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萝卜自有萝卜爱,下一句是什么

2.中国歇后语

3.古人眼中龙和凤是一对,为什么龙生九子却不是和凤一起生?

4.古典诗词的辞采美(3)

5.关于青川民歌、歇后语、四言八句、谚语、民间故事和传说!

萝卜自有萝卜爱,下一句是什么

各有所好前一句都是什么-各有所好前一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爱好。对我自己的个性,所以不管喜欢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来。保留自己的个性也挺好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但是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非常有兴趣了。

中国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就是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www.xiehouyu.com

www.qhalang.com

www.qfxl.com/hanyuwenxue/zhongwyy/yanyu.htm

刚出生的娃娃--没见过世面

刚出水的虾子--活蹦乱跳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刚逮住的鲤鱼--乱蹦乱跳

刚飞的鸟儿--不知高低

刚揭盖的蒸笼--热气腾腾

刚结婚的黄花女--羞羞答答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刚落地的雨水--浑浊不清

刚买来的马--难合群;不合群

刚扭的苦瓜--苦极了

刚上蒸笼的馒头--面生

刚摘的黄瓜--一时鲜

缸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钢板上钉钉--硬过硬

钢刀落肚--割心肠

钢丝穿豆腐--没法提;提不得;别提了

钢丝绳穿针--难通过;通不过

钢针屁股上的眼--只认衣衫不认人

钢珠落玉盘--当当响;响当当

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高个子跌跤--差(叉)得远

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高级合金钢--过得硬;够硬

高举拳头轻轻放--手下留情

高梁秆儿拴骡子--拉倒

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高梁秆做--上不去

高粱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高粱地里栽葱--矮一截子

高粱地里种玉米--秋后见高低

高粱秆上结茄子--不可思议

高粱秆挑水--担当不起

高粱秆推磨子--玩不转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粱撒在麦子地--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顶上搭台子--高高在上

高山顶上放风筝--起点高

高山砌屋--图风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高山上滚石头--永不回头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高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无阻;畅通无阻

高兴得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高音喇叭掉井里--哇啦不上来了

稿子写到边--不够格

戈壁滩上的黄沙--无穷无尽

戈壁滩上的石头--明摆着

戈壁滩上找泉水--难极了

疙瘩饼子送闺女--实心实意

哥俩并坐--亲密无间

哥俩坐班房--难兄难弟

胳膊弯里打凉扇--两袖清风

胳膊窝里夹皮球--气胀人

胳膊肘--朝里弯;往里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胳肢窝里夹耗子--冒充打猎人

鸽子光拣高门楼飞--忘本

割韭菜,剥黄麻--一码是一码

割韭菜不用镰刀--胡扯

割了猫尾巴拌猫食--自己吃自己

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

割麦刮大风--一团糟

割下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歌俩上京城--同奔前程

革鞋无样--边打边像

蛤蟆吃黄蜂--倒挨一锥

蛤蟆打饱嗝--气胀的

蛤蟆带笼头--好大的脸皮

蛤蟆戴帽子--充矮胖子

蛤蟆荡秋千--摆不起来

蛤蟆的眼睛--突出

蛤蟆的嘴--唱不出好歌

蛤蟆顶桌子--自不量力;不自量

蛤蟆挂铃铛--吵闹不休

蛤蟆过河--一鼓作气

蛤蟆蝌子害头痛--浑身是病

蛤蟆爬上樱桃树--想吃高味

蛤蟆晒肚--仰面朝天

蛤蟆生气--干鼓肚

蛤蟆跳到牛背上--自以为大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蛤蟆跳台阶--又蹲屁股又伤脸

蛤蟆吞西瓜--难下口

蛤蟆想吞天--好大的口气

蛤蟆追兔子--差得远;差远了

蛤蟆嘴底下落苍蝇--白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

蛤蟆坐轿子--不识抬举

隔壁美妇人--爱不得

隔长江抛媚眼--无人理会

隔肚皮估仔女--难猜

隔沟看见鸭吃谷--干瞪眼;白瞪眼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不领情

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隔年的臭虫--瘪了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的黄豆--不进油盐;油盐不进

隔年的鸡子儿--坏蛋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隔墙果子分外甜--人家的好

隔墙看花--伸不得手

隔墙扔簸箕--反复不定

隔墙扔孩子--丢人

隔墙扔盒子--非(飞)礼

隔墙扔五脏--心踏地

隔日的传票--盯(钉)上了

隔山打鸟--见者有份

隔山放羊--一辈子不见畜牲面

隔山攻道--各有其法

隔山买牛--两不见面

隔宿猪头--冷脸

隔外套搔痒--不过瘪

隔夜的馊饭--要不得

隔夜的鱼眼--红得发紫

隔着玻璃窗亲嘴--里应外合

隔着玻璃看戏--一眼看穿

隔着窗户咬耳朵--偏听偏言

隔着河摆手--承情不过

隔着井跳河--舍近求远

隔着门缝看吕洞宾--小看贤(仙)人

隔着筛子看人--把人看零散了

隔着山头吹喇叭--对不上号

隔着山头拉手--差得远;差远了

各米下各锅--哪个怕哪个

虼蚤的脾气--一碰就跳

给白人戴黑帽人--诬赖好人

给刺儿头理发--难题(剃)

给老虎医病--提心吊胆

给神主剃头--羞(修)先人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跟狗交朋友--离了吃喝不行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跟着猴子会钻圈--学坏了

跟着老爷喝酒--沾光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

跟着巫师做神汉--学坏了

跟着英雄学好样--跟着啥人学啥人

更夫打瞌睡--白吃干饭

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工地上打夯--靠猛劲

公共厕所里响地雷--激起公愤(粪)

公共汽车过站头--一靠就走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鸡飞上屋脊--到顶了;唱高调

公鸡头上插鹅毛--一语(羽)双关(冠)

公鸡下蛋猫咬狗--不可思议

公鸡钻篱笆--进退两难

公鸡钻灶--官燎(冠燎)

公牛打架--有闯(撞)劲

公孙并坐--大小不分

公羊不羔--没指望

公要馄饨婆要面--众口难调

公子娶**--两相配

公子重耳拾破烂--饱不充饥

狗背上贴膏药--两不沾(粘);毛病

狗长犄角--装佯(羊)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吃芥末(调味品,味辣〕--干瞪眼;白瞪眼

狗吃麻花--干脆;干干脆脆

狗吃青草--装佯(羊)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打哈哈--一张臭嘴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狗逗鸭子--呱呱叫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喝凉水--耍舌头

狗黑子跑到戏台上--当面出丑

狗见了主人--摇头摆尾

狗啃骨头--津津有味

狗啃麦根--装佯(羊)

