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怨不共戴天

2.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3.刘璋要杀张松全家吗?玄德背叛张松了吗?刘璋不愿打仗?

4.刘备为什么特别重用谋臣法正?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怨不共戴天

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是什么意思-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人是谁

睚眦之怨不共戴天

yá zì

释义:

(1) [angry stare]∶发怒时瞪眼睛

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红楼梦》

(2) [small grievance]∶借指极小的仇恨

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三国演义》

(3) 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

这里是第二个意思

极小的怨恨也不共戴天,指人的心胸狭窄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雪夜认为陈寿的这一番评价基本上是比较中肯的。因为在唐代名相房玄龄奉诏撰写的晋书中有如下记载:“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所诛杀,陈寿的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判处髡刑,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以蜀国降臣的身份在写给西晋皇帝司马炎的奏章中却对诸葛亮有着如此崇高的评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因此雪夜对陈寿的人品是相信的,对于诸葛亮执法严明公正基本上也是可信的。然而雪夜始终坚信,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因为所谓无恶不惩,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诸葛亮是绝对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还要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硬茬辩护,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罢了。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

:“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

读史至此,雪夜不由一阵冷笑,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劳大,对于功劳大的人,是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犯法的。在这个时候,所谓无恶不惩,不过是一句空话。更何况法正还是制定蜀国法律的人呢?公元214年,

对于这件事情,

孙盛曾经这样评价说:“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故颠吉页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干虽亲,犹加乱刑之戮,夫岂不爱,王宪故也。诸葛氏之言,于是乎失政刑矣。”

可以说孙盛对于诸葛亮的批评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可能会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是事实吧,雪夜说那不过是诸葛亮在作秀罢了,处罚不处罚要完全看要被处罚的人是谁,也就是说诸葛亮大丞相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雪夜这么说可能伤害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为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五千年来忠君报国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雪夜很抱歉,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

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郡,实际上除了曹操战领的一部分外,只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属于刘备,后来还迫于形势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又归还东吴孙权,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十个郡后,地盘和兵员都迅速扩大。在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刘备在夺取成都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司令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而且还兼任总参谋长),而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劳没有法正大。

217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219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相当于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总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裴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由此可见法正智谋深远,胆识过人,可以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郭嘉相媲美,诸葛亮自叹不如,其实根本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处罚法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对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下投靠刘备的****,代表原来益州旧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需要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李严、刘巴、黄权、吴懿、孟达等新近归降的旧势力,为刘备集团效力,以共同对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议娶吴懿的女儿为夫人(后被封为皇后),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刘备也不敢轻易对法正下手,诸葛亮又怎么敢与法正为敌呢?

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

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诸葛亮不过是给刘备打工的而已,老板不发话,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与法正为敌,自讨没趣。

综合以上因素,雪夜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刘禅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鹿谁手还真是尚未可知!

雪夜观书原创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最好色而又最痴情的名士荀粲

西汉皇室的情结--汉武帝和他的五个女人们

刘璋要杀张松全家吗?玄德背叛张松了吗?刘璋不愿打仗?

对于投降者,诸葛亮的做法让人玩味。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见到魏延便令人斩之,其理由则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抛开诸葛亮后面的反骨论,单说这句话,就很没道理。因为此后,张松与法正都是“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在涪城相会之时,法正便进言,在席间谋杀刘璋。况且,《三国演义》里韩玄是个很暴戾的人,百姓都恨他,魏延杀韩玄,非但救了黄忠,还算是“为民除害”。刘璋则只是性格懦弱了点,但并没有什么恶行。

那么历史上,这两个的又是怎么一副“小人”行径呢?

先说法正吧,法正背主倒真是有点半推半就,而且与其个人信仰应该很有关系。法正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祖父是名士,父亲是京官。建安初年,跟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投靠刘璋。不过刘璋并不重用法正,一直投闲置散。《三国志》法正传的记载是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按说,要是法正是个清高之士,大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求田问舍”亦无不可。

但法正大约也比较恃才傲物的人,所以大家才会谤议他。就跟当年的吴起有些类似。吴起也是个自恃甚高的人,家里也有钱,但时运不济,最后家道中落,郁郁不得志,大家就取笑他。不过吴起身处的那个时代,是个血气方刚的时代,吴起一口气杀了很多嘲笑他的人,离开了家乡。法正不会如此,但当他辅佐刘备平定蜀地,志得意满之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一点,倒是跟当年吴起颇为相似,应该来说,法正是个真性情的人。

那么他是怎么想起出卖刘璋的呢?

