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样的人才能入职的衙门任职,一般衙门有多少人?

2.梦幻3人结拜什么名字好听?

3.三五皇帝,二指禅代表三个数字几

4.三班衙役我们都知道,那女捕快也是真存在的吗?

5.《儒林外史》第二回

什么样的人才能入职的衙门任职,一般衙门有多少人?

三班倒6个人排班表-三班六房多少人

我们古代老百姓一般所说的衙门都是指县级衙门,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知县或县令,属于正职七品的官阶。副官基本上有三到五人,包括县丞、主薄、教谕、县尉这些人都有正规编制,由国家发工资。其他属于工作服务人员都是编外人员,由县级部门自己发工资。

县令之下是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属于正八品。主要是与主簿一起辅助知县, 主薄正九品相当于县长秘书长,与县丞一起分管粮马、税收、户籍、巡捕等事。县里事情较多的可以有一个县丞,县小事情少的可以没有县丞。县尉是县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教谕是县教育局长。以上所列官员都有正规编制受命于朝廷,由朝廷发放俸禄有官阶品级的官员。

除去以上官员,县衙内还有以下无官阶无品的人员如典史、驿丞、闸官、税课司大使、医学训科、僧会司僧会、仓大使、站堂衙役等一营服务人员。这些人不享受朝廷俸禄,有的是县令自行招聘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编外人员是靠县里自己发工资的。典史掌管一县监察监狱与囚犯等事情,有的县里不设县丞和主簿,他们所要分管的事情也由典史一人去干。

驿丞负责管理各驿站,快递邮寄快递及接待过往官员,相当于管理现在的现在的邮政局兼县委招待所的职能。闸官负责各个水闸管理。税课司大使亦掌税收的征收。仓大使掌仓库的保管与守卫。河泊所大使掌征收渔业税。医学训科是一县的医疗之长,相当于县立医院院长。僧会司僧会掌管一县僧人,道会司道会掌管一县道士,还有站堂跟班儿、地方士兵、仵作、轿夫、门房等一营服务人员。这是最基层的衙门编制,到了省级和都城的各级衙门还有更多更完善的人员编制。

梦幻3人结拜什么名字好听?

金兰之三羊开泰 三人成虎 三角恋爱 三寸金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三拳两脚 三薰三沐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分鼎立 三叠阳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三贞五烈 三折肱为良医

