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登幽州台歌》的赏析

2.泫然的诗句泫然的诗句是什么

3.《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4.泫然流涕是什么意思

谁有《登幽州台歌》的赏析

泫然流涕曰翻译-泫然流涕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燕台,亦即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幽州,唐时幽州州治蓟,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大兴县。

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等。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悠悠: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怆(chuàng创)然: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一: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文二: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赏析一: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赏析二 :

这是诗人于神功元年(697)随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在幽州时作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由于武攸宜在军事上的无能,刚一接战,先锋王孝杰等全军覆没。为了挽救危局,陈子昂请求分兵破敌,为国前驱,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武攸宜的支持,反而遭到降职处分,忠而见弃,悲愤填膺。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的时候,举目四顾,大地苍茫,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古往今来多少历史兴亡的惨痛,一齐涌上心头,迸发出了这样一首声情激越,气韵沉雄悲壮的诗篇。这首诗虽只寥寥四句,并且还是化用了《楚辞·远游》中的诗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但陈子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着身世的强烈感受,用朴实苍劲有力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封建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个尖锐而严肃的主题,即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岁月易逝而功业难就。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来说,该是怎样的难以忍受啊!黄周星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唐诗快》卷二)

赏析三:

凡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觉得它好,但好在哪里却难说清楚。当我执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也曾踌躇了许久。一般用来分析诗词的招数,如情景交融、比喻拟人之类,对这首诗全用不上。它的语言是那么枯槁,它的构思是那么平直,它的表现手法又是那么简单。感情喷涌着,使陈子昂顾不上雕琢和修饰,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却成为千古之绝唱。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呢?

还是从我读这首诗的感受说起吧。欣赏以感受为基础,没有真切的感受就没有艺术的欣赏。因此,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进而探索作者的用心,不失为艺术欣赏的一条途径。每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是那么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陈子昂是在统一的唐帝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个知识分子,他胸怀大志,才情四溢,梦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二十四岁中进士,擢为麟台正字。此后屡次上书指论时政,提出许多颇有见识的主张,但因“言多直切”而不见用,一度还因“逆党”牵连被捕入狱。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出讨,陈子昂以参谋随军出征。第二年军次渔阳,前锋屡败,三军震慑。陈子昂挺身而出,直言急谏,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驱,武攸宜不允。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复遭拒绝,并被降为军曹。陈子昂报国无门,满腔悲愤,一天登上蓟丘(即幽州台)。这附近有许多燕国的古迹,它们唤起诗人对燕国历史的回忆,特别是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他于是作了《蓟丘览古七首》。接着又“泫然涕下”,唱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在这首歌里,诗人说: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战国以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怆然涕下呢?诗人的孤独和悲怆,是那个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造成的。他的这首浸透着泪水的诗就是对那黑暗社会的控诉。

然而,这首诗还有更普遍的意义和更大的启发性。“古人”和“来者”,不一定只限于指燕昭王和乐毅那样的明君贤臣,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理解为“前人”和“后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唱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在艺术上也并不是没有什么可讲的。诗之取胜,途径非一。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这首诗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如能反复涵泳、反复吟诵,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得到艺术的享受。

陈子昂曾称赞他的朋友东方虬所写的《咏孤桐篇》,说它“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用这几句话评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正合适。陈子昂和初唐四杰都不满意梁陈以来流行的宫体诗,都试图开创新的诗风。四杰的方法是改造它,试着从宫体里蜕变出一种新的诗歌。陈子昂则是根本抛弃了它,直接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所以他写诗不肯堆积词藻,也不大讲究对偶和声律,而是追求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这首《登幽州台歌》就是体现了陈子昂诗歌主张的成功之作。象这种诗在初唐是十分难得的,它代表着诗歌创作的新方向,标志着自梁陈以来宫体诗的统治已经结束,盛唐时代诗歌创作的高潮即将来临了。文学史家之所以重视这首诗,原因就在这里。

