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春风是什么意-如坐春风典故
1.“堂名对联”略说
2.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
3.《浣溪沙》古诗词鉴赏
4.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5.生活中乱用成语的现象有哪些?
6.如沐春风是汉语词汇,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
“堂名对联”略说
文:栖霞枫叶8
在我还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春联主要是请乡间稍通文墨的先生即时书写的,而这些春联中包含着许多的“堂名对联”。当时不怎么理解其中的意思,只大体知道一般的姓氏都有着相应的对联,而且每联的后两个字总是一样的。如今,家家户户过年用的都是现成印制的而且大多是闪烁着的金光的春联,因而极少见到少时所见的“堂名对”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花了点时间搜集资料,对相关知识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堂名对联主要来源于过去宗族祠堂的四字对联,其形式是比较固定的,即:□□世泽,□□家声。“世泽”的意思按我推测应该是“家族后世享受祖上福荫、恩泽”的意思,“家声”则是指家族的名声。上下联前两个字的内容主要是列举本族历史上极为显耀的人物和事迹,整个连起来的意思大概是说祖上因某功绩而使世代子孙享受福荫,使本族名声显扬。比如,孙姓——映雪世泽,兵武家声。列举的是孙康之借雪光读书和孙膑的兵家之雄韬武略。张姓“堂名对”——久居世泽,百忍家声。列举的是其家族曾经的九世同堂历史和与之关的“百忍歌”。我个人觉得,“堂名对”作为一种历史的、民间的特有文化应当进行相应的保护和传承。从堂名对的内容来看,其内涵是积极健康的,对后代子孙的成长有很好的激励、示范作用,同族后人读后还有相当的自豪感。同时,从堂名对中可以知道许多历史名人,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对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也有很大的裨益。所以,我认为应当进一步弘扬、普及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出版部门也应当在这方面加以认真尝试,只要销售渠道到位,我相信还是有着不错的市场空间的。
以下是我选择的一部分堂名对,主要是源自百度网搜集整理。
刘姓
堂名对:传经世泽 正字家声
尧在当天子前,先封于唐,后封于陶,史称陶唐氏,其后裔封于刘(今河南偃师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刘氏。
西汉时有经学家刘向(前77-6)江苏沛县人。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校理宫庭藏书于黎阁。至夜太乙精星着黄衣持杖至,吹燃杖头火焰照明,与向谈古说今。俱是人间闻所未闻之事,使刘向学问大进。
唐代有刘晏(718—780年),字士安,山东荷泽人,唐玄宗赴泰山,年仅七岁的刘晏到竹清宫献颂,玄宗听后大为称赞,举神童,授太子正字之职(秘书省官名,主管校正书籍),为唐代著名理财家。氏人为纪念刘宴,以“传经世泽、正字家声”为堂联。
冒姓
堂名对:万卷世泽 水绘家声
冒氏乃元末丞相马扎尔台之后。马扎尔台族孙,蒙古篾儿吉得氏,元末任两淮盐运使,张士诚称王苏州,邀请作妥督丞相,不就而隐居江苏如皋东陈镇好友郭道甫处。明朝建立,凡少数民族在中原者一律改用汉姓,因此篾儿吉得氏取汉字单音节冒氏,名致中,为冒氏一世祖。
冒氏得姓之后,自四世起即考取进士。按照唐宣宗大中以后,礼部取氏放榜,每年都取姓氏稀僻的人二三个称“色目人”,亦称榜花,冒氏首中进士,当然应在放榜时挂上红花,所以冒氏就取“榜花”为其堂号。
一世祖冒致中隐居东陈,其子孙亦就在东陈发展,并把其好友刘亮赠送的书籍建了一座楼予以收藏。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献于成祖朱棣,成祖亲书“万卷楼”扁额赠之。
到了公元十六世纪,冒氏第十六世祖,冒辟疆,号巢民,与其父冒起宗共同将九世祖冒一贯的逸园扩建成如皋水绘园,使之成为我国著名园林,加上冒辟疆与一代明妓董小宛的风流轶事,更使水会园名震国内。所以氏人以“万卷书富、水绘流芳”为堂联,也写“万卷世泽、水绘家声”。
沙姓
堂名对:汝南世泽 苏北家声
沙氏早期在河北发展,到了汉代在汝南(今河南)形成名门望族,史称沙氏汝南望。
宋代时有河北宜州太守沙世坚随高宗(赵构)皇帝移居钱塘(浙江杭州),后迁居如皋,其后裔沙元炳,1894年恩科殿试进士,援翰林院编修,时逢维新运动破产,义然辞官回如皋兴办地方实业和教育事业,取其“志颐”为堂号,意思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1904年沙元炳被推为如皋县商会会长,同年11月出任如皋县民政长,1913年被选为江苏省议长,任职期间,与南通张謇创办实业,创立公立医院,发展水利,兴建学校,投资大生纱厂、广生油厂、新生面粉厂、资生铁厂、大达轮船公司、广德中药铺等。为纪念沙元炳,氏人以“汝南世泽、苏北家声”为堂联。
陆姓
堂名对:云间世泽 洛邑家声
战国时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子田通于陆乡,其子孙亦以封邑为姓。
春秋时有陆恽国(少数民族部落),地在今河南,其部落族人以陆为姓,并发展成望族,史称陆姓河南望,是陆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氏人多以“河南”为堂号。
