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通俗演义之四《孔雀东南飞》:自杀背后的隐密关系

2.邹浩的文言文多梅

3.宋代林逋《省心录》

4.高俅怎么的(高俅最后被谁杀的)

5.求《菜根谭》原文及译文txt

语文通俗演义之四《孔雀东南飞》:自杀背后的隐密关系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原文-趋炎附势意思

导语

人是很难自杀的,生命从一诞生就只有一个目的:活下去,决不会轻易地自我放弃生命。但自杀的悲剧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幕幕地上演,把自杀者放在系统里来思考,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总是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现象:自杀者,往往是缘于对自己最亲的人的爱;换句话说,只有最亲最近的人,才最有可能使人走向自杀,而其它常常只是诱因。

爱情与生命,孰为贵?

《孔雀东南飞》这篇爱情悲剧经典文学作品,正如《罗米欧与朱丽叶》《梁祝》等伟大作品一样,感动着无数青年男女,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之所以那么地吸引人,除了其文学艺术的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信念:爱情高于一切,为了纯洁的爱,可以放弃生命。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爱情一直被严格束缚的背景下,为了爱情可以放弃生命,显得尤其壮美,尤其能引发人的共鸣!但在一个可以完全自由恋爱自由选择婚姻的时代里,还会这样么?会的!很多人都这样想!自然,也有很多人不这样想。实事上,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太多太多把爱谈得轰轰烈烈要要活一谈七八年的青年男女,最后竟然果断分手了,而且各自过上了各自幸福的生活!这种情况好像要远远多于一失恋就自杀的人数,如果现实中真出现了一起为爱而自杀的事件,怕大多数人都会说不值呀不值。一方面赞颂为爱而自杀的壮举,一方面不同意为爱而自杀的行为,这到底是什么心理?只能是对纯洁爱情的怀恋,对现实生存的珍惜吧!于是人们只好热忠于从艺术里感受为爱而,在生活里承受为生而离。这也是《孔雀东南飞》《梁祝》《罗米欧与朱丽叶》能一直给人带来艺术享受与精神寄托的重要原因吧。

先做一下故事简介吧:

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

我们用系统的观点,来研讨一下焦刘自杀的深层原因吧,特别提醒一下,这里无关文学,无关艺术,只是试图寻找生命故事的真相。当然文学艺术之所以经典永恒,首先也是反映了人性的真实,但愿这篇《孔雀东南飞》的作者不是自己头脑发热硬编出来的,我们相信它一定有其非常真实的现实基础。

在用我们的系统思维来看待这一生命悲剧故事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教学参考书上的通行评价:《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感觉好像男主人公是了白)

可以说这个评价很规范,很传统,也更牵强附会,好像是把这个事件放到了一个更大的系统里——时代社会(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但却根本没有提示出什么生命真相,好像我们现在的社会从来都没有此类自杀事件一样,好像我们现在的人发生了此类事件也是因为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当然这个也许应当少不了的吧,且不论它。

焦刘最终双双走向自杀,其原因也早引起很多人的分析:

焦刘命运悲剧,谁之过?是男人?是女人?是婆婆?是哥哥?是爱情?是封建礼教?是不孕不育?等等都有说辞。但不管怎样,他们的命运,有一多半源自他们的原生家庭。一切悲剧,同一切喜剧一样,都是出于爱!因为爱,他们结合,因为爱,他们自杀。为什么他们会自杀,如果说只是因为爱情,天下那些为爱去活来、最后分手的人多了去了,为何没有自杀,是什么力量,让两个生命结束了?这偶然里面有什么样的必然?

摆出系统要件

我们来看焦刘两个家庭各自的系统,这里其实是三个家庭系统:

一个是焦家原生家庭系统,一个是刘家原生家庭系统,一个是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世界的小家庭系统。

这本来是多么正常多么普通多么幸福的大家庭系统啊,但里面却孕育着巨大的生命悲剧。

焦家系统组成要件:母亲焦母、儿子焦仲卿、女儿焦妹,无父

刘家系统组成要件:母亲刘母、女儿刘兰芝、儿子刘兄,无父

焦刘小家系统组成要件:丈夫焦仲卿、妻子刘兰芝,无子(当然也无父母)

家外环境系统要件:焦仲卿有工作单位,东家邻居小女罗缚(焦母中意人),县守儿子(刘家提亲人)

这是整个事件所呈现出来的小系统、大系统、外系统的所有主要组成成分。

我们重点来观察他们的家庭系统,因为只有家这个系统,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最核心系统,每一个人都诞生于此、成长于此,性格心理思维命运都必然地受其影响。

细心的人应该发现,这三个家庭系统都是不完整的系统,而且都缺失了一个最最重要的成员:父亲。无论什么时候,父亲都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最大影响者,不管这个人父亲在不在身边,伴不伴随其长大,父亲永远不可缺位。

当一个男孩没有父亲,他的命运会怎样,他与母亲的关系会怎样,他与今后妻子的关系会怎样?

当一个女孩没有父亲,她的命运会怎样,她与今后的老公关系会怎样,她与今后婆婆的关系会怎样?

当一个母亲没有了丈夫只有儿子,她会如何对待儿子与儿媳?

当一个儿媳没有父亲,她会如何对待一个同样没有父亲的丈夫与一个没有丈夫的婆婆?

当一对夫妻结婚数年没有子嗣,男人做不了父亲,女人做不了母亲,关系会怎么样?

焦刘两家的父亲去哪儿了?我们稍作下分析,毕竟文本里根本没有这二人的角色,但为了分析生命故事的真相,我们不可以无视父亲。考虑到时代背景,这首诗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地点是安徽。那大致应是黄巾起义的时候吧,国家,征战频仍,天灾人祸……他们的父亲应当是了,可能于兵役,于战乱等等,而且应都是很早了,他们的母亲分别单独把各自的一男一女抚养成人,吃尽了人间之苦。两位母亲也渐渐年迈,她们的晚年只能依靠谁呢?儿子。

梳理一下:这两个大家庭系统的核心要件都是不完整的,都失去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成分——父亲,他们的父亲应当是掉的——(我弱弱地问)这里是不是本身就暗示着一种亡的信息?我只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猛一提出这个问题,一定会觉得非常的牵强附会。换种方式说这是不是两个年轻生命的家庭负能量?因为现实生活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现在的生活物质条件非常的好,工作也好,可就是他不幸福,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力量让他活得不快乐,因为他早年父母悲惨离世。这样的人我遇到过好多。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样子,我想只有那些有同样经历的人才能感受那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吧。这一点不追求大家都能理解。当然,分析的这一切还不是问题的本质,而只是系统思维下的一种拓展。

细心的人还会发现:这两个家庭组合结构太像了吧?都是没有父亲,都是只有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儿子都是哥哥,女儿都是妹妹。当年写这首诗的人是巧合还是故意?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语:吸引力法则!什么样的人自回吸引什么样的人。且不论它。

我们从系统的思维角度来考虑,两个人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系统,这个系统是来自两个家庭系统的组合与碰撞,他们两个人各自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系统里形成的性格、爱好、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等走到一起,将会把这一切投射到这个新的家庭系统中去。他们在这个新的系统里会怎样地互动运作呢?