三灾六难 三怨成府 三盈三虚

三阳交泰 三言两句 三言讹虎

三熏三沐 三心两意 三写易字

三写成乌 三徙成国 三徙成都

三窝两块 三瓦两巷 三吐三握

三头六证 三头六面 三头两日

三头八臂 三汤五割 三汤两割

三台八座 三思而行 三首六臂

三兽渡河 三尸五鬼 三省吾身

三山五岳 三三四四 三日新妇

三拳二脚 三求四告 三清四白

三亲四眷 三亲六眷 三亲六故

三迁之教 三期贤佞 三婆两嫂

三年五载 三臡八菹 三沐三熏

三毛七孔 三老四少 三街六市

三节两寿 三街两市 三脚两步

三江五湖 三江七泽 三谏之义

三家村 三饥两饱 三荤五厌

三魂出窍 三回五次 三回九转

三环五扣 三槐九棘 三好两歉

三好两歹 三好二怯 三跪九叩

三顾草庐 三宫六院 三告投杼

三夫之言 三夫之对 三复白圭

三风十愆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三番两次 三冬二夏 三等九格

三等九般 三朝五日 三长四短

三差五错 三茶六礼 三不拗六

三步两脚 三病四痛 三榜定案

三般两样 三百瓮齑 三邻四舍

三纲五常 三星在户 三皇五帝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成虎 三年化碧

三十六行 三纸无驴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蛇七鼠 三复斯言 三阳开泰

三头两面 三老五更 三百六十行

三衅三浴 三牲五鼎 三寸鸟,七寸嘴

三贞九烈 三差两错 三言两语

三教九流 三十三天 三灾八难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鼎足 三智五猜

三旨相公 三命而俯 三寸不烂之舌

三坟五典 三马同槽 三朝元老

三寸之舌 三足鼎立 三番五次

三头对案 三对六面 三更半夜

三折肱,为良医 三心二意 三月不知肉味

三瓦两舍 三拳不敌四手 三三两两

三余读书 三头六臂 三长两短

三姑六婆 三思而后行 三战三北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六九等 三尸暴跳

三天两头 三三五五 三妻四妾

三下五除二 三曹对案 三班六房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生有幸 三魂七魄

三占从二 三旬九食 三十而立

三头两绪 三街六巷 三缄其口

三顾茅庐 三平二满 三朋四友

三位一体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从四德

三五成群 三人为众 三户亡秦

三媒六证 三推六问 三令五申

三翻四复 三茶六饭 三年之艾

三浴三衅 三迭阳关 三星在天

三豕涉河

三五皇帝,二指禅代表三个数字几

三皇五帝,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二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二指禅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秘传功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久久锻炼,把全身的气与力集中到中食二指,以达到强身御敌的一种锻炼方法。二指禅集防身、强身、祛病延年于一炉。它是由练意、练气、练力等几个方面组成,强调在怠守入静的前提下,采取连贯圆活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促使肌肉筋骨的强健。功成后,手指坚硬如铁,出指无形无迹,诚乃自卫防身之绝技,克敌制胜之法宝,故被誉为“绝世奇功”、“武杯秘招”。

1、基本词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2、数词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耳。——《战国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三 书法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是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3、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宫术谓三生五)。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尧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释义天地间养生水和气。代表禾物参。养生苍灵。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黄:伏羲、?燧人、神农。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三班衙役我们都知道,那女捕快也是真存在的吗?

《锦衣之下》前段时间热播,而对于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却惹来了无数讨论。不少人认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哪里有女捕快?女公务员可是近代才有的词汇。关于这个问题,慢慢看中国刑狱体制的变化,可能会有所了解。告诉你女的能在司法口当什么官。

六扇门竟然“烂大街”

先来个硬核科普,小说中四大名捕中供职机构六扇门,其实不光京城有,全国到处都有。六扇门其实指的就是衙门的那六扇门。所以,衙门的另一个称呼就是“六扇门”。它并不是中国的FBI。虽然六扇门没有,但是断案高手真的有。

中国历史上可不缺少断案能手,各大电视剧也不少播出。比如“元芳你怎么看”的狄仁杰,传说黑脸到铁面无私的包拯,还有法医大师宋慈等。排除民间演义,这几位还真的有点断案本领。说他们断案入神时,潜移默化中就道出了民间一个意识的出现,那就是“法”。都说古代社会是人治,哪里来的法呢?虽然此法非彼法,但是从秦朝以来我们真的走的是“依法治国”的道路。谁让人家的派系就是“法家”呢?《商君书》就写道:“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古代中国竟是法制国家

自秦朝以来法制的实行,带来的就是执法人员从中央到地方依次配备。从三公九卿里的廷尉到郡县各级都有相应的执法人员。就是在乡间,也有啬夫负责赋税与刑狱。再往下,里正、亭长虽然更像是居委会大妈,但是民事纠纷还是可以处理的。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崩溃,科举制度应运而生,寒门的上升通道再次打开。在三省六部制里面,依然少不了法制部门,但是此时的地方却比较混乱。跟电视剧里演的一致,此时无论是地方官还是提刑都有查案的权力。这套制度的混乱,到了明朝算是真正细分出来了。

朱元璋是一位很能干的皇帝,把三省都给直接取缔了,自己皇帝宰相一肩挑。在地方上,也梳理了一下执法部门的混乱情况。这里大家要切记,明朝之后,地方官是不查案的,这些都是典史的工作。

明朝在县令旁边有县丞、典史和主簿三个帮手。其中的典史就主要负责审案。明朝时候,朱元璋在地方设立了三班六房。对照这个数字大家应该就有灵感了,这个就是小型的六部。三班衙役就是快壮皂,六房书吏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六房比较好理解,那这个三班是什么,很多人就可能比较懵逼了。

