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啥意思?-诽谤之木是什么意思
1.谏鼓谤木什么意思
2.木字跟什么有关的成语?
3.诽谤木的由来是怎样的?
4.华表的来历?
5.赞美木头的成语
谏鼓谤木什么意思
谏鼓谤木的意思是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
谏鼓谤木,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gǔ bàng mù,意思是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出自《淮南子》: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
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釐,而既已备之也。东汉·高诱注:欲谏者击其鼓。《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成语用法示例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四十二回: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包含木字的成语:
1、木朽蛀生,汉语成语,拼音是mù xiǔ zhù shēng,意思是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出自《信陵君救赵论》。
2、古木参天,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mù cān tiān,意思是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出自《古柏行》。
3、朽木难雕,汉语成语,拼音是xiǔ mù nán diāo,指腐烂的木头很难雕刻,人不可造就或事情无法挽救。出自《论语·公长治》。
木字跟什么有关的成语?
A. 有关木的成语
有关木的成语:
1、入木三分,汉语成语,拼音是rù mù sān fēn,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晋武帝时祭北郊,变更祝版,工人削的笔,十分深刻、透彻。
4、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释义: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5、枯木逢春,汉语成语,拼音是kū mù féng chūn,意思是指枯干的树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释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老师说:‘世间少有。’
B. 木字的成语有哪些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槁木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枯木灰 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了很久。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泥塑木雕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亡。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削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圆木警枕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直木必伐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枯木生花 〖解释〗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朽木生花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独木不林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触石决木 比喻莽撞蛮干。
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
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逢场竿木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风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刻木为鹄 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枯木再生 枯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梗之患 喻客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
木讷寡言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石心木肠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池鱼林木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铁心木肠 见“铁心石肠”。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亡猿灾木 见“亡猿祸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心如槁木 犹心若灰。
朽木难雕 见“朽木不可雕”。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倚草附木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
榆木疙瘩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榆木圪垯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榆木脑袋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冢木已拱 比喻老多年。
铸木镂冰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墓木拱矣 〖解释〗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了很久。
槃木朽株 〖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槃,同“盘”。
人非土木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解释〗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心如木石 〖解释〗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朽木难雕 〖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榆木脑壳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一木破天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C. 和木字有关的成语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朽木不可雕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专刻。比喻人不可造属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亡猿祸木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亡猿灾木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同“亡猿祸木”。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D. 有关带"木"字的四字成语
带“木”字和“行”字的四字成语是“行将就木”,年龄大了,离亡不远了的意思。
E. 关于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枯木逢春、
草木皆兵、
缘木求鱼、
行将就木、版
移花接木、
麻木不仁、权
入木三分、
一草一木、
大兴土木、
木已成舟、
木朽不雕、
草木俱朽、
木头木脑、
宰木已拱、
草木知威、
火齐木难、
盈把之木、
圆木警枕、
纪渻木鸡、
择木而处、
草木萧疏、
泥塑木雕、
墓木已拱、
枯木再生、
鸣于乔木、
刚毅木讷、
亡猿祸木、
人非木石、
一木难扶、
质木无文
F. 关于木字的成语
关于木字的成语有很多很多,举例如下:
缘木求鱼、入木三分、呆回若木鸡、古木参答天、移花接木、行将就木、水木清华、麻木不仁、独木不林、山木自寇、独木难支、依草附木、枯木逢春、木已成舟、土木形骸、木本水源、刚毅木讷、一草一木、木人石心、立木南门、绳锯木断、槃木朽株、寒木春华、草木知威、一木难支、人非草木、教猱升木、大兴土木、木讷寡言、圆孔方木、草木萧疏、缘木希鱼、投木报琼、土牛木马、触石决木、圆木警枕、泰山梁木、青黄沟木、草木愚夫、良禽择木、枯木发荣、盘木朽株、草衣木食、故家乔木、木鸡养到、声振林木、槁木灰、心如槁木、木心石腹、木落归本、草木俱朽
G. 有关木字的成语
有关木字的成语 :
诽谤之木、
依艹附木、
盘木朽株、
登木求鱼、回
木石鹿豕、
麻木不仁答、
呆似木鸡、
木直中绳、
刻木为鹄、
良禽择木、
蟠木朽株、
槃木朽株、
青黄沟木、
纪渻木鸡、
乔木世家、
水源木本、
蠢若木鸡、
寒木春华、
木朽蛀生、
朽木灰、
草木同腐、
池鱼林木、
榆木圪垯、
木落归本、
木本水源、
木本之谊、
断木掘地、
枯木逢春、
一木难扶、
泰山梁木
H. 木字有关的成语
木石鹿豕、 木直中绳、 木朽蛀生、 木落归本、 木本水源、 木本之谊、 木强则折、 木头木脑、 木干鸟栖、 木偶衣冠、 木人石心、 木心石腹
I. 与木字有关的成语
枯木逢春抄、
草木皆兵、袭
缘木求鱼、
行将就木、
麻木不仁、
入木三分、
移花接木、
独木不成林、
木已成舟、
一草一木、
朽木不可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兴土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诽谤之木、
良禽择木、
木石鹿豕、
木直中绳、
盘木朽株、
水源木本、
刻木为鹄、
泰山梁木、
朽木灰、
蠢若木鸡、
乔木世家、
木本水源、
尺之木必有节目
诽谤木的由来是怎样的?