我们来看看焦郎刘妻各自从自己的原生家庭系统里带来了什么吧:

焦仲卿档案

基本情况:无父,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有一小妹。

身分:国家小公务员

家庭关系:

与父亲的关系:应当是早年丧父,父亲的去逝一定在他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他一定强烈地渴望父爱,在他受别人欺侮时,在他感受到无助时,他可能都会想到父亲,如果有父亲,他会活得更有力量,但他知道,他的父亲永远地回不来了,在他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得不到一个男人的力量,他学会了用隐忍、用软弱的方式生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远离生活中的困难与危险。以上纯情猜测。

与母亲的关系:他看到了母亲一个人支撑全家的艰辛,他的内心深处非常非常地同情母亲,母亲那么早地就没了丈夫,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求生,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想去保护母亲,他想成为母亲的支撑,他想给母亲一个幸福的家,于是他一般不会惹母亲生气,他处处都为母亲考虑,他知道母亲一个人太辛苦,母亲脾气也越来越不好,但他都会隐忍,他要包容母亲,他要理解母亲,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再增加母亲的负担,于是他会很顺从母亲,在内心深处他有一颗强烈的保护母亲的心,他不会让自己的母亲受到任何的伤害。于是在母亲面前他要表现得顺从、软弱,只有这样,母亲才会感受到孩子的尊敬与孝顺,母亲才会找到一个即当妈又当爸的强者感觉。所以,焦哥性弱,文质无主,事事顺从,他不敢直面矛盾,他害怕激烈斗争,他常常凡事选择妥协一下,只因对母亲的爱。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男人得不到父爱很有可能会变得很弱,因为他从父亲那里得不到男人的能量。他会变得易怒(注意易怒的人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强者)、轻视生命、小心眼、脆弱、易妥协。而一个母亲因为没有丈夫,她会紧紧抓住儿子不放,母子关系会无形中转化成隐秘的夫妻关系。母亲把整个生命都交付给了家中唯一的一个男人,自己的儿子,她会有强烈的控制欲,坚决不可失去儿子。这便是家庭里的隐性**——母亲的恋子情结。这样的儿子不可能再找到女人,潜意识里他要成为母亲的依靠,但他又没有一个男人的能量,因此,他会更加软弱,他会更加不知道珍惜一个新出现的女人,因为他不能让自己的母亲伤心。

一个男人不能与父亲很好地连接,与父亲抗争,我们常常会发现他在事业、人际关系方面总会觉得自卑,没有力量,他很容易愤怒,他的内心深处常常觉得很空,很弱,他的生命缺少能量,他总会莫名其妙地对抗领导,对抗所有比他强的人,他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会动不动不服气那些比他强的人,但只是对他们发发牢骚,并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他会常常骂领导、骂国家,骂社会。他的婚姻关系中,他会渐渐地寻找一个女强人为妻,不管女强子怎么对待他,他都会忍让,他会显得很窝囊。但他的内心总会积压着愤怒,他很容易逃出家庭偷寻可以发泄愤怒的地方。因此,我们会发现,焦仲卿在母亲面前在妻子面前他都没有力量,但他内心有愤怒,在他送别兰芝走的时候,他的借口是“这几天我单位比较忙”,我们完全可以想像,他一个人一定抽了不少闷烟,喝了不少闷酒。

这正是系统本身的力量:每一个成员都不可以缺位,都必须各有其位,一旦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就必须有其它成员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来维持系统的平衡。焦仲卿的种种心理性格思维模式也将必然地投射到自己的新组建的夫妻系统之中。

焦母的心路历程

丈夫撇下两个孩子,撇下一个女人,撒手而去。

她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抚养长大,在那个的年代,无吃无穿的情况随时发生,她只有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在面对弱小的孩子时,她必须把自己活成一个男人,为孩子们活出一个父亲,她别无选择,她只能硬撑,她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她的心理常常很空虚,因为她毕竟只是个女人,儿子是她的一切的精神寄托,她要好好地培养儿子,让儿子必须无条件地顺从自己,她怕儿子哪一天会像他父亲一样消失,她牢牢地控制着儿子,呵护着儿子,在她的心里,儿子就是她的依靠,她绝对不可以儿子有对自己的任何背离。儿子渐渐长大成人,她利用她的泼辣与精明,为儿子安排了一个光鲜体面的工作——国家小公务员,虽然没有正式的国家编制,但在当地也是很不错的工作了,这样孝顺的儿子,又有这样好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女人可以配得上他呢?儿子可是她心目中天下最好的男人啊!有一天,儿子相中了刘家小女兰芝,母亲看她长得俊俏,手工也好,两家撮和,结为婚姻。但很快她发现,儿子因为娶了媳妇竟然忘了娘,不像原来那样天天守着自己了,自己悉心培养长大的天下最好的一等一的儿子竟然天天围着别的女人转了,这简直是对自己最大的打击与侮辱,这让她无法承受,她决不允许儿子背叛自己!她越看越觉得这个刘兰芝太利害了,那温柔的外表下有一颗阴毒的心——她竟然把我最爱的儿子给这么轻易地骗走了,她夺走了自己的一切!她开始百般地看不惯这个儿媳,她甚至听不得儿媳的声音,越看她越是一无是处,她那温柔的请安话语都是一种虚情假意,她整天忙于手工活计,都是故意做出样子欺骗儿子,老娘我一生什么没见过,你这样的妖女人,我一眼就看穿了你!她的心里,对儿媳产生了最直觉的排斥,已绝无再容忍相处的可能了。摊牌吧!她找到兰芝做了一次非常严肃的谈话。

兰芝只得向丈夫焦仲卿也做了一次摊牌:

做你家媳妇太难了!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兰芝带着无奈带着失望带着愤怒带着自强与不屈,向丈夫表达内心的苦。

焦哥痛苦啊,两个最亲最近的女人要闹崩,于是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这儿子也太不会说话了,你看他对亲妈说的那些话:妈呀妈,你看我命本来就不太好,好不容易取得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妇,打算好好过一辈子,我们俩还商量好了,要一起呢。这才二三年,人家也没啥错,你咋就不喜欢人家了呢!