原来衙役也不简单

我们来说说这三班衙役。这个快壮皂就是指他们的特点。皂当然不是指肥皂,而是衙役大多穿皂色的衣服。皂班主要工作就是给知县打杂。比如开道、仪仗、衙门值班都是他们的活。

壮班就是壮丁,主要工作就是守卫城池、看仓库、押运等工作。由于明代有卫所兵负责守卫,所以壮班的职能主要就是后几种。

这个快班就是传信、巡夜、缉捕等工作。后来在这其中分出了个捕班,我们的捕快马上就要出现了。捕班里的人主要负责缉捕,又叫“捕役”。还有一种人就叫“快手”。“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由于职能差不多,后来就合称为捕快。

其实捕快这个职业自古就有,只是当时不叫这个称呼罢了。最早出现记载的就是大禹时期。当时大禹治水,召集各部落首领,大家都到了,只有风后来的晚。于是大禹就上演了一出“杀鸡儆猴”的好戏。风后被一些人缉捕,一些人审问,最后定罪处斩。这里的一些人当然有相应的执法人员来执行。

在唐代,负责执法的叫做不良人。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就会了解,不良人跟捕快是个差不多的职业。当初秦琼在造反之前,最大的志向其实就是当个捕快类职业,可谓是“志向远大”。当然,要当大将军的秦琼肯定不能最后当一个捕快。

我们从不良人就可以看出捕快到底是怎样的地位。不良人就是字面意思,当时长安召集了一批在市井上游手好闲的人组成了不良人这支队伍。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走街串巷,维护长安市井间的治安。由于这些游手好闲的人本身就在城里城外转悠,他们对百姓的了解和对道路的熟悉要强于官府。这样,政府的压力骤减。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人的身份。所谓游手好闲之人,其实就是不入流之人,本身社会地位就很低下。而政府为什么招这么一批人做不良人呢?就是捕快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

捕快称作捕役,这个役字就已经证明了他们低下的地位。在隋唐,他们属于贱籍,跟倡优奴仆没有任何区别。一直到清末,捕快再也没有翻身过。现代的电视剧里把捕快演得跟古代警察一样,实际上只是职能差不多。现实中,古代人可没有那么多人想去当捕快的。

古代女的到底能当啥

古代的重男轻女可是比现在严重得多,这个轻已经不是轻视,而是不能称之为丁。在古代女的要当官就不要考虑了,基本不现实。至于想当“武则天”,那就得看看能不能碰到唐高宗了。

那女的能当女刑警吗?这个肯定是不存在的,女捕快不是女刑警。捕快是个贱籍,平民不可能让自己的“良家妇女”去干个贱籍的工作。在注重体力的古代社会,女性小时候跟着家里干活,长大了就出嫁。如果是富贵人家,可以通过婚姻建立纽带,成立同盟关系。就算是平民家,也可以通过出嫁获得一定的赔偿或者交换对方的女儿来做媳妇。这样的社会下,女性出来工作都不太现实,怎么可能会有女捕快这种职业的存在?

不过,女性朋友们不要伤心。古代衙门里,就一个职业是女的,那就是女监,就是唯一女性官职女监狱长。女监就是看管女性牢房的人。古代讲究男女有别,就算是如果让男的看管会有很多麻烦与问题。除此之外,并没有女性在衙门里供职的情况。

《儒林外史》第二回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着水次。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到了早饭时候,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佛。和尚走来与诸位见节,都还过了礼。申祥甫发作和尚道:「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着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着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得滚热,送与众位吃。

荀老爹先开口道:「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 *** 就坐在上席。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夏总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道:「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我议完了事,还要到县门口黄老爹家吃年酒去哩。」吩咐过了和尚,把腿跷起一只来,自己拿拳头在腰上只管捶。捶着,说道:「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把我跌了下来,跌的腰胯生疼。」申祥甫道:「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夏总甲道:「你还说哩。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爹,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爹,我听见说,他从年里头就是老爷差出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儿子,却是谁做主人?」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请。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

