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十愆具体内容-三风十愆
1.三开头的褒义成语,可用于商业宣传的
2.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孔臧
3.文言文帮忙翻译下,李世民的诫子书
4.《尚书》之《商书·伊训》
5.求李恪的完整资料。
三开头的褒义成语,可用于商业宣传的
三榜定案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三班六房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步两脚快速行走的样子。
三不拗六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般两样指多个,也指耍手段,弄花样。
三波六折指各种波折。
三杯两盏形容饮用少量的酒。
三病四痛指病痛很多。
三百瓮齑瓮:陶制的盛器;齑:咸菜。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
三百瓮齑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三百瓮虀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虀,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三曹对案指审问对质。
三寸金莲金莲:旧指女子缠过的小脚。封建时代美誉妇女小脚的用语。
三尺门里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三锤两棒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三差两错泛指差错。比喻偶然的差错。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亡。
三茶六饭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三长四短①特指人的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尺童儿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蒙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子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三差五错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朝五日指三、五天。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辖辖: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指车辖。比喻事物的关键。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三等九般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对六面人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三耳秀才指很聪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番两次指屡次,多次。
三反四覆指反复无常。
三翻四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反四复指反复无常。
三翻四覆翻:转。反复无常。
三番四覆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翻悔。形容变化无常,反复多次。
三番四复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
三坟五典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风五气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五气:官气、暮气、阔气、傲气、娇气。指一些工作人员的作风和习气。
三夫之对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顾草庐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公九卿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瓜两枣北方口语,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或指有限的一点钱。
三鼓气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
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魂出窍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好二怯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槐九棘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回九转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指多次。
三好两歹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歉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三回五次指多次。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三户亡秦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消灭暴力的必胜信心。
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角恋爱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饥两饱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街两市泛称各街市。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六市泛称各街市。
三街六巷泛指大街小巷。
三军暴骨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江七泽泛指江河湖泽。
三荆同株荆树虽三杈而同一株干。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教一体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三九之位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径之资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三跨两步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媒六证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年不蜚蜚:飞。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三臡八葅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参见“三臡”。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年化碧指忠心不泯。
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鹿郡公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三男两女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指人儿女两全。
三男四女泛指子女众多。
三邻四舍泛指邻居。
三老四少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平二满平、满:平日、满日。旧时占卜认为平日、满日主生,为种谷佳日。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婆两嫂犹言三妻四妾。
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三拳二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亲六故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亲六眷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拳两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清四白指非常清白。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三亲四眷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千世界佛教用语,指包括“三”种“千”数的大千世界。后泛指处处,即全世界的意思。
三妻四妾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期贤佞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钱之府古代的钱库。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人成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日耳聋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三日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日仆射仆射:古代官名。旧指沉缅于饮酒的人。
三日入厨古代风俗,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
三人为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日新妇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尸暴跳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兽渡河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豕金根“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传有金根车,后误作“金银”。指字讹误。
三蛇九鼠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三首六臂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十六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十六雨指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生石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三三四四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十三天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杀三宥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三仕三已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三牲五鼎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三头八臂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台八座泛指高官重臣。
三头对案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头二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田分荆比喻兄弟之间重新和好。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汤两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六面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两日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推六问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三头两绪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头六证指众多的人证。
三吐三握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台五马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窝两块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瓦两舍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三瓦两巷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三瓦四舍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三位一体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三无坐处坐处:坐位。本指宰相、御史、员外官员太多,没有办公的地方可坐。后泛指官员太多,人浮于事。
三徙成都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徙成国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写成乌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星高照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三旬九食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下两下形容动作迅速利落。
三心两意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熏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薰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衅三沐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衅三浴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写易字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星在户表示新婚之喜。
三星在天指新婚。
三怨成府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馀时间读书。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言二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元及第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三阳交泰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言两句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盈三虚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浴三熏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浴三薰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三言五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占从二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足鼎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贞九烈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真六草真:正楷;草:草体。泛指各种书体。
三灾六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三折其肱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三战三北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纸无驴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贞五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旨相公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至之谗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三折之肱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孔臧
1. 文言文 诫子书 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2.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扩展资料: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参考资料: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1]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
汉译: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彰显志向,不宁静稳重就不能达到高远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必须学习才能增长才干。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有志向就不能学成。懈怠便不能励精图治,冒险急躁便不能修身养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英译
Letter to Expostulate with Son
Gentlemen harbor quietness and thriftiness. The former nourishes one's nature; the latter cultivates one's morality. A genuine ambition is derived from simplicity of life, and a grand horizon is conceived in serenity of mind.