这是对母亲应说的话吗?这也太不会当儿子了吧,一点技巧都不讲啊!在自己妈面前说我命本来就不好,这不是打自己妈的脸么?在自己亲妈面前说“我打算和媳妇一起呢”,这不是要妈的命吗?最后一句“人家也没啥错”这不分明一点也不给妈面子吗?这儿子当的!

焦母爆发了!

她不相信儿子竟然敢这样对自己说话,她不相信儿子为了一个别人家的女人敢对自己这样讲话!

反了天了你!

长期艰辛的生活历炼,早把她锤炼成了一个坚强不屈的女汉子!

儿子,你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要让孩子渐渐地离开,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的,他会没有担当。但她却紧紧抓住儿子不放,潜意识里是因为自己内心需要,需要一个男人。而儿子也会在无意识当中去到一个父亲的位置,成为母亲的依靠,他的命运将会为母亲而活,但他因为自小得不到父爱,因此他又缺乏男人的能量。这便形成了一种隐密的母子关系夫妻化,这里已容不下第二个女人存在。

焦母做为焦家新旧家庭系统的重要成员,她的性格心理思维模式,也必然地影响到其他的系统成员。

刘兰芝档案

基本情况:无父,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有一哥哥。

身分:专职家庭**

家庭关系:

与父亲的关系:应当是早年丧父,父亲的去逝一定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她一定强烈地渴望父爱,在她受别人欺侮时,在她遇到困难时,她多么渴望有父亲那双有力的大手的支持,但她没有。好在,她有个哥哥,这个哥哥从小就是她的安全的靠山,在她的心中,哥哥一定多多少少取代了父亲的位置。

与母亲的关系:她看到了母亲一个人支撑全家的艰辛,她的内心深处非常非常地同情母亲,母亲那么早地就没了丈夫,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求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虽然有哥哥做支撑,但做为一个女儿天然的本性,会让她同情母亲,想去保护母亲,她很想为母亲分担,她想让母亲更幸福,于是她一般不会惹母亲生气,她处处都为母亲考虑,她知道母亲一个人太辛苦,母亲脾气可能也越来越不好,但她都会隐忍,她在母亲面前很是乖巧,她很听话,母亲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聪明,学习很好,母亲为了她能过上幸福生活,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把她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淑女,她也完全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因为她的内心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她有着强大的内心,她从小无父,她希望母亲幸福,于是她发愤学习,努力长大,她要做一个母亲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只有照着母亲的要求,母亲才能幸福,自己才能有更好地生活。所以她是一个心理有支撑的女人,是一个才色兼备的女子,是一个有骨气有主意的女子。

与哥哥的关系:因为父亲的离逝,哥哥是她心中最重要的安全依靠,哥哥无形中已成为父亲的替身,所以,虽然心理很要强的她,事事都会顺着哥哥,听哥哥的言辞,天经地义!

她自己的性格:因为没有父亲,女儿会变得很强,因为她要追随父亲,她往往会更加同情她的母亲,她要为自己的母亲活出一个丈夫,她要成为母亲的依靠,她将为母亲而活,虽然有哥哥做依靠,但女性的天然同情心会让她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很坚强。因为对母亲的爱,她与母亲的关系应当很好,所以她的身上更散发着女性柔美贤慧的魅力。这是一个外柔内刚温柔贤良有气节有思想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走进婚姻,要么会找一个非常强大的男人,要么会找到一个不是很强大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男人,即一个软弱的男性。她也会很容易早早地谈恋爱,她还常常很容易做小三,因为她要找父爱找依靠,她很容易被成熟的男人吸引,因为她在寻找父亲。最终兰芝遇到了一个弱势男,说明命运让她成为一个更强的女人,她的心中本身就有着50%的因素是男人,因为为了母亲,她长期地训练出来一部分自己男性的力量——强者的阳刚。所以兰芝在被驱离焦家时,我们发现,她很有骨气,很有气节: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回娘家后,面对哥哥的心中烦,她更是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这是一个何等坚强的女人!她把一个女人的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正是这样的女人,在绝境时,她是很可怕的,她比男人更有力量,比男人更有主见,此时的她在心中已拿定了主意:

如果爱不可以重来,如果爱可以被人随意地更改,那就去!

焦刘夫妻系统

一、男人必须是男人,女人必须是女人。而焦中有一多半有些女性,而兰芝心中至少有一半有些男性,所以这对夫妻关系相处时,男只能围着女转。这就让焦母更加地无法忍受了。这是对女强男弱的家庭组合。焦母一定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自己天下最好的儿子怎么能这样呢!于是只好采取行动,向儿媳发动攻击,实事也正证明,刘兰芝绝非一般小女生,她果然也很爷们,走的时候竟然还到老娘那里显摆了一通,你瞧瞧她那是什么态度,也太不把老娘放在眼里了,果然心机了得啊——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这不故意的嘛!这不诚心的嘛!这不是故意向老娘示威的嘛!

你都是被我赶出去的人了,走的时候竟然一点也不哀哀凄凄缠缠绵绵,这太不女人了嘛。一个家庭中,本是正常的夫妻两性关系,我们会发现,他们二位却俨然成了两个男人的关系了,尤其丈夫不能守好丈夫位,那么妻子又怎么能够在强势的婆婆面前守好媳妇位呢?我们再看看焦仲卿那点节操:爱妻被亲妈炒了鱿鱼,他没有能力保护,不敢直接面对,而是说,你先回家吧,过几天我再接你回来。我单位事多,我这几天先去单位了啊,过几天我再接你啊,说好了啊,拉钩啊。有诗为证: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这是多少现实生活中男性的写照啊,家庭一有矛盾,马上躲单位加班。男人难,弱男人更难!

二、结婚数年,妻子贤能,在家没事,竟然两人没有孩子,这个夫妻关系无论如何是不稳固的,这个家庭系统无论如何是不完整的。谁的原因?不孕不育问题?

三、两人的感情基础并不真正牢固。两人离别时山盟海誓,但兰芝因为权宜之计暂时答应了兄长的再婚改嫁建议,当焦哥得知此信时,我们再看他的节操:哎哟,高升了啊,祝贺你啊,这才几天就又找了个好人家啊,我那磐石可是还结实着呢,你那蒲苇说断可就断了啊,以后你要大福大贵了啊,你过你的美日子吧,我!