狗啃石狮子--不可思议

狗啃象--不自量

上长毛--翻脸不认人

狗撵耗子--多管闲事

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降一物

狗皮帽子--没反正

狗皮袜头儿--没大没小

股塞黄豆--一窍不通

狗撒皮袄--乱扯;胡扯

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狗舔空沙罐--乏味;淡而无味

狗舔猫鼻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狗舔磨台--空转一圈;瞎转悠

狗舔油--一扫光

狗挑门帘--露一鼻子

狗偷热油粑--又爱又怕

狗头摆在餐桌上--不相称

狗头长角--出洋(羊)相

狗头军师--出不了好主意;尽出鬼点子

狗头上插花--配不上;不配

狗头上戴眼镜--装人样

狗吐舌头--热得很

狗腿子进村--四邻不安

狗吞辣椒--够呛

狗尾巴上的露水--一甩就脱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熊戴礼帽--装大人物

狗熊弹琴--没音

狗熊见了刺谓--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狗熊拉磨子--不听招呼

狗熊爬树--上劲;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狗熊请客--没人上门

狗熊耍门棍--人熊家伙笨

狗熊吸烟--少见多怪

狗熊捉麻雀--瞎扑打

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官

狗咬包子--露馅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嘴硬

狗咬锻磨的--找着挨锤;找锤

狗咬赶猪的--挨鞭子的货

狗咬耗子--假积极;多管闲事

狗咬回头食--反扑

狗咬吉普车--少见多怪

狗咬老鹰--差得远;差远了

狗咬雷公--惹天祸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门板--吃不开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狗咬旗杆--不知高低

狗咬日头--狂妄(汪)

狗咬瓦片--满嘴词(瓷)

狗咬尾巴--团团转

狗咬粽子--解不开;不解

狗走千里,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狗嘴巴上贴对联--没门;无门

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姑娘的线蛋子--有头绪

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

孤儿院下棋--穷快活;穷作乐

孤军误入口袋阵--好进难出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孤子遇亲人--喜出望外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箍桶匠修撮箕--分外事

古董店里的老板--眼里识货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古董贩子--眼里识货

古董摊上的东西--尽卖高价

古坟里的字画--该表(裱)了

古坟里起烟--鬼火直冒

古庙里的旗杆--独一无二;老光棍

古曲演奏--老调重弹

古篆碑额--难理会

谷糠擦屁股--不利索

谷糠搓绳--搭不上手;难合股

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谷子地里长高梁--冒尖;出人头地

谷子地里长玉米--突出

谷子里的石头--甩了

股底下坐火箭--蹿几啦

牯牛拼命--勾心斗角

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觉得

牯牛陷在泥潭里--进退两难

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骨头里熬油--难得;得之不易

鼓肚蛤蟆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故宫里插杨柳--树(竖)不起来

顾上烧火,顾不得翻锅--手忙脚乱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瓜地里选瓜--越看眼越花

瓜熟蒂落--时机成熟

瓜藤绕到豆棚上--纠缠不清

瓜子敬客--一点心

瓜子去了皮--心上人(仁)

瓜子虽小--是人(仁)心

刮大风穿绸衫--抖起来了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假积极

刮风扫地--假积极;多余

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寡妇进当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寡妇卖孩子--最后一着

寡妇上坟--哭天抹泪

寡妇选郎--随心所欲

挂起犁杖当钟敲--穷得丁当响

挂娃看戏--欢天喜地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挂着蚊帐点蚊香--多余

挂着羊头卖狗肉--言行不一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拐子追马--望尘莫及

关灯打婆娘--暗里使劲;使暗劲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到临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挨揍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官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冠军和亚军--数一数二

棺材板上画花--讨好鬼

棺材当马槽--用材不当

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

棺材里打粉--风流

棺材里打锣--吵人;闹鬼

棺材里的臭虫--咬人

棺材里抹狗屎--臭

棺材里撒灰--欺侮人

棺材里伸手--要钱;不要脸

棺材里讨帐--逼人

棺材里抓痒--不知活

棺材铺里打牙祭--要人

棺材铺偷工减料--坑人

棺材上画美女--逗人

棺材头放炮竹--吓人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任其自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罐头食品--吃得开

罐子里捣蒜--一锤子买卖

罐子里掏虾米--抓瞎(虾)

罐子里栽花--活不久;活不长

罐子里煮牛头--不深入;深不下去

光膀子玩刀山--早晚有他的好看

光膀子找机枪--赤膊上阵

光棍对光棍--二杆子

光棍儿搬家--省事

光棍儿分田--单干

光棍儿过日子--孤单得很

光棍儿种地--自食其力

光脚丫穿拖鞋--没法提;提不得;提不起来;别提了

光脚丫进冰窖--凉到底了

光脚丫走进蒺藜窝--进退两难

光叫的猫--捉不住老鼠

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

光屁股赶贼--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上吊--羞人;不要脸

光屁股上战场--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光起风不下雨--干吹

光身子骑老虎--胆大不害臊

光说不练--嘴巴子戏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光头上拍巴掌--正大(打)光明

光有鼓槌子--打不响

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

鬼门关止步--出生入

鬼子兵弄刀枪--杀气腾腾

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刽子手的本领--的勾当

刽子手红了脸--凶相毕露

刽子手咧嘴--笑里藏刀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桂林三花酒--好冲

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滚石下山--一砸到底

滚水锅煮娃娃--熟人

滚水开锅--热气腾腾

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滚水泡米花--开心

滚水泼蚂蚁--一窝都是

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滚油锅里撒盐巴--炸了;炸起来了

滚油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

锅边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锅底上戳窟窿--捅漏子

锅盖穿洞--出了气

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锅里的鸡--难飞

锅里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锅里的鱼--别想跳了

锅炉房里的灯笼--气昏了

锅耙做灯影子--焦人

锅台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锅台上种瓜--难发芽

锅嫌水壶黑--不知自丑

锅中煮粥--同归糜(米)烂

锅子里炒石头--不进油盐

国际商船--外行(航)

裹脚布放风筝--臭名远扬

裹脚头子放风筝--又臭又长;上下不分

裹着脑袋上吊--撕()不开脸面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过冬的咸菜缸--泡着吧

过端午的龙头--光耍嘴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过河抽板--没良心

过河的牛尾巴--拽不动

过河的卒子--横竖都行;只进不退;没退路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过河拽胡子--谦虚(牵须)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过了河丢拐棍--忘本

过了劲的发面--软瘫了;软作一堆

过了筛子的黄豆--没大没小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过路客喂马--做事不当事

过路人吊丧--人肚里明白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期的车票--失效了

过五关斩六将--气概非凡

哈巴狗逮老鼠--象猫没猫的本事

哈巴狗见主人--摇尾乞怜;俯首贴耳

哈巴狗叫猫--乱认当家子

哈巴狗没了眼珠--瞎神气

哈巴狗上墙头--紧抓挠

哈巴狗摇尾巴--献殷勤

哈巴狗坐墙头--硬装坐地土豪

哈尔滨的冰雕--冷冰冰,硬邦邦

哈哈镜--走了样

哈蜜瓜泡冰糖--甜上加甜;甜透了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背)