西汉时,田通的5世孙陆烈任吴县(江苏)令,迁豫章(江西南昌)都尉,任卒,吴人思之,迎葬于吴,子孙遂入吴郡,发展成望族,史称陆氏吴郡望。
三国时陆烈后裔陆逊,为孙策婿,官至丞相,其子孙陆抗为三国名将,陆抗有二子陆机、陆云,均为西晋文学家,太康末年,兄弟二人同到洛阳为官,文才倾动一时,诗重藻绘排偶,以华美深密见称,其《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时称二陆,也称二龙,为纪念陆机、陆云,氏人以“云间世泽、洛邑家声”为堂联。
程姓
堂名对:怀仁世泽 彝德家声
春秋时期,程氏主要在山西、河南、陕西发展,秦代以后始向江南播迁,并在广平(河北)形成望族,称程姓广平望。
北宋时程氏出了位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就是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程颢,学者称明道,在洛阳讲学10余年,弟子有“如坐春风”之喻。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他依据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莫动”为四箴自警,一言一行以圣人为师,教学30余年,以《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而达六经,主张去人欲,存天理,自南宋始,二程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诸多褒奖。
石姓
堂名对:万石世泽 八公家声
春秋之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武威、渤海、上党等郡望,涌现了无数的历史名人。西汉时有石商望出武威人(今甘肃武威县)有石奋望出渤海,(河北沧县境内)。及四子俱官至三公,全家年俸超过万石,景帝号为“万石君”。
十六国时有上堂武乡族人石勒于公元391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历六位君主。五代时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勾结契丹人灭后唐,建都汴京,国号晋,史称后晋,历二帝,这是历史上石氏的八位皇帝。集武威、上堂、渤海三处望族,氏人以“三典”为堂号,以“万石世泽、八公家声”为堂联。
丁姓
堂名对:皇华世泽 太史家声
丁氏秦汉时期主要在山东、江苏、河南聚居,后来迁至陕西、广西、湖北等地,《姓氏探源》说:在发展中由吕伋来的丁姓人,在济阳(山东定陶县)形成望族,氏人因此以“济阳”为堂号,史称丁氏济阳堂。
为纪念丁伋,氏人多以“皇华世泽、太史家声”为堂联,意在标榜丁姓源来的辉煌和名人辈出史不乏人。
胡姓
堂名对:丽霞世泽 相贤家声
胡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河南发展,魏晋时有胡质,胡威父子,由于任官的原因,举家迁安定(宁夏固原县),子孙留居当地,发展成望族。子孙中名贤相继,有女胡芳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入宫,生武安公主,使胡氏地位更加显赫。因此以“安定”为郡望堂号,以“丽霞世泽、相贤家声”为堂联。
夏姓
堂名对:尚忠世泽 至孝家声
三国时有魏将夏侯渊,字妙才,为人有将略,厚仁义,忠孝系于一身。一次有人骂他老师,他便杀了那人,与吕布交战,被暗箭射中左眼,他大声呐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将眼珠纳于口中啖之。与蜀军对屿平阳关,战沙场。氏人为纪念他,以“敦仁”为堂号,以“尚忠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
高姓
堂名对:常山世泽 边塞家声
东汉时,渤海太守高洪任满举家居渤海,子孙繁衍,世代为官,在当地形成望族,氏人以“渤海”为堂号。
到了唐代,高洪后裔渤海人高适(702-765年),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士兵生活状况的“边塞”为著。
宋代大将高怀德,常山真定(河北)人,五代时随柴世宗败北汉,取淮南。入宋为殿前副都点检,太祖时加同平章事。太宗时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徐姓
堂名对:南州世泽 东海家声
《东海堂徐氏宗谱》载:“汉恒帝时,徐姓在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发展成望族,氏人以‘东海’为堂号。汉末遭乱外迁,其中一世祖徐稚居江西南昌,二世祖徐泊迁浙江龙游。恒帝时,徐稚因不满宦官专权。皇上虽多次征聘终不为官,时称‘南洲高士’,东汉豫章太守陈蕃晚年杜门谢客,唯器重徐稚才德,特设榻礼待徐稚来访。《腾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稚下陈藩榻’之句。”
为纪念徐稚,氏人以“南州世泽、东海家声。”为堂联。(虽有堂号对联用字一致之嫌,但不能妄加改动)。
赵姓
堂名对:中令世泽 半部家声
上联典说宋?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
彭姓
堂名对:宜春世泽 渔阳家声
上联典指彭姓望出宜春。下联典指东汉?彭弘,哀帝时为渔阳太守。
洪姓
敦煌世泽(指共普避祸去敦煌后改名为洪普);六桂家声(指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氏联缘).
