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殷鉴不远什么意思?

2.殷鉴不远原文!

3.殷鉴不远是何意?出自于哪?

殷鉴不远什么意思?

殷鉴不远中鉴本义为镜子-殷鉴不远

问题一:殷鉴不远,来者可追是什么意思 殷鉴不远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微子》

问题二:殷鉴不远什么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原来殷商之前,就是夏(或称夏后氏)。以治水闻名的夏禹,是夏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夏禹,是我国传说中上古时代有名的圣王之一。可是夏代末了的一个君王,叫做夏桀的,却荒*暴虐。于是商汤起义,把夏朝灭掉,改立为商朝。商汤就做了商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商汤,也是一位有名的圣王,可是商代传到末期,也逐渐腐败,越来越不像样子。当时作为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过诚恳的劝告,上述诗中的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两句的大意是说: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说: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可是殷商的末代君王商纣,不听忠言,不接受前代的教训,终于被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灭亡。

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问题三:前车可鉴 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 前车可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出处 《清史稿?刘韵珂传》。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定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

问题四:"殷鉴也正未远"出自何处?是什么意思? 殷鉴不远

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就是教训也正不远呢

问题五:殷鉴不远 引以为鉴意思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你确定这里是引以为鉴而不是引以为戒?

引以为鉴是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例如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工作方法,等等.词带褒义.

引以为戒是对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不认同,要求禁止作出某事或某人同样的方式\方法.这个词基本是针对做错某件事或犯错误的某人而作出的.本词含贬义

问题六: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什么意思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问题七: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什么意思 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问题八: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 殷鉴不远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微子》

请采纳支持关注

问题九:甲午之殇,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 甲午战争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鉴不远

词语殷鉴不远 cidian.911cha/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注音ㄧㄣ ㄐㄧㄢA ㄅㄨA ㄩㄢˇ

词性成语

基本解释cidian.911cha/

◎ 殷鉴不远 yīnjiàn-bùyuǎn

[one need not look far for a lesson] 鉴:鉴戒。原指殷的子孙要把夏的灭亡作为鉴戒。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大雅?荡》

引证解释谓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引以为戒。《孟子?离娄上》:“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诗》云:‘ 殷 鉴不远,在 夏后 之世。’此之谓也。” 赵岐 注:“《诗?大雅?荡》之篇也, 殷 之所鉴,视近在 夏后 之世矣。以前代善恶为明镜也,欲使 周 亦鉴于 殷 之所以亡也。” 《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 殷 鉴不远,吾辈岂宜尤而效之。”参见“ 殷鉴 ”。

殷鉴不远原文!

原文

孟子曰:“规矩(1),方圆之至(2)也;圣人,人伦(3)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4)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5)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6)其民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7)其民,甚则身弑(8)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9),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圆规和直尺是方和圆的标准,圣人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标准。想要成为君主,就要有作为君主的责任;想要成为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种人都只要学习尧和舜而已。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侍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尊敬;不用尧对待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施行仁政和不施行仁政罢了。"君主暴虐百姓,厉害的自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厉害的自己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 ”

殷鉴不远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殷鉴不远”意思是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此典出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叫夏。相传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夏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夏朝共传了十三代、十六王,最后一个君王叫桀,又称夏桀。夏桀是一个荒*暴虐的君王,最后被汤灭掉了。

汤灭夏桀后,建立了商朝。这个朝代共传了十七代、三十一个王,最后一个君王叫纣,又称商纣。商纣王也是一个荒*暴虐的君王,执政期间,政治腐败,周族首领伯昌曾经规劝纣王,说:殷商的教训不用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告诉纣王: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但是,昏庸的纣王不仅没有听从劝告,还囚禁了伯昌。最后商朝终于毁在纣王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