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烟波幕震沉沉楚天阔便纵有千种风懂更与何人说.的意思

2.描写穷苦的四字词语

3.行路难·缚虎手赏析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生祸福絮絮叨叨举著提笔相安无事 B.情郁于衷穷愁潦倒

5.杜甫的诗的艺术风格

千里烟波幕震沉沉楚天阔便纵有千种风懂更与何人说.的意思

穷愁潦倒哪个字错了-穷愁潦倒怎么写

鉴赏《雨霖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词人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寄托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由于他精通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广大下层市民的欢迎。因为他的生活行迹,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一生,在仕途上坎坷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晚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难看出,这首词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他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痛苦。词中流露出的那种低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密切相关。 读这首词,总感到它具有一种与前人迥然异趣的新的艺术格调,在写法上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独创性。首先,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善于铺叙。与本篇所反映的相似的生活内容,在晚唐、五代和宋初的文人词中已有较多接触。但比较起来,这首词与它以前同样题材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已有所不同。它不象某些小令,只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或借少许景物来抒写情怀,然后便嘎然而止。这是一首慢词,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词人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与此相联系,作者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艺术手法,使全篇首尾连贯,组织细密,层次清楚,天然浑成,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长调及善于铺写的艺术才能。例如,开篇三句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和环境特点,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骤雨过后的空气中,读者似乎可以唤到那使人深感压抑的气氛。这与“渭城朝雨邑轻尘”(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气氛是何等的不同!接下去三句写分手的地点,帐幕中的别宴以及船家催促出发的情景,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环境的渲染与气氛的渲染无疑是有助于内情的表达的,但这种表达终究比较外在。所以,下面从“执手相看泪眼”开始,便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从“念去去”开始,又转而着力于别后处境的刻画,虽是虚拟想象之辞,但因作者对此有切身感受,所以仍写得真实、具体。下片,换头三句,重整笔墨,另开新境,但它又与开篇三句上呼下应,前后扣紧,并点出“清秋”二字,接着,便很 自然地引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传唱的名句。这两句推想酒醒之后可能出现的境地,似真似幻,迷离惝恍,清丽欲绝,内心活动也写得十分出色。下句承此,畅写离怀。结句点明伤情的原因在于失去知心,这就使词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首词,从向晚雨歇写到幕霭沉沉,再由深宵写到拂晓酒醒,时序清晰,章法不苟,人物的内心活动在铺叙中也表现得极其细腻、委婉、复杂。夏敬观在《手评〈乐章集〉》中说:柳永“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周济在《介存带论词杂著》还进一步指出:“铺叙委婉,言近旨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这些话都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柳永慢词善于铺叙的特点。其次是善于点染。“点染”本来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艺术手法之一,许多古代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也将这一手法创造性地运用到诗词的写作中去,后代的某些词评家也喜欢用这一术语来评论前人的作品。这首《雨霖铃》就曾被视为“点染”的成功范例(见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谓“点染”,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的地方应予点明,有的地方则需要加以渲染。 点,就是中锋突破;染,就是侧翼包抄。这两者相互配合,用以造成强大的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这首词上片的“念去去”就是点,点明这次分别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然而,这“去去”的具体情况又如何呢?下面,紧接着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这三样景物来加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和离情的深沉凝重。这就是染。又如,“多情自古伤离别”两句是点,点明伤别的时间和气氛;下面“今宵”三句是染,作者用“杨柳岸”、“晓 凤”、“残月”这三个具体形象来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借以烘托伤秋伤别的情怀。在这首词里,点染手法与铺叙手法紧密交织在一起。同时,它又是化虚为实,寓情于景这一手法的深化。它所选择的景物,它所烘托的气氛和情绪,都是经过细心选择和高度概括的,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因此才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最后是精于音律,使音韵节奏与内情表达的完美结合。本篇语言清新,不用典故,不饰藻绘,纯用白描,音韵节奏和谐婉转。在柳永以前的词人作品中,大部分还没用近作诗的句法和句式。而柳永在这首词里则大量运用双音节的句式,或用上一下三、上一下四的句法结构。同时,词中还交替使用双声(如“凄切”)、叠韵(如“寒蝉”)、去声与上声连用(如“帐饮”、“泪 眼”、“暮霭”、“自古”、“纵有”、“待与”等)以及平上去入四声兼用(如“多情自古伤离别”) 等手法,使全词音韵铿锵,错落有致。作者选择《雨霖铃》这一词调来写伤别之情是很恰当的。《雨霖铃》是唐玄宗在栈道中悼念杨贵妃的曲调,音节哀怨凄断。这首词共用“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等 十个入声韵。词中除三个句子是平声落脚外,其余全是仄收。入声比其他声韵舒徐,没有含蓄的余地,宜于表达激越峭拔的情感。这首词大量运用入声字,并与一些特殊句法(上一下三、上一下四)、特殊的拗句(如“酒醒何处”、“美景虚设”)相结合,就使得这首词具有一种拗犯的音节。尽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 是,贯穿全词的则是哽咽凄断之声,却很少有和婉不迫之韵趣。因为一首词既决定于它的内容,同时又免不了要受曲调本身声情的制约。整个看来,这首词的音韵节奏与内情的表达结合得十分完美,因此才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