海豹子上山--办不到;没法办

海参长刺--不扎人

海底长海带--根子深

海底打捞绣花针--难办

海底的坑洼--摸不透

海底捞月--白忙活;白忙一场

海底栽葱--根底深;根子深

海关大钟--到时候就报

海椒命--老来红

海里的礁石--时隐时现

海蛎上岸--甭想张嘴

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海龙王的喽罗--虾兵蟹将

海龙王找女婿--汤里来,水里去;水里来,汤里去

海螺壳里睡觉--不肯露头

海水里长大的官--管得宽

海滩上开店--外行

海蜇头做帽子--装滑头

海子里的虾米--翻不起浪

害啥病吃啥药--对症下药

含冰糖说好话--甜言蜜语

含糖睡觉--梦里甜

寒潮消息--冷言冷语

寒冬的电扇--令人生畏

寒冬腊月吃冰水--点点入心

寒冬腊月的马蜂窝--空空洞洞;空洞

寒冬腊月送扇子--不识事务

寒号鸟晒太阳--得过且过

寒暑表--有升有降

寒天吃冰棍--心里有火

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吹萧--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旱地的乌龟--无地容身;无处藏身;无处逃生

旱地的鱼虾--活不长

旱地里的蛤蜊--横行不了几天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

旱苗得雨--正逢时

旱天的井--水平太低

旱田里的泥鳅--钻得深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旱鸭子追猫--紧赶

旱烟袋打狗--坏了杆了

航空兵操纵--随机应变

好斗的公鸡--好了不起;肥不了

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好儿无好媳--难得两全;美中不足

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

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好花插在牛粪上--可惜

好花离了土--活不成

好马不吃回头草--倔强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好女嫁丑汉--不般配

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好人堆里挑坏人--不多

好人喊冤--不平则鸣

好人坐班房--不白之冤

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好心遭雷打--冤枉

号嘴上塞棉花--没法吹

耗予进箱--蚀(食)本

耗子搬家--穷折腾

耗子充蝙蝠--白熬夜

耗子出洞--准没好事

耗子打洞--找门路

耗子打秋千--头朝下

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耗子倒洞--走后门

耗子的眼--见识短

耗子登风车--尽走回头路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耗子跌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耗子跌面缸--白眼看人

耗子盯小偷--贼眉鼠眼

耗子动刀--窝里反

耗子逗猫--自取其祸;惹祸上身

耗子和蛤蟆交朋友--不怀好意

耗子滑冰--溜得快

耗子进风箱--找气受

耗子看粮仓--监守自盗

耗子啃菜刀--路一条

耗子啃碟子--满嘴词(瓷)

耗子啃骆驼--大有油水可捞

耗子啃木头--吃不消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啃玉米棒--顺杆(秆)爬

耗子窟窿--填不满

耗子磨牙--没活找活

耗子爬秤钩--自称自

耗子爬到牛角上--自高自大

耗子爬竹竿--一节节来

耗子皮做衣领--不消(硝)

耗子上吊--猫逼的

耗子算卦--搁下爪就忘

耗子舔猫屁股--送

耗子跳到钢琴上--乱谈(弹)

耗子跳火炕--爪干毛净

耗子拖牛--大干一场

耗子尾巴--长不壮

耗子尾巴上长癣--小毛病

耗子眼看天--小瞧

耗子在铁板上打洞--钻不透

耗子钻进乱麻堆--没有头绪

耗子钻鸟笼--你算哪头鸟

耗子钻油坊--吃香

耗子钻灶火--不也要脱层皮;末日来临

耗子嘴海椒--够呛

耗子坐大堂--署(鼠)官

喝敌敌畏跳井--必无疑

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

喝酒不拿盅子--胡(壶)来

喝酒尿裤子--松包

喝开水吃菜--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

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穷要面子

喝凉水栽跟头--装晕

喝了汤--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

喝了烧酒烤火--浑身发热

喝了五味汤--啥滋味都有

喝了御酒--有功之臣

喝水用筷子--捞不着;故作姿态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管得宽

喝西北风堵嗓子--倒霉透了

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

合起来讲五句--三言两语

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和尚拜堂--外行

和尚别发卡--调(挑)皮

和尚不吃豆腐--怪哉(斋)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阳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与众不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和尚的儿子--拣的

和尚的帽子--平铺沓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咧开了嘴;不打不响

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和尚的住处--妙(庙)

和尚分家--多事(寺)

和尚开门--突(秃)出

和尚看花轿--一场空欢喜

和尚买梳子--无用

和尚摸头--没法(发)

和尚起立--突(秃)起

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和尚去云游--出事(寺)了

和尚杀牛--口善心恶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和尚摘帽子--头名(明)

和尚住茅棚--没事(寺)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和孙猴子比跟头--相差十万八千里

河边上逮螃蟹--有一个捉一个

河里长菜--不焦(浇)

河里打墙--把鳖的路挡了

河里的凉水--不值钱

河里的木偶--随大流

河里的泥鳅--老奸巨猾

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河里赶大车--没辙

河里捞不到鱼--抓瞎(虾)

河里王八爬上岸--亮亮相

河南到河北--两省

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河滩里盖房子--靠不住;不可靠

河滩上的石头--没角没棱

河中的浮萍--扎不下根

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来

核桃皮翻肚--点子不少

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荷花出水--一尘不染

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来

荷叶包鳝鱼--溜啦;溜之大吉

荷叶包蟹--包不住;露爪了

鹤立鸡群--才貌出众

黑板上写字--抹掉了重来

黑灯瞎火跳舞--暗中作乐

黑地里穿针--难过

黑地里张弓--暗藏杀机

黑蜂子扑火--有去无回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黑李逵碰见猛张飞--见面就崩

黑毛乌鸦--不足为奇

黑天过河--不知深浅

黑头演花旦--一变了角色

黑瞎子(狗熊)按键盘--乱弹琴

黑瞎子吃石榴--满肚子熊点子

黑瞎子打花脸--熊样

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

黑瞎子举千斤鼎--身大力不亏

黑瞎子扭身--大反扑

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棘手

黑瞎子上轿--谁抬你啊

黑瞎子耍门扛--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耍门扇--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黑瞎子钻灶筒--难过

黑瞎子坐轿--没人抬举

黑瞎子坐月子--吓(下)熊了

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

黑夜里追人--无影无踪

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

哼哈二将斗法--喷云吐雾

横匾压塌龙王庙--好大的牌子

横杠竹子--进不得城

横着扁担走路--霸道

横着竹竿进城--行不通;走不通

横着竹竿进宅--不入门

烘炉里的王八--干瘪(鳖)

红鼻绿眼的鬼--没安好心

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

红萝卜菜放辣椒--把你没放在眼里

红萝卜雕神像--饮食菩萨

红萝卜掉油篓--又奸(尖)又猾(滑)