《三国志》记载“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但此时的法正,顶多是听张松发发牢骚。张松也正是看中了法正的不得志,才会极力拉拢法正与孟达这两个在刘璋集团比较边缘化的外来人。因为此时的张松,早已有了出卖刘璋的想法,而他想要办成这件事,就不能没有帮手。而且蜀地毕竟还有忠于刘璋的人。

法正的想法呢?当曹操平定荆州之后,张松出使曹操,本以为可以借机讨好曹操,想不到曹操志得意满,并未看重张松。张松于是把心一横,转手又打算把刘璋卖给刘备。所以当张松向刘璋提出,曹操不可靠,可以连结刘备的时候,就提议让法正担任使者。可《法正传》的记载则是“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可见此时的法正,还没有跟张松做一路的准备。大概法正当时还不了解刘备是不是一个可以托付志向的明主,而张松又知道法正郁郁不得志,那就让他亲眼去见见刘备。所以尽管法正一开始不想去,最后不得已还是去了。

但既然刘璋本来是不看重法正的,应也不太会强令法正去,背后则很有可能还是张松出的主意。

当见到刘备以后,法正可能就好象是当年郭嘉见到曹操时所感叹的那样:“真吾主也。”《法正传》记载“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原共戴奉。”这时,法正才算是正式加入了张松“卖主求荣”的计划当中。所以当后来张松开始实施他的卖主计划时,法正和孟达就成了他的马前卒。这一次,法正办完刘璋交代的公事以后,就私底下向刘备提出,密谋刘璋的计划。

综上所述,法正到底是不是小人呢?不太好说。我们只能说,法正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况且当法正遇见刘备之后,如鱼得水。汉中之战时,刘备与曹操相持,情况不利,刘备大怒,亲临前线不肯退却,谁都不敢劝谏。当时“矢下如雨”唯独法正用身体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让法正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无奈只好说“孝直,吾与汝俱去。”这才退了下去。要法正是个猥琐小人,不会如此不计危险。应当说,法正有“士为知己者”的精神。不是一个真正的小人。

接下来说张松。比之法正,张松的行为和道德,就比较低劣了。法正好歹算是郁郁不得志,张松则是“益州别驾”在当时州牧权重的情况下,别驾算是一州的二把手。称得上位高权重,并非刘璋不用他。况且我们看刘璋做决定的时候,几乎都是听张松的,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用法正的话就是“张松,州之股肱。”在这种情况下,还时时刻刻想着出卖刘璋,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就真是卖主求荣了。

张松虽然得到刘璋重用,但他也是个聪明人。刘璋暗弱,是不假。刘璋继位之后,非但张鲁欺负他,连自己的益州,他也不大镇得住,有些人横行霸道,刘璋也治不了。所以张松觉得刘璋这个“阿斗”扶不起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早晚是要被人并吞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早在曹操宣布南征荆州的时候,刘璋就派人前往曹操那里,表示友好归顺之意。后来又派了“别驾从事”张肃,向朝廷进贡。曹操当时还没取下荆州,所以为了表示安抚,就以朝廷的名义封赏了张肃,此前还加封了刘璋跟刘璋的哥哥,可以说是弹冠相庆,一起升官。

一直到曹操拿下荆州,刘璋又派人出使曹操,表示友好。这一次派的谁呢,就是张松。可曹操此时已经平定荆州,意气风发,并没把刘璋当回事,就更没把张松看在眼里。张松出使曹操,即没得到封赏,也没得到任用。当初张肃不过是个别驾从事,算是张松的手下,结果张肃封了个“广汉太守”,这次张松堂堂益州别驾,居然什么好处都没有,所以张松一怒之下,这才起了连结刘备的心思。

张松本以为,曹操可以一统江山,所以有意巴结曹操,将来曹操一统南北,自己也有个好去处。但曹操居然薄待自己。没多久,曹操在赤壁失利,张松返回蜀地,就极力诋毁曹操,并开始着手自己的卖主计划。涪城之时,居然还要法正劝刘备袭杀刘璋。事情一开始进展顺利,但想不到赤壁失利的曹操很快就进行了反扑,派大将乐进攻打留守荆州的关羽,自己则亲征孙权。两路并进,刘备不得已,打算回救荆州。

不明所以的张松,谋划了这么久,就等着坐地分赃了,一看刘备怎么要走,立刻写信给刘备说“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最后被他的哥哥,就是那个被曹操封了广汉太守的张肃告发,刘璋于是斩了张松。这其实是咎由自取,刘璋未曾亏待张松,张松居然出卖自己,便是诛他三族,也不为过,不过刘璋到底还是个厚道人啊。

刘备为什么特别重用谋臣法正?

