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故事-斗酒学士的主人公
1.《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2.古代酒鬼诗人有哪些
3.形容酒量好
4.历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5.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分别是谁
6.要成语故事
《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王绩(公元585—644年)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由隋入唐,官至太乐丞。后弃官归隐。能文,善诗。所作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朴素。好饮酒,放旷不羁,时称“斗酒学士”。有《王无功集》。
[正 史]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①以家事,乡族庆吊冠昏,不与②也。与李播、吕才善。
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乱,因劾,遂解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乃还乡里。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绩爱其真,徙与相近。子光瘖,未尝交语,与对酌酒欢甚。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欲见兄弟,辄渡河还家。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乘牛经酒肆,留或数日。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复调有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妻送酒不绝,岁余,又。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自是太乐丞为清职。追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李淳风曰:“君,酒家南、董③也。”所居东南有磐石,立杜康祠祭之,尊为师,以革配。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悦之,请相见,答曰:“奈何坐召严君平邪?”卒不诣。杜之松,故人也,为刺史,请绩讲礼,答曰:“吾不能揖让邦君门,谈糟粕,弃醇醪也。”之松岁时赠以酒脯。初,兄凝为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绩续余功,亦不能成。豫知终日,命薄葬,自志其墓。
绩之仕,以醉失职,乡人靳④之,托无心子以见趣曰:“无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无喜色。越国法曰:‘秽行者不齿。’俄而无心子以秽行闻,王黜之,无愠色。退而适茫荡之野,过动之邑而见机士⑤,机士抚髀曰:‘嘻?子贤者而以罪废邪?’无心子不应。机士曰:‘愿见教。’曰:‘子闻蜚廉氏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骤驰如舞,终日不释辔而以热;一者重头昂尾,驼颈貉膝,踶齿善蹶,弃诸野,终年而肥。夫凤不憎山栖,龙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洁以罹患,不避秽而养精也。’”其自处如此。
《新唐书·王绩传》卷一九六
〔注 释〕
①婴:牵累。②不与:不参与。③南、董:指南史、董狐。南史,春秋时齐国的史官。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④靳:通“听”,嘲笑,奚落。⑤机士:代指那些有智巧心计而又善于钻营的俗士。
古代酒鬼诗人有哪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代诗歌里面那么多酒的意象,那么大家一起说说有哪些“酒鬼”诗人吧!
古代酒鬼诗人有哪些?
竹林七贤多半爱饮。世说里还有跟猪一起喝酒的。
东晋杰出诗人陶渊明好饮酒,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买来喝,有一年重阳节,他因没有酒喝‘而深感苦恼,就到屋旁的菊篱下采花儿,并久久地坐在菊篱下,这时,正好碰上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官府差役)送酒来,就高兴滴走过去拿起酒,尽饮至醉,尔后才有别人扶回家中。
李白,酒在他的诗中出现过的次数非常多。
柳永,混迹于烟柳花巷,酒不离身。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
酒色财气中酒排在第一位。白酒据传说是周朝的时候杜康发明的,不过杜康可不是酒鬼,人家是用酒来赚酒鬼的钱。中国历史上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话说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曹操有点粮食恐慌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孔融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三国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郑泉说话的水平比孔融高上一截,他在孙权手下做到郎中,经常给孙权提意见。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与酒不分离!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陶渊明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在做彭泽令时,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复出过。陶渊明有酒可喝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日复一日,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陶渊明一辈子喝酒太多,自己没什么事,五个儿子却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
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刘伶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和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的时候把他埋了。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
刘伶以诗文著称,不过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只有一篇酒德颂很出名。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阮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每天喝酒,喝完走人,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阮籍家附近酒店的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
王绩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王绩家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隋灭亡后,他的上司陈叔达听说他工作变为酒时,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王绩不说话了,每天闷头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对酒的执著,就叫他:“斗酒学士”。
毕卓
晋毕卓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晚上跑邻居家去偷喝,用一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放了他,连声道歉。毕卓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怀素
怀素是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颇好书法。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买不起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终于写出了成绩,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人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
怀素最后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名垂千古。
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传说李白和县令吟诗联句。忽然从上游漂过来一具女尸,岸上的人都大声惊呼起来。县令手捻胡须,大笑着吟出一首诗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县令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李白一次,回头一看,李白早走了。后来,李白了解了事情经过,找到那个恶霸,为那名少女报仇雪恨。史传李白曾手刃数人,这就是其中一个。李白从此,仗剑去国,壮游天下。
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形容酒量好
饮噉兼人、五斗先生、量如江海、斗酒学士、酒有别肠
一、饮噉兼人
解释: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
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
出处: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翻译:喜欢喝酒吃肉,吃过人,每次给吃的东西在前面,大饮长喝,左右相连,有人更是供,太祖赞赏他
二、五斗先生
解释:指酒量大的人。
出处: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翻译:他喝了五斗而不乱,有人用酒邀请的人,无论贵贱都去,写《五斗先生传》
三、量如江海
解释:指酒量非常大。
出处:南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翻译:你是多少人称赞,称赞你量如江海,器械如山。
四、斗酒学士
解释: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自: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
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
’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翻译:用前官门下省待诏,故事,官府供给三升酒。
有人问:‘待诏什么音乐吗?’回答说:‘好酒可留恋罢了。
’侍中陈叔达听到的,每天给一斗,当时被称为“斗酒学士”。
五、酒有别肠[jiǔyǒubiécháng]
解释: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酒有别肠,信然。
翻译: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相信。
历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你好!