那还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大地上没有道路,到处都是杂草丛生,原始人出去狩猎或采摘,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许多人走失了。
于是,部落首领帝尧就派人在大家活动的地方立了一些带指示的小树杈,小树杈一边指着回“家”的地方,一边指着狩猎或采摘的地方。这样,小树杈就作为了当时识别道路的标志了。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也有人在地上立个小木棒,并在小木棒上面绑着一个横杠,横杠一边指着“家”,一边指着活动的地方,以方便识别“道路”和方向。
可是地上立的小树杈或小木棒多了,人们又搞不清楚哪个是指着自己的“家”了。于是,有人就在小树杈或小木棒上划个记号,用以提醒自己。
帝尧看到小树杈和小木棒上各种各样的记号,觉得非常有意思,他想这样能够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意思啊!何不让人们在上面写对部落的意见或自己的要求呢?
于是,帝尧就让大家给部落提意见,并把意见写在小树杈和小木棒上。一时间,人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帝尧非常虚心听取并采纳人们的意思,极大地促进了部落的安定和发展。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具有指示和表达意见的小树杈或小木棒叫做“桓木”或“表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便读成了“华表”。这华表当时也被称为“诽谤木”,当时“诽谤”一词不是贬义诋毁的意思,而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人们可以随便利用“诽谤木”发表议论和看法等,还派人专门收集整理并反馈给尧。
帝尧为什么要求人们用“桓木”来向他表达意见呢?据说,他是吸取了他的前任挚帝的教训。据史料介绍,尧的帝位是从挚帝手中接过的。尧的兄弟中挚是老大,所以尧的父亲帝喾去世后,挚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王位。
但是,这位帝挚非常残暴,他一登上王位就任用了三苗、狐功等几位大臣。三苗等大臣提出的执政理念是人民必须服从大王,否则就是不忠。这种理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所以,挚没有当几年的帝王,人们便拥护唐侯当上了帝王。
这位唐侯便是后来的帝尧。在大家推荐唐侯当王时,唐侯非常谦虚,他再三推辞也推不过,后来他还是被人们簇拥上了王位,便被人们叫作帝尧。
当了大王的尧认真总结了兄长挚执政失败的教训,他决心治理好天下。有首《尧戒》歌收录在《古诗源》中,诗曰:
战战栗栗,如履薄冰。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前两句“战战栗栗,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尧料理国事如同在薄冰上行走,战战兢兢的。后两句“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意思是,他告诫自己,人不会在大山上翻倒,时常会跌倒在小土堆上。
尧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有限,见闻有限,他想让天下广众和身边朝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来议论国事。但刚刚经历了挚的禁锢,不管是平民,还是朝臣们,敢开口放言的却寥寥无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据有关典籍记载,尧便在他议事的大厅前:
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
并广而告之,要大家都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即便是说错了,也赦免无罪。为此,在尧当上大王后不久,就在他办事的宫门前,便树立起了一根很大的木柱,木柱上还安了一个横杠,横杠就指着帝尧办事的宫殿,意思就是向尧提意见。
尧宣布谁有意见不仅可以在到处插立的诽谤木上写出来,还可以站在他宫门前的大木柱下发表演说,或者直接把意见刻写在大木柱上,哪怕是说错或者写错,也没事。敢谏之鼓也一样,就是安放一面大鼓,要提意见的人便击鼓告知。
据说,后世衙门前的升堂鼓就是这么演变来的。而这里的这根木柱,便是诽谤木。这块木头最初的形状是以横木交柱头,样子像桔槔。
桔槔是古代吸水的工具,是一根长杆,头上绑着一个盛水的水桶,所以华表最初的形式就是头上有一块横木或者其他装饰的一根木柱。
关于诽谤木便是后来华表的事了,在后来晋朝太傅崔豹的《古今注》中这样记载:
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
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再说,自从帝尧使用了诽谤木以后,大家渐渐便知道了帝尧的贤明,敢于大胆说话和谏议国事。尧广泛听取采纳众人意见,不断改进治理的方法。
其实,诽谤木的设立便是原始民主制的体现。据说,尧的作风就很民主。在一次会上议事,帝尧提出:“谁可以带领平民治水?”
众臣说:“鲧可以”。
帝尧觉得鲧高傲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可重用,然而四岳坚持让试用。四岳是德高望重的首领,帝尧虽然有不同看法,却尊重四岳的意见,让鲧领命治水。后来的事实证明,鲧没能制服洪水,辜负了大家的厚望,结果,让洪水更加凶猛了。
到了晚年,帝尧感到精力不济,就让大家推荐个继承人,四岳推荐了舜。
帝尧问:“这人怎么样?”
四岳回答:“舜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加害于他,他仍能同他们和谐相处,治理国家不会错吧!”
