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鼠的成语故事

2.抱头鼠窜什么意思?

3.十二生肖成语故事

鼠的成语故事

抱头鼠窜成语故事-抱头鼠窜成语故事图片

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于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倒辕门,盲称瞎赞。”

抱头鼠窜: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是《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汉书》记载: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后人引此为鉴。

梧鼠技穷:比喻学习,若不深不精,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像“梧鼠”虽然有五种技能,也是不能成其技的。

语出《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螣蛇,是一种龙,它没有脚,可是能腾云驾雾、飞游空际;而梧鼠虽说有五样技能(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实际却一样也不行。因此,比喻某种人似乎什么都懂一点,而又都不高明,就叫做“梧鼠之技”、“梧鼠五技”。

城狐社鼠:狐狸凭借城墙做掩护,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或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出自《晋书·谢辊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你看行吗?”谢辊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老鼠,或用水灌老鼠,又怕毁了神社庙宇。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近臣,恐怕不容易除掉他。”王敦听了谢辊的话,只好罢休。

歇后语

拉牛入鼠洞——行不通

老鼠嫁花猫——冤家变亲家

老鼠进洞——拐弯抹角

老鼠进棺材——咬人

老鼠啃鸡蛋——无从下口

老鼠碰上猫——在劫难逃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老鼠钻象鼻——一物降一物

抱头鼠窜什么意思?

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释义:当初常山王、成安君所以相互结为生之交,和反对张黡、陈释放的事,常山王带着头老鼠窜,以归汉王。

语法:连动式;含贬义,形容敌人的狼狈相。

扩展资料:

近义词溜之大吉、鸟骇鼠窜、狼奔豕突、狼狈而逃、抛戈弃甲、捧头鼠窜、人人喊打、弃甲曳兵、弃甲丢盔、老鼠过街、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逃之夭夭

反义词大摇大摆、得胜班师

1、溜之大吉

解释:溜:趁人看不见走开;吉: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稚燕趁着他们扰乱的时候,也就溜之大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行动。

2、逃之夭夭

解释: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释义: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十二生肖成语故事

内容如下:

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二、《守株待兔》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三、《为虎作伥》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四、《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五、《鸡犬升天》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