谈起刘备,想必大家都会知道,在刘备征战天下的路途中,诸葛亮给刘备谋划了不少的计策,来帮助刘备更快的建立起蜀汉。刘备曾这样赞赏诸葛亮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思就是刘备有了诸葛亮就跟鱼儿有了水一样,能够行动自如。

而诸葛亮一生所作出的贡献也被我们后代世人熟悉,诸葛亮就跟神一样,被我们吹捧。但我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刘备身边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法正,他虽然没有诸葛亮的名声大,也没有想诸葛亮那样被我们后代所吹捧。

可在刘备的心中,我总感觉法正才是刘备最得宠的一个臣子。对于这一点很多人便会反驳我,但我这样认为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言,且听我娓娓道来。

法正

法正是名士法真的孙子,这位法真也不简单啊,法真以清高而出名,有着“玄德先生”之称。建安元年,天下闹饥荒,法正和好友便开始追随蜀汉的刘璋。

刘璋是不善于重用大才的人,法正在追随他很久之后才被封了个官,当上了一个县令。可虽如此,法正还是常常跟好友感慨自己的遭遇。幸好的是,之后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刘璋想和刘备交好,法正就被派去面见了刘备。

刘备见到法正之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认为刘备是个能重用贤才的人,是自己一直在找寻辅佐的对象。

法正

法正回来之后,私底下就暗中服侍刘备成为自己的主公。建安16年,曹操派兵攻打张鲁,刘璋害怕张鲁战败之后自己所在的益州会被曹操吞并。

于是再次派出法正邀请刘备入蜀,法正得知后,暗地里背叛刘璋随即对刘备说:“如果你想要夺得天下的话,荆州和益州是一定要拿下的。”法正建议,刘备假装答应北伐张鲁,实际上让法正派人在刘璋身边潜伏,来一个里应外合拿下益州。

刘备同意了此事,随即假意张鲁。不料这个想法被刘璋知道了,潜伏在内部的人被刘璋所杀。益州从事邓度建议坚守不占拖垮刘备,但这个建议不但没被刘璋采纳,郑度还被罢黜了,于是乎刘备轻而易举的拿下了益州。

法正

刘备占据益州后,开始跟那些豪强结交关系,众人谏言刘备让刘备赢取吴懿妹妹,但吴懿美俄米是刘璋兄长刘瑁的妻子,刘备和刘瑁同辈这样做的话会引起外人说自己的坏话。

这是法阵谏言说:“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就此刘备将吴氏纳为夫人,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赏赐的只是金银财宝。随后刘备让诸葛亮对益州的制度进行了改动,而法正擅长军事策略,政治方面上还是诸葛亮要略胜一筹。

法正

《三国志》载:“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当时的法正掌控着益州的行政大权,法正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在益州时期帮助过法正的人都得到了他的善待,而那些和法正有过矛盾的人都被法正所报复。

这件事有人告诉过诸葛亮,诸葛亮知道法正深得刘备的信任,是刘备的主要大臣,因此对这件事知而不报。

法正

建安22年,曹操拿下张鲁之后却一直没有攻打益州,由此法正认为,曹军内部一定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便建议刘备攻打汉中,刘备觉得此计可行,为此准备了两年之久。

建安24年,刘备率领军队和夏侯渊对峙,刘备进行车轮战攻击,夏侯渊抵挡不住求援。

法正见此情形,谏言刘备全力攻打夏侯渊,夏侯渊不敌蜀军被黄忠所斩杀,之后刘备顺势占据了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法正被任命位护军将军。

刘备

通过以上的种种事情,不难看出法正在刘备称帝期间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他也因此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和信任。

诸葛亮曾这么说法正:“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可以得知,就算是诸葛亮也对法正很是欣赏。

诸葛亮

而且还有一点的是,在正史《三国志》当中,诸葛亮擅长的是内部政治和外交,法正擅长的是军事才能。

这么说吧,如果刘备没有称帝,没有拿下荆州益州这么多地方,诸葛亮的才能在刘备这里是会被磨灭的。

对于刘备而言,法正帮助自己夺取天下,肯定是会得到重用的,也就是得先拿下天下,诸葛亮才有机会展示才能。也就是这么一个先手关系,我才会认为刘备对法正比对诸葛亮更加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