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饰非诿过于人-文过饰非诿过于人。文的意思
1.清朝为什么如此多争议?
2.和绅和纪小岚刘庸他们是谁先入朝当的官 按顺序说一下
3.你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4.善读「论语」19.8:真小人见利则喜,伪君子有过必文
5.关于和珅的资料,详细的
清朝为什么如此多争议?
1,找替罪羊。中国人自古以来狂妄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结果近代以来被西方工业强国和西化成功的日本打得满地找牙,财富被抢了个精光。国势疲敝至今。不从自身文化和制度上找原因,只能找个替罪羊。清朝倒霉就倒霉在偏偏就是这个最后的王朝。它不顶缸,谁顶?
2,种族主义作祟。汉民族自古作为主体民族以文明开化自居,视其他民族为胡蛮夷狄,自己得势时就使劲欺压人家。自己弱的时候,就不停地在文化和历史上抹黑对方。而清朝以外族而入主中原,关键是对方还打破了汉人阿Q式的自我宽慰“胡人无百年之运”的所谓魔咒,君临“高贵”的汉人268年。恨啊。要不是外国入侵严重削弱了其统治,恐怕还推翻不了呢。想来这就让汉人咬牙切齿:妈的,老子当家时那么牛(其实也未必怎么牛),你当家衰成这个样子,把我积攒的家底(其实无论是领土扩张还是后来由于外贸入超而导致的白银大规模流入都是在清朝中期治理时发生的)败了个精光。把屎盆子扣在你脑袋,你还敢说冤?
所以说,中国华夏文化是一个不思进取和缺乏反省的文化,诿过于人和文过饰非是其精髓。
和绅和纪小岚刘庸他们是谁先入朝当的官 按顺序说一下
清乾隆年间步入仕途最早的是刘墉,其次是纪晓岚,最后是和珅。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乾隆十九(1754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18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踏上仕途,和珅参加了这年的科举但是落榜,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月,被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3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人物简介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号文清。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官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
你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优越感是指蔑视或自负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感,比如具有职业优越感,外形优越感,能力优越感等,一般是指自以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优于别人、强于别人的心理状态。
人往往会产生优越感,因为人总是具有某些优势、某种能力、某种创造力、某种成就,使他自我感觉优越于他人、超过他人。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人的一生,为什么不想要优于他人呢?为什么不可以拥有比他人更丰厚的储蓄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的要求,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也可以说,这个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拥有,可怕的是,这个感觉一旦出现并且膨胀,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了主导,使他不再具有危机感。拒绝吸收、活力下降。虚火上升,气血不畅、时间久了,人就会失去平衡,感到迷茫、意志在退,眼光黯谈,更严重还会引起人生悲剧,这并不是骇人听闻。
因为,人总是想要寻找优越性。其实是要摆脱自卑感,寻得优越感的表现,他将人整个的生命动机应用于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他认为优越感就是想办法获取权利,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有优越感的人,常常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这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面前往往有两种人,彼此的人生之所以变得不同,目标也完全不同,其中一种也许天生就有优越感,尽管自己没有过人的长处、没有能力、没有创造、没有成就,也一直自感优越。他们为能利用特定的地位和内部消息,去发展自己强烈的占有欲,有特无恐地做着不劳而获的事。他们因为能轻易地对事情指手画脚,强加管理,来证明自己无所不能而有优越感,他们以能够到达他人无法到达的宝塔而感到快乐,他们不只是优越,甚至可以说是目中无人,如果有人想跟这一类人讨论优越感,不异于为瞎子点灯、无事生非,自取无聊。
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到达目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付出与奋斗,其中很多人在事业上做到了有所成就。由于成功来得不易,在光环中,他们忘不了自己才华火花的绚丽,往往会陷入对成功的无休止的陶醉中,以至于经常忘记别人曾经给过他的支持与帮助,以及自已曾经出现的许多过错,听人说话开始不经意,公众场合开始自我吹嘘。
每说一句话,都忍不住要发表自己的建议,三句话离不开一个“我认为”,俨然自己是一副前辈的模样。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甚至文过饰非、诿过于人,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尽管有时候也说一些帮助提意见的话,可是骨子里依然很优越。十分可惜,这种人也许不清楚,他们的优越感是趁虚而入的。一定要知道,人生一口气,气通过自我炫耀排空了,优越感自然就进来了,会有人问:难道我就不能说话吗?话当然要说,但是要看怎么说?说什么?凡是有建树的人,为了凝聚一班人,总是会讲很多大道理,用已有的胜利和光明的前景去增加斗志,尤其是那些优雅的学者,更能做到对他人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对于曾经自己的那些光辉的事迹,一般都忍住不说,轻易不动声色,除非真的要说,也总是借题突出他人,竭力淡化自己,不卑不亢,从不多加谊染。当然,也有人并不爱好侃侃而谈,只是偶然出现一两句 关键间,用简练的方式流露出自己的优越,那些城府深的人,别人轻易猜不出他的想法,但是优越之感一样会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他的身上,到必要时才发作,更为可怕。
还有些人物质条件丰富,如他拥有豪华的住宅,气派的车,殷实的家境等,由此自然会流露出优越感,不足为奇。他们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大,手脚也变得越来越长,自由度在开高,行动大大方便了。他们不愿意再多做小事,开口闭口:“让其他人去做吧! ”他们待人不再随和,学会了指使别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他们的需要才是天下最大的事。wx→zgttc666
善读「论语」19.8:真小人见利则喜,伪君子有过必文
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有过恶一定会掩饰。”
注释
“子夏”,孔门十哲文学科弟子,小孔子44岁。15岁即入孔门,曾随孔子周游列国。
“小人”,此处指无德者。
“文”,音“问”,掩饰。
评析
“小人之过也必文”,其中的“必”字其实大可商量。“小人”有“真小人”和“伪君子”之分。真小人往往不“文”其过,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也有“羞恶之心”,而是因为他们价值观倒错,对于过恶根本就不以为耻。伪君子则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因为利欲熏心,所以会文过饰非,以获取利益、逃避责任。真小人常常是“盗亦有道”,而伪君子则是“盗亦无道”,毫无底线、不择手段。
伪君子总是诿过于人。要么将过错的责任推给“甲乙丙丁戊”,要么就推给“庚辛壬癸”,就是不肯“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若是无法推卸责任,它们就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自我美化、自我吹嘘,为此不惜篡改历史、编造教科书。它们自我标榜“XX、XX、XX”(以上隐去六字),但事实上却卑鄙、无耻、荒谬。它们惮于改过,却不惮于文过饰非,甚至在做恶之前,就会先为自己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美其名曰“XX”、“为XXXX”(以上隐去六字)。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30)。而文过饰非,是为恶矣!