酒鬼:就是见到酒就就要喝还得有文采的人,酒量不一定有多大,但是对喝酒要兴致不衰。只喝闷酒也不行,还得能吟诗作赋,这个标准一定,酒鬼们自然就呼之欲出了。当然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个标准的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三国时期曹操曾颁布了一道禁酒令,而孔融则直接上书给曹操,旁征博引来证明喝酒的好处,可见此人嗜酒如命。
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经常感叹说:“要是天天有人来陪我喝酒,我就没什么心烦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当然治理不好州郡,而且他喝完酒还喜欢乱说话,嘴巴又毒,最终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
郑泉:
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郑泉人称“酒中奇人”。
据《笑林》记载说,郑泉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
郑泉临之前还反复叮嘱家人,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
陶渊明
李白有一首诗叫做《山中与幽人对酌》是这样写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了,您请自便吧。
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
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
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刘伶这个人个子比较矮,还不到1米六,加上长相比较对不起观众,因此从小不爱和别人来往,直到遇上另一个大酒鬼阮籍,还有竹林七贤的另外几位,才一见如故,开始了吃喝玩乐,饮酒赋诗的生涯。
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阮籍:
阮籍和刘伶是一对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刘伶是邻居,不过阮籍比比刘伶帅的多,据史书记载说,他“容貌伟杰,志气宏放”。简单来说就是很有男子汉气概,和小瘦猴刘伶完全不同。
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一次走到楚汉交战的地方名叫广武山的,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王绩:
说王绩是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说到五斗先生,可能有点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他还学老子骑着青牛四处游荡,遇有酒馆就进去喝上几天。隋朝灭亡后朝廷征召前朝官员,按照惯例,每天供良酒三升,向来不爱做官的王绩就冲着这个干了很长时间,上司陈叔达听说这个事,就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王绩成了“斗酒学士”。
毕卓:
晋朝是个酒鬼辈出的年代,毕卓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有一次邻居酿了酒,身为郎官的毕卓居然晚上去偷喝,让人家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捆在那里,天亮一看竟然是毕郎官,赶紧道歉,毕卓说: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赶忙说,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准备点下酒菜。毕卓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
毕卓的诗文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有一句话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不少武侠小说里都喜欢引用这句话。
怀素:
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是一日九醉。
怀素是个和尚,但一辈子吃肉、醉酒、云游、草书这四件事。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的豪门都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怀素也不用下酒菜,几杯酒下肚,顷刻间那家的屏风便写满了挥洒的草书。
据说怀素有个习惯就是喝醉后在别人衣服上写字,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刘伶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白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官场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却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纵横于诗坛酒海,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很好的概括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分别是谁
1.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话说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曹操有点粮食恐慌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孔融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2.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三国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郑泉说话的水平比孔融高上一截,他在孙权手下做到郎中,经常给孙权提意见。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与酒不分离!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3.陶渊明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在做彭泽令时,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复出过。陶渊明有酒可喝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日复一日,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陶渊明一辈子喝酒太多,自己没什么事,五个儿子却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
4.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刘伶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和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的时候把他埋了。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