以上三点充分体现出柳永词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译词

寒风中的蝉声呵,多么凄厉,

笼罩长亭的暮色呵,更加浓郁,

暴风雨掠过,刚刚收拾住雨滴。

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往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

船家催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手儿紧紧牵在一起,

泪水模糊的双眼,留恋地相互凝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相对饮泣。

想到从此远别而又远别,

烟波浩淼,相隔千里万里,

沉重的暮霭布满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个不痛伤别离?

更叫人难以忍受的是——

这次分手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去到哪里?

是在杨柳凋零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拂晓的微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忆?

这一去呵,一年紧接一年,

即便是良辰美景,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呵,纵然在我内心深处.——

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

又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

词人简介

柳永(980?——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早年游学京都,屡举不第,过了一段“买花载酒”、“千金邀妓”的放浪生活。他熟悉民间流行曲调,为伶工乐妓撰写大量慢词,流传很广,甚至在当时的西夏也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但上层显贵对柳永出入歌楼舞榭与伶工乐妓为伍的生活却极端歧视。他为此写了一首《鹤冲天》加以驳斥,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在一次发榜时见到他的名字便一笔勾消,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直到景佑元年(1034),他改名柳永,才勉强中了进土,但只做过屯田员外郎这样的小官。在北宋词人中,他的官职最低,而且是以毕生精力填词的第一个专业词人。他一生穷愁潦倒,家无余财,相传后无钱下葬,最后由“群妓合金葬之”。文坛上流传有“吊柳七”、“吊柳会”等逸事。

由于柳永长期出入歌楼妓馆,生活东漂西荡,对下层人民生活有较多体验,所以他的词题材较为广阔。其内容主要反映羁旅行役、男女恋情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其中以前者成就最高。柳永精通音律,受民间音乐熏陶,他把民间流传篇幅较长的俗曲搬上词坛,对慢词的发展和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吸取民间养料,使用俚俗语言人词,从而摆脱了五代词中那种传统腔调的影响,使词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他还创造性地运用铺叙手法,把抒情、写景、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思完密,首尾连贯,脉胳井然。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并使自己成为词坛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词人之 值得指出的是,柳永还写了一些情调低沉,思想颓废以及宣扬的庸俗之作。有些作品由于轻率操笔,锤炼不足,故而失之松散,缺少含蕴。

传《乐章集》,存词二百余首。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望海潮》、《夜半乐》、《定风波》、《鹤冲天》等。

描写穷苦的四字词语

1.形容生活极其贫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缺衣无食

拼音: quē yī wú shí

解释: 缺乏衣食。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衣无食,到处寻觅。”