红娘挨打--成全好事

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红漆粪缸--臭讲究

红头火柴--一擦就着

红纸蒙灯笼--装面子

红着眼睛咬着牙--怀恨在心

洪水淹粮仓--泡汤了

洪泽湖的鱼鹰--老等

鸿雁传书--空来往

喉咙长刺口生疮--说不出好话来

喉咙口使勺子--淘气

喉咙里发痒--伸不得手

喉咙里灌铅--张口结舌

喉咙里伸出手来--要吃;真馋;嘴太馋

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猴戴皮巴掌--毛手毛脚

猴儿吃芥未--傻了眼;翻白眼

猴儿拿棒槌--胡抡

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

猴儿上树--爬得快

猴儿耍大刀--胡砍

猴儿捉虱子--抓耳挠腮

猴屁股扎蒺藜--坐立不安

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猴学样--装相

猴子扳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猴子吃了蒜--挠着屁股转

猴子吃麻搪--扒拉不开

猴子舂米--乱冲(舂)

猴子穿花衣--光显自己漂亮

猴子穿衣服--冒充善人

猴子戴金冠--惹祸大王

猴子戴凉帽--不知几品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戴眼镜--冒充斯文;假斯文

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猴子登台--一出没有(指无戏可唱〕

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光;监守自盗

猴子看戏--干瞪眼;白瞪眼;傻了眼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拉犁--顶牛

猴子拉稀--坏肚肠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猴子爬上旗杆顶--高高在上

猴子爬树--乱窜

猴子爬皂角树--遇上棘手事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猴子骑骆驼--往上窜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猴子上旗杆--顺杆爬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捅马蜂窝--倒挨一锥

猴子偷黄连--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猴子偷南瓜--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猴子争衔烟斗--假装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嘴里掏枣,狗嘴里夺食--难办;办不到;没法办

后半夜做美梦--好景不长

后颈窝抹血--假充挨刀

古人眼中龙和凤是一对,为什么龙生九子却不是和凤一起生?

额,因为龙是龙呀,龙分公龙和母龙,但是凤是鸟啊,而且是公鸟,母鸟叫做凰,所以龙当然不会跟凤生了。就算理论上他们都化作人,那也是公龙和凰生,母龙和凤生,却不能直接说龙和凤生,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之道。

不过龙生九子之中,其中老三叫做嘲风,清代学者钟毓龙在《上古秘史》中说:“一种龙子名叫嘲风,最喜欢冒险;臣的意思应该将它的形状刻在殿角上。” 所以我们常常在屋顶殿角上看到的一个类似麒麟的走兽就是他了,古人认为他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最重要的是可以威慑妖魔、辟邪安宅,所以就把他搬到了殿角上。又由于嘲风带着一个风字和凤同音,所以许多人认为嘲风是带有凤血脉的龙子,可能他外公是凤吧。

当然,我可以告诉你,以上其实都是瞎扯,但同时却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说法。比如说为什么龙不跟凤生,比如嘲风含有凤的血脉,其实都是明清以后或者近代文学作品中对龙凤的意*。因为真正的龙生九子都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说法,而龙凤作为吉祥物是早在七八千年前的中原和古越文明中就出现的事物,这期间五六千年的间隔,根本没人脑洞大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不管是我们现在对于龙的具体形象确定还是其他关于龙的传说,都是明代文人的附会。真实的传统中根本没这事。那么最早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有点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可以在七八千年的考古中发现刻有类似龙凤图案的文物,以断定当时的龙凤已经作为图腾形象,但是话说回来,这个龙凤跟我们现代的图案那是千差万别,甚至每过一段时间这玩意都会改变自己的形态,但是我们为了传承就且一直都把他们认为是同一物种的基因突变吧,这玩意没办法去细究。

而最早关于凤凰形象的记载是出现在儒家经典的《尔雅》,而龙的记载则要推迟到《说文解字》,也就是说凤至少比龙在文字上早300年上下。那么为什么龙凤两个词会被一起提出来呢?根据记载,春秋时代的秦穆公小女儿弄玉喜欢吹玉笙,笙乐如龙音袅袅而传,突然一阵萧声如凤鸣传到皇宫开始和弄玉合曲……对的,情节非常老套,后来秦穆公派人找到了这个叫做萧史。两人在宫内互教互奏,十余年后果然龙凤皆下凡舞动。当然,既然是老套的鸡汤故事,所以最后弄玉和萧史就隐居深山去了。

所以有了“龙凤呈祥”这个代表着婚姻爱情美满的单词。但是请注意,龙凤原本都是吉祥物,其中:

所以在汉·孔鲋的《孔丛子·记问》中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这里说的“龙凤呈祥”代表的是吉祥的意思。而之前那个故事,绝对是明代以后才被人编出来的,不仅是龙的形象是明代才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定固,更是因为龙凤呈祥来喻比婚姻是明代以后的产物。

所以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龙性生*,龙生九子什么的,由于离现在才几百年之久,并没有形成太过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是不认的。那么为什么没和凤生当然也是因为这个情况,因为龙都已经这么近的年代了,要是龙凤生子的故事再出来,这个脑洞就是清或者近代产物了,这样的产物玄幻小说中有,但是你承认么?

古曰:“龙生龙,凤生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龙是两栖动物,确切的来说就是三栖动物,因为龙能上天,下地,入水。而凤凰呢,只会飞,基本上不会落,就算落也非梧桐不落,这就是区别。属于两个物种。

不会分段,故上传一张与图文无关的照片,请大家见谅。根据古代传说以及五行文化来看,龙有公母,凤凰也有公母。雄龙有角,雌龙无角。 “赤螭,雌龙也。” 由此证明,龙分公母。凤凰也有公母。凤凰者,朱雀也,凤为雄,凰为雌。组合在一起就是凤凰。

龙在五行八卦中属于木,位于东方。凤凰属于火,位于南方。虽然我们都说龙凤呈祥,但老不相往来。他们居住的方位不一样。就像我们现在讲的一个笑话一样,北极熊吃企鹅吗?因为它们居住地不同,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没有企鹅一样。龙和凤在中国都是吉祥物,所以人们把他们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完美。所以就会出现龙凤呈祥这么一传说。

别看龙和凤俩总呆在一起,龙和凤可是清白的。他们俩总在一起那是工作的需要,是人们的需要。龙是海陆空都能行走,凤只能在地上树上看到其身影。 龙是野兽,内心也狂野,心情好时温顺安静,心情不好时就走野路子,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海,腾云驾雾,一会儿有形,一会儿无形,让人难以捉摸。《易经》里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坤,或跃鱼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深刻揭示了龙的六种形态,当然也是人生的六种阶段。 凤凰是飞禽,和龙就不是一类。凤凰最牛的就是涅磐,龙也受不了凤凰的这一套浴火重生的折腾。龙是水族,属阴,是精,凤是属阳,是神,生辰八字属相什么的又不合,龙看见凤又不在十二生肖之列,想选个日子什么的都不好办,而中国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特别是龙听到那句“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时心里是拔凉拔凉的。所以龙和凤除了工作关系以外再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 一、龙、凤、凰

龙和凤一开始并不是一对,它们都是专指雄性的。而凤和凰可以配对。

为什么龙和凤走到了一起呢?