有诗为证: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你看看他那衰男样子,不问缘由,先是一翻挖苦讽刺,冷嘲热讽,然后自己破罐破摔,不想办法,没有智慧,直接就是“我去”。只有极懦弱的人在极愤怒的时候才会这样地决绝。他对妻子的个性根本不了解,他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妻子对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放弃生命的内在动力

最终,两人还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地就想到?(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许多次的想的念头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地就能做到?(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想容易,真要去,是很难很难的)他们两人间的感情真的达到了非不可地地步了么?还是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亡的情结:我的父亲早早了,我的母亲过得那么艰辛,我怎么能过得幸福呢?有没有这样的情结存在并在暗暗发力呢?不然他们也太容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了吧。这个推测可能有些牵强。

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都是在自己最亲最亲的人那里,找不到可以调和的希望,儿子在母亲那里,找不到和解的路径,女儿在母亲在哥哥那里找不到和解的路径,妻子在丈夫那里找不到安全的保障,人是很难自杀的,但人在自己最亲最近的人那里,一但找不到和解的方向与希望,他们便很容易放弃生命,因为只有亲人,尤其是父母双亲,永远永远是一个人的生命力量的来源。那个力量源头被掐断了,生命就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力量。

我们再看看这个家庭吧:

二个儿子没有父亲。

二个女儿没有父亲。

二个母亲没有丈夫。

一个**的丈夫无力保护自己。

婆婆强力排斥儿媳,妈妈无力保护女儿

哥哥不尊重妹妹的心志

这个家族里,人与人之间的爱,都失了序位,

他们会去寻找爱的平衡,

于是,儿子去了父亲的位置

母亲会把儿子视为生命里的第二个男人

女儿会去拯救母亲,为母亲活出一个依靠,为自己活出一种坚强。

儿子没有父亲的爱,得不到一个男人的能量

这里儿子有些弱,这里女人有些强

女儿与妈妈有着共同的命运,没了丈夫,丈夫保护不了自己。

儿媳与婆婆有着共同的命运,失去丈夫,内在很强。

这里存在着以下关系需要思考:父子关系、父女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夫妻关系/两性关系、男弱女强问题、生命能量问题、不孕不育问题、婆媳关系、兄妹关系、姑嫂关系、爱情、离婚、再婚、自杀问题……

这个2千年前的故事,处处都是我们当今人的生活与命运。

一篇《孔雀东南飞》,万种家族关系命。

只有家庭问题,才会把一个生命彻底摧毁!

额外提示:

有没有感觉,刘兄在心理上多多少少也有点像焦仲卿,焦妹的生命经历是不是也会和兰芝有点像?还有兰芝是不是性格里也有点像婆婆呢?结过婚的读者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的媳妇越来越像你妈妈,虽然她俩从未停止过对抗。当然原文中未表,只是猜测。猜测无罪,疑罪从无。

结语:

谁都不可以单独存在于系统之外,任何人的命运,都是因为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因为系统的改变而改变。只有我们用系统的思维,才能看到那事件背后的隐密的力量。

邹浩的文言文多梅

1. 梅园记邹浩文言文翻译岭南多梅

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十六》宋 邹浩 原文及译文

原文

岭南多梅,土人薪视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它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徒倚篱边,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山间破竹声,恶聧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増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谕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顒顒昂昂,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顾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羮,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吷于其前。姑与客饮酒。

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十六》宋 邹浩 原文及译文

译文:

岭南有很多梅树,当地人把它看做薪柴,不是非常喜欢梅花的人,不懂得欣赏玩味。我旅居在昭平,住的地方是姓王人家的房子,屋后半山腰上,有一株梅树数尺环抱,有几丈高,树冠覆荫范围有四十步之广。我平日闭门不出,没见过其他梅树长得如何,向当地人问起,都说很少有能和这株相比的。然而这株梅树正在王氏房舍东面,(王氏)穿过树荫下铺路,靠着梅树身边做篱笆,还有一丛一丛的竹子榛棘,也争相生长在梅树旁边。我早就为这株梅树动心了,然而看王氏拘束于阴阳吉凶的说法,不敢作出改变。不久遇上花开的季节,我只能在路旁徘徊流连,徒然地靠在篱笆边上,和他一起享受天然的快乐罢了。想要请位客人喝上一杯,竟然找不到共坐谈心的地方。

有一天正坐在阁上,忽然听到山间传来砍竹的声音,我就拄着拐杖去看看。原来是王氏正要沿着道路增设篱笆,以求以后更多的益处。我欣然道:“正好啊!正好啊!就劝说让他们将道路绕过梅树,把篱笆后撤后远离梅树,看到丛竹杂木就砍伐掉,这样环绕梅树数百步的范围,圈划起来成为一个园圃,没用多久,梅树(看起来)就体貌端庄,器宇轩昂,挺拔卓立,直入云霄了。看上去就像伊尹放下农具而接受礼物,吕望丢下鱼竿而登上车子,就像周公辨清流言而穿上帝王服饰。后来我西行归去的时候,前观无尽山岳蜿蜒如游龙,回望无限景致动人若仙宫;再看这株老树,左看道相随,右看佛相伴,其中气象无穷无尽,都在这株梅树的精神之中了。

那天还是从前的天,山河还是以前的山河,而抬头低头之间,随着梅花的变化而不同。梅果真有什么不同吧?还是没有什么不同呢?梅树虽然没有说什么,我懂得其中的原因了。从前黯然失色,不是梅的过错,是时运啊:如今显赫,也不是梅的功绩,还是时运。人因为时运的不同来看梅树,而梅树的性格自有根本,从古到今本来就存在。所以寿阳公主以梅花装扮自己,梅不以为是滥俗,傅说以梅调羮,梅不以为是劫难。更何况我狭窄片面的看法,又怎么能够在梅树的面前发此微不足道的议论呢?还是姑且和客人喝喝酒吧。

2. 文言文,梅园记,邹浩,全篇翻译

梅园记行 近来心情郁结,适逢好友邀我同往梅园一行,我欣然答应。

午后阳光明媚,春日的脚步日益临近,从学校驱车,一小时便已到达。初入梅园,迎面扑来的便是春日的气息,满目是洋洋洒洒的绿色,枝头的新绿,灌木的翠绿,草坪的嫩绿,漫园碧透。

沿着园中小道而行,微风细细,不久便走到了植梅的山坡。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红梅开得正盛,红得透彻,红得热烈,宛如一条赤焰,在山间燃烧。

