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怎么读-失之交臂的意思及典故
1.含有失的四字成语
2.带有之交的成语
3.想要跟一个见面,屡次不到用成语或典故来说
4.形容与爱的人失之交臂的古文
5.描写庄子的词语
6.沈葆桢对联的爱国思想及艺术特色
含有失的四字成语
1. 含有“失”的四字词语
大惊失色、
流离失所、
哑然失笑、
失之交臂、
利害得失、
张皇失措、
因小失大、
黯然失色、
得不偿失、
言多必失、
顾此失彼、
言多语失、
坐失良机、
怅然若失、
患得患失、
酒后失言、
大失所望、
成败得失、
失之东隅、
动不失时、
惊恐失措、
失道寡助、
年久失修
2. 带有“顾”和“失”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相关成语只有三个:
1. 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工城若破;郢不守矣。”
2. 相顾失色 [ xiāng gù shī sè ]顾:看;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你看我,我看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处:《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3. 顾彼失此 [ gù bǐ shī cǐ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六卷:“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
3. 带失字的成语有哪些塞翁失马、患得患失、惊慌失措、失魂落魄、失之交臂、怅然若失、进退失据、一失足成千古恨、得不偿失、因小失大、黯然失色、顾此失彼、张皇失措、言多必失、若有所失、哑然失笑、机不可失、失之东隅、引喻失义、流离失所、大惊失色、万无一失、大失所望、惊惶失措、茫然若失 、爱鹤失众、惘然若失、失道寡助、仓皇失措、丢魂失魄、坐失良机、恍然若失、
失败为成功之母、爽然若失、琴瑟失调、谨毛失貌、不失时机、贪小失大、得而复失、惊皇失措、百无一失、千虑一失、是非得失、失诸交臂、爽然自失、成败得失、如有所失、利害得失、争鸡失羊、拔十失五、张惶失措、张慌失措、彷徨失措、悼心失图、顿足失色、鸡虫得失、惊愕失色、手足失措
4. 失,字四个字成语失字成语 :
大惊失色、
流离失所、
哑然失笑、
失之交臂、
利害得失、
张皇失措、
因小失大、
黯然失色、
得不偿失、
顾此失彼、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言多必失、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饿事小,失节事大、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酒后失言、
患得患失、
怅然若失、
成败得失、
言多语失、
大失所望、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 失开头的四字成语失开头的四字成语 :
失之交臂、
失之东隅、
失道寡助、
失之若惊、
失口乱言、
失足落水、
失旦之鸡、
失枝脱节、
失晨之鸡、
失石之难、
失张冒势、
失林之鸟、
失张失智、
失不二、
失时落势、
失神丧魄、
失马亡羊、
失惊打怪、
失之穿凿、
失精落彩
6. 带有“顾”和“失”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相关成语只有三个: 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工城若破;郢不守矣。”
相顾失色 [ xiāng gù shī sè ]顾:看;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你看我,我看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处:《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顾彼失此 [ gù bǐ shī cǐ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六卷:“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
带有之交的成语
莫逆之交、君子之交、失之交臂、泛泛之交、八拜之交、生之交、患难之交、管鲍之交、刎颈之交、总角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点头之交、纪群之交、布衣之交、杵臼之交、舍命之交、贫贱之交、一面之交、尔汝之交、金石之交、半面之交、道义之交、臼杵之交、市道之交、缟纻之交、忘形之交、心腹之交、物外之交
1、莫逆之交
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自:春秋·庄子《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四个人人相视而笑,发自内心感情融洽,于是成为了好朋友。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2、君子之交
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自:春秋·庄子《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况且君子的交情像水一样淡,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3、失之交臂
解释: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出自:春秋·庄子《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我终身与你失之交臂,怎么能不觉得悲哀呢?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当面错过机会
4、泛泛之交
解释:泛泛:一般,平常。交情不深的朋友。
出自: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或全不交际,或普作泛泛之交际。”
5、生之交
解释:同生共的交谊。
出自:胡采《序》:“对于在老阎和梁建这一对~的老战友之间所发生的严重分歧,深深感到烦恼。 ”
想要跟一个见面,屡次不到用成语或典故来说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形容与爱的人失之交臂的古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描写庄子的词语
1.庄子 诗词有哪些
庄子 诗词有: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之心,莫使复阳也。