孔子人称圣人,但他却非常谦虚,从不自大。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7.34)。是故自诩“伟大”者,若非夜郎自大,就是骗子,是伪君子,是“过也必文”的“小人”。
关于和珅的资料,详细的
续…………
权臣垮台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倒了。当天,嘉庆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并召朱珪迅速回京。
正月初四,嘉庆谴责在川镇压白莲教的将帅冒功请赏,并解除对这件事负主要责任的和珅与福长安的军机大臣职务,命他们昼夜在大内守灵,隔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正月初五,官员纷纷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
正月初六,嘉庆进行人事调整。
正月初八,嘉庆命令上奏文件直接送给他,军机处不得抄录副本。
正月初九,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职务,交由刑部,并命查抄和珅家产。
正月十一,嘉庆宣布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要各省督抚表态。
正月十五,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请求将和珅凌迟处。
正月十八,在京大臣奏请将和珅凌迟处,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表示,为了国家的面子,恩赐和珅自尽。对福长安改判缓,但要让他亲眼看着和珅自尽。
随后,除了和珅的亲信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受到处分外,其他由和珅保举或向他行贿的官员都不予追究,保证了政局稳定。
富可敌国
嘉庆为什么要铲除和珅?
有人说和珅被杀是因为他太富了,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他的家产值白银8亿两,是清王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招来杀身之祸。
从查抄家产的清单中可以看出,和珅长期把持崇文门税关,索贿受贿;大量兼并土地;开设当铺银号,放高利贷;开设煤窑、跑运输……大量银子进入他的私囊。
巨大的财富使和珅过着帝王般奢华的生活,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和珅在北京什刹海畔建起豪宅(今恭王府),府内甚至仿乾隆宁寿宫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门等。和珅还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园,即今北大未名湖。
和珅不仅享受着姬妾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梦想着后像皇帝一样风光,他在河北蓟州(今蓟县)修建巨大坟墓,规格甚至超过亲王,民间称之为“和陵”。和珅被抄家时,坟墓被平毁。
和珅被抄家时,除各处房产花园外,还抄出银子300多万两、金子32000多两;土地10多万亩,收租房屋1000多间;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其总家产折合白银约有1000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七八千万两。
杀身之祸
通过和珅仿皇帝建制修建房屋、陵墓等,不难看出他已不光是贪恋钱财,权欲之大已到了惊人地步。这才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主因。
嘉庆四年,嘉庆在张诚基奏折上批示:“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其实嘉庆对查抄和珅的家产是适可而止的。嘉庆四年正月,他在直隶布政使吴熊光奏折上明确批示,“不必过于株连搜求”。甚至后来大臣萨彬图奏称目前抄出的不足和珅家产十分之一,请求再深挖严追时,遭到了嘉庆的严厉批评。
由此可见,嘉庆杀和珅是因他权力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嘉庆甚至怀疑他可能会谋反。
不过,嘉庆对和珅的功绩和才能还是肯定的。嘉庆十九年,清国史馆将编好的《和珅列传》送嘉庆过目。嘉庆见记载极简单,只记录了和珅的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批示: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事的。只是和珅“贪鄙性成,怙势营私,狂妄专擅”,才不得不加以重罚,为此嘉庆下令重新编写。
盛极而衰
乾隆时期,和珅也许运气太好了,盛极而衰。嘉庆元年以后,和珅的家庭接连遭到不幸。
嘉庆元年七月初七,被和珅视为掌上明珠的次子刚满两岁就夭折了,当时他正随驾避暑山庄,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极为伤心。
两个多月后,和珅弟弟四川总督和琳又染瘴气身亡。和氏兄弟手足情深,和琳又是他官场上的一大支柱,突然暴亡,和珅格外悲痛。
嘉庆二年,和珅的孙子夭折。
嘉庆三年,和珅结发三十年的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和珅虽妻妾成群,但与冯氏感情最为深厚。
不到一年,和珅本人也成了泉下之鬼。和珅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在河北蓟州草草埋葬了和珅。
和珅始终认为是被自己的才华给害了。和珅的确是个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华却是玩弄权术。他能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紧紧傍着皇帝、讨得皇帝欢心的本事,然而这种本事却不能让他永远享受富贵,最终还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