤, 炎鼎久尘霾⑥。

缅想风云际, 凭高首重回⑦。

注释

①汉皇,指汉高祖刘邦。

②突兀,高耸突出貌。但:只,仅。全句言刘邦当年拜将之处,只留下一个高耸的荒凉土台。

③王气:帝王兴趣之处的祥光瑞气。

④鼓角,战鼓和号角,军中用以传号令,壮军威。

⑤秦山,秦地之山。浩渺:广阔貌。

⑥炎鼎:指汉王朝。汉朝自称因火德而兴起,鼎足立国重器。尘霾,灰尘。此句言汉朝早巳成为历史陈迹。

⑦凭高:居高,站在高处。 拜将坛

[清]张潮

不见将军登古台①, 空谋相国为雄才②。

五年筹策数言定③, 万里烟尘百战开。

猛士计成夸善将④, 《大风歌》起动悲哀⑤。

闲亭独倚江城外, 惆帐斜晖满绿苔⑥。

注释

①将军:指韩信。

②相国:指萧何。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投刘邦后,不为重用,遂逃走。萧何闻知,来不及告诉刘邦,亲自将韩信追回。

③五年:指进行了五年的楚汉战争。筹策:筹谋画策。数言定:数言定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佰被拜为大将后,为刘邦筹划了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略决策,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I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I以义兵从思东归之:何所不散I……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刘邦大喜,“遂听估计,部署诸将所击。”这句意思是说,楚汉间五年战争的结局早在韩佰的几句话中就作了定论。

④猛士,指韩信.计成:指韩估施展高超的计谋终于消灭了项羽,助刘邦统一了天下;夸善将,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消灭项羽后,用计将耶倌擒捉,降为淮阴侯。刘邦曾与韩信论兵,韩信说刘邦不过能将十万兵,而自己将兵多多益善。

⑤“《大风歌》句《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讨平英布叛乱后回到故乡,与沛中父老饮酒欢宴,席间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是说刘邦了善于统兵做战的猛士韩信,在作《大风歌》时才悲哀地感叹没有猛士为他锁守四拜将坛。

⑥“惆怅”句:此句是说自己望着夕阳下长满绿苔的拜将坛,吊古伤怀,心中无限惆怅。 拜将坛

[清] 李 柏

无情风雨入荒台, 黯淡愁云锁不开。

一统山河平上将①,万邦奠定忌雄才。

天怜国士存韩半②,地显丹心赤草莱③。

莫怪子房耽避谷④,良弓高鸟正堪猜⑤。

注释

①“一统”句:指统一的国家靠韩信平定建立。上将,指韩信。

②国士:国中才能出众者。这里指韩信。萧何曾对刘邦说,韩信是“国士无双”。

③赤草莱:草莱,草茅、杂草。相传韩信被杀之地只长一种红色的草。

④子房:指张良。张良字子房。耽:酷嗜。避谷:不食谷物熟食,为逝家之术。参见胡超《谒留侯祠》诗注③

⑤良弓高鸟: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六年,有人上书韩信谋反,刘邦计擒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 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巳定,我固当烹。”这末二句言人们不要奇怪张良为什么在天下大定之后却要去修仙学道,那是因为他深深认识别“高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教训,因而借学道以避祸全身,言外之意是说韩信缺乏张良的明智。 拜将台怀古

[清]张炳蔚

江流咽尽鼓鼙声①, 谁似淮阴善将兵②?

学剑早轻万人敌③, 登坛还使一军惊④。

从龙几见侯封遂⑤, ?(雉)翻教祸水成⑥。

猛土飘零王气歇⑦, 歌风台下暮云横⑧。

作者简介

张炳蔚,清代人,邑诸生,生平事迹不详。

注释

①鼓鼙:古代军:古代军中之鼓。

②淮阴,指韩信。汉六年,刘邦降韩信为淮阴候。善将兵:《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指刘邦)常从容与信(即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③学剑: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时好带刀剑,项梁渡淮时,韩信“仗剑从之”。

④“登坛”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后,“斋戒,设坛场”。当时,“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⑤从龙:追随帝王创业开国。这里指韩信跟随刘邦打天下。几见侯封迷:韩信先后被刘邦拜为大将、相国,封为齐王、楚王、淮阴侯。