Learning happens in quiet reflection; petence grows in constant learning. One's talent will be exhausted without learning; one's learning will not be pursued without determination. Remissness runs counter to vigorous strife; adventure and impatience spoils one's nature. As time flies and one gets old, his volition is weakened, he is of little utility to society. How regretful he is by adhering to an old hut in sheer desolation.
5. 文言文《诫子书》的解释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6. 文言文帮忙翻译下,李世民的诫子书大概意思知道,但不能翻译得很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译:
李世民告戒孩子说:“我君临万亿百姓,做千万国家的表率。你是我的至亲,在我的庇护下,要勤勉地思考治国之道,平息纷争、以德服人。要以义理为处事的原则,以礼节制约内心,对于恶劣风气及罪恶行为,你不可不慎重对待。这样做之后则你的基业就坚固若磐石,永远安泰。(我们之间)在外,有君臣的忠义,对内,有父子的感情,你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天天向上。你刚离开父母膝下,很是依恋,我想给你些珍贵的古玩,又怕更加助长你骄傲奢侈的坏习惯。所以给你这些告戒,作为家训。”
=======================================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及其所包含的十种罪过。即巫风、*风、乱风;恒舞、酣歌、货、色、游、畋、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
7. 诫子书 翻译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8. 文言文 诫子书 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文言文帮忙翻译下,李世民的诫子书
大概意思知道,但不能翻译得很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译:
李世民告戒孩子说:“我君临万亿百姓,做千万国家的表率。你是我的至亲,在我的庇护下,要勤勉地思考治国之道,平息纷争、以德服人。要以义理为处事的原则,以礼节制约内心,对于恶劣风气及罪恶行为,你不可不慎重对待。这样做之后则你的基业就坚固若磐石,永远安泰。(我们之间)在外,有君臣的忠义,对内,有父子的感情,你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天天向上。你刚离开父母膝下,很是依恋,我想给你些珍贵的古玩,又怕更加助长你骄傲奢侈的坏习惯。所以给你这些告戒,作为家训。”
=======================================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及其所包含的十种罪过。即巫风、*风、乱风;恒舞、酣歌、货、色、游、 畋、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
《尚书》之《商书·伊训》
记录;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尧舜曰载。
(序文: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正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
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意思是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成汤。
他侍奉着继承王位的太甲恭敬的拜见先祖的神位,侯服与甸服之内的各诸侯都参加了此次的祭祀大典,百官们都统领着自己手下的官员,听从冢宰伊尹的安排。伊尹明白的陈述了先祖成汤成就功业的德行,以此来训告太甲王。
正文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终于四海。
意思是 ;伊尹说:“啊!古时有夏的先王禹,他一直努力的推行德政,天下从没有发生过天灾。各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就连鸟兽鱼鳖也都安定的繁衍生息。到了后世子孙不遵行禹的典章处理国事,因此,上天降下灾祸,假手于我商国,并授命汤王,然后准备攻打夏国,终于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桀王,从此,在亳成为了万邦的君主。只有我们的商王成汤,彰显了神圣的武德,并以宽厚代替了残暴,亿万人民都真诚的怀念他。如今,您王继承了先王的德行,而这种德行从来没有不是在开始时就具备的,应从亲近的人开始建立爱心,从年长的人开始树立尊敬的品德,应从自己的家和国开始施行,最终推行到四海,达于天下。”
