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见的意思-榆枋之见怎么读
1.日薄桑榆是什么意思
2.榆怎么读
3.求以榆字开头的成语
日薄桑榆是什么意思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榆枋之见: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榆木圪_: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榆木疙瘩: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榆木脑壳: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榆次之辱: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斗转参横:北斗星已转了方向,参星也已打横。指天色将明。《宋史乐志十六》:“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参(shēn)。
榆怎么读
榆读法:yú。
“榆”是树木名,种类颇多。《说文》:“榆,枌。从木,俞声。”指 “白榆” 。左边是“木” ,表示木本植物;右边是“俞”字。
俞是独木舟(详见“俞”释文),而榆木是制独木舟的上好材料,故“木”和“俞”组成的字既是“从木,俞声”的形声字,也是指榆木是 制独木舟的树种。(Yú)姓。
榆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叫榆钱。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榆树榆,白枌。——《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堇萱枌榆。——《礼记·内则》。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庄子·逍遥游》。
康熙字典
《唐韵》羊朱切《集韵》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虞韵)《说文》楡,白枌。《陆玑·草木疏》楡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
《尔雅》释楡者三:一曰藲荎。郭注:今之刺楡。疏:《诗·唐风》山有枢是也。一曰无姑,其实夷。郭注:无姑,姑楡也,生山中,叶圆而厚,所谓芜荑是也。一曰楡白枌。疏:《诗·陈风》东门之枌是也。
求以榆字开头的成语
成语:榆次之辱
拼音:yú cì zhī rǔ
解释: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示例: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后汉书?孔融传》
成语榆瞑豆重
拼音yú míng dòu zhòng
解释用以指身懒神昏。
出处语出《文选?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
示例木朽石顽,雕镌莫就;~,性分难移。 ◎唐李商隐《为柳珪上京兆公谢辟启》
成语:榆木疙瘩
拼音:yú mù gē da
解释: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出处: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示例: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脑袋!” ◎《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成语:榆木脑壳
拼音:yú mù nǎo ké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成语:榆枋之见
拼音:yú fāng zhī jiàn
解释: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示例:及从栎园先生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愧予犹~也。 ◎清姜承列《<书影>序》
成语榆木圪垯
拼音yú mù gē dá
解释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成语:榆木脑袋
拼音:yú mù nǎo dài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出处: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么办,俺也赞成。”
示例:“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上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刘绍棠《柳伞》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