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的意思

2.陆游性格特征

3.<<世说新语>>的赏析

4.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

5.除怪文言文

6.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的意思

新亭对泣注释-新亭对泣意思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的意思如下:

一、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以及作者简介:

一、注释:

1、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2、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3、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4、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5、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陆游性格特征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陆游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扩展资料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

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表现了陆游为国家而战斗的超凡勇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陆游

<<世说新语>>的赏析

提取码:?buf9

《世说新语》一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

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

译文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念奴娇·登多景楼

朝代:宋代

作者:陈亮

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释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面长江。

②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③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④强对:强敌也。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以下抒写作者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所谓“虎之出穴”,也正是“做出争雄势”的一种形象化说明。这里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本身便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实。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三国志·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作者认为,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作者《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曾言:“常以江淮之师为虏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词中之“势成”亦同此意。作者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可以置而不论,但这几句豪言壮语,是可以“起顽立懦”的。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

同样是登临抒慨之作,陈亮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和他的挚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辛词也深慨于“无人会登临意”,但通篇于豪迈雄放之中深寓沉郁盘结之情,读来别具一种回肠荡气、抑塞低回之感;而陈词则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从艺术的含蕴、情味的深厚来说,陈词自然不如辛词,但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除怪文言文

1. 曹绍夔除怪 译文

曹绍夔捉妖治病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一个老和尚屋里的铜磬,常常自己会发出低沉

的声音.半夜,寺中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来,铜磬也跟着幽幽地响,似鬼魂在

啜泣,如幽灵在飘荡,老和尚神情悸动,恍惚不宁,以为妖怪作祟.时间一

长,老和尚给吓病了,卧床不起.既然是妖怪作祟,和尚们不敢去搬掉那口

铜磬,以免招灾上身.

老和尚的朋友曹绍夔前来看望.谈起铜磬作怪的事,曹绍夔觉得很奇

怪,仔细察看铜磬,与别的铜磬并无两样.这时,寺庙里开饭,饭堂里响起

钟声,那磬也跟着发出"嗡嗡"声响.老和尚又惊惶不安起来.旋即,钟停

了,那声音也停止了.曹绍夔见老和尚如此害怕,不由好笑.他故弄玄虚地

对老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我帮你捉妖."

老和尚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若能捉妖,别说一顿酒,就是你天天

来,我也请你!"

曹绍夔诡谲地笑道:"捉妖只是举手之劳,你不用太客气."

第二天,老和尚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个精光.

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老和尚眼前晃了晃,然后"刺拉,

刺拉"地把光溜溜的铜磬挫了好几道口子.老和尚被弄糊涂了:"你这是……"

曹绍夔说:"哪里有什么妖怪呢 是因为磬和寺里的钟标准音相同,钟

一响,它也就随着响起来.现在挫了几道口子后,和钟的标准音不同了,磬

就不会自己响起来了."

老和尚终于明白了,拍着自己光亮的脑袋说:"怪不得,每次钟一响,

铜磬也响,原来鬼怪是它."这时,钟又响了,可是磬真的不再和鸣了,老

和尚的病也就好了

2. 曹绍夔怪文言文中当为除之什么意思

当为除之的意思:我一定帮你除掉它。

原文:

曹绍夔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曹绍夔(kuí)捉“怪”选自《国史异纂》

翻译:

曹绍夔任太乐令,在北郊举行祭祀。监督祭祀的御史对曹绍夔心怀不满,想借用音乐演奏不和谐来加罪于他,于是乱敲钟和磬,让曹绍夔说出乐音的名称来,曹绍夔竟然都说出来了,没有一个错误,因此御史反倒佩服起曹绍夔来了。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有妖怪·,他因为害怕而生病。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禁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友,来看望他的病况,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我一定帮你除掉它。” 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他。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3. 文言文秀才驱怪附译文及阅读答案

译文

长山县的徐远公,是明朝的秀才。明朝覆灭后,他放弃了考取功名的志向,一心访道求仙,慢慢学会了一些驱怪的法术,远远近近的人大都听说过他的名字。某县有一个大富翁,这天写了一封诚恳邀请他的书信,派人带着钱牵着马去接他。徐远公问:“你家主人召我去有什么事吗?”仆人推辞不知,说:“主人只是嘱咐小人务必请您屈驾光临。”徐远公就跟着他走了。

徐远公来到主人家中,主人已在院子里摆好了宴席,非常恭敬地招待他;但是始终不说为什么请他来。徐远公忍耐不住,就问主人说:“你到底让我来干什么?早点告诉我,解除我心中的疑团。”主人总说没什么事,只是劝他喝酒,说话吞吞吐吐,让人没法理解。说话之间,天不知不觉黑下来,主人便邀请徐远公到花园中饮酒。这座花园构造非常精巧,但被竹、树遮蔽,显得阴森森的,丛丛的杂花,大半隐没在杂草中。来到一座亭阁,只见阁顶盖板上蛛网密布,大大小小,上上下下,杂乱得数不过来。酒又过数巡,天色慢慢黑了,主人让掌上灯再饮。徐远公推辞不能再喝了,主人便命撤酒上茶。仆人们匆匆忙忙地撤掉酒具、菜盘,全部堆放在左边一间屋子的桌案上。茶喝了不到一半,主人借故竟自走了。仆人便端着蜡烛引着徐远公去左边屋子里住宿。他一进屋,仆人把蜡烛放到桌几上,急忙返身走了,显得慌慌张张。徐远公以为是去拿被褥来同他作伴,可等了很久,一点动静都没有了。他只好自己起来关上门睡了。窗外皎洁的月光,透入室内照到床上,夜鸟秋虫啾啾唧唧地叫着,让他心中忧闷,睡不着觉。