说了半日,才讲到龙灯上。夏总甲道:「这样事,俺如今也有些不耐烦管了。从前年年是我做头,众人写了功德,赖着不拿出来,不知累俺赔了多少。况今年老爷衙门里,头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兴龙灯,我料想看个不了,哪得功夫来看乡里这条把灯。但你们说了一场,我也少不得搭个分子,任凭你们哪一位做头。像这荀老爹,田地广,粮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们各家照分子派,这事就舞起来了。」众人不敢违拗,当下捺着姓荀的出了一半,其余众户也派了,共二三两银子,写在纸上。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尊夏老爹坐在首席,斟上茶来。

申祥甫又说:「孩子大了,今年要请一个先生。就是这观音庵里做个学堂。」众人道:「俺们也有好几家孩子要上学。只这申老爹的令郎,就是夏老爹的令婿;夏老爹时刻有县主老爷的牌票,也要人认得字。只是这个先生,须是要城里去请才好。」夏总甲道:「先生倒有一个。你道是谁?就是咱衙门里户总科提控顾老相公家请的一位先生,姓周,官名叫做周进,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学。顾老相公请他在家里三个年头,他家顾小舍人去年就中了学,和咱镇上梅三相一齐中的。那日从学里师爷家迎了回来,小舍人头上戴着方巾,身上披着大红紬,骑着老爷棚子里的马,大吹大打,来到家门口。俺合衙门的人都拦着街递酒。落后请将周先生来,顾老相公亲自奉他三杯,尊在首席。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顾老相公为这戏,心里还不大喜欢,落后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却是十七八岁就中了状元,顾老相公知道是替他儿子发兆,方才喜了。你们若要先生,俺替你把周先生请来。」众人都说是好。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箸牛肉面吃了,各自散讫。

次日,夏总甲果然替周先生说了,每年馆金十二两银子,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到了十六日,众人将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做陪客。那梅玖戴着新方巾,老早到了。直到巳牌时候,周先生才来。听得门外狗叫,申祥甫走出去迎了进来。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紬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紬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申祥甫拱进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周进就问:「此位相公是谁?」众人道:「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梅相公。」周进听了,谦让不肯僭梅玖作揖。梅玖道:「今日之事不同。」周进再三不肯。众人道:「论年纪也是周先生长,先生请老实些罢」。梅玖回顾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与人家做妾,就到头发白了,还要唤做「新娘」。

闲话休题。周进因他说这样话,倒不同他让了,竟僭着他作了揖。众人都作过揖坐下。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两枚生红枣,其余都是清茶。吃过了茶,摆两张桌子杯箸,尊周先生首席,梅相公二席,众人序齿坐下,斟上酒来。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扰,一饮而尽。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时,一箸也不曾下。申祥甫道:「今日先生为什么不用肴馔?却不是上门怪人?」拣好的递了过来。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我学生是长斋。」众人道:「这个倒失于打点。却不知先生因甚吃斋。」周进道:「只因当年先母病中,在观音菩萨位下许的,如今也吃过十几年了。」梅玖道:「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众人都停了箸听他念诗。他便念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罢,说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胡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说罢,哈哈大笑。众人一齐笑起来。周进不好意思。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梅玖道:「我不知道,该罚不该罚!但这个话不是为周长兄,他说明了是个秀才。但这吃斋也是好事。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大则降灾,小则害病。』只得就开了斋。俺这周长兄,只到今年秋祭,少不得有胙肉送来,不怕你不开哩。」众人说他发的利市好,同斟一杯,送与周先生预贺,把周先生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只得承谢众人,将酒接在手里。厨下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盘油煎的扛子火烧。众人道:「这点心是素的,先生用几个。」周进怕汤不洁净,讨了茶来吃点心。