梅园春日的红与绿,是多么浓墨重彩,惊心动魄的一笔啊! 走入梅林,在绿树掩映,红梅环绕的林间,零星可见荣家的屋子,梅园以前是无锡荣家的私人园林,但这些建筑既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也不是苏州园林山水相映,一步一景的风格,屋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屋内的装饰也很是简单,摆放着普通的家具陈设,好像这里不是豪门的故居,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只有墙上的老照片在向我介绍着以前的主人。

梅园已经没有多少荣家的痕迹了,这里没有豪门的奢华,一切都显得很平静,淡然。而恰恰是这内里的平静与淡然吸引着我。

我在那些老照片之中探寻着荣家的足迹。 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到荣毅仁先生的实业救国,再到荣智健先生的为国谋利,荣家的历史,亦如梅园的红与绿:“红”是那一心为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绿”是荣家一门三代为祖国经济所播撒的无限生机。荣家,在国家经济这个大舞台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坚守执着,演出者国民经济的华美乐章。

荣家的家史就是我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逐步振兴的缩影。这是多么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史诗啊!但即使是如此,荣家也没有普通豪门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

因为他是一心为民的,他将自己与国计民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亦如那笑傲春风的红梅,就像毛主席词中所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绪到达这里,我的心也随之释然 。我过度执着于有形的小舞台,希望用在台上的激昂文字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夸奖,但事与愿违。

近日为之苦恼,今日终于了然。舞台何其广阔,生活就是舞台。

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观众或许会因为你的表现而肯定你,但更会因为你的奉献而感念于你,只要心怀奉献之心,只要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台下的观众展露笑颜,你的价值便已经实现,又何必在乎那虚妄的功名? 半山腰上有一个豁然洞,进入洞里,路面湿滑,坡陡难行,抬头只看见一星光亮指引,但缘道而行,不久便走进一个开阔的石室,阳光从天窗中透进来,洒在石室的地面上,就像聚光灯照在舞台上,从石室的侧门出去,就是梅园的正大门。 归去,太阳西陲,梅园又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3. 文言文,梅园记,邹浩,全篇翻译

梅园记行

近来心情郁结,适逢好友邀我同往梅园一行,我欣然答应。 午后阳光明媚,春日的脚步日益临近,从学校驱车,一小时便已到达。初入梅园,迎面扑来的便是春日的气息,满目是洋洋洒洒的绿色,枝头的新绿,灌木的翠绿,草坪的嫩绿,漫园碧透。沿着园中小

道而行,微风细细,不久便走到了植梅的山坡。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红梅开得正盛,红得透彻,红得热烈,宛如一条赤焰,在山间燃烧。梅园春日的红与绿,是多么浓墨重彩,惊心动魄的一笔啊!

走入梅林,在绿树掩映,红梅环绕的林间,零星可见荣家的屋子,梅园以前是无锡荣家的私人园林,但这些建筑既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也不是苏州园林山水相映,一步一景的风格,屋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屋内的装饰也很是简单,摆放着普通的家具陈设,好像这里不是豪门的故居,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只有墙上的老照片在向我介绍着以前的主人。

梅园已经没有多少荣家的痕迹了,这里没有豪门的奢华,一切都显得很平静,淡然。而恰恰是这内里的平静与淡然吸引着我。我在那些老照片之中探寻着荣家的足迹。

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荣毅仁先生的实业救国,再到荣智健先生的为国谋利,荣家的历史,亦如梅园的红与绿:“红”是那一心为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绿”是荣家一门三代为祖国经济所播撒的无限生机。荣家,在国家经济这个大舞台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坚守执着,演出者国民经济的华美乐章。荣家的家史就是我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逐步振兴的缩影。这是多么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史诗啊!但即使是如此,荣家也没有普通豪门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因为他是一心为民的,他将自己与国计民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亦如那笑傲春风的红梅,就像毛主席词中所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绪到达这里,我的心也随之释然 。我过度执着于有形的小舞台,希望用在台上的激昂文字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夸奖,但事与愿违。近日为之苦恼,今日终于了然。舞台何其广阔,生活就是舞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观众或许会因为你的表现而肯定你,但更会因为你的奉献而感念于你,只要心怀奉献之心,只要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台下的观众展露笑颜,你的价值便已经实现,又何必在乎那虚妄的功名?

半山腰上有一个豁然洞,进入洞里,路面湿滑,坡陡难行,抬头只看见一星光亮指引,但缘道而行,不久便走进一个开阔的石室,阳光从天窗中透进来,洒在石室的地面上,就像聚光灯照在舞台上,从

石室的侧门出去,就是梅园的正大门。

归去,太阳西陲,梅园又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4. 夏梅说文言文翻译

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l来赏梅的人)开始始冷清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的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

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5. 译文《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词作: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萧泰来词作:

千层霜打万层雪裹,梅花受尽了寒冷的折磨,亏得它生来一副瘦硬的骨骼。它什么都不怕,即使用号角将《梅花落》吹彻,也要坚持绽放枝头的花朵。面对严霜酷雪,它全无惧色,傲然挺立,生机勃勃。它超凡脱俗清白高洁,它枝干横斜的疏影也很特别,它在万籁俱寂中孤独开放,理解它个性的只有与其相似的天上明月。它原来就没有在春风中邀宠的性格,怎能相聚一处,与海棠相互诉说?

6. 文言文“苏州多产梅

苏杭盛产梅。有的人说:“梅树以枝干弯曲、倾斜、稀疏为美。”

出自:

《病梅馆记》

作者:

龚自珍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赏析: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7. 梅的文言文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8. 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 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

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庚子正月八日,自昆山发棹,明日渡湖,舍于山之阳路苏生家。

时梅花尚未放,余亦有笔墨之役,至元夕后始及游事。翻译: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

洞庭梅花不必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 游人到达那里。所以啊我年来都会避开玄墓、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

庚子正月八日,乘船送昆山出发,第二天渡过洞庭湖,在山南路便的苏生家居住。这时梅花还没有开放,我也就做些画画写字之类的事,到了正月十五后才开始准备游玩的事。

原文:十七日,侯月鹭、翁于止各携酒至郑薇令之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

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翻译:正月十七,侯月鹭、翁于止两人各代了就来到郑薇令的花园。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飘荡在袖间。

临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色的梅花镶嵌与期间。仓古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

其中一颗梅花横于水面之上。我酒喝正当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额花影和人影。

灵感突然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原文:其明日,乃为长圻之游,盖长圻梅花,一山之胜也。