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人间世》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
"曰:"。
2.和庄子有关的成语典故1.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释义: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着水面,卷起浪花长达三千里,他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到那九万里的高空中,借着六月海浪的势,离开了北海。2. 邯郸学步《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释义:你可曾听说过寿陵有个姓余的男子,去邯郸城学习走路的故事吗?他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却又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都忘记了,最终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3.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释义:狙公对猴子们说:“早晨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猴子们十分生气。
狙公又对猴子们说“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给你们三个”猴子们都十分高兴。4. 沉鱼落雁《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释义:毛嫱、骊姬是被人们都称赞美丽的人。
水中鱼,见到他们都害羞的潜入水底,天空中的鸟儿,见到他们都向高飞去,麋鹿看到他们便快速奔跑离去,这四者到底是谁知道天下的美色呢?5. 三千剑客《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数年,国衰,诸侯谋 之。”
释义:赵国的赵惠文王喜爱剑术,所以门下养有善剑术的门客三千多人。他们日夜在宫中互相搏击不休,每年伤的有一百多人,但是赵惠文王仍然乐此不疲。
赵国人都去练剑,没有人从事生产,国力受到了影响。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不能沉溺其中,玩得不能自控有害无益。
6. 栩栩如生《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释义: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飘飘然,十分高兴。
7. 越俎代庖《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释义:厨师虽然不在,掌管祭祀的人,也不可以放下手中的器具,去代替厨师去做饭啊。
8. 害群之马《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释义:治理天下并不稀奇,这与放马有什么两样吗?只是把危害马群的坏马赶出去就是了。
9. 探骊得珠《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释义:贵重的珍珠,只有九重深渊下骊龙的下巴上才有。
你能得到它,一定是碰巧遇上骊龙睡着了。如果骊龙清醒的话,你哪里还能活着出来哟!10. 螳臂当车《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你知道螳螂吗?愤怒之下全力伸展它的臂膀来阻挡车轮,却不知它不能胜任这件事。
3.和庄子有关的成语典故1. 鹏程万里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释义: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着水面,卷起浪花长达三千里,他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到那九万里的高空中,借着六月海浪的势,离开了北海。
2.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释义:你可曾听说过寿陵有个姓余的男子,去邯郸城学习走路的故事吗?他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却又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都忘记了,最终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3.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释义:狙公对猴子们说:“早晨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猴子们十分生气。狙公又对猴子们说“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给你们三个”猴子们都十分高兴。
4. 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释义:毛嫱、骊姬是被人们都称赞美丽的人。水中鱼,见到他们都害羞的潜入水底,天空中的鸟儿,见到他们都向高飞去,麋鹿看到他们便快速奔跑离去,这四者到底是谁知道天下的美色呢?
5. 三千剑客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数年,国衰,诸侯谋 之。”
释义:赵国的赵惠文王喜爱剑术,所以门下养有善剑术的门客三千多人。他们日夜在宫中互相搏击不休,每年伤的有一百多人,但是赵惠文王仍然乐此不疲。赵国人都去练剑,没有人从事生产,国力受到了影响。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但不能沉溺其中,玩得不能自控有害无益。
6. 栩栩如生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释义: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飘飘然,十分高兴。
7. 越俎代庖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厨师虽然不在,掌管祭祀的人,也不可以放下手中的器具,去代替厨师去做饭啊。
8. 害群之马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释义:治理天下并不稀奇,这与放马有什么两样吗?只是把危害马群的坏马赶出去就是了。
9. 探骊得珠
《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贵重的珍珠,只有九重深渊下骊龙的下巴上才有。你能得到它,一定是碰巧遇上骊龙睡着了。如果骊龙清醒的话,你哪里还能活着出来哟!