正文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従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意思是 ;啊!从先王开始修订人的行为法度,他能听从大家好的建议,也不违背大众的利益,同时,也能遵从前辈贤人的规则。据上位时能明察下情,居下位时能恪尽职守,与人结交不求全责备,检查自身的过失生怕不及时,以至于有了现如今万邦诸侯的归附,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正文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 :‘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意思是 ;先王广泛的寻求有卓越智慧的人,使他们辅佐后世子孙,制定了惩治官吏的刑罚,让那些有职位的官员加以儆戒。汤王说:“胆敢有经常在宫室内纵情歌舞的,这是巫师的风俗;胆敢有贪图财物女色,经常沉迷游戏打猎的,这是邪恶的风俗。胆敢有轻慢圣贤的言论,违背忠直的规劝,疏远年高德劭的人,亲近玩虐幼稚的人,这是荒乱的风俗。以上这三种风俗十项罪责,卿士们只要有一件沾染上身,属于他的家园必定丧失;做为诸侯国君的,如果有一件沾染上身,他的国家必定灭亡。如果做为臣子的不能国君的过错,就要受到墨刑的惩罚,对下面的士子,也要这样的告诫他们。”
正文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 :啊!承继王位的太甲啊,您要用“三风十愆”警戒自身,要念念不忘啊!圣人的训诫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的显明啊。上天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对于为善之人,上天会降下各种各样的福瑞;对于为恶之人,上天会降下各种各样的灾祸。你的德行哪怕再小,万邦都会高兴;你的恶行哪怕不大,也会让宗族坠亡。
求李恪的完整资料。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
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
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
,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
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于冤狱。
看了赵玫的小说《高阳公主》,对李恪有了感官的了解。我揣摩李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高阳公主那么依赖。从一些历史资料不论正史还是野史看出了一点端倪。
从《新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都可以看出,李恪应该说是太宗心目中比较完美的继任者人选,撇开他的身世不谈。
而且从史料上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但至于他最终为什么没有和他父皇走上同样地道路,去夺取他所渴望的,最终导致自己的悲惨结局,或许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身世,古代嫡尊庶卑的观念应该还是很深入的,毕竟他是庶出,这个身份,就让很多保守的朝臣所不容,比如魏征诛遂良之类,都是不能接受的,长孙之流就更不用说。《贞观政要》里面诛遂良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便可看出当时阻挡在吴王恪面前的封建礼法是多么的残酷。这也决定了他不能理直气壮地同他父皇当年一样血洗宫廷排除异己,他的父皇,在怎么说也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第二,估计与其母杨妃的身世与其低调的作风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其母杨妃隋炀帝女也,这便是为那些辛苦打下江山的朝臣所不容的,他们辛苦打下的大唐河山怎能接受一个身上留着隋炀帝血脉的君王?而且,不知道各位看官注意到没有,李世民诸子里面,李恪和其胞弟李愔得名字起得是相对非常低调的,恪即克尽职守,谦卑恭敬的意思,愔则是悄无声息的意思,这或许代表了杨妃对这两个儿子的期许吧,明哲保身,恭敬谦卑,或许杨妃早就预见到了他们将来的不幸。
第三,李恪毕竟还是皇宫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多少腥风血雨,没有如其父般出生入过,也没有其父般广结天下英豪,培养一批强大地幕僚,相对地,便显得稚嫩许多,显得势单力薄,否则,在李治要治他于地的时候,他应该还是有机会拼一搏的!
历史已经永远成为历史,深爱如他也早已化作尘埃,任凭我再怎么叹息,再怎么揣摩,也终究改变不了什么,或许只能在心里,给自己做个自我安慰罢了!
有空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恪。在我的感觉里,他总是深沉而忧郁的,没有一个王子应有的霸气与傲气,像他的名字一样,谨慎而恭谦。他的眼睛一定有如潭水一般的深邃,他的脸上一定写满刚毅,可是他的内心却始终缠绕着不可化解的哀愁和伤悲。