刘伶以诗文著称,不过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只有一篇酒德颂很出名。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5.阮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每天喝酒,喝完走人,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阮籍家附近酒店的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
6.王绩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王绩家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隋灭亡后,他的上司陈叔达听说他工作变为酒时,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王绩不说话了,每天闷头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对酒的执著,就叫他:“斗酒学士”。
7.毕卓
晋毕卓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晚上跑邻居家去偷喝,用一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放了他,连声道歉。毕卓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8.怀素
怀素是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颇好书法。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买不起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终于写出了成绩,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人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
怀素最后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名垂千古。
9.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传说李白和县令吟诗联句。忽然从上游漂过来一具女尸,岸上的人都大声惊呼起来。县令手捻胡须,大笑着吟出一首诗来: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县令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李白一次,回头一看,李白早走了。后来,李白了解了事情经过,找到那个恶霸,为那名少女报仇雪恨。史传李白曾手刃数人,这就是其中一个。李白从此,仗剑去国,壮游天下。
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要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
典 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才疏意广
孔融十六岁时,山阳人张俭因为揭发中常侍侯览的罪行,被四处通缉。张俭逃到山东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曪,孔曪不在家。孔融见张俭窘迫,就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漏,张俭走脱,孔融全家被抓到官府。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应当治我的罪。”孔曪说:“张俭来找我,不是我弟弟的错,请治我的罪。”孔母说: “责任的应该是我这个长辈,你们治我的罪吧。”官府不能决。
孔融当北海郡太守时,被袁绍人马围攻,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只剩下几百士兵了,袁绍人马放的箭像下雨一样,最后双方常常短兵相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融性情宽厚少忌,好士,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家常常宾客盈门,孔融说:“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我就没有甚么担忧的了。”
孔融为曹操所不能容,建安十三年被杀,时56岁。《后汉书》上说:“孔融抱负很大,志在靖难,可是才疏意广,所以没有成功。” 苏轼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以成败论人物,所以曹操被称为英雄,而孔融却被称谓‘才疏意广’,真是太可悲了!”
“才疏意广”指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口蜜腹剑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大器晚成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 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故事2: 东汉时,有一个名叫马援的人12岁就失去了父母,靠他哥哥抚养长大。马援少年有志,可天性并不聪明。当时,同村有个叫朱勃的人,与马援年纪相仿,却能口诵《诗经》《尚书》。马援见此,自愧不如,于是就向哥哥提出要去边疆放牧。哥哥十分了解弟弟,他安慰弟弟说:“你是很有才干的人,只要奋发努力,克服自卑,时间久了,定成大器。”马援听后,发奋学习,坚持不懈,终于在55岁时被封为伏波将军。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成为了“大器晚成”的名将。
不拘小节
虞延是东汉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长得非常威武,勇力过人,能肩扛千斤鼎奔走如飞,被人视为天神下凡。年轻时在家乡任户牖亭长。王莽称帝时宠幸魏贵人,朝中公卿及郡县官员对魏贵人的亲属及奴仆都畏之如虎。虞延听说后十分震怒,他采取突然行动将那些不法的家奴抓进监牢。王莽末年,天下纷争。虞延身披甲胄,日夜巡逻,维护百里方圆的治安,百姓才得以安宁。虞延在伏、腊之际,法外施恩破例允许监狱里的回家与家人团聚。们对他感恩戴德,都能如期返回。
后来虞延辞职回到家乡。当地的太守宗富对虞延的贤名早有耳闻,请虞延出任功曹(郡中总务长,可参与郡中一切政务)。宗富生活奢侈,服装车马常常超过法定的标准,虞延认为这样下去迟早会触犯刑律,便劝谏说:“晏婴当齐国相国时,连一件像样的皮衣都没有;季文子为鲁国相国时,他的妻子从不穿丝绸衣物。从古至今,生活俭朴的人很少犯生活错误,请您留意。”但是宗富照样我行我素。不久,宗富的过分奢侈被大臣们参了一本,皇帝下令处以刑。
有一回,当刘秀的车驾进封丘门的时候,因城门狭窄,仪仗不能通过,一时路塞。刘秀大怒,命令痛打负责此次行动的侍御史100鞭。虞延即向前跪倒请罪说:“城门狭窄是地方官的责任,侍御史没有责任,受过的应该是我。”刘秀听了觉得有理,便赦免了侍御史。虞延如此深明大义,在百官中传为美谈,他从此贤名远扬。
虞延虽然在原则问题上十分精明,但在小事上却从不大留心,所以史传上说他:“性敦朴,不注意细事(不拘小节)。”
临渴掘井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