10. 螳臂当车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你知道螳螂吗?愤怒之下全力伸展它的臂膀来阻挡车轮,却不知它不能胜任这件事。
4.史记中描写庄子的文章《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老庄申韩列传》是汉朝司马迁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汉朝人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说明法家思想乃从道家而来。其中描写庄子的原文如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急求《庄子里所有的成语,急求庄子》里所有的成语,不少于50个 爱贻笑大方,望洋兴叹,庖丁解牛,安知鱼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标新立异,朝三暮四,无中生有,东施效颦螳臂挡车,呆若木鸡,枯鱼之肆,盗亦有道,鹏程万 *** 程万里,每况愈下,越俎代庖 ,御风而行,运斤成风夏虫朝菌,绰约多姿, 尘垢秕穅,大而无当 ,断发文身,跳梁小丑 ,槁木灰 ,沉鱼落雁 ,存而不论 ,随者唱喁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执而不化 ,肝胆楚越, 善始善终 ,虫臂鼠肝,不不生, 虚与委蛇 , 骈拇枝指 ,井蛙之见, 黄钟大吕,不钩不绳,何罪之有,探囊胠箧 , 尸居龙见, 窈窈冥冥 ,辞不获命,洋洋大观 ,百余重研,播穅眯目,谬悠之说 ,变化无常 累我了~~~~~~~~~~有原句的再帮你找几个~~~~~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夫哀莫大於心,而人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6.形容老子的成语大成之人:成:成功,成就。旧时庄子用以称老子。
东来紫气: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同“紫气东来”。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沈葆桢对联的爱国思想及艺术特色
我国近代海军的奠基者之一、近代爱国主义者沈葆桢一生的贡献,他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历史功绩,乃至他的文学创作活动等等,都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处。沈葆桢的诗歌作品未见专集传世,殊为可惜,而他的对联作品亦散见各处,搜罗颇为不易,其传世的数十副对联多数鲜为人知。今笔者乃就多年收集所得,略为评述沈葆桢对联创作的概况,并探究其作品所蕴含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特色,或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沈葆桢的思想形成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一)沈葆桢对联创作活动概述
沈葆桢生活在清末,国势衰微,积弊深重,内忧外患,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清末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分支楹联(对联)发展到鼎盛的时期,从士大夫阶层到文人墨客,题联赋对蔚然成风,沈葆桢也毫不例外地受到这种风气的浸染。特别是以、粱章钜为首的福州联家群体在当时的全国联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沈葆桢从小就受到福州对联盛行的熏陶,对于对联有着特别的喜爱,终其一生,不改此好。从少年到青壮年直到老年,从福州到江西、江苏再到台湾,在沈葆桢一生的各个时期,都有他对联创作的踪迹。
沈葆桢的对联作品随处而作,也随处散佚。所幸的是,当时的闽派联家以梁章钜首创《楹联丛话》为发端,继踵而起,撰述联话体著作一时成风,记载了丰富多彩的福州对联史料,这其中便包括沈葆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作品。记载沈葆桢联作的主要著述有清末林在铨《楹联述录》、王葆辰《楹联补辑》、萨嘉曦《楹联类聚》,以及浙江人朱应镐《楹联新话》、湖南人吴恭亨《对联话》等。