是因为它们“神性的互补”,龙是众兽之君,凤是百鸟之王。两者之间和谐美好的互助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

比如,最早关于龙凤配天生一对的文学记载,讲的就是两位男神——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据说当年孔子首次见到老子后就感叹“见到了龙”;而后来老子回拜孔子,就把孔子比作“凤”。

两位先贤互相真诚地吹捧,可见“人中龙凤”这个词是十分尊贵的!

但是,大约从秦汉开始“龙”和“凤”的关系就变了。最初的时候,帝王还会把“凤”作为自已的代言人,帝王的车乘叫“凤舆”;帝王的园林叫“凤苑”;皇后和太子的居所叫“凤掖”。

秦汉后,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高祖被称其母感蛟龙而生,而且生的“隆准而龙颜”;王莽被称要“当仙成龙”等等。

既然君王们都说自已是“真龙天子”称龙比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称凤了。

秦始皇让自已的妃子们插风钗、穿凤头鞋。是第一个把凤与女性的装饰联系起来的君王。

这样一来,“凤”便由“阳”转成“阴”了,整体上趋于“雌性化”。

汉代以后文物上的图案,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上,大都是龙居上凤居下,而且多是龙比凤大的造型。龙凤之间的阴阳纠葛也就尘埃落定了。只是凤的雄性描述和记载还存在,在民间仍沿用着,一时让凤就陷入了性别错乱的尴尬境地。

怎么办呢?咱们古代文人有“高招”:凤跟龙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雌性”;风跟凰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雄性”。在“龙凤呈祥”里代表雌性;在“凤凰于飞”里代表雄性。

二、鸳、鸯

在鸳鸯里,鸳为雄,鸯为雌。其实按照中国文化的特点,一般都是“先雄后雌”,所以这个很好记。

怎么区分哪个是鸳?哪个是鸯呢?

鸳是色彩斑斓、颜色漂亮的; 鸯则是相对羽毛、长相平平的。

在自然界的动物里,一般外表羽色、毛色漂亮的都是公的,丑的是母的(与人类审美是不同的)。

因为雄性漂亮的羽毛和毛色吸引雌性有助于生育。比如孔雀、狮子等等。像鸳鸯这样的,羽毛、长相差距明显还能不离不弃、老呆在一块儿形影不离的还真不多。

它们就好比言情小说里的高富帅花花公子爱上一个普通村姑一样,怪不得古代文人墨客把鸳鸯比为“忠贞不二”的爱情象征呢!

不过,据现代的生物考证显示,事实上,鸳鸯对爱情并不忠贞,鸳鸯在平时不保持固定的夫妻关系,只有在交配时才会表现出形影不离的亲密姿态。而且鸳还是“渣男”,根本不帮忙抚养下一代,配鸯一走就会另找新欢。也许这样说,会打古代文人的脸,但可能是古时不像现代对生物对象的研究这么发达吧!当是情既可原的。

三、麒麟

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跟鸳鸯的雄雌性有类似,麒为公,麟为母。在神话、神图、神雕里,踩球的是公,踩子的是母。摆放习惯是“左公右母”,有古代“男左女右”的文化遗风。

以前,一些公麒麟上面还会雕有小丁丁,不过,现在己经很少见了。

结语

这些都是在文学形态里的演绎说法,至于“龙生九子”,还有现在说的“龙凤胎”等,都是从古代遗传而来的演绎说法,不能当实。就当是“神话传说故事”的多样性去欣赏吧。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龙和凤永远生不了,因为凤是公的,平常我们说的凤凰是雄雌一对,凰是雌鸟。所以才有凤求凰一说。

龙和凤经常一起被提到是因为龙凤呈祥!两个神物在一起代表着吉祥!是人世间最大的大吉大利!!

“龙生九子”的传说本身不靠谱,倒是把我们的“祖先”刻画成了一条花花公龙——这里先说龙凤呈祥。龙与凤凰成为一对,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误会了。凤凰是分雌雄的,雄为凤,雌为凰,司马相如的名篇《凤求凰》中有“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的句子,这里作者将自己比为凤,将他的爱人卓文君比为凰了。所以,“凤凰”一词的构成跟“鸳鸯”一样,“鸳”为公,“鸯”为母,两个字合起来才是一家“鸟”。龙和凤在一起,那是男人之间的友谊。

所以,龙凤如果是一家,那还成何体统。龙、凤、麒麟、龟号称四灵(《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几种神兽其实都是并列的,而且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隐隐有对应之处。龙是"鳞族之长"、"众兽之君",凤是"羽族之长"、"百鸟之王",龙凤呈翔最早与爱情无关,倒是带着“华夏人民大团结”的喜庆含义。

而题主说的龙生九子,其实出现的时间并不久远,算是明朝文人书斋中的“野史”。徐应秋在其《玉芝堂谈荟》提了一句“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其实重点不在于龙到底生了哪几个儿子,甚至“九”也可能只是个虚数,代表龙有很多儿子。但终于有好事者来找补,最终在明代衍生出了龙生九子的几个版本,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神兽如赑屃、螭吻什么的拼到了一起。其实这真是给母龙戴绿帽子了——这些神兽真要是龙的儿子,那估计也是不正经的龙,正经的龙当然会生龙宝宝啦,比如《西游记》中泾河龙王的九个孩子,如小黄龙、小骊龙、青背龙什么的,不都是龙么!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就是这样。

在古代,民间普遍认为龙凤表示配对。对此,我们只要稍作推敲,便觉不合理,因为龙与凤不是同类,是不能配对的。所以龙凤呈祥最好改为鸾凤和鸣,因为鸾与凤都是鸟类,这才是合理的配对。

同样在古代,龙生九子中的龙是指皇帝,百姓是不能称龙的,所以百姓即使有九子,也是万万不能称龙生九子的,除非是活得不耐烦了。另外,皇帝与皇后或妃子们生有九子,也是皇帝的荣耀,为了突出他,便称龙生九子,至于皇后妃子们也就忽略了,所谓凤也就忽略了。

只是提问题的人没见过,我搜集到了一些,就是“凤头龙”,头如凤,身如龙,只是不太出名而已。

凤头龙和龙头凤。

凤头夔龙。

类似的还有很多,甚至有雕像,不过懒得翻了。龙是最神奇的生物,有说“龙性本*”,能和任何一种动物生殖,我一道士朋友更是在古物中发现“四神皆有龙型”,只是中国神话太丰富了,穷我们一生之力都可能百不见一。不要以为没见过就是没有。龙的变化也最多。 苗族地区有牛头龙,唐传奇有犬形龙,青铜器上有虫形龙 。就像龙子之属就远不止九个,我一朋友已经推出“十二龙兽”概念了。