乘篮舆,一从者携襆被屐过平岭,取道周湾,一路看梅至杨湾,宿于周东藩家。 明日,东藩移樽并絜山中酒伴同至长圻。

先至梅花深处名李湾,又止湖滨名寿址者,怪石屴崱,与西山之石公相值。太湖之波,激荡其涯,远近诸峰,环拱湖外。

既登高丘,则山坞湖村二十余里,琼林银海,皆在目中。还,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

晴日微风,飞花满怀。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阑,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岩房。

翻译:正月十八,才到长圻游玩,大概长圻的梅花,也就凭借着一座山还可以观赏。乘坐篮舆小轿,大家一起翻山通过平岭经过周湾,一路赏梅到杨湾,晚上在周东藩家住宿。

第二天,东藩和絜山中酒伴一同来到长圻,先去了梅花林深处的李湾,在湖边的有名的寿山前停止。怪石嶙峋,山势锋利,与西山的石公山要相对望。

太湖的水泊,拍打着寿山的悬崖,远近的山峰,外湖的外边环绕。然后登上高耸的山丘,则小山,船坞,湖水,村庄二十余里,放佛是玉雕的树林,白色的海洋,全部收入严重。

回来,路过能仁寺,寺中的的梅花有几百株,树的年龄格外古老,有很多苔藓生长在树上,看上去斑斑点点,晴天时候微风佛过,梅花便随风飘落满怀,这时候在树下饮酒作乐,天色变暗,酒席结束,大家各自散去,我便借宿在寺中的翠岩房。原文:自是日,令老僧为导,策杖寻花,高下深僻,无所不到。

某胜处,有所谓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者。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或携酒,或携菜及笔砚弈具,呼弈客登山椒对局.仍以其间。

闲行觅句,望见者以为仙人。足倦则归能仁寺。

山中友人,知余在寺,多携酒至,待于花下。往往对客吟诗挥翰,无日不醉。

余意须俟花残而去。翻译:第二天,让老的僧人作为向导,扶着手杖寻找梅花,高矮偏避,没有不到的地方,在景色美好的地方,有被称为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的地方。

每天都随意选择地方,有的时候知道一处,有的时候要到几处,有时带着酒,有时带着菜或者笔墨纸砚,棋具等。召唤登山的客人来对弈几局,就这样在其中游玩,偶尔做几句诗词,其他人都以为见到了仙人。

累了,则回到能仁寺。山中的朋友知道我在寺中居中,经常带着酒前来拜访,我便于梅花树下宽待他们。

常常和客人一起挥毫泼墨,没有那天不醉的。我的想法是像这样一直等待梅花残落方才离去。

原文:二十四日,路氏复以肩舆来迎,遂至山之阳。明日,策杖至法海寺。

归途闻曹坞梅花可观,雨甚,不能往,遥望而已。 又明日,往翁港看梅,复遇雨,手执盖而行。

翻译:正月二十四日,路苏生又称坐着轿子前来迎接我,所以我有趣了山的南面。第二天,持手杖到了法海寺,回来的时候听说曹坞梅花可以观赏,雨下的非常大,不能去。

只能在远处遥望了一下。又过了一天,前往翁港赏梅,又遇到了雨,这次手持着雨伞行走。

原文:二月朔,天初霁。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

欣然诺之。薇令尚在书馆,余已先步至其园,登高阜而望,如雪者未改也。

徘徊池上,则白梅素质尚妍,玉叠红梅,朱颜未凋,绿萼光彩方盛,虢国淡扫,飞燕新妆,石家美人,玉声珊珊,未坠楼下,佳丽满前,顾而乐之。就偃树而卧,方口占诗句未成,而薇令自外至。