沈葆桢在童年时代就已显露出巧于应对的敏捷才思,《楹联述录》载云,沈葆桢幼时,曾以“鱼名弹瑟”试对,沈葆桢应声对以“鸟唤提壶”,这是一则妙对,确实不简单。青年时代,沈葆桢在福州乌石山、闽江畔均题过楹联。沈葆桢对联创作的活跃期是从中年开始的,他的大部分联语主要创作于40岁以后至60岁去世之前。这20年间的联作,体裁以题署联、祠联及挽联为主,间或也有祝寿联等酬赠之作。主持福建船政及巡视台湾,是沈葆桢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也是他对联创作活动最主要的两个阶段。
楹联乃是将对联公开悬诸楹柱,其内容人所共睹,具有宣诫育化的功能,沈葆桢不仅深谙这一点,而且很重视加以实际运用。福建船政衙门落成后,沈葆桢亲自撰写多副楹联激励船政人员艰苦创业,《楹联述录》载云:“(船政)局中所悬楹贴,均为制府(沈葆桢)所撰。”另据《楹联新话》记载,“台湾府城旧有延平王庙……沈文肃公奉命渡台……拓而大之……题联云……”可知沈葆桢巡视台湾时,亦通过题撰楹联来宣扬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沈葆桢主持福建船政期间,在公余还极力倡导诗钟活动。诗钟起源于福建,是对联作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且看《楹联述录》的一段记载:
“诗钟……沈文肃极嗜之,公暇每集诗友,敲钟击钵而成。有以‘雪、平’二字冠顶,沈葆桢句云:
雪天裘被偕朋辈;
平地楼台望子孙。
慈惠坦白之怀,溢于言表。又以‘起、门’二字,安于第五唱,沈葆桢句云:
桑梓不叨门第荫;
华夷曾问起居安。
语亦阔大,均可作楹联读。”
时至今日,马江诗社的诗钟活动仍十分活跃,而究其渊源,实可溯至沈葆桢的倡始。
沈葆桢堪称一位对联爱好者,平常他颇注意收集各地的佳联。光绪二年(1876),福州人林庆铨拟著《楹联述录》,沈葆桢在江宁(今南京)获悉此情,慷慨地将自己多年搜集所得的百余副对联寄赠给林庆铨,玉成其事。
(二)沈葆桢对联作品的爱国思想
作为一名干练有为的政治家,沈葆桢的对联创作并非单纯的文学活动,而是从中寄托和抒发了他的抱负和理想,特别是他在主持福建船政局和巡视台湾期间所创作的对联作品,突出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清同治五年(1866),由左宗棠举荐,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主办福建船政。草创之际,筚路蓝缕,沈葆桢在福州马尾三岐山下背山面江之处选址建厂,至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福建船政建筑大部分落成,沈葆桢欣然遍题楹联。如题仪门联云:
以一箦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
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可见沈葆桢有一股创业精神,决心打破外国兵舰“傲我所无”的局面,创立我国的海防军事力量。“致九译之新法”则指船政不仅设立造船厂,而且创办船政学堂,联语表达了沈葆桢希望学员们努力学习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此后的发展表明,从南北洋舰队到民国海军的许多舰艇长、舰队司令、海军总长,都是从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爱国将领,如邓世昌、林永升等人为保卫我国海疆而壮烈牺牲。
又题大堂联云:
见小利则不成,去苟且自便之私,乃臻神妙;
取诸人以为善,体宵旰勤求之意,敢惮艰难。
这副联语是沈葆桢坦荡无私、为国尽瘁的内心世界剖白。沈葆桢就任船政大臣后,力排朝廷保守派的非议和帝国主义分子的阻挠,不畏艰辛,不计个人得失,日夜为制造兵舰、巩固国防而辛勤操劳、呕心沥血。据载,沈葆桢主持船政8年,制造兵舰20艘,可见其“宵旰勤求”之语并非虚言,也由此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一位重要奠基者。
又题天后宫联云:
惟神天亶聪明,愿千秋灵爽式凭,俾倕巧班工同成宝筏;
此地海疆门户,看万顷沧波不动,有冰夷洛女虔拜云旗。