2.裙布荆钗

拼音: qún bù jīng chāi

解释: 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出处: 明·柯丹邱《荆钗记·议亲》:“贡元乃丰衣足食之家,老身乃裙布荆钗之妇。”

3. 穷困潦倒

拼音: qióng kùn liáo dǎo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穷愁潦倒

拼音: qióng chóu liáo dǎo

解释: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 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5.家徒四壁

拼音: jiā tú sì bì

解释: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2.比喻贫困的四字成语

比喻贫困的四字成语

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流离转徙:流离:流转离散;徙:迁移.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茹苦含辛: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停辛伫苦:停: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茹毛饮血: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穴居野处: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艰难竭蹶:竭蹶:赶路跌跌撞撞的样子,引伸为资财匮乏.形容收入少,生活艰难.

3.描写穷的四字词语

穷途末路、

兀兀穷年、

层出不穷、

后患无穷、

穷兵黩武、

理屈词穷、

穷原竟委、

贻害无穷、

图穷匕见、

穷家富路、

穷困潦倒、

山穷水尽、

穷凶极恶、

一穷二白、

人穷志短、

无穷无尽、

穷奢极欲、

其乐无穷、

穷鼠啮狸、

穷奸极恶、

穷苗苦根、

计穷势蹙、

格物穷理、

穷鼠啮狸、

守约居穷、

穷儿暴富、

国困民穷、

穷根寻叶、

六甲穷日、

民穷财尽

行路难·缚虎手赏析

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诗:“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春水白鸥前。”任渊注引《三辅黄图》:“长安城中,八街九陌。”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诗题说“入京”,诗句说“游说万乘(皇帝)”、“辞家西入秦”,皆贺词“扑黄尘”注脚。词径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虽自负而带一种傍徨苦闷情态,与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不同,读来别有意味。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但原辞是通过汉魏易代之际铜人的迁移,写盛衰兴亡之悲感,言天若有感情天也会衰老,何况乎人。此处则紧接上文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干”,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其中含有无可奈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使词情稍稍上扬。

简言之,此词上片由愁写到酒,而下片则由酒写到愁。过片极自然。不过上片所写的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而下片则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词情为之再抑。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化出,而“语如弦”三字,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之可悲作势。汉武帝《秋风辞》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事去千年犹恨促”。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志士惜日短”,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不料最末一句却来了个大转折:“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前面说想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这里却说愁人情愿短命;前面说“事去千年犹恨促”,这里却说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一句几乎翻转全篇,却更深刻地反映出志士苦闷而且矛盾的心情,将“行路难”的“难”字写到入木三分。

全词艺术特点有三:“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看法,而这首词却写得像诗中的歌行体。“行路难”本就是乐府歌行的题目,此其一;《小梅花》的调式也很特殊,以三字句、七字句为主,间用九字句,“三三七”、“三三九”、“七七”的句式交替使用,句句入韵,平仄韵互换,都与歌行相近,此其二;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其中以采自李白、李贺者为多,此其三。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厨密《浩然斋雅读》引贺语),可见善于隐括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是贺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此词表现很突出。

全词表现作者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却用刚健的笔调、高亢的声调写成,章法上极抑扬顿挫之能事,行文上跌宕生姿,属于贺词中的幽洁悲壮之作,在北宋词坛上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生祸福絮絮叨叨举著提笔相安无事 B.情郁于衷穷愁潦倒

D

试题分析:A中应是“举箸投笔”B中应是“天衣无缝”C中应是“莫名其妙”。

点评: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可以结合语音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错别字并修改。《新课标》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若在复习期间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往往事半功倍。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的形声字的认知。

杜甫的诗的艺术风格

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憔悴颜色。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还有前面提到的《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它的风格。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 “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这些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五: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这组诗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让人神往。《绝句漫兴九首》也是如此。

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