薇令读书学道,吾之畏友,顾取余狂兴高怀,出酒共酌。时夕阳在树,花容光洁,落英缤纷,锦茵可坐。

酒半,酌一卮环池行,遍酹梅根,且酹且祝。已复大醉,每种折一枝以归。

探梅之兴,以郑园始,以。

宋代林逋《省心录》

省心录 原文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今译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原文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易,犯而不校难。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今译 做善事容易,做了善事而逃避好名声就难了;不触犯他人容易,触犯了他人心里不计较就难了。为人处世,遇到有人对我蛮横无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丛中一样,荆棘挂住了衣服,只能缓慢前行小心地拨开荆棘就是了,荆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这样一来便能做到心中不劳累,而化解仇怨。 原文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今译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原文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网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今译 追求声名的人必然会危害其自身,广积财富的人必然会给后代带来灾祸。行善作恶迟迟得不到报应,并不是上天疏忽大意,而是上天想成全君子而灭掉小人。灾祸和福祚是上天用来表示慈爱之心的手段,就像雷雨雪霜一样,都是为了培育滋养万物。所以君子担心有灾祸便恭敬戒惧,小人得了便宜便忘了危险。君子害怕祸来反而会招来福祉,小人以疏忽之心看待福祉反而会招来灾祸,这就是《左传》所说的「祸福没有定数,全由各人自召」。 原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今译 必须有出世者的宽广胸怀,才能入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受到尘世的各种利诱纠缠而使自己迅速堕落;必须有入世者的深刻体验,才能出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变得空虚无聊而使自己难以把持人生。 原文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今译 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原文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今译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今译 有时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十分恼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他或许自己慢慢就会悔悟,不必要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原文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今译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给我降下难以预测的灾祸。 原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今译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原文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何如内照;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 今译只要完全消除对尘世的眷恋之情,那么心灵之镜就会明亮澄彻,所以从外部关注自己的影像,不如从内部进行自我省察,驱除庸俗的念头;只要看破红尘,打消对如梦幻泡影一样的世事的执著之念,那么自身天性就会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要做世间少有的通达超脱之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家内心的那一份纯真。 原文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为识神,譬之水涌为波,不离此水;圣人悟妄而归真,识神转为智慧,譬之波平为水,当体无波。 今译凡夫俗子迷失真性而追求虚妄,将智慧转化为对事物的看法,就好比水中掀起波浪,而这种看法始终受其智慧所支配,就像浪花离不开水体;圣人达士看破虚妄而回归真如,将各种看法升华为智慧,就好比波浪平息后的一潭清水,应当很好体味这种无波之水的博大精深。 原文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今译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不再怨天尤人。 原文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今译不要因为别人辜负我就打消行善济人的念头,想想我当初帮助别人时,只不过是在同情心驱使下做出的举动,并未想着要别人报答。至于说遇上了忘恩负义的人,不必与之计较,付之一笑罢了。 原文正人之言,明知其为我也,感而未必悦;邪人之言,明知其佞我也,笑而未必怒。于此知从善之难。 今译正派人的话,明明知道了为了我好,内心感激却未必高兴;奸邪人的话,明明知道是在奉承我,但听着十分顺耳,所以未必生气。由此可知听取忠言是多么艰难。 原文面有点污,人人匿笑,而已不知,有告之者,无不忙忙拭去。若曰:点污在我,何与若事?必无此人情。至告以过者,何独不然? 今译 脸上有个污点,别人见了都暗自发笑,而自己还不知道,一旦有人直言相告,马上就用手拭去。如果还说:「我脸上有污点,与你有什么关系?」就不合乎人之常情了。可是当别人指出自身的缺点错误时,人们的态度为何就不是这样呢? 原文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旨从不忠不恕生出。 今译 事情过后议论别人,身在局外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身在局外议论局内的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原文读古人书,与贤人交游,最不可苟为同,又不可苟为异。二者之失,总是胸无定力,学问中便有时势趋附,非谄即矫耳。 今译读古人的著作,与贤能的人交往,最忌讳轻率地表示附和赞同,也不能够轻率地表示异议。之所以会犯这两种过失,都是由于心中缺乏主见,做学问时就掺杂有趋炎附势的成分,不是曲意逢迎便是虚伪矫饰。 原文人于横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燥火涣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养气、讨便宜、求快乐最上法门,切莫认作道学家虚笼头语看过。 今译人们在遇到别人蛮横无理的时候,往往怒火中烧,可是忽然转眼一想自己也有过错,不知不觉怒气就消失得干干净净。由此看来孟子所强调的自我反省,实在是息事宁人、涵养正气、受益获福、求得身心快乐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当作一般道学家的套话来看待。 原文 人作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复,不可烦碎;代人作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复,耐得烦碎。 今译人们在做事时绝不能够拖拉,不能够反复多变,不能够斤斤计较;可是替别人做事时,却特别需要耐得住拖延耽搁,耐得住反复多变,耐得住琐碎烦乱。 原文 己所有者,可以望人,而不敢责人也;己所无者,可以规人,而不敢怒人也。故恕者推己以及人,不执己以量人。 今译 自己所具备的美德,可以希望别人也具有,但是不能强求别人具有;自己所没有的品德,可以规劝他人具有,却不能怪罪别人没有。因此待人宽容的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来体察别人的感受,决不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衡量别人。 原文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今译能经常感到满足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沦落贫穷;能够做到不贪求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卑贱;能将躯体看作身外之物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患病;能够做到不贪恋生命的人,上天不能使其亡;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困顿;能积极奖掖后进、培养人才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孤立;能挺身而出,为天下所有人以及子孙后代造福请命的人,上天不会使其陷入绝境。

高俅怎么的(高俅最后被谁杀的)

高俅怎么的

《宋史》并无高俅传,而且与他沆瀣一气的童贯的传记里也只字未提高俅。因此对他的下场,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正常亡,并没有于非命。

1.南宋王明清在《挥尘后录》中记载:

"靖康初,佑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于牖下。"——高俅归老林泉,善终。

2.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对高俅也是一笔带过:

“上皇过浮桥,卫士攀望悲号,贯惟恐前行不速,为寇所及,遂命胜捷军射退卫士,向亳州进发。还有徽宗幸臣高俅,亦随了同去。”——高俅曾随徽宗逃难。

“梁方平、赵良嗣等,亦次第诛,朱_亦伏诛,惟高俅善终,但追削太尉官衔罢了。”——奸臣高俅运气很好逃过了杀身之祸。

3.《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于靖康元年:

“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4.不过民间还有另一说法,说高俅是被冤杀的。此说不可信,仅供参考:

“高俅是山东人,本姓严,被其主人派往端王赵佶府上送东西,正巧赵佶在园中踢球,也是他时来运转,球滚到高俅脚前,他把球踢回去,而且踢得老高老高的,赵佶高兴地叫道:‘好一个高球!’就把他留下陪殿下踢球,于是他索性改宗名高俅,从此飞黄腾达起来。他为人孝顺,母亲对他说:“我一辈子没到过京城,没看到金銮殿。”要高俅带她上京城开开眼,高俅说京城太远了,我为老娘造一座金銮殿吧!哪晓得这一造就_嗦了。皇帝办了他大逆不道之罪而问斩。临刑时,他对皇帝说:‘如果杀我冒了白血,就证明我是冤枉的,冒了红血就是我罪有应得。’谁知一刀斩下,竟冒了白血。皇帝知道杀错了,就为他大办丧事,大肆抚恤,极尽哀荣。”

顺便说一下其他几个同时期的奸臣

高俅寿终正寝

蔡京被贬岭南途中于潭州

童贯被监察御史张澄砍下头颅

杨戬说不清楚,他传说太多,很混乱

高俅最后被谁杀的

《水浒传》原著中高俅没有。

《水浒传》的结局,高俅依然是朝廷太尉,《靖康要录》记载当时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童贯被处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皇帝下旨处。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提前离开了江南回到了开封,才免于一。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于靖康元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天子当挂服举哀。“译文:靖康元年,高俅是太学博士,三司高俅病,皇帝穿丧服为他举行葬礼。

扩展资料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

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绝。

高俅的性格特点

一、小人性格,见风使舵,趋炎附势。高俅原是市井无赖,后来攀上小王督太尉,开始他的官途。谁都不知道高俅在遇到端王的时候,那一脚“鸳鸯拐”是有预谋还是偶然,但是自此,高俅平步青云,成为了北宋的高太尉。

二、“穷人”性格,自卑懦弱,不承认自己的过去。这里的穷不仅仅是指贫穷,还有思想的贫瘠。

我们知道,高俅原名高_,以高俅的文化水平,也只能将“_”改成“俅”了,因为一个是动物的毛皮的偏旁,一个是人的偏旁,高俅改来改去改成“人”字旁,一来是觉得自己身份地位提高了,人模人样;

二来是想要否认自己的过去,想要抹去自己人生的污点。更在自己发达后看不起穷人,忘记了自己曾经跟他们一样。

三、奸臣性格,奸臣大多奸诈狡猾,心胸狭窄,高俅在《水浒传》中,不遗余力的打击梁山好汉,而且是谁得罪他,他就狠狠的报复谁,绞尽脑汁的设计陷害!