上联“倕”是尧的巧匠,“班”指鲁班,联语通过对海上女神妈祖的祈愿,鼓励和期望造船厂的员工能够成为古代鲁班式的制造兵舰的能工巧匠。下联强调,只要我们拥有兵舰,让战旗高高飘扬,就能够保障海疆门户不受侵犯。据载,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轮船修造厂,平时工人二三千人,在工程繁忙时多达三万七千多人,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倕巧班工”的工人阶级队伍。沈葆桢念念不忘海疆门户“万顷沧波不动”的安全保障,矢志求成,直到临终时还遗折坚持“日本不可轻视,铁甲船不可不办”,其重视防范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清廷命沈葆桢带兵前往巡视。沈葆桢抵达台湾后,一方面作好兵船布防,练勇备器;另一方面据理诘责日军,迫使日本政府同意议和,日军撤出台湾。在台期间,沈葆桢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防务和经济开发,并奏请清廷为郑成功加谥建祠,且亲笔为题祠联云: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座落在台南的郑成功祠原建于清初,本名开山王庙,以纪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沈葆桢鉴于日寇蠢蠢欲动,乃奏请清廷赐改名为延平郡王祠,因为明永历帝曾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沈葆桢借奏改祠名之机,扩建祠庙,并题撰楹联,意在借以表明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联语对民族英雄郑成功作了高度评价,推崇备至。此联广为流传,是沈葆桢最具代表性的对联佳作,也是迄今所能见及的沈葆桢楹联手迹墨拓。
沈葆桢在郑成功祠中还题有一联云:
海上视师,紫阳于五百年前,早为后贤筹结局;
天南晞发,缅甸在八千里外,特延闰朔付孤臣。
上联“紫阳”指朱熹,联语引用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据台湾《淡水厅志》援引《赤嵌笔谈》云:“宋朱文公登福州鼓山,占地脉曰:龙渡沧江,五百年后,海外当有百万人之郡。”朱熹所言“海外之郡”即指台湾。五百年后,沈葆桢赴台巡视,逼退外敌,凭吊郑成功(即下联之“孤臣”),不由想起前贤朱熹的预言。沈葆桢安定台湾局势后,很快便着手开发建设台湾。他组织力量“缒幽凿险,斩棘披荆”,极力贯通台湾南北,鼓励开发高山族聚居的地区,建议开采基隆煤矿。他还建议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专责成,以经久远”,并根据当时台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议增设台北一府,下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为开发建设台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副联语既是缅怀郑成功,也蕴含沈葆桢建设台湾、保障台湾的自况之意。
(三)沈葆桢对联作品的艺术特色
沈葆桢的父亲沈廷枫举人出身,沈葆桢幼承庭训,聪敏好学,21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纵观沈葆桢的对联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蕴藉之中不乏奔放,沉郁而外犹有激昂,既有风格迥异的清新,更有情感直抒的真挚,铸词洗炼,对仗工稳。其传世的对联作品虽然不多,却已足以体现沈葆桢深湛的文学素养,洵称楹联大家,在清末联坛自应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当时的福州联家群体中继、梁章钜之后的重要成员。
1.情文并茂。沈葆桢对联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情文并茂。这不仅在前述的题署联例中体现了强烈的赤诚爱国情怀,而且在他的一些挽联作品中十分深切地表达了浓厚的亲情和友情。
沈葆桢的夫人林普晴不幸去世后,悲恸中的沈葆桢哀挽一联云:
念此生何以酬君,幸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称意;