我想恪的母亲为什么会成为世民的妃子,这其中也应该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是因为隋亡了她成了亡国奴,为了生存才在后宫中谋取一席之地的吗?还是因为他们之间本身就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因为爱情她才挣脱一切,跟随了这个理论上是她仇人的男人?从感情上讲,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我更愿意相信恪是一段爱情的结晶,而不是一场战争或者说是一个王朝覆灭一个女子受屈辱的见证。可是我所看到的史书以及后来很多关于世民的传记中都没有提及这件事。他们津津乐道于世民的纳弟妃为己妃,表示他们人道的批判或理性的同情,他们津津乐道于长孙皇后的仁德贤淑,表示他们最原始的崇敬或最虔诚的赞美。可是没有人想到恪的母亲,或许他们是不屑于这样一个零星的没有意义的片段,或许他们是不愿意这样一个“有伤风化”“没有气节”的女子玷污他们的纸笔。他们把一切都表现的那么理所当然,恪理所当然是一个帝王和一个前朝公主的儿子,一个前朝公主理所当然该成为下一个王朝帝王的妃子。
我一直在想,或许当恪的母亲还是公主的时候,当世民还属于平常的官宦子弟,当他们还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识了,然后这个情窦初开的公主就喜欢上了这个风度翩翩才貌双全的青年,而世民也一定被公主的纯真美丽所吸引。在世民晋阳起兵后,公主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她目睹了隋王朝的腐败专制,目睹了她父皇的奢华暴戾,最终她跟随了世民,成了隋王朝的叛逆者。
我一直相信,公主是为了爱情才跟随了王子,而不是为了苟求活命。
在我的感觉里,公主总是温柔而坚强的。她是一个没落王朝的背叛者,而这样的背叛是没有过错的。可是在当时她要接受多少世俗的冷嘲热讽,要遭受王子宫殿里多少人的鄙夷唾弃?然而她不去仇恨不去报复,她放弃高贵的身份甘心做王子身边的一个妾。
我不得不想起另一个和她遭遇完全相反的女子,她出身名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世民成了他的妻。在世民登上宝座面南坐北的时候,她理所当然捧起了皇后的贵冠母仪天下。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史书上给过这位皇后很高的赞誉,然而我并不喜欢她,或许是因为她实在太好了,好到让我不得不怀疑,她是否有着沽名钓誉的企图。可是公主是不同的,她在王子的宫殿里找了一个空间——兴许就是她过去做公主时的那个宫殿,她隐居在那里,过她自己的生活。她不去表白什么,毋庸证明什么,她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她对亡亲的哀思,她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爱情的执着。
所以在历史上我们没有看到这样一位公主——她声泪俱下的痛陈着对丈夫对爱人的控诉,她迫不及待的表明着她的清白与无辜。
恪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中长大的,他有这样一个父亲,他奠定了大唐王朝国富民强的千秋基业;他有这样一个母亲,她敢于放弃敢于追求堪称女史中的奇葩。
我不知道恪是怎么知道他的身世的,或许他自小就在兄弟的冷嘲热讽的话语中不解着,在大臣冷漠敌视中疑惑着,然后有一天,他的母亲认为他有能力承担或者不得不承担上一辈人的恩怨的时候,她退开了所有宫人使女,一盏长信青灯,昏暗的灯火摇曳着两个孤独的影子,她娓娓道来,从文帝开国的丰功伟业一直到炀帝的暴虐无道,从晋阳起兵的人心所向一直到玄武门的血流成河。她细细道来他所受一切不公平待遇的根源:他的身上流淌着两代帝王的血液。
我一直在想恪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一定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或许还会痛苦的质问上苍“为什么”。可是在我的感觉里他会微笑,微笑着对他的母亲说:娘,我懂了。恪会小心翼翼的藏好自己的伤口,不让人发现。
史书上说恪最终因为谋反被诛杀,我一直不相信恪会谋反,我更相信那是长孙无忌的阴谋,他有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太宗皇帝的“以史为镜”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自然知道当年文帝是怎样从宇文氏家夺了天下,而高祖皇帝又是怎样让他的登位变的名正言顺。他也想要“以史为镜”,而恪无疑成了一个障碍,恪“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太宗皇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这怎不让长孙无忌不心惊胆战?如果立恪,他将如何安置?如果立恪,他的野心又将何去何从?他当然“固争”,他为他自己固争,为他的野心固争。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他的外甥保住了将来,也为他自己保住了将来。可是他并不能安心,恪太过于优秀,既“善骑射”,又有“文武才”,他的优秀让很多人惴惴不安,那些跟随他父皇开创天下的大臣们,那些思想僵化冥顽不灵的官员们,以及那个高高在上却懦弱无能的新皇帝。而长孙无忌正是利用了这无数人的惴惴不安,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我一直恪守着这样的情景,当世民当着恪的面宣布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恪躬身向他行君臣之礼,李治扶住恪,他说的不是“免礼”,不是“请起”,他说“三哥,谢谢!”他是从他三哥手里接过了皇位,三哥把皇位心甘情愿的让给了他。
我想恪他是痛苦的,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应有的不该只是一个藩王的名号,一块小小的封地。他应有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坐北朝南的荣耀,是整个大唐的江山。可是他无法得到,或者说他不想得到。