龙和凤本来就不是一对。

有龙凤呈祥的说法,出自于汉代《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这意思是说当天子以仁德治理天下时,天下将呈吉庆之态,麟、凤、龟、龙四灵将作为祥瑞出现。龙和凤都属于四灵之一,就算同时出现也不代表就是一对。

“凤”和“凰”才是一对,雄为“凤”,雌为“凰”。

至于“龙生九子”,这个“生”不一定是指“繁殖”,应该是指“衍生”。如果非要问是龙和谁生的?那只能说是龙和好事的后人生的。因为“龙”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因素,受到崇拜,所以不断有后世之人把“龙”的原素运用到各个方面,并加以演变。比如说把龙放到石碑下面,让它去驮碑,想取用“龙”本身的文化元素,又结合实际情况,于是就出现了“赑屃”,然后就说赑屃是龙子之一,善负重。龙的九子都是这么演变出来的。

龙和凤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瑞兽,是古人畅想出的远古图腾,但将二者结为一对,就有一些过分了,毕竟物种不同!

龙属瑞兽,可上天、入水,且种类颇多。天庭有八部天龙;海中有四海龙王;甚至江河之中,也有小龙主管,可谓是有水就有龙,且龙分公母,要不然也不会有龙王太子和龙女的传闻了。

凤属吉鸟,翱翔于九天,喜阳爱火,传说之中,能从烈火中重生,居住在千年梧桐之上。且凤凰本为一对,忠贞不渝,凤为雄鸟,凰为雌鸟,本族繁衍,与龙何干。

上古传说,四大圣兽,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很明显,青龙就是龙之一族,而朱雀属于凤凰一族。

龙性本*的说法何来呢?

观龙之形象,长满鳞片的身体,很大一部分借鉴了蛇的形象,五千年以来,不断艺术加工。

蛇为冷血动物,繁衍之时,聚集在一起,长时间纠缠,可能龙性本*的灵感就来自于这里。

还用一种说法,龙生九子,长子囚牛;次子睚眦;三子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负屃;九子螭吻。

它们形象各不相同,且无一像龙,肯定是和其他物种所生。九子之中,以六子霸下为例,头部如龙,口中有齿,身体如龟,背上有碑。这形象,绝对是龙与乌龟所生,厉害!

这样一来,龙生九子,母亲各不相同,孩子形象各异,龙性本*的说法,更加被锤实。

龙凤是一对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龙凤呈祥,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早期形容忠贞的爱情,后来指吉庆之事,寓意美好。

故事出处则是在秦穆公时代,女儿弄玉善吹玉笙,声似龙音(我也不清楚龙音是什么动静)。华山之下一名青年,名叫萧史,善吹箫,声如凤鸣(估计是好听的鸟叫),二者同奏,方圆百里皆闻,似仙乐,终二者成为夫妻,相互切磋十余年,真把龙凤从天上引下,二人一边奏乐,骑龙凤而去,最终呈祥。

从故事中可看出,龙凤在天,被仙乐引下,他们也只是被美好的声音所吸引,并没有说明二者的关系。

另外,龙的秉性先放在一边,凤凰本一对,忠贞高傲,怎么可能与龙苟合呢?

当然,龙与凤本为远古图腾,强大、神秘,是众愿所成的两种生物,不在现实,存乎传说,它们的形象、秉性、行为、故事都是人们艺术加工后,流传下来的。

身为龙的传人,我们能从传说中感受龙的强大,凤的高洁,这样就足够了。

古典诗词的辞采美(3)

二、巧与拙

1、巧

语言上的?巧?是指用语新巧、句法精妙;?拙?是指遣词造句呈现一种拙朴的美、古拙的美。古人论诗,多偏好?拙?而轻视?巧?。其实,这就像淡与浓一样,只要运用得好,都可以达到至美之境。从审美爱好来说,也是燕瘦环肥,各有所好。清代诗论家吴骞在《拜经堂诗话》中说:?昔人论诗,有用巧不如用拙之语,然诗有用巧而见工,亦有用拙而逾胜者?。吴骞举了两个诗例,皆是咏歌杨贵妃事。一是李商隐的?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另一是马君辉的?养子早知能背国,宫中不用洗儿钱?。前者用词新巧,后者用词拙朴,吴骞认为两者皆佳,前者?巧而见工?,后者?拙而愈胜?。

诗歌中语言新巧的表现方式很多:

第一种是体现在构思上,通过调动词汇来体现其新巧,如薛能《新柳》:?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原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第一句三个?轻?,第二句两个?成?,第三句两个?性?颔联一虚一实;颈联一有一无,首联突出其?轻?,尾联强调其?重?构思颇为新巧,而这种新巧正是通过词汇叠合、轻重、虚实对应而形成的;

第二种是体现在句式结构上,如杜甫?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所选之物是两种昆虫蜂和蚁,两种枯败的植物落絮和枯梨,而且将蜂和落絮、蚁和枯梨结合到一起,都给人意想不到的新鲜感。杜甫闲居之中、一人独酌的无聊也就从中表现无遗。另一首中?芹泥随燕嘴,花粉上蜂须?则更为细密,就像工笔画一样,细入毫芒。杜诗中这类体物工巧、多生新意的诗句还有?花妥匌捎蝶,溪喧獭趁鱼?等。杜荀鹤的《途中作》:?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胜关中?,《隽阳道中》中的?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等,造句新颖,每句中皆重出二字,极为工巧。贾岛《寄钱庶子》:?树荫终日扫,药债隔年还?对偶宽远,一情一景,一巨一细,极为工巧。他的另一首《答王建秘书》:?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亦是如此。

