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功行赏是何意?出自哪?

2.带有马字的四字词语,说3个。 论功行赏和不知好歹两个词各是什么意思?

3.论功行赏文言文

论功行赏是何意?出自哪?

论功行赏的意思-论功行赏是词语吗

释义评定功劳大小,给予不同的奖赏。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就对手下功臣评功封赏。然而每个人都说自己功大,互不相让,评了很长一段,也没有结果。

按照刘邦的意思,萧何的功劳最大,就封他为酂侯。可是其他将领有意见,他们说:“我们的功劳可是用性命换来的呀!萧何并没有立过什么汗马功劳,只是仗着一张嘴、一支笔,说几句话,写几个字,封赏反倒比我们高,这是凭什么?”

刘邦听了,觉得跟这些武人讲大道理也进不通,就打了个比方说:“你们见过打猎吗?追赶野兽,把野兽叼来的是猎狗,但指挥狗的是猎人。你们相当于猎狗,萧何相当于猎人。猎狗和猎人的功劳怎么能比呢?”

争功的将领们听了刘邦的话,才明白自己的功劳与猎狗是差不多的,就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然后,刘邦依据各位功臣的功劳大小,依次给予了相应的奖赏。

“论功行赏”也作“论功封赏”或“论功行封”。

带有马字的四字词语,说3个。 论功行赏和不知好歹两个词各是什么意思?

:车烦马毙 识涂老马 童牛角马 问牛知马 丹书白马 驷马仰秣 竹马之交 乌头马角

论功行赏

成语发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成语解释: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成语出处:《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成语示例: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三国志·吴书·顾潭传》)

不知好歹

解释: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出自: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做儿的不知好歹,做娘的不辨清浊。”

示例:袭人也帮着抢白我,说了我许多~的话,回不得主了的。

论功行赏文言文

1. 汉高祖论功行赏古文

《汉高祖论功行赏》古文和译文,具体如下:《汉高祖论功行赏》一般作为语文阅读题型,可佐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和《资治通鉴·汉纪三》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古文: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译文: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2. “论功行赏”成语是什么意思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释义 “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

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 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 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 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 “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 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 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 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 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 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 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 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3. 阅读《汉高祖论功行赏》,回答题

(14分)

小题1:既:已经 顾:反而,却 举:献出,让(3分,一个1分)

小题1: D(2分)

小题1:(1)高祖 认为 萧何的功劳 最大 , 把他封为酂 侯,给他的 封地 最多。(3分,一个知识点1分,扣完为止)

(2) 现在 你们 诸位 只 能获得 跑着的 野兽, 功劳如同猎狗 。(3分,同上)

小题1:在论功行赏上,高祖为了强调决策者比执行者更重要,用了打猎来设喻。(2分)用了比喻论证(设喻)的方法。(1分)

4. 文言文阅读好战必亡、一举两得、张溥勤抄的翻译、寓意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因此(有必要)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消灭蛀虫.”。

5. 文言文刘邦论成败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

网摘: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文:高祖在洛阳的南宫举行酒会.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氏为什么会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给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为什么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任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6. 木兰诗文言文翻译132131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7. 论功行赏的成语典故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8. 刘邦论功行封翻译

1.原文: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2.译文:

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一、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二、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