幽州台就在今天的北京附近。现在还有没有什么遗迹可以发掘呢?这有待考古学家回答。如能在那确切的地址上,立一块刻有《登幽州台歌》的碑石,供“来者”凭吊,也许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吧?我想。

作者介绍:

陈子昂 (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 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 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 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 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 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 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 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 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 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 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 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 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 回乡,不久父。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 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狱中(沈亚之《上九江 郑使君书》)。

文学创作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 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在《与 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中,他慨叹"汉魏风骨,晋宋 莫传";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 称美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 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 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些言论,表明他要求诗歌 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比兴寄托,有 政治社会内容;同时要恢复建安、黄初时期的风骨,即 思想感情表现明朗,语言顿挫有力,形成一种爽朗刚健 的风格,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他的诗歌创作,即 是这种进步主张的具体实践。

陈子昂存诗共 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 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 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 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如"苍 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篇,反映北方边塞战士和 人民的苦难。"丁亥岁云暮"篇反映并批评武后准备开 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圣人不利己"篇批评武后 崇拜佛教,大兴土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贵人 难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较曲折的方式讽刺 武后滥施刑罚,使臣僚不得善终;"逶迤势已久"篇申 述骨鲠之臣没有出路;"兰若生春夏"篇慨叹自己的抱 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还有部 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 极遁世的苦闷情绪。《感遇》诗有意识地学习阮籍《咏 怀诗》,在运用五言古体和质朴的语言,以较隐晦曲折 的方式表现时政的黑暗和诗人彷徨苦闷的心情方面,的 确逼近阮诗。但其中少数篇章,注意反映边塞风光和下 层人民苦难,风格豪放明朗,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蓟丘览古》 7首和《登幽州台歌》都是陈子昂随 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陈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参谋军事, 屡有建议,均不被采纳,失意无聊,因登蓟北楼(即幽 州台),作《蓟丘览古》诗7首赠其好友卢藏用,通过吟 咏蓟北一带古人古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丘陵尽 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对礼贤下士的燕 昭王的怀念,实际上是慨叹自己当前的不遇知音。同时 用歌行体写下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 是俯仰古今,在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他深沉的忧愤。翁 方纲说:"伯玉《蓟丘览古》诸作,郁勃淋漓,不减刘 越石(刘琨)"(《石洲诗话》),指出了这些篇章慷 慨悲歌的特色。

他还有一部分抒情短篇也写得颇好。象五律《晚次 乐乡县》、《渡荆门望楚》、《春夜别友人》、《送魏 大从军》等,抒情写景,形象鲜明,音节浏亮,风格雄浑, 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他自己刚健有力的 诗风。方回认为其五律可与同时的沈□期、宋之问、杜 审言诸人媲美,都是唐人"律体之祖"(《瀛奎律髓》)。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 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 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 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 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 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 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 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 点。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 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 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 诗为学习对象。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 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 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 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 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 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 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

陈子昂的散文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 《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 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 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 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 以很高的评价。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 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说"陈子昂以 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说"国朝 盛文章(包括诗文),子昂始高蹈"(《荐士》诗);柳 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 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杨评事文集后 序》)。但其散文的成就,不及诗歌突出。

泫然的诗句泫然的诗句是什么

泫然的诗句有:闻之涕泫然,一抚伤痕一泫然。

泫然的诗句有:一抚伤痕一泫然,感时良泫然。结构是:泫(左右结构)然(上下结构)。拼音是:xuànrán。注音是:ㄒㄨㄢ_ㄖㄢ_。

泫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泫然xuànrán。(1)水滴落的样子。

二、引证解释

⒈流泪貌。亦指流泪。引《礼记·檀弓上》:“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_墓。’”宋梅尧臣《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清纪_《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日,_然自喜,又泫然自悲。”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痛悼子桂同事》:“锡荣匆匆拿着报告子桂逝世的电报来看我,我们相对泫然。”⒉露水滴落貌。引唐卢纶《秋幕中夜独坐兼呈同院诸公》诗:“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_。”⒊水流动貌。引宋苏轼《东坡》诗之三:“泫然寻故_,知我理荒_。”