第三种是词汇本身选择或锻造得不同凡响、新鲜奇特。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恢复道统,反对时文,他提倡创新,在语言上提出?唯陈言之务去?。诸如?落井下石?、?童头齿豁?、?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不平则鸣?等词汇皆是他创造而成为后来的成语。在诗歌创作中,他也追求?险语破鬼胆?(《醉赠张秘书》),极力追求造句遣词的新巧。其《苦寒诗》长达七十二句,从各个方面将苦寒穷形尽相极力加以刻画,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番铺排后,又从受冻的万物中拈出麻雀,写它苦寒中的心理和状态:?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却得亲炰燖?,真是越写越见新奇。另一首《郑群赠簟》也与此仿佛:先遣词极力夸说竹席的珍贵可爱:?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然后渲染自己如何怕热作为铺垫。最后夸张得到郑群赠簟,睡在上面产生的奇迹:?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几乎每一个字都锻造得突兀奇巧!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新巧并不等于奇特,不一定都像韩诗那样?唯陈言之务去?,有的字很寻常,但用的恰到好处,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众所周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诗人第二次拜相,离开隐居之地钟山渡江北上之际。此诗历来受人称道,主要是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特别又是其中的?绿?字。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无形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大自然由此勃发出生机?春风拂煦,百草萌生。千里江南,一片新绿;二是暗指皇恩浩荡。神宗与此时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并要他立即北上,看来新法又有希望。诗人希望凭借这股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新局面。而这些内涵,是?到?、?过?、?入?、?满?等无法实现的。可以说,一个寻常的?绿?,给这首诗乃至王安石带来了千古的声誉。其实,王安石诗中的?绿?字不止此篇,也都使用的很工巧,很精到,如《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前一个?绿?字,将北山流下的溪水涨满山下陂塘,一派春水接天、春光无限,并让我们产生想象:北山溪水带给钟山脚下的不止是春水,也给山下万物乃至江南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它与后面?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相连,更在寻常语中顿生无限精妙意,《石林诗话》评此诗?但见舒闲容与之态?,实际上包孕静中生动、无中生有的禅意。后一个?绿?字正好相反,它是化静为动,将无生命的绿水青山都充满动态,都满怀情谊:一个绕着农田,让田野充满生命的'绿色;一个刻意推开门,将青青的山色奉献到诗人眼前。王安石诗,特别是归隐钟山时期写的绝句,常以工巧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闲淡秀雅的自然风光,让人读起来清香满口。而且,这些诗句的语言并不藻丽奇特,往往是寻常语,只是用的恰到好处!

王安石这种遣词命意的本领,杜甫也有,甚至更为高明,你看他的《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作于草堂修成以后,长期奔波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暂息之地。此诗就是描绘诗人此时的闲适,抒发春天到来时的感受。全诗八句,句句是描景,句句又是?遣心?。特别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体物特别细密,在寻常语中翻出新巧。叶梦得《石林诗话》称赞这两句?体物缘情,有天然之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落水面,鱼儿常浮出水面呷喋,如果雨猛浪狂,就会潜入水底;燕子身轻,在微风中方可轻捷地掠过天空。一个?出?字,写出鱼儿的欢欣,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这与此时诗人心情的轻松,与春天到来的愉悦,情与景是完全合拍的,所以说,八句是皆是写景,八句诗又皆是?遣心?!

2、拙

所谓?拙?表现出一种朴拙的美感,给人一种不加雕琢、天然浑成之感,实际上是辞拙而意工,如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结构上来看,似乎很笨拙,因为重复之处太多,一句?鱼戏莲叶间?即可,干嘛还要?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直至莲叶南、莲叶北说个遍呢?但如细加分析,可知这是一首精心构置的美诗,只不过用貌似笨拙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在表现手法上,它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追逐的情景。既然是相互追逐,东、西、南、北就要追个遍。**中一对男女在原野上跑来跑去,在街道上躲来躲去,我想盖源于此。另外,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明写?鱼戏莲叶东?,则暗示这对青年男女采莲在莲叶西;明写?鱼戏莲叶西?则暗示这对青年男女采莲在莲叶东。南、北亦相同,语言和句式的朴拙暗藏着构思的精巧。另外,这种复沓又呈现变化的句式,也是《诗经》的传统手法。再者,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采莲人劳动的愉快、爱情的欢乐。总之,这首貌似笨拙的诗,却有如此精妙的表现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民歌特色,这就是辞拙而意工的拙朴美。

这种美感,在民歌中多有表现,如南北朝乐府《木兰辞》中木兰购置出征行装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战争结束胜利返乡一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皆是采用排比复沓的章法。如果细论,似乎不近情理:购置出征行装哪有东市买马,再到西市去买个马鞍子,又跑到南市买个马笼头,再到北市买个马鞭子,天下有这么买东西的吗?但是,如从诗中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就会觉得这种写法实在高明,因为它烘托了备战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一家人为了木兰出征东奔西跑的情形,自然也就突出了木兰从军既是为国也是保家的价值所在。同样的,战争结束后木兰胜利返乡一段,把家庭每个人物的行为一一加以描述,也是在突出木兰从军的价值所在,她牺牲了自己十年儿女身,丧失了在家乡依在父母膝下平静幸福的生活,换来的不仅是父母安享晚年,也使小弟长大成人,现在居然能杀猪宰羊,承担起主要的家务重活;姐姐也因妹妹改扮男装从军才能在家?当户理红妆?。诗中如此详尽的叙述正是在处处突出木兰从军的重大意义!

关于青川民歌、歇后语、四言八句、谚语、民间故事和传说!

青川民歌:《十杯酒》。《太阳当顶过》。《月儿落西下》。《绣荷包》

《大荷包》》。《补瓷歌》。《耍钱歌》。《你晓得成都有几条街》。

《晓得黄牛有好多毛》。《火烧扬州是哪一年》。《韩湘传》、《八仙图》、《鹦哥记》、《清官图》、《二十四孝》、《孟姜女哭长城》、《说唱增广贤文》、《滴血珠——四下河南》、《十二枝花》、《十二挑水》、《十二背柴》、《十送郎君》、《十撵妹儿》、《十字文》、《鸡啄米》、《延九锤》、《金鸡展翅》、《牧牛大虎》、《清官图》、《鸳鸯家》、《扯白十二月》、《十名人》

歇后语: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巴掌长疮——毒手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巴掌上摊煎饼——巧手;好手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的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拔葱种海椒——一茬比一茬辣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浪鼓——两面光

拔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拔了萝卜——窟窿在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塞子不消水——心眼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跋脚马上战场——有无活

跋子拔萝卜——歪扯

跋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跋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跋子赶马——望尘莫及

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把脸装进裤挡里——见不得人

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白脖老鸹——开口是祸

白脖子屎壳郎——有特色;与众不同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白菜帮子——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白菜地里耍镰刀——散了心

白菜烩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鹤站在鸡群里——突出

白虎进门——大难临头;灾祸临头

白开水画画——轻(清)描淡写

白蜡杆结桂花——根子不正

白蜡杆子翻场——独挑

白蜡做的心——见不得日头见不得火

白脸奸臣出场——恶相;恶模样

白脸狼戴草帽——变不了人

白脸狼戴眼镜——冒充好人;充好人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白猫钻灶坑——自己给自己抹黑

白毛乌鸦——与众不同

白娘子斗法海——精打光

白娘子水漫金山——大动干戈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白日见鬼——玄乎;心里有病

白日做梦——胡思乱想

白水锅里揭奶皮——办不到;没法办

白水下石膏——成不了豆腐

白水煮白菜——淡而无味

白水做饭——无米之炊

白素贞不舍许仙——恩爱难分

白糖包砒霜——毒在里面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白天打灯笼——白搭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白天照电简——多此一举