陈姓
堂名对:颍川世泽 妫汭家声
“颍川”指主家姓陈。因为陈姓的祠堂是颍川堂,这是有历史根据的:东汉末年,名士陈寔居颍川,天下闻名,后来,南朝(宋、齐、梁、陈)时出了个姓陈的皇帝陈霸先,他自认为是陈寔的后代,追封先祖时就把陈寔封为颍川候,因此以后姓陈的就自称颍川。
“妫汭”是指陈姓是舜帝的后代,这是也有历史根据的:舜为帝之前,居妫汭河(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边。后来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舜帝的后裔胡公妫满于陈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公元前479年,楚灭陈。陈厉公之子完逃奔齐国,其子孙遂以陈为姓氏。
王姓
堂名对一:求鲤世泽 爱鹅家声
上联典出汉?王祥(历汉、魏、晋三代,下同),有卧冰求鲤奉母之故事,旧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王羲之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以换鹅。
堂名对二: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
曹姓
堂名对一:划戈世泽 武惠家声(这是我今天看到一姓曹姓家门前的堂名对,可查不到这样的典故)
堂名对二:平阳绵世泽 谯国振家声(略)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
这段话是说古代的师生关系的,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扩展资料
《程门立雪》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白话释义: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1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评解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
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2红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炉次第添香兽③。红锦地衣随步皱④。
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酒恶时拈花蕊嗅⑥。别殿遥闻箫鼓奏⑦。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红日:《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透,透过。
③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金炉,铜制的香炉。次第:依次。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④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⑤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吕本二主词作舞黠;《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点,音乐的节拍。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溜,滑落。
⑥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这是当时方言。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扪虱新语》中作将。时拈,常常拈取。花蕊,这里代指花朵。嗅,闻。
⑦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句: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箫,一种竹制管乐器。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现代的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此词见于蔡绦《西清诗话》,《古今诗话》等本以为是李氏宫中诗。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3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座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古诗简介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虽是作者赠给同僚严子文的侍姬笑笑的调侃之作,但通过对侍姬这类卑子的赞赏,表明作者对人好恶是以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为标准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赏析/鉴赏
辛弃疾的人格是伟大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弥漫于他的整个精神世界,所以发之为诗文,大的可以成为《九议》、《十论》,小的或送一个侍姬这样近乎游戏的小令,也莫不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这阕词就是稼轩于公元168年(乾道四年)他9岁时,在同僚严子文的家宴上,赠给严子文的侍姬一位名叫“笑笑”的调侃之作。尽管如此,但令人读来总感到有一种潜在的思想力量,总觉得这阕词在语言文字之外,还有一种思想之波在撼人的灵魂,让人总想要去捕捉到它。
“侬”,江浙一带方言称“你”为侬。所谓“吴侬软语”,想必这一位侍姬是吴人,故稼轩戏以她的家乡话称她。“嶔崎可笑”,这是借用晋周顗赞赏桓彝的故事。《晋书·桓彝传》:“桓彝字茂伦,雅为周顗所重。顗尝叹曰:‘茂伦,固可笑人也。’”这里的“笑”据《诗词曲语辞汇释》解:“笑,欣羡之辞。与嘲笑之义别。”稼轩在另一阕《鹧鸪天·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一词也说:“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修五凤楼是盛赞他们兄弟文章写得漂亮。所以这里的“真堪笑”,也是真值得羡慕之意。嶔崎本是指山的高峻,喻于人,是比之为骨鲠俊拔。稼轩把这个典故拉来送给这位侍女,这就等于说这位叫“笑笑”的侍女,竟是一位杰出不群的值得钦佩的伟丈夫式的人物了。这作为对一个侍女的歌颂,确实有点不伦不类。这当然不是稼轩没词了,不懂得用典而胡乱比附。以他这样一位写起词来“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的大家,不可能不懂用典,更何况他“其秾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为女人作艳语,原也当行。那么就只有从文字的本意来理解了。这就是说笑笑一定有其不凡之处,所以稼轩才会许之以如茂伦那样的嶔崎历落,可钦可羡之人。古时侍姬,固多不凡。如张愔之关盼盼,石崇之绿珠,但那还多是忠于故主而已。而这里的笑笑,可惜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其主既未故,那无妨反求之于稼轩所钦羡的事物。辛弃疾3岁奉表南归,本拟为祖国的统一作番事业的,谁知《美芹十论》空上,朝廷本无恢复之志,仅让他在建康作一行政之副职,而且是“添差之员”,形同虚设。以如此之壮年,抱一腔热血而来的盛气之英雄,仅给这样一个冷板凳坐,其心情之抑郁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他在这同一时期作的《满江红》中就说:“笑人世苍然无物”。他对于主和派掌权的这个朝廷,认之为无人,也是理所当然的。对满朝公卿将相视之为“无物”的稼轩,却以“嶔崎可笑”许一侍姬,以这些猥琐的须眉作衬,则红粉之磊落也就非常形象、可以感触的了。