过了一会,徐远公听到阁板上发出橐橐的声音,好像是脚步声。声音很响,一会儿到了楼梯,一会儿又靠近他睡觉的房门。徐远公害怕万分,毛发倒竖,急忙用被子盖上头。这时屋门豁然开了,徐远公偷偷掀开被角一看,见是一个怪物。兽头人身,浑身长满像马鬃一样的毛,呈深黑色;尖尖的牙齿白森森的,两眼像灯笼一样闪闪发光。到案桌前,低头舔吃盘中的剩菜。舌头一舔,一连几个盘子便被舔得干干净净。接着走近床前,嗅徐远公的被子。徐远公猛然起身,用被子蒙住怪兽的头,按住它狂喊起来。怪兽出乎意外,吃惊地挣脱开,开了外边的门逃窜了。徐远公披上衣服逃了出来,只见园门从外边锁上了,出不去。只好沿墙奔逃,从一处低矮地方爬出去,正好是主人的马厩。喂马的人吃了一惊,徐远公告诉他事情的经过,请求在马厩里留宿。

天快亮时,主人叫人去看徐远公。一看徐远公不在,大吃一惊。后来在马厩里找到他。徐远公从马厩里出来,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我本不熟悉驱怪的法术,你叫我来,又不说一句实话;我口袋里装有一支如意钩,又不给我送来,这是要置我于地!”主人谢罪说:“本打算把实情告诉你,怕你为难。我们也不知你口袋里藏着如意钩,请免我罪。”徐远公始终闷闷不乐,要了一匹马骑着回家了。从此怪兽也绝迹了。主人每在园中设宴时,总是笑着向客人说:“我忘不了徐先生的功劳啊。”[2]

异史氏说:黄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话真是不假。如果徐生当时翻被子狂喊导致怪物逃跑之后,隐藏他的恐惧,并且宣称怪物逃跑完全是因为自己驱怪的本领所致,那么天下一定会称徐生是真正的神人常人不能及。

4. 僧房捉怪文言文翻译

《僧房捉怪》,又名《曹绍夔捉鬼》,出自《稗史汇编》,作者:明代,王圻。

1、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2、译文:

洛阳有一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这件事很奇怪,他害怕得生病了。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很友好,来探望他的病情,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我一定帮你除掉它。” 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他。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5.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僧某献茶(文言文)

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

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

6.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9. 何至:哪里至于。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7. 曹绍夔捉怪文言文给你的启示

不要疑神疑鬼,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没有什么解释不了的。

曹绍夔捉“怪”

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往往)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停).绍夔(kuí)与僧善(友好),来问疾,僧俱以告.俄(一会儿),击斋钟③,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zhuàn,菜肴),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希望)其有效,乃具(准备)馔以待之.夔食讫(qì,毕),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

①罄(qìnɡ):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zhāi)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译文

洛阳有个僧人,(他的)房中有只罄,白天和夜里往往会自己响起来.僧人认为这是怪事,(因)害怕而得了病.他寻求有法术的人用各种方法来解除这个现象,始终没有能够(让罄声)停止.绍夔和僧人是友好,前来询问(僧人的)病情,僧人将情况全都告诉了(他).一会儿,敲击寺庙里开饭的钟时,罄又发出声响.绍夔笑着说:“明天你备办好丰盛的菜肴,(我)理当为你消除这种怪事.”僧人虽然不相信绍夔的话,然而又希望他说的话有效,于是准备了菜肴款待他.绍夔吃完了饭,拿出怀中的锉刀,(用锉刀)在罄上锉了几个地方,罄的响声就完全没有了.僧人竭力追问其中的原因,绍夔说:“这个罄和钟的频率相同,敲了那个,这个就会应和.”僧人很高兴,他的病也痊愈了.

8. 文言文僧房捉怪译文

翻译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屋里的铜磬,每天自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和尚以声响为妖怪。时间一长,老和尚吓得生病了。找来有法术的人用许多方法禁止它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朋友,来看望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吃饭,我帮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光。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 锉了几下,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一再追问其道理,曹绍夔说:“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和尚非常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僧房捉怪》,又名《曹绍夔捉鬼》,出自《稗史汇编》,作者:明代,王圻。

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这题我会!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当时,元方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有一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他等了很久,但是朋友还没有来,所以他已经离开了。”那位客人听了很生气地说:“这人真是不守信用!和别人约好了时间见面,却自己先走了。”元方则回答道:“你和你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如果到了中午还没有到,那就是不守信用;如果你骂你的父亲,那就是无礼。”那位客人感到很惭愧,下了车来向元方道歉,但元方没有理会他,直接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

尊君在不(否)(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顾:回头看。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赏析:

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