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底任务是什么-寻根问底任务
1.《学与问》课文中的问题
2.小学数学三年级的三学五环教课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
3.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4.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与问》课文中的问题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力学笃行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力学不倦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钝学累功 〖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道学先生 〖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示例故事
敩学相长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用非所学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鹦鹉学语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幺说,他也跟着怎幺说。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学无常师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学疏才浅 同“学浅才疏”。
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晚生后学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上当学乖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
贫不学俭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宏儒硕学 指学问渊博的人
孤学坠绪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高斋学士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笃志好学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村学究语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愧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斗酒学士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绩学之士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问鼎轻重 〖解释〗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盘根问底 〖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打破砂锅问到底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追根问底 见“追根究底”。
有问必答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询根问底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寻根问底 见“寻根究底”。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天买卦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
问寝视膳 见“问安视膳”。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
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问安视寝 见“问安视膳”。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十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罪也予宽恕。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入竟问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攀花问柳 见“攀花折柳”。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东捱西问 谓四处探问、打听。
此问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载酒问字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一问三不知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兴师问罪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诸水滨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舍求田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入门问讳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入境问禁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求神问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求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明知故问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扪心自问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呵壁问天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吊问疾 吊祭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访亲问友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不问不闻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过问
号码和力进看了几方面看, 浪费人口哦你积分ij不能就你 喝咖啡吗很快
小学数学三年级的三学五环教课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
一、使用“三学五环”
教学模式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
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学五环”
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
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使用“三学五环”
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
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三学五环”
模式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
“三学五环”模式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
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
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三学五环”
教学模式的一些困惑:
1、学生预习情况很不理想,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如布置自学某课内容学生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认真思考,就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这样就将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完不成学习任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课堂练习,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4、“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示标导入、查学诊断、导学施教、练测促学、拓展延伸”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是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总之,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面前,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书,而在教学生学。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我们的教学力求实现“授人以
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每一种教学
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
还需要通过“实践——理论——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
不断完善。
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困难的学生叫“学困生”,其表现是学习成绩特别差,其形成原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学困生大多数都是由于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日积月累逐渐造成新旧知识的脱节,以至学习越来越吃力,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最终导致成学困生。
班上出现学困生,是每个教师都不愿面对的事实。然而新课标的理念清楚地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的新理念,明确地指引了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明确方向,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转化学困生。怎样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
由于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形成是在某一个学习阶段或父母原因、或教师原因使其厌学出现了新旧知识的脱节现象,所以作为任教的教师必须清晰地知道该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到达了什么程度,从哪里开始出现知识缺漏现象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学困生的。而寻找上述现象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谈话法、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等。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根问底”,这样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比较容易真实地归类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原因,也可以因生而异进行帮教了。
二、教师要因生施教 逐步提高学困生成绩
随着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学习杜郎口先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已是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新要求。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的优点,更利于教师指导和优生帮助学困生。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自身水平的任务和要求,分别达标,因人布置课堂练习,分层参与课堂讨论,分层布置课外作业,让学困生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所获,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具体做法是:1、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组,每组分出优秀生(1、2号)、中等生(3、4号)、学困生(5、6号)三类;2、分层备课。根据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达标练习;3、教学中既实施统一授课,又进行个别辅导的独特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水平要针对中等生,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分层次提问和分层次的达标练习,让所有优等生有事做,让中等生努力学,让学困生在教师辅导、优生帮教的精心照顾下,对所学的知识能逐渐消化。
三、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融洽师生关系
爱是教好学困生的前提,爱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只有爱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不良习惯的学困生,要对他们特别施加“爱心工程”,关注他们的心理。
因为学困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外界的反应很敏感,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评价。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特别关注对他们的情感投资,努力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如我班学生李心怡,三年级刚接手时她数学成绩非常差,每次测验都不超过50分。而她本人给老师的感觉是:生性寡言少语,贪玩爱动,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否则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而且非常讨厌上数学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主动几次找她交谈,从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争取她对我的好感和信任,这样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她讨厌数学的根源:A、枯燥无味,没意思;B、我太笨了,学不会了。了解到这些有利的信息后,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讲数学家如陈景润、华罗庚等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让她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在班上号召所有的同学用友善、热情、真诚、鼓励的目光接纳她。进行家访,指导家长运用积极暗示的教育方法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一段时间后,在有针对性的情感倾注下,她不再排斥学数学了,而且还有了一定要学好数学的信心。现在的数学单元测试成绩她总在75分以上。
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像厌学这类非智力因素不仅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过程,而且对智力发展的速度也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学困生:1、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2、培养学习兴趣;3、平等地享受班集体的温暖;4、强化吃苦精神,培养意志力;5、设立悄悄话信箱,倾听学困生的心声。6、及时评价,评价手段多样化。
总之,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支持、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表扬、多一份掌声,让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时时刻刻认为自己能行,也能做得更好,成绩就一定能提高。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 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 串。
(2)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