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器的上一句是什么-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前一句
1.什么不琢不成器人不什么不知什么
2.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树不修不够型什么意思?
什么不琢不成器人不什么不知什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拼音是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yì,意思是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刻苦学习,就不会懂得处世的道理。出自《礼记·学记》,表达玉石不加工,就是顽石一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人不学习知识,便会愚昧无知,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材。当然,学习的作用不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能给人智慧,使人高尚。
一位人类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除了先天的弱智外,一般人的智商大体接近。换句话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别人能想到的,你也能想到。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一生无所作为呢?除客观因素外,后天的学习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经典故事
有两块颇具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个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释迦牟尼像。雕刻师发现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决定先雕这块石头。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
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这段时间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有好的成就。”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说:“我不干了!”这块石头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
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
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树不修不够型什么意思?
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树木如果不修剪,就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出处:王应麟〔宋代〕《三字经》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扩展资料:
赏析: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切合实际一些。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天生来像一张白纸,后来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便在白纸上画出了各种图画。玉石同白纸显然不一样的。白纸什么都没有,而玉石则包含了潜在的有用成分和价值。白纸上的痕迹是外力机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则是让他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