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的困惑!!!!!痛苦!

2.《水浒传》揭示的人生五大忌,一个也不要犯,你怎么看呢?

3.德不配位,必有祸端,什么意思?

4.痛苦!!德不配位,必有灾殃1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的困惑!!!!!痛苦!

力小而任重-力小任重者

所谓德薄,是相对而言。如果是做老师的,可以通过教学积攒自己的德行,这是很棒的工作,所以并不需要担心。我觉得楼上所言很对,一定要了解武德,并且交给学生们。要孩子们了解,为什么习武,习武的正面意义是什么。

习武有一些很正面的社会功用。

第一,教学生通过习武达到自我控制。现在的孩子自律都很差,习武的过程可以让人成熟,学会自控自律,进而在其他方面的学习有所提升。

第二,教学生学会面对打击。习武难免磕磕碰碰,还得面对对手的攻击。人生也是如此。习武之人,应该更能吃苦,更能面对打击。

第三,强身健体。现代人的身体素质都很差,通过习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运动、作息上,提升自己。

如果教的是这些正面的东西,一以贯之,岂不是德位相配?那就有很大的福报了。

《水浒传》揭示的人生五大忌,一个也不要犯,你怎么看呢?

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俗话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相信每一个少年人在读三国的时候,都觉得吕布非常厉害。然而,在群雄角逐之中,吕布不仅没有成就大业,反而江河日下,日暮途穷,身白门楼。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一语道破吕布功败垂成的残酷真相。

纵使勇冠三军、天下无敌,吕布却丢失了人生最大的一张底牌:诚信

为利他先杀义父丁原,为色又杀义父董卓,后又转投袁术、张扬、袁绍、曹操,复投复叛。一生六次易主,被称三姓家奴。

吕布被曹操处前,曾因刘备违反承诺,拒绝为其说情,大骂刘备“是儿最叵信者”。也许至他才真正体会到,言而无信者的可怕。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失足,你可以马上站起。

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02

智小谋大,利欲熏心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先后建立政权。但是,在三国里第一个称帝的,不是曹刘,也不是孙权,而是袁术。

袁术贵族出身,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交遍天下,比起同父异母婢女所出的大哥袁绍,更是嫡子嫡孙。

按理说这样的人,稍微有点智商,都可以在东汉末年的那个乱世中呼风唤雨。可他偏偏将自己的一手好牌,打成稀烂。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十八路诸侯之中孙坚做先锋,一路直捣黄龙。

袁术负责盟军的总后勤,可他竟然害怕身为下属的孙坚做大,故意延缓粮草供给,一手点燃了盟军瓦解的导火索。孙策带着传国玉玺投靠袁术,袁术得了玉玺,想都没想就自立为帝,把自己陷入众矢之的。

话说回来,称帝就称帝吧,毕竟凭借自己的背景和势力,如能好好管理、招贤纳士,未尝不能成就一番霸业。可他却骄奢*逸,后宫佳丽三千,个个都锦衣玉食,而军中的士兵和治下的百姓却饥寒交迫。

于是当诸侯来犯时,落了个众叛亲离,吐血而亡的结局。

《周易注》中说:“智小谋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灾其自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理想和野心是要有的,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支撑,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得长远。

03

力小任重,自以为是

在《三国演义》中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曾因为一个人差点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他就是马谡。

由于在定鼎西南的战役中,提出“攻心为上”的计谋,马谡这个年轻将领被诸葛亮破格提拔,甚至有意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从天而降的殊荣,让马谡迷失了心智,甚至生出诸葛亮、司马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错觉。于是,便有了那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著名典故。

“街亭虽小,干系重大。如果丢了街亭,我们大军就危险了。你虽然深通谋略,但街亭这个地方,防守极难。”

显然诸葛亮非常清楚马谡的能力,虽然在谋略上有天赋,但是远没有达到独当一面的程度。可惜诸葛亮的一番良苦用心,到了马谡那里便成了对自己的轻视。所以,竟然不顾一切的立下军令状,许下不成功便成仁誓言。

诸葛亮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让他前去守关,并且派遣王平、魏延从旁协助。结果我们也看到了,马谡不仅盲目轻敌,不听别人意见,还擅自改变作战方案,最终累三军,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曾国藩说过:“力小任重者踣。”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斤量,如果不自量力,结果往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04

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如果要评选《三国演义》中“最伤人的话”,想必下面这句一定排名前列。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武圣爷”关羽。

人家孙权以一国之主的身份,纡尊降贵前来求亲。

你婉言拒绝也罢了,偏偏出言讥讽,令孙权大失颜面,为自己埋下了败走麦城的祸根。其实从关二爷平时的作风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极度自信,也是极度自负的人。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斩文丑……几乎遇到所有对手,都是一副胜券在握、嗤之以鼻的样子。甚至于在年迈的黄忠手中没占多少上风,也依旧是一种不齿为伍的态度。

尤其是对待刘封,刘备收其为义子的时候,关羽就当面反对,后来更是不被他待见,让刘备将其“发配”到上庸驻军。

老舍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关羽恃才傲物,不给人留一点情面。

这不仅导致他被孙权挟私报复,一个“斩”字毫不留情地决定了他的归宿,也促使刘封作壁上观,眼睁睁看着关羽英雄落幕。佛语有言:“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人心好似芥子微尘,看似微不足道,却藏着大千世界。

当你真正学会目中有人,你才会心中有路,未来一片光亮。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什么意思?

释义:一个人的道德德行如果不能与他的社会地位相匹配,那么必定会招致灾祸。

出处:《周易·卜辞》

作者:孔子

创作年代:春秋

原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翻译:人自身的德行要与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灾祸。

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与这个人所处的领导位置不成正比,思想智谋很小,但计划太大与他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力量达不到其负重,都是会造成祸端的。

扩展资料

李煜

李煜身为南唐后主,却醉心于书法、绘画、音律和诗文,对国事不上心。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为了过生日自己谱写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让舞女进行舞唱,被宋太宗知道后,认为李煜还怀有复国思想,被赐毒酒而亡。

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祸端”的典型例子,李煜身为一国之主,却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最终被人毒害。

痛苦!!德不配位,必有灾殃1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

其实,这句话根本不适合你啊。老师地位高都是嘴上说的。位尊指的是权贵说的,因为下面都多少人捧着,哄着,有利益纠缠在里面,一旦失势,当然摔得重。老师哪有这个担忧?谁来捧你?学生?不忘记你已经很不错了。谋大当然也是指的利益的事情,你得到了,别人就损失了,自然要和你拼命的,不是聪明人不能碰的。你指望学生成大材,固然也是谋大,可是损害到谁了?力小任重,看看这个世界,哪个老师不是这种情况?校长说得也有点片面。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如果觉得精神负担实在受不了,学生也教不了,自己的健康不能长久保证就走人吧。

另:孔子讲得没有错,这是lz太高看自己了,你不是高官显贵,这句警语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