三、国语词典

流泪的样子。

四、网络解释

泫然泫然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流泪貌;水流动貌;人名。

关于泫然的诗词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以寄苦怀》《辟疆书然弟病中语览之泫然》《探芳信·重过宝应城北旧居,景物荒寒,泫然欲涕,抚玉田西泠春感韵》

关于泫然的成语

想当然黯然失色淡然置之然然可可自然而然卒然不期然而然泫然泣下废然而反黯然伤神

关于泫然的词语

想当然废然而反淡然置之黯然伤神不以为然黯然失色泫然泣下泫然流涕

关于泫然的造句

1、蚍蜉踌伫,鹰隼自寂;回禄怊怅,旱魃泫然。

2、这样硬朗的风骨简直是锦盒里的名贵老古董,老吴慨然馈赠,我几十年来闲时展轴相对,每每难逃默然泫然茫然之痛。人老了常犯不合时宜的倔强,老吴那年月的感悟我涉世一深终于也明白了。

3、而四月份,在你的办公室,我说到我们之间共有的经验和感觉,是我们和我们的太太之间都没有之时,我泫然泪下。

4、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愁眉深锁,泫然欲泪。

5、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泫然的详细信息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曲礼子夏问

 子夏问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兵而陪其後.」

 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丧,三年既殡,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公以三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

 子夏问於孔子曰:「记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子者,然後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後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焉.凡君之於世子,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齿於学之谓也,世子齿於学,则国人观之.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臣在,则礼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三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则礼然,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君子与臣之位,所以尊君而亲亲也.在学,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而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也.」

 子夏问於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居处言语饮食衎尔於丧所,则称其服而已.」「敢问伯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於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

 子夏问於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三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疮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

 子夏问於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馆,客无所殡矣.』夫子曰,於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馆人使若有之恶有之,恶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孔子食於季氏,食祭,主人不辞不食,亦不饮而餐,子夏问曰:「礼也?」孔子曰:「非礼也,从主人也.吾食於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食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辞曰:『疏食不敢以伤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礼,客不敢尽礼,主人尽礼,则客不敢不尽礼也.」

 子夏问曰:「官於大夫,既升於公,而反为之服,礼与?」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之为公臣,曰:『所以游僻者,可人也.』公许,管仲卒,桓公使为之官於大夫者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

 子贡问居父母丧.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情,戚容称服.」曰:「请问居兄弟之丧.」孔子曰:「则存乎书筴已.」

 子贡问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於圹,周人反哭而吊於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丧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为甚,故吊之,,人卒事也,殷以悫,吾从周.殷人既练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从殷.」

 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异称乎?」孔子曰:「父母之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达於礼者也.」

 子游问曰:「诸侯之世子,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鲁孝公少丧其母,其慈母良,及其也,公弗忍,欲丧之.有司曰:『礼,国君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示後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丧慈母,练冠以燕居.』遂练以丧慈母.丧慈母如母,始则鲁孝公之为也.」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於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於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子路问於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贡曰:「子所问何哉?」子路曰:「止,吾将为子问之.」遂趋而进曰:「练而杖,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子谓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无所不知也,子问,非也,礼,居是邦则不非其大夫.」

 叔孙母叔之母,既小歛,举尸者出户,武孙从之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发.子路叹之,孔子曰:「是礼也.」子路问曰:「将小歛则变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孔子曰:「由,汝问非也.君子不举人以质士.」齐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斩苴絰带,杖以菅屦,食粥居傍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驳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怪也

 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璵璠歛,赠以珠玉.孔子初为中都宰,闻之历级而救焉,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於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友卫齐豹,见宗鲁於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以事周子,而归於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琴张闻宗鲁,将徃吊之.孔子曰:「齐豹之盗,孟絷之贼也,汝何吊焉?君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不犯非礼,汝何吊焉?」琴张乃止.