白天捉鬼——没影儿的事

白铁斧头——两面光

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白纸上画黑道——抹不掉;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写黑字——黑白分明;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做的灯笼——一点就亮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百货店里卖鞋袜——各有尺码

百斤担子加铁砣——重任在肩;肩负重任

百斤面蒸寿桃——废物点心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百里草原一人家——孤孤单单

百里奚认妻——位高不忘旧情

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百灵戏牡丹——鸟语花香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岁公公吹火——老气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百丈高竿挂红灯——红到顶了

柏木椽子——宁折不弯

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败家子回头——金不换

败将收残兵——重整旗鼓

拜把子兄弟开茧店——结党营私(丝)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拜旨走进吕祖庙——走错门了;找错了门

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扳不倒坐到烧饼上——面上人

扳倒碓窝吓婆婆——泼妇

扳倒葫芦洒了油——一不做,二不休

扳着炉子烤头发——了(燎)不得

扳着指头算帐——有数

班房里的衙役——听差的

斑鸠抱窝——悬蛋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斑鸩打架——卖弄风流

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搬石头打天——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板凳上搁蒺藜——坐不稳;坐不住

板凳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

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打不开场面

板凳上钻窟窿——有板眼;有板有眼

板斧劈柴——一面砍

板门上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板上的泥鳅——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板上敲钉子——稳扎稳打

半边羊头——独角

半边猪头——独眼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半截砖头——甩了

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一码事;彼此一样;谁也不吃亏

半斤放在四两上——翘得高

半空的云彩——变化多端

半空中打把式——栽个大跟头

半空中的火把——高明

半空中的气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着哩

半空中放爆竹——想(响)得高

半空中盖房子——没处落脚;落不得脚

半空中赶牲口——露马脚

半空中挂蒺藜——讽(风)刺

半空中挂剪刀——高才(裁)

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

半空中数指头——算得高

半拉瓜子——不算个人(仁)

半篮子喜鹊——唧唧喳喳

半路开小差——有始无终

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半路上丢算盘——失算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热闹;嘴上热情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出了岔;措手不及;突如其来

半瓶子醋——乱晃荡

半山崖的观音——老实(石)人

半山腰倒恶水(滑水〕——下流

半天云里踩钢丝——提心吊胆

半天云里出亮星——吉星高照

半天云里吹唢呐——想(响)得高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半天云里吊口袋——装疯(风)

半天云里翻帐簿——算得高

半天云里看厮杀——袖手旁观

半天云里拉家常——空谈

半天云里飘气球——高高在上;没着落

半天云里骑仙鹤——远走高飞

半天云里做衣服——高才(裁)

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

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尾

半夜吃烧鸡——思思想想(撕撕响响)

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半夜鸡叫——不晓;乱了时辰

半夜叫大姑娘的门——来者不善

半夜里的被窝——正在热乎劲上

半夜里的寡妇——难过

半夜里和面——瞎鼓捣

半夜里抡大斧——瞎侃(砍)一通

半夜里捉迷藏——瞎摸;摸不着

半夜聊天——瞎说

半夜起来穿衣服——为时过早

半夜敲门心不惊——问心无愧

半夜下雨——下落不明;不知下落

半夜做恶梦——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半夜做梦啃猪蹄——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半夜做梦娶新娘——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扮秦桧的没卸装——谁没见过那二花脸

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

绊倒趴在粪池边——离(屎)不远

膀子一甩——不干了

蚌里藏珍珠——好的在里面

棒槌吹火——一窍不通

棒槌打缸——四分五裂

棒槌当针——粗细不分

棒槌改蜡烛——粗心

棒槌进城——成精作怪

棒槌里插针——粗中有细

棒槌敲竹筒——空想(响)

棒槌上天——总有一天落地

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棒打鸳鸯——难分开;两分离

棒子里做蛋糕——不是正经材料

棒子面煮葫芦——糊糊涂涂;糊里糊涂

棒子面煮鸡子儿——糊涂蛋

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包单布洗脸——大方

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杀亲侄——先治其内,后治其外

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

包脚布上飞机——一步(布)登天

包脚布上生虮子——好角(脚)色(虱)

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

包脚布做夹扣子——又臭又硬;臭硬

包脚布做围脖——臭一圈儿

包元宵的做烙饼——多面手

包子吃到豆沙边——尝到甜头

包子咧嘴——美出馅了

包子熟了不揭锅——窝气

包子张嘴——露馅

苞谷棒子生虫——专(钻)心

苞谷面糊——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雹子砸了棉花棵——光杆司令

宝囊里取物——手到擒来

宝塔顶上的宝葫芦——尖上拔尖

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

保险柜挂大锁——万无一失

保险柜里安——暗藏杀机

报国寺里卖骆驼——没有那个事(寺)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报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四言八句:

一个姓李的财主,膝下无男,只生得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长大后各自许配人家,大女婿是个练武的,二女婿是个文人,三女婿务农。虽说都是自己的女婿,可是李财主瞧不起三女婿,两个姐夫也是一样看不起老三,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奚落或捉弄三女婿。

这年李财主做生日,三个女婿都来为老丈人祝寿,老大老二送上了贵重的贺礼。老三只挑来了一担自产的东西,一头是两只猪腿和两块礼吊子,一头是一筐莲藕。这不值钱的东西,李财主不稀罕,自然也没有好脸色对老三。

姑娘女婿回来齐了,摆上一桌酒席,给寿星老儿贺寿。老大老二边拣些好听的话说,边给老丈人敬酒,财主高兴的不得了,老三沾不上边。平时瞧不起老三的李财主,因为心情好,觉得不该冷落了老三,就说:呃!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回来陪我,我蛮高兴。光我们几个喝的热闹还不够,大家都尽兴才好啊。我出个主意,你们各人用三个不同的名称,来说同一样东西,说人也行。谁说对了,我陪谁喝一杯。行不行?

老大老二:行。

财主:老三,你呢?

老三:我?我试下看。

大女婿说:爹,您老先说一个,好让我们跟到学嘛。

财主:哦,好!我说一个。姑爷、女婿、儿。怎么样?

女婿们:好啊!

财主:该你们了。

大女婿:拳头、巴掌、手。

恩,不错。

二女婿:岳父、丈人、爹。

恩,不错不错!

三女婿感到今天丈人老头好象格外开恩,实际上是为难我,我怎么也得争口气呀,就憋着劲儿想。

看他没紧接住,性急的大女婿正要抢白他,他开口了:我说,荷花莲蓬藕。行不行啊?

财主:啊,荷花莲蓬藕?恩,也行也行。来,陪我喝一杯!

二女婿不阴不阳地说:唉!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种的是藕,送的是藕,心里装的还是藕啊!一句话差点把老三噎住了,不知说怎么好。

还是三女儿反应快,替老公回了一句:哪怕我们心里是装的藕,那也没得姐夫心里的窟眼子多呀!

谚语: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民间故事:

这里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