再从词中具体地分析一下笑笑的杰出之在。稼轩词中说了:就在于她“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理解这两句词,得了解当时的背景:南宋小朝廷正是如杜牧说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那样的一个萎靡世界。在这时,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歌时应当是痛苦的,但这还是一般的感情。而她却于痛苦中反要浅笑。这不是写她麻木不仁,不是写她纵情欢笑,而是说她在本来欲颦之处,却发出了“浅笑”。这就透露了她这笑含有凄伤之情。这无法或不屑纵声的“浅笑”,只能是嘴角那苦苦的一撇,是冷然的微哂,是欲笑不得之强颜。总之它是内心痛苦之极的一种反态。长歌当哭,它是比哭更凄惨得多的。是以当别人快乐地喝醉了酒,作出种种丑态时,她却又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一股讨厌鄙弃之情溢于眉宇。这一颦一笑之间,就把她那种高傲的秉性,活脱脱地写了出来。正如屈原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样,她是很有点不同流俗而别具慧心的。在那样的社会里,竟有这样一位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反而很有点脱俗超凡的女子,的确令人高兴,无怪乎稼轩要由衷地赞叹她“宜颦宜笑越精神”了。颦其所颦而笑其所笑,是以曰“宜”。那么这个“精神”就不单是指她那一种女性的美的外露,而更是指她一颦一笑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这里可以看到稼轩对于这一种傲态的钦佩,无此傲态作为底色,则轻颦浅笑,都显轻薄,徒见其不“宜”了。那么由此可见:笑笑的颦笑,定与抗战派的思想感情合拍,这固然是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意愿,也不排斥她就是因坚持抗战而获罪以作奴婢的家属。因而她的见解很合乎稼轩的思想,所以稼轩这才有“一笑坐生春”的感觉。这春,是说如坐春风之中,不要从浅处着想。能使稼轩感到如坐春风之中的,那当然是他非常惬意的时候。岳珂写的他亲自经历的一段故事:稼轩守南徐的时候,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永遇乐》,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又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特置酒招数客,使妓迭歌,益自击节,偏问客,必使摘其疵,逊谢不可。客或措一二辞,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挥羽四顾不止。”把稼轩记得虎虎有生气。这当是“一座生春”最形象的解释。稼轩之所以如此迭歌以请益者,只不过意在悲歌以寄慨,感到豪情有所发泄罢了。这当然是他后来的事。以此类推,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在此家宴中高谈阔论,笑笑时发如花妙语,说得是那样中听,有助豪情,使人感到周身舒畅。故此稼轩对于的“开口笑时频”寄予了那样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当此之时,酒酣耳热,小小天地尽是他们主战派的世界,更难得的是,红粉居然知己,所以就更感到她越笑越精神,她此时,已完全不是一个歌舞妓,而直是他不能不钦佩的嶔崎历落的大丈夫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游戏笔墨,因为句句都要嵌有“笑”字,是以这里的颦笑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当然不失为一种诠释。但刘勰说得好:“校练务精,捃理须覈。”典故之为用,本来重在更丰满地引证现实,是以用典宜切,这是绝不能胡乱拼凑的。辛弃疾词全集,一共写了184个“笑”字。可见他并不是不会用笑字。例如“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国倾城”,又如“的砾娇波宜笑”,又如“忽地倚人陪笑”,皆写得极尽风流之能事。因此,他不会无缘无故地以嶔崎之骨形容婀娜之姿。在古书中,这类形容女性的词本就不少。柳永有许多词是写给侍姬的,如“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如“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服”,如“虫娘举措皆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等等,不一而足,从没有以阳刚的嶔崎磊落之丈夫气概许女子。当然,这是柳永,固不足论。稼轩自己写的这类作品虽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如他在《鹊桥仙·赠人》中开头就是:“风流标格,惺松言语,真个十分奇绝。”在《鹧鸪天·有所赠》中说:“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幸说扬州。”说明他并不是不能温柔,而一定要作盘空硬语的。最可比较的是,他还有一阕《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昨夜西风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特觞浑未惯,未歌先敛花枝颤。
从题目说,与这篇堪称姐妹,然而那倒真个是满纸脂粉气。当然不能说这样娇小的女儿“嶔崎可笑”,然而也不是没有思想性。词中的“浑未惯”、“花枝颤”,将一个小女子的自尊和那因屈辱而颤栗的灵魂,刻画得非常深刻。稼轩毕竟是有心人,虽写得极温柔,亦极见个性。
可见这阕《浣溪沙》词决不是什么无聊文字,而要看成是写给“同志”的、又是一位为世俗所瞧不起而思想境界却又是杰出的同志。那怕是从仅仅不小瞧侍姬这类卑贱的小女子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稼轩的不凡。这样的主题,在当年要庄严地写出一篇论文,那是有碍的。他以“小道”之词,作即兴之赠,那就反而是风雅之事了。所以他虽句句不离“笑”字,句句不离笑笑的身份,但也句句都饱含了对于“同志”的欣慰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是伟大的,但却是无所不在的。所以他这里文字是非常技巧而优美的,他把一位侍女抬高到了这样高的地位,这就完全不是庸俗的捧角儿,而是他把对于祖国的热爱看得高于一切,用以衡量一切:谁不爱国,谁不维护国家的统一,虽卿相君主,他亦视为“无物”;而赞成国家统一的,则虽歌妓侍女,也可以许之为“嶔崎历落”之人。从这个侧面,令人又看到了稼轩对于祖国有着无比深挚的感情。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感情,使得他颠倒了对于大人物和奴婢尊卑的陈腐见解,从而具备了进步的立场,这在当年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浣溪沙》古诗词鉴赏4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鉴赏: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 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 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 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 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问题: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 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一、 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1、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1、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二、反 用其义
例1、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2、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1、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2、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三、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1、《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2、(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1、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2、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1、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2、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五、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2、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1、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2、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六、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1、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2、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1、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2、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七、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2、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1、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1、。