 郕人子革卒,哭之呼灭.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

 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声,敬姜戒之曰:「吾闻好外者士之,好内者女之,今吾子早殀,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请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无加服,有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孔子闻之曰:「女智无若妇,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妇智矣,剖情损礼,欲以明其子为令德也.」

 子路与子羔仕於卫,卫有蒯聩之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季桓子,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於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墓而不坟.孔子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堂者矣,又见若坊者矣,又见履夏屋者矣,又见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门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对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弹琴不成声,十日过禫而成笙歌.」

 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絰,亦欲与徃.」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吾之何谓也?」孔子曰:「己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颜回,鲁定公吊焉,使人访於孔子.孔子对曰:「凡在封内,皆臣子也,礼,君吊其臣,升自东阶,向尸而哭,其恩赐之,施不有笇也.」

 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其亲也.」子游问於孔子曰:「之而致乎,不仁,不可为也;之而致生乎,不智,不可为也.凡为盟器者,知丧道也.夫子始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子罕问於孔子曰:「始之设重也,何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彻重焉.请问丧朝.」子曰:「丧之朝也,顺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者,庙而後行.殷朝而後殡於祖,周朝而後遂葬.」

 孔子之守狗,谓子贡曰:「路马,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徃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於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於土焉.」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不论在集市或官府,遇见他就和他决斗,兵器常带在身,不必返家去取。”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亲兄弟的仇人?”孔子说:“不和他在同一个国家里做官,如奉君命出使,即使相遇也不和他决斗。”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叔伯兄弟的仇人?”孔子说:“自己不要带头动手,如果受害人的亲属为他报仇,你可以拿着兵器陪在后面协助。”

 孔子到卫国去,遇到曾经住过的馆舍的主人了,孔子进去吊丧,哭得很伤心。出来以后,让子贡解下驾车的骖马送给丧家。子贡说:“对于仅仅相识的人的丧事,不用赠送什么礼物。把马赠给旧馆舍的主人,这礼物是不是太重了?”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正好一悲痛就落下泪来,我不愿光哭而没有表示,你就按我说的做吧。”

 季平子去世以后,将要用国君用的美玉玙璠来殉葬,同时还要用很多珠宝玉石。这时孔子刚刚当上中都宰,听说后,登上台阶赶去制止。他说:“送葬时用宝玉殉葬,这如同把尸体暴露在野外一样。这样做会引发民众获取奸利的念头,对者是有害的,怎能用呢?况且孝子不因为顾及自己的感情而危害亲人,忠臣不能给邪恶的人造成机会来陷害国君。”于是停止了用玙璠珠玉陪葬。

 子路和子羔同时在卫国做官,卫国的蒯聩发动了叛乱。孔子在鲁国听到这件事,说:“高柴会回来,仲由会于这次叛乱啊!”不久卫国的使者来了,说:“子路在这次叛乱中了。”孔子在正室厅堂哭起来。有人来慰问,孔子拜谢。哭过之后,让使者进来问子路的情况。使者说:“已经被砍成肉酱了。”孔子让身边的人把肉酱都倒掉,说:“我怎忍心吃这种东西呢?”

泫然流涕是什么意思

泫然流涕的意思:伤心流泪的样子。

读音:xuàn rán liú tì。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近义词:痛哭流涕。

反义词:兴高采烈。

泫然流涕造句

1、说罢不禁泫然流涕,不能成声,自此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

2、曜大悦,宴群臣于东堂,语及平生,泫然流涕,遂下书曰盖褒德惟旧,圣后之所先;念惠录孤,明王之恒典。

3、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

4、众弟子或泫然流涕、或捶胸顿足、或仰面嚎啕于佛陀身旁。

5、被打入冷宫后,江采苹自然是泫然流涕泪痕满面,却仍然华亭鹤唳思恋旧情,每日望眼欲穿,盼望玄宗能回心转意,可怜回心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