论全福自应先我,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
林普晴是的女儿,也是沈葆桢的表妹,两人本来青梅竹马,婚后更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无论沈葆桢旅居京城,或外放江西等地,林普晴皆随侍于前,相夫教子,果然是名门闺秀的风范。这副挽联直抒胸臆,哀婉悱恻,寄托了沈葆桢晚年痛失贤妻的深切悲伤。《槛联述录》评论此联“亦极婉挚”、“一时传诵”,《对联话》亦称此联“痛语恻恻,不堪卒读”。
光绪初,著名经学家林昌彝去世,沈葆桢致挽一联:
总角侍龙门,风雨啸歌,许以同心如昨夜;
轻装归马渎,波涛咫尺,失之支臂恨终天。
沈葆桢少年时代即受业于乡前辈林昌彝,颇受林昌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昌彝是一位爱国志士,坚决支持抗英禁烟,并将自己的居处取名“射鹰楼”,沈葆桢为其《射鹰楼诗话》作例言时称“夫子诗话之作,意在射鹰,非同世之泛泛诗话也”。上联“风雨啸歌,许以同心”正是师生两人在民族存亡危难之际相互砥砺奋起抗争的写照。林昌彝晚年旅居广东,自粤归闽后逝世,时沈葆桢在马尾,“波涛咫尺,失之交臂”,联语以少年及门受业起句,以未及见恩师最后一面结句,全联体现了两人平生风义兼师友的深厚情谊,联语言出肺腑,情感真挚,语句又相当雅切流畅。
2.别出机杼。沈葆桢的对联作品往往不落俗套,在创作手法上别具新意,譬如他的一些寿联、挽联,虽是应酬之作,却也决无常见的程式化的陈词滥调。如沈葆桢挽福州杨仲愈一联“长沙赋鵩;太白骑鲸”,《楹联述录》评论此联“四字比拟切当,老手文字,有如老将练兵,在精不在多也”。
另如挽湖南何绍基联云:
非夫子笠履所经,纵天下名山应减色;
于同辈渊源最早,听海东流水倍伤神。
何氏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每至一处,必为名胜留墨,令山川增色。联语从这一侧面反映何氏一生高超的书法成就,而未从正面叙述,避免挽联铺陈的常见程式,诚属匠心独运。联中“海东流水”指台湾海峡,据《楹联补辑》载称,“时沈帅出巡台阳”。
光绪六年(1879),交称莫逆的周梅初在福州做70岁寿庆,此时沈葆桢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驻节江宁(今南京),他寄联云:
介寿朋来,而我独羁千里足;
倾心兄事,为君多读十年书。
沈葆桢在联中首先对未能亲临贺寿表示遗憾,也含有思乡之意,继而表达对周氏饱读诗书的倾慕,同时蕴含自己要在仕宦之余致力学问之意。可惜的是,数月之后,沈葆桢便因病逝世了。此联不作一般寿联的堆砌谀颂之词,而是娓娓而谈,真切感人,体现君子之交的清风。
3.清新典雅。沈葆桢的对联创作堪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创作题材而选择不同的创作手法,譬如他题撰于风景名胜的联语,便有一种清新典雅的格调,与风光景色相融合,不啻是一幅山水图画,引人人胜。
沈葆桢青年时曾题闽江边仰止亭联云:
俯仰亭中,何人吹铁笛几声,唤醒沧桑世界;
徘徊栏侧,岂我抱布衣素志,盱衡日夜乾坤。
这副联语情景交融,描绘了作者伫立江亭,凭栏远眺大江横流,沧桑多变幻,乾坤日夜浮,不由心潮逐浪。联语境界开阔,浮想联翩,抒发了青年沈葆桢的远大抱负。
咸丰年间至同治初,沈葆桢历任江西九江知府、江西巡抚等职,此间曾为石钟山梅花厅题联云:
梅开六十树,雪是精神,梦寄罗浮忘物我;
航受两三人,花为知己,笑经沧海载乾坤。
石钟山位于长江东岸,危崖耸峙,风景幽美,梅花厅为最高处,又名“六十本梅花寄舫”,四周原有梅树六十株。联语笔调清新,潇洒脱俗,正与周围清风明月、疏影暗香浑然一体,体现了一种幽雅高洁的意境,也是沈葆桢个人修养的写照。 当然,沈葆桢对联作品的艺术特色非仅上述三点,在他的联语中,充满爱国激情的奔放,忧于国运时势的沉郁,乃至巧于用典,工于对仗,以及在联语句式上的灵活多变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通过初略探讨了沈葆桢对联创作的概况及其蕴含的爱国思想和艺术特色,可以看出这些对联作品不仅是沈葆桢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也是研究沈葆桢爱国思想和生平事迹的有益资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