内中一人问申祥甫道:「你亲家今日在哪里?何不来陪先生坐坐?」申祥甫道:「他到快班李老爹家吃酒去了。」又一个人道:「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着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只是他老人家好赌,不如西班黄老爹,当初也在这些事里顽耍,这几年成了正果,家里房子盖的像天宫一般,好不热闹。」荀老爹向申祥甫道:「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黄老爹的意思哩。」申祥甫道:「他也要算停当的了。若想到黄老爹的地步,只怕还有做几年的梦。」梅相公正吃着火烧,接口道:「做梦倒也有些准哩。」因问周进道:「长兄这些年考校,可曾得个什么梦兆?」周进道:「倒也没有。」梅玖道:「就是徼幸的这一年,正月初一日,我梦见在一个极高的山上,天上的日头,不差不错,端端正正掉了下来,压在我头上,惊出一身的汗;醒了摸一摸头,就像还有些热。彼时不知什么原故,如今想来,好不有准!」于是点心吃完,又斟了一巡酒。直到上灯时候,梅相公同众人别了回去。申祥甫拿出一副蓝布被褥,送周先生到观音庵歇宿;向和尚说定,馆地就在后门里这两间屋内。

直到开馆那日,申祥甫同着众人领了学生来,七长八短几个孩子,拜见先生。众人各自散了。周进上位教书。晚间学生家去,把各家贽见拆开来看:只见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彀一个月饭食。周进一总包了,交与和尚收着再算。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着教导。

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看了一回,只见蒙蒙的细雨下将起来。周进见下雨,转入门内,望着雨下在河里,烟笼远树,景致更妙。这雨越下越大。却见上流头一只船冒雨而来。那船本不甚大,又是芦席篷,所以怕雨。将近河岸,看时,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裰,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跟了进来作揖。那人还了个半礼道:「你想就是先生了?」周进道:「正是。」那人问从者道:「和尚怎的不见?」说着,和尚忙走了出来道:「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僧人去烹茶来。」向着周进道:「这王大爷就是前科新中的。先生陪了坐着,我去拿茶。」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须臾,和尚献上茶来吃了。周进道:「老先生的朱卷是晚生熟读过的。后面两大股文章,尤其精妙。」王举人道:「那两股文章不是俺作的。」周进道:「老先生又过谦了。却是谁作的呢?」王举人道:「虽不是我作的,却也不是人作的。那时头场,初九日,天色将晚,第一篇文章还不曾做完,自己心里疑惑,说:『我平日笔下最快,今日如何迟了?』正想不出来,不觉磕睡上来,伏着号板打一个盹。只见五个青脸的人跳进号来,中间一人,手里拿着一枝大笔,把俺头上点了一点,就跳出去了。随即一个戴纱帽、红袍金带的人,揭帘子进来,把俺拍了一下,说道:『王公请起。』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弟也曾把这话回禀过大主考座师,座师就道弟该有鼎元之分。」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哪里有什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不作得准了。比如他进个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自这一番之后,一薛家集的人都晓得荀家孩子是县里王举人的进士同年,传为笑话。这些同学的孩子赶着他就不叫荀玫了,都叫他「荀进士」。各家父兄听见这话,都各不平,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说他是个封翁太老爷。把个荀老爹气得有口难分。申祥甫背地里又向众人道:「哪里是王举人亲口说这番话。这就是周先生看见我这一集上只有荀家有几个钱,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他个逢时遇节,他家多送两个盒子。俺前日听见说,荀家抄了些面筋、豆腐干送在庵里,又送了几回馒头、火烧。就是这些原故了!」众人都不喜欢,以此周进安身不牢;因是碍着夏总甲的面皮,不好辞他,将就混了一年。后来夏总甲也嫌他呆头呆脑,不知道常来承谢,由著众人把周进辞了来家。

那年却失了馆,在家日食艰难。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卖,差一个记帐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你又孤身一人,在客伙内,还是少了你吃的,穿的?」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有什亏负我?」随即应允了。

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周进无事闲着,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着。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只因这一,有分教:『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未知周进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