而且在后来的抗金斗争中,高俅不顾家国灭亡,设计陷害忠良,为了一己私利,弃国家大义于不顾,中饱私囊,也无怪最后结局凄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俅

林冲老婆怀了谁的孩子

《水浒传》林冲老婆怀了高俅的孩子。

林冲这个人天天嘴上说着多么的爱自己的老婆,但是真的当自己的老婆被别人欺负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点办法,但凡是个人都得有点阳刚之气,但是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却在高俅面前畏畏缩缩,成为了缩头乌龟。

《水浒传》林冲的结局:

不错林冲在高俅心中有一些份量但被林冲高估了。舍不得努力奋斗得到的成果和爱慕须荣才中了间计,于是高俅让人卖刀给林冲时,面对宝刀爱不释手心想听说高俅也有一把宝刀不知谁的更好呢。面对高俅提出比刀时竟忘了约见的地方是军事基地是不能带刀的规定。林冲被陷害妻子被凌辱后自尽家破人亡,施耐安把林冲一生写的凄惨,没在征方腊上而病可惜了。

水浒传得最惨的十人

排名为:井木犴郝思文、浪里白条张顺、玉幡竿孟康、赤发鬼刘唐、双枪将董平

1、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因其母亲怀他之前梦见井木犴投胎,因此绰号井木犴。郝思文精通十八般武艺,是关胜的好兄弟,上了梁山之后立下诸多功劳。在征方腊的杭州之战中,郝思文和徐宁一同率领哨队巡哨,遇到了方腊军队的突然袭击,奋力突围不成后,他被南军活捉入城,徐宁为救他中了毒箭,最终中毒而。郝思文被俘之后,被方天定凌迟处,首级被悬示于城头。

2、浪里白条张顺

跟随宋江攻打方腊时,兵马杀到杭州城下,张顺想孤身一人作内应,就潜水向水门游去,不料碰响水帘挂着的铜铃,惊动南军,从城上把滚石和擂木一齐往下砸,可怜一世水中豪杰,竟被砸在湖底

3、玉幡竿孟康

在征方腊的乌龙岭之战中,孟康和阮小二驾船作战,结果被敌军围困,阮小二不愿被南军捉去受辱,便自刎而。孟康将阮小二自刎,正欲跳水求生,结果被南军打过来的火炮击中头盔,透顶被打做肉泥,成为了梁山上唯一一个在热兵器下的人。

4、赤发鬼刘唐

还是在杭州之战中,刘唐跟随卢俊义前去攻打候潮门,结果被敌人守军砍断绳索,坠下闸板,刘唐连人带马一同于闸门之下,被砸成肉泥。宋江闻说刘唐战,感到非常的伤心,痛哭不止。

5、双枪将董平

董平原是东平府的兵马都监,被宋江用计擒上山。董平善使双枪,有万夫不当之勇,被人称作双枪将,是梁山上的马军五虎将之一,排名第十五。董平上梁山后,也曾立下很多战功。后来在征方腊的独松关之战中,董平先是被火炮击伤左臂,因报仇心切,就和张清私自出战,结果被张韬从背后一刀拦腰斩断,做两段。

水浒108将惨图

108将的亡从征方腊打润州开始。

1、?打润州:宋万、焦挺、陶宗旺;

2、打常州:韩滔、彭_;

3、打宣州:郑天寿、曹正、王定六;

4、打苏州:宣赞;

5、打常熟:施恩;

6、打昆山:孔亮;

7、打杭州:郝思文、徐宁、张顺、索超、邓飞、刘唐、鲍旭、侯健、段景住等战,张横、穆弘、孔明、朱贵、白胜、朱富、林冲、杨雄、时迁等病逝;

8、打独松关:周通、张清、董平;

9、打德清:龚旺、雷横;

10、打乌龙岭:阮小二、孟康、解珍、解宝、马麟、燕顺、郭盛、吕方;

11、打睦州:王英、扈三娘、李衮、项充;

12、打昱岭关:史进、石秀、陈达、李忠、杨春、薛永;

13、打歙州: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_、魏定国、李云、石勇;

14、打清溪: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

15、丹徒:杨志病逝;

16、卢俊义被毒杀;

17、李逵被毒杀;

18、宋江被毒杀;

19、吴用、花荣在宋江墓前自缢。

活下来的人:

1、出家:公孙胜、朱武、樊瑞、武松;

2、返乡:杨林、裴宣、宋清、穆春、戴宗、阮小七、柴进、李应、杜兴、邹润、蔡庆、蒋敬;

3、出海:燕青、李俊、童威、童猛;

4、朝廷任用: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安道全、关胜、黄信、孙立、孙新、顾大嫂、凌振、呼延灼、朱仝。

求《菜根谭》原文及译文txt

《菜根谭》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

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

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

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

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

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翁曰:‘善,

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

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

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

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

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

尔,应知珍重。’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厥后历理常往事

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

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耳。既

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

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

缮写,重为刊刻。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

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

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其首命题,又

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

有味也。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

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

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

哲。即此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谨识。

前 言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

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

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

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这股风又影响回

国内,便在读者群中出现了争读《菜根谭》的热潮,至今不衰。据说起名《菜

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

也有人说是,“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书中所表达的

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

套出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

的独到见解。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

十百字不等,共360 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

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

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

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

此次编译,按照内容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

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

该书的系统性,方便读者。

一九九四年八月

文白对照注释评析

菜根谭

——为人处事大全

唐汉 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

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

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

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注解

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

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评语

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

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人

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

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

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

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

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

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

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

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

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

力并为此尔虞我诈,你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

多些洒脱是很可贵的。

二、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

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注解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

之。”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评语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

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

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

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

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

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

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

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

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

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

易知。

译文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

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注解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

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

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评语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

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

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

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

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

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

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

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

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

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

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

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

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

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四、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

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

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

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注解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欣欣:草木茂盛貌。

喜神:心神,愉快。

评语

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

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

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

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

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

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

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

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

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

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

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

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

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五、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

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

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

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

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注解

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紧。

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天地阴阳之气,

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

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

贞明:指光辉永照。

评语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

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

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

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

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

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

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

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

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

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

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注解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评语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

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

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

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

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

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

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

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

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

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七、心地放宽身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匮之思。

译文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后

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注解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

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

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

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

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

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

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留,虎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

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

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

宽厚。

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

法。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注解

路径:小路

评语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

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

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

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

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

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

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

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

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注解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评语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

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

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

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

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

一起为社会服务。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

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

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注解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

人态度。

张本;前提,准备。

评语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

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

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

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注解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评语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邮箱 已发送 全文

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