⑥?雉:雌性的野鸡。这里指吕后。吕后名雉。祸水成:指吕后设诈谋了韩信。祸水:旧时称惑人败事的女子。这见指吕后杀韩信事。

⑦猛士:指韩信。参见张潮《拜将台》诗注⑤。飘零,坠落,这里指韩信被。王气歇:指汉朝早巳灭亡。

⑧耿风台:汉高祖刘邦歌大风之处,后人因筑歌风台,并立石刻歌辞,故址在今江苏沛县东泗水西岸。 将台怀古

[清] 章 炬

高秋乘兴一登台①, 云净天空四望开。

远浦烟光迷岭岫②, 平芜野色上蒿莱③。

重瞳慢敌谁知勇④? 隆准轻儒实爱材⑤。

推毂筑坛千载事⑥, 英雄过此尽徘徊。

注释

①高秋:秋高气爽之时。

②远浦:远处的水滨。岫,峰峦。

③平芜:长满野草的平地。篙莱,野草。

④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这里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慢敌:轻视敌手。这句是说项羽轻敌,不知韩信之大智大勇,故终为韩信所败。

⑤隆准:指刘邦。轻儒,侮慢儒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请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爱材:指刘邦采纳萧何的主意,拜韩信为大将。这句是说刘邦轻视儒生,但很爱重有真实才干韩信。

⑥推毂:《汉书·冯唐传》:“上古王者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后因称帝王信用将帅为推毂。推毂即推车轮轴,助车前进。筑坛: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答应用韩信为大将,要召韩信来拜将,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于是刘邦便郑重地筑起高坛,拜韩信为大将。 拜将坛

[清] 张正蒙

拜将台高此暂存, 英雄千载属王孙①。

炎刘未帝心先诈②, 强楚方张气已吞③。

拒彻数言恩不倍④, 王齐一策祸为门⑤。

闲来不尽登临意, 汉水秦山草木昏。

作者简介

张正蒙,清代人,曾任郡守。余不详。

注释

①王孙:指韩信。参见郭士藩《汉台》诗注④,

②“炎刘”句:指刘邦尚未称帝已起了前除异姓之心。

③“强楚“句:指韩信在项羽力量还很强大之时就已气吞强楚,预言了他必然败亡。

④拒彻:指韩信拒绝蒯彻“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劝说。倍:通“背”,背叛。

⑤王齐一策: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韩信平齐,派人邯汉四年i韩倌平齐,派人对刘邦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变。”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于荥阳,闻知大怒,后接受张良、陈平之策,才假作慷慨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封韩信为齐王。此句言韩信请封齐王一事已为后来被启下祸端。 汉高皇拜将坛

[清] 黄作棣

几丈荒坛阅雨风,残碑断碣已全空。

汉家四百灵长祚①,犹在城南夕照中②。

作者简介

黄作棣;清代人,邑困生。

注释

①“汉家”句:汉代共420年历史。灵长祚:绵延长久的国运。

②城南:拜将坛在汉中南郊。《汉中府志》“拜将台,在南城下。”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诗意赏析

1.写诸葛亮的诗词并赏析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五绝·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排·诸葛庙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五古·先主武侯庙 唐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五绝·武侯庙 唐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诸葛,忧道不忧余。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五排·武侯庙古柏 唐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 宋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题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 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 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

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 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

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 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

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2.评价诸葛亮的诗句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书愤》第二联的“楼船夜雪瓜洲渡”说的是虞允文长江破金兵的故事,后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也是一场少见的胜利的战役。宋朝对外民族的战争中,胜利的战役简直是凤毛麟角,难得有几场,何况瓜州之役的领导者虞允文以一个文官督师而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自然更成了陆游的“偶像”了。最后一联更举出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比。陆游以这些儒将自许,希望能象孔明、虞允文那样为国做一番事业,可惜,“镜中衰鬓已先斑”。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而后已”的铿锵誓言,另外也倾诉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3.关于诸葛亮的古诗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有: 1、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2、宋·李石 《武侯祠》 风弄波涛鼓角喧,蜀江犹有阵图存。

纶巾羽扇人何在,眼看群儿戯棘门。 3、唐·杜甫《武侯庙(庙在白帝西郊)》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4、唐·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 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 5、唐·岑参 《先主武侯庙》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4.诗词翻译,关于诸葛亮的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上下联浓缩了诸葛丞相一生的文治武功

5.有关诸葛亮的古诗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咏怀古迹五首之四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写诸葛亮的古诗词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

纪念孔明的

7.谁知道关于诸葛亮的诗句之类的资料

诸葛亮诗歌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丞相当年曾驻马; 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 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 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叙; 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黄剑三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胡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张焕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怀忠。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父,可有遗音。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金国钧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一侧,曲吟梁父,千载风。

8.李白写的关于诸葛亮的古诗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 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阁夜》 唐·杜甫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9.关于诸葛亮古诗

1. 蜀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怀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怀念,也表达了对其尽忠报国的歌颂和功业未成的惋惜和慨叹,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2.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4.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