2、“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八、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攸关”是指生和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九、尊卑关系颠倒
例1、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2、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1、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十、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1、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2、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1、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2、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十一、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十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1、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2、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1、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2、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十三、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1、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2、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1、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2、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3、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3、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十四、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1、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2、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辨正:1、“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2、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3、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十五、两个成语连用,造成自相矛盾
例: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十六、误用词性
1、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2、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1、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2、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十七、弄错时代,不合逻辑
1、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怯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2、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十八、堆砌成语
1、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成语的以上18种误用现象,做题时留意,解决成语这道题应该不是难事。
生活中乱用成语的现象有哪些?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生僻语素),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容易望文生义。
例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
2、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只能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例如“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作为成语固然不必拘泥于这个年龄段,但绝不能相差太大。有人把它用于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甚至用于男性,显然是用错了对象。
3、关系乱套:
如“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形容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心理辅导》2002年第3期有一篇题为《与“麻烦同志”周旋到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变色龙”的眼睛十分锐利,善于察言观色,特别是对上司的喜怒哀乐更是感兴趣。对待这种人只要相敬如宾就好,不必特意去结交他们。此处明显为对象误用。
4、褒贬颠倒: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彩,必须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都是使用成语时常见的错误。例如“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猪一样东奔西窜,比喻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逃窜,是一条感彩十分鲜明的贬义成语。
有些人把它同“东奔西跑”、“左冲右突”之类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说“让人误以为那时尚在毛儿盖一带狼奔豕突的等人发布了这个宣言(按,指《八一宣言》)”(中国***新闻网,2009年12 ? 月16日),便近于荒唐了。
5、语境不合:
成语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和逻辑,语境不合便会造成误用。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以不符合语境。
人民网——篡改乱用成语被禁 网友观点褒贬不一
如沐春风是汉语词汇,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
如沐春风,成语意思是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另外一种寓意是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此句意思是宋朝程颢的弟子朱光庭听老师讲课如痴如醉,因而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扩展资料
例句
1、(出自鲁迅)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有"~"的感觉。(唐弢《琐忆》)
2、在那和平宁静的日子里,在那如坐春风的年月里,祖国爱他,他爱祖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