我常常在这个地方陷入矛盾,有时我真的怀疑自己能否很好的诠释李恪。我不相信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但我又希望他具有这样的野心。他应该得到他应有的东西,他应该以自己的方式编织他的皇冠,可是他又不该是残忍的,他不该为了一己的私利加重玄武门的血腥。
所以我只好说他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迫使他放弃他的梦想,放弃他的野心,放弃皇位,甚至放弃生命。我一直不相信恪会谋反,我一直觉得长孙无忌所谓的“吴王谋反”就像现在的思想犯罪一样,他没有证据,他能列举出恪招了多少兵买了多少马吗?他能说出恪招募了多少谋臣士吗?他自然可以说很多很多,多到不计其数——只是尚在恪的头脑里。他向世人解释说他在未雨绸缪,他是在把坏事物扼杀在摇篮里,他真是个伟大的先知,他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圣人。
我把亡看成是对恪的解脱,是对一个纯洁高尚的灵魂的释放。从那以后他可以不在矛盾不在痛苦,他在天国一定过的很好很好。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宽慰自己,安抚自己
[转贴]聂远新戏《贞观长歌》--吴王李恪
关于李恪,是几年前我很迷恋的一个历史人物。可能是那时看完赵玫写得《高阳公主》后,对他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好感。后来在网上查了好多有关他的史料,可惜对我来说依旧太少了!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 恪天然帝王的资质,又深得太宗的器重,仅仅是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爱女,他便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恪慢慢地对这一点看得很深也很透彻,所以他才能当机立断,决意清心寡欲,远离长安这权力的中心,在偏远的江南做他天高皇帝远的吴王。然而,最终,他还是被褥冤枉地连坐于房遗爱的谋反案件!!
史书里描述恪是“甚为物情所向”的性情中人!!
恪是宫廷里孕育出来的一个温文尔雅的伟岸的男人,他身上流淌着极尽奢欲的隋炀帝的血,他是天生的王孙贵族。他拥有最最非凡的气质。 他的唯一把柄是和他的妹妹,高阳公主过从甚密,最后这段情感的暧昧竟被长孙无忌专权的政治所利用,所以新、旧《唐书》都大大地为吴王李恪鸣不平,说长孙的诛戮李恪是“以绝天下望”,是“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在《大唐情史》里的恪虽然离我理想中的还相差的很远,不过总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偏差。不过,看报道说,好像聂远塑造的李恪和我了解的李恪不太一样!不管如何,我还是满期待的,我很喜欢聂远塑造的七夜,所以让他来演我心目中的恪看了赵玫的小说《高阳公主》,对李恪有了感官的了解。我揣摩李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高阳公主那么依赖。从一些历史资料不论正史还是野史看出了一点端倪。
从《新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都可以看出,李恪应该说是太宗心目中比较完美的继任者人选,撇开他的身世不谈。
而且从史料上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但至于他最终为什么没有和他父皇走上同样地道路,去夺取他所渴望的,最终导致自己的悲惨结局,或许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身世,古代嫡尊庶卑的观念应该还是很深入的,毕竟他是庶出,这个身份,就让很多保守的朝臣所不容,比如魏征诛遂良之类,都是不能接受的,长孙之流就更不用说。《贞观政要》里面诛遂良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便可看出当时阻挡在吴王恪面前的封建礼法是多么的残酷。这也决定了他不能理直气壮地同他父皇当年一样血洗宫廷排除异己,他的父皇,在怎么说也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第二,估计与其母杨妃的身世与其低调的作风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其母杨妃隋炀帝女也,这便是为那些辛苦打下江山的朝臣所不容的,他们辛苦打下的大唐河山怎能接受一个身上留着隋炀帝血脉的君王?而且,不知道各位看官注意到没有,李世民诸子里面,李恪和其胞弟李愔得名字起得是相对非常低调的,恪即克尽职守,谦卑恭敬的意思,愔则是悄无声息的意思,这或许代表了杨妃对这两个儿子的期许吧,明哲保身,恭敬谦卑,或许杨妃早就预见到了他们将来的不幸。
第三,李恪毕竟还是皇宫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多少腥风血雨,没有如其父般出生入过,也没有其父般广结天下英豪,培养一批强大地幕僚,相对地,便显得稚嫩许多,显得势单力薄,否则,在李治要治他于地的时候,他应该还是有机会拼一搏的!
历史已经永远成为历史,深爱如他也早已化作尘埃,任凭我再怎么叹息,再怎么揣摩,也终究改变不了什么,或许只能在心里,给自己做个自我安慰罢了!
还是可以接收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