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义灭亲”的典故出自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

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大义灭亲”的典故出自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大义灭亲的典故-大义灭亲的典故源于哪对父子

大义灭亲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它的典故出自卫国的一个名叫石碏宰相,大概是说他为了大义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石厚。

卫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它的第一任君主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丰。从第一个国王康叔丰建立起,这个小国家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它被魏征服。

卫庄公后,他的长子万太子继位。两年后,魏桓公以傲慢和奢侈的罪名把州吁贬了职。州吁出逃,与郑和的叔叔段结盟。段想发动军事政变取代州吁。

公树官和州吁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都是最年幼的儿子,受到各自君主的宠爱,但王位却不属于他们。因此,他们觉得彼此很快就认识了。一开始,公树官想在州吁的帮助下推翻他的哥哥郑庄。但他失败了,这两个人把目标对准魏国,并密谋杀齐桓公。

于是州吁和公叔段召集了一大批魏国的流浪汉。他们想利用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杀公爵。在众多的流浪汉中,有一个叫石厚的人,他是魏国一位学者官员石碏的儿子。人们常说:“忠言逆耳。”更重要的是,石碏在心里说的话非常像他的父亲。魏庄公却一点也不在乎。一只耳朵进了,另一只耳朵出了。就连老人的儿子石厚也不听他的话。石厚和州吁一起长大,打猎和玩女人都离不开他们。尽管老人想要禁止石厚和州吁联系,但他的儿子根本不想这么做。

所以当太子登基的时候,石碏因年老而辞职。他相信州吁迟早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灾难,他越早离开州吁就越安全。州吁杀了楚王,夺取了王位。由于他非常喜欢打仗,不能让百姓过平静的生活。因此,他没有得到魏国人民的支持。同年9月,石碏受州吁的邀请帮助父亲,与陈公秘密结盟,杀州吁,并任命桓公的弟弟晋公为国位。这就是魏宣公。

州吁被处后,他的儿子石厚也被逮捕。当老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他问他杀獳阳泉遗物杀石厚的陈。

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我带来的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国法的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当了国君。接着,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状。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石厚说:“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事情就好办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本是卫国的大夫、卫桓公的重臣。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因此告老还乡。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便计上心来,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人心就可以稳住。”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给州吁,两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

 此时,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国君的凶手抓起来。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卫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从轻发落。但石碏却说:“石厚不忠不义,留着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真正是大义灭亲啊!”

 后人以“大义灭亲”为成语,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私情,一切依照法律、公理办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因为亲人违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杀掉。以证清廉。就像是春秋时期卫国庄公后,卫恒公上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当时被众人说道为大义灭亲。但是,还有一个著名的大义灭亲,却是乌龙了。就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任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是太子典膳丞。当时的太子是李贤,后来李贤被废,高政也受牵连。高宗李治就把高真行叫来,让高真行把他的儿子领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高真行也是人如其名,真真是特别的行。回家叫来自己的哥哥高审行,还有哥哥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璿。三个人拿着武器埋伏好了,等高政一进门。

高真行首先跳出来大吼一声,一刀砍到高政的脖子上。然后高审行又补一刀,刺进了高政的肚子。最后高璿拿人头,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三个人合力杀了高政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大街上去示众,为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我高家满门忠良,大义灭亲。结果高宗知道这事之后很不高兴,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这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大义灭亲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牵连他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所在。也是后人评价高真行愚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