帝尧并没有因为四岳举荐错了鲧,不再信任他们。而是一如既往,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启用了虞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后来,虞舜终于不负所望,成为继尧以后的又一位贤明的帝王。
如此看来,竖诽谤之木也好,设敢谏之鼓也好,其实只是一种标志,关键在于帝尧心目中有一把民主治世的标尺,而最早的诽谤木,便是这种民主标志的事物体现,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由于帝尧作风民主,广众畅所欲言,才治理得国泰民安和天下太平。为此,尧统治期间,成为后世子孙向往的好年头,被后人称为“尧天舜日”。
后来,禹因为治水有功,舜便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当上帝王后,他更加重视民意,他十分鼓励人们利用诽谤木向他提取意见。为此,他还在原来宫殿前的诽谤木旁边增加了两根,这样他的宫殿前就有三根诽谤木。三表示多的意见,三根诽谤木都指向禹办公的宫殿,就是让人们提更多的意见,让更多的人向他提意见。
禹虚心听取并采纳人们的广泛意见,因此把整个社会治理得更加美好。禹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他的陵墓前竖立了三根华表柱,三根华表柱都指向禹的墓头,意思是禹非常重视人们的意见啊!
华表的来历?
由原始社会在交通要道设立的木柱演化而来。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扩展资料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一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参考资料:
赞美木头的成语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典故: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是错觉的一例。(《论持久战》)
cǎo mù jiē bīng
草木皆兵 典故: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cǎo mù jù xiǔ
草木俱朽 典故: 象草木一样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例子: 无
cǎo mù zhī wēi
草木知威 典故: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例子: 无
cùn mù cén lóu
寸木岑楼 典故: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出处: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例子: 无
dà xīng tǔ mù
大兴土木 典故: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例子: 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dāi ruò mù jī
呆若木鸡 典故: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déng mù qiú yú
登木求鱼 典故: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例子: 无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独木不成林 典故: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例子: 无
dú mù nán zhī
独木难支 典故: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无
dù zhòng mù zhé
蠹众木折 典故: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处: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例子: 无
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之木 典故: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例子: 无
fēng mù hán bēi
风木含悲 典故: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 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典故: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gāng yì mù nè
刚毅木讷 典故: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无
gǎo mù sǐ huī
槁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春华 典故: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出处: 无 例子: 无
huà dì kè mù
画地刻木 典故: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 《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例子: 无
jiāo náo shēng mù
教猱升木 典故: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例子: 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呢?(《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jīn kǒu mù shé
金口木舌 典故: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例子: 无
kè mù wéi lì
刻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 无
kū mù féng chūn
枯木逢春 典故: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子: ~,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kū mù sǐ huī
枯木灰 典故: 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而止耳。(宋·陈亮《与应仲实书》)
kū mù xiǔ zhū
枯木朽株 典故: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出处: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 例子: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齐努力。(《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kū mù zài shēng
枯木再生 典故: 枯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 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例子: 无
lì mù nán mén
立木南门 典故: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例子: 无
lián lǐ zhī mù
连理之木 典故: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例子: 无
liáng qín zé mù
良禽择木 典故: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例子: 无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 典故: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处: 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麻木不仁,二日肉针刺不痛。” 例子: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mù mù yǐ gǒng
墓木已拱 典故: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了很久。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例子: 无
mù běn shuǐ yuán
木本水源 典故: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例子: 无
mù diāo ní sù
木雕泥塑 典故: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mù jī yǎng dào
木鸡养到 典故: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无
mù rén shí xīn
木人石心 典故: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 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mù yǐ chéng zhōu
木已成舟 典故: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例子: 无
ní sù mù diāo
泥塑木雕 典故: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无
rén fēi mù shí
人非木石 典故: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例子: 无
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 典故: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子: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shān mù zì kòu
山木自寇 典故: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 《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例子: 无
shān tuí mù huài
山颓木坏 典故: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无
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振林木 典故: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例子: 无
shéng jù mù duàn
绳锯木断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无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典故: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木清华 典故: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子: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tài shān liáng mù
泰山梁木 典故: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tǔ mù xíng hái
土木形骸 典故: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例子: 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tǔ niú mù mǎ
土牛木马 典故: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例子: 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北史·苏绰传》)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故: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子: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实践论》)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下乔木入幽谷 典故: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例子: 无
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就木 典故: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例子: 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xiǔ mù bù diāo
朽木不雕 典故: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qiáng
朽木粪墙 典故: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粪土 典故: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子: 无
xiǔ mù sǐ huī
朽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无
xuē mù wéi lì
削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无
yī cǎo fù mù
依草附木 典故: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出处: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例子: 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yī cǎo yī mù
一草一木 典故: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例子: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 典故: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yí huā jiē mù
移花接木 典故: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例子: 无
yuán kǒng fāng mù
圆孔方木 典故: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 例子: 无
yuán mù jǐng zhěn
圆木警枕 典故: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例子: 无
yuán mù qiú yú
缘木求鱼 典故: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子: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zhǎn mù jiē gān
斩木揭竿 典故: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例子: 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zhí mù bì fá
直木必伐 典故: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 《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例子: 无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故: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无 例子: 无
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 典故: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例子: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