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揭竿四起的来由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表现了陈涉起有什么特点

3.陈胜、吴广是怎样领导秦末农民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

4.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5.《古文观止·过秦论(上)》译文与赏析

关于揭竿四起的来由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原因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惨。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反正都是,不如起来造反,就是了也比白送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要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胜也被叛徒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表现了陈涉起有什么特点

表现陈涉当机立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发动起义,没有拖泥带水

同时也表现他号召力强,天下云集响应,说明追随者极多,大家都十分拥护他

再次表现他作战力强,秦很快被 灭亡了。

陈胜、吴广是怎样领导秦末农民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

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一地 主阶级的总代表,对人民的压迫、剥削极端残酷。他通过各级封建政权向农民榨取,的田租、口赋和各种杂税,占了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还有徭役和兵役。秦始皇统治时,几百万的农民被征发去筑长城、修驰道、戍边打仗、运输粮饷以及建造阿房宫、骊山陵等等。

秦王朝还用十分背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一人犯法,亲族都要受罚;一家犯法,邻里也受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令,各地押送到官府去的穿赭色囚衣的“”,路上到处都能看见。秦始皇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农民起义的革命大风暴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公元前209年夏,一批穷苦的农民九百人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地。走到靳县大泽乡的时候,遇到连日大雨,道路冲毁了,预期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依秦法,误期就得处。在亡威胁下,九百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秘密商量:“今亡亦, 举大计亦,等,国可乎?”陈胜还说"天下苦秦久矣”。他们作了不少准备工作:先把写好“陈胜王”三字的绸布条放在鱼腹中,吴广又在晚上到驻地附近作狐鸣:“大楚兴,陈胜王”。

当九百戍卒在吃鱼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连续看到、听到“陈胜王”的这个“天意”时,便纷纷的议论了开来。于是,陈胜、吴广杀了押送他们的两个小军官,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的统治,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什么我们不能起来翻它一个个儿?九百戍卒冲着陈胜回答:“干起来吧,我们听你的”。大家袒露右臂,筑坛宣誓:坚决推翻秦的统治。他们没有兵器,就砍伐树木作兵器,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作旗帜。就这样,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农民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点燃起来了。

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以后,很快攻占了大泽乡,攻下了蕲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不到两个月功夫,起义军主力直扑咸阳附近的戏,震动了秦的统治。后来秦派章邯率军反扑。起义军孤军深入,得不到支援,遭到失败。陈胜吴广先后牺牲。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本人喜欢古代历史,给楼主手打吧!尽量简洁易懂。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秦二世的时候,当时的宰相赵高想要篡位,但他得先搞清楚谁跟他是一边的,谁跟他是对头的。有一天,赵高牵来了一只鹿,指着那鹿说,那是一只马。和他政治意见的相悖的人就说那是鹿不是马。而和赵高政治意见相同的人就说那鹿便是马。哪些说鹿是鹿的人便是和赵高敌对的,说鹿是马的自然和赵高是一边的。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楚汉相争后期,刘邦取得优势,围困了项羽的部队,但项羽的部队非常骁勇善战。刘邦听了谋士的计策---攻心为上。从内部瓦解项羽的部队。于是刘邦便召集了很多人在包围项羽的地方大声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地,项羽的故乡。这一计策使项羽的军士们误认为江东老家已经被刘邦占领了,自然少了战斗的斗志。在这种情况之下,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趁项羽一不留神拔剑自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总体意思便是起义。

破釜沉舟,当年楚霸王和秦军作战的时候,因为兵力弱于地方。项羽就下令砸掉烧饭 的家伙,砸坏渡河的船,只留了几天的干粮。谁也别想走,要么要么活,活再次一举。于是项羽的军队像发疯了一样进攻,秦军大败亏输,楚霸王胜利。

约法三章。刘邦还军灞上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②这个安民告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时,项庄说要为宴席助兴,便起来舞剑,但当时人人都明白,项庄是企图刺杀刘邦。所

破釜沉舟,当年楚霸王和秦军作战的时候,因为兵力弱于地方。项羽就下令砸掉烧饭 的家伙,砸坏渡河的船,只留了几天的干粮。谁也别想走,要么要么活,活再次一举。于是项羽的军队像发疯了一样进攻,秦军大败亏输,楚霸王胜利。

约法三章。刘邦还军灞上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②这个安民告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时,项庄说要为宴席助兴,便起来舞剑,但当时人人都明白,项庄是企图刺杀刘邦。所以说意在沛公。

公元前202年秋,楚汉争霸后期,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以说意在沛公。

公元前202年秋,楚汉争霸后期,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古文观止·过秦论(上)》译文与赏析

过秦论(上)

过秦论(上)

西汉·贾谊

题解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辞赋家、政治家。他主张革新,整顿官场,清明吏治,因此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本文中,作者论述秦日益强大以及一统天下的过程,分析秦最终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希望汉朝不要步秦朝的后尘,进而为汉文帝提供政治上的借鉴。

原文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6],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注释

[6]秦孝公:秦献公之子。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据:依据,占有。

[7]连衡:指秦分别与东方各国联合,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

译文

秦孝公依据肴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占有了雍州的土地,君臣们一方面牢牢地守住本土,另一方面又暗中探查周王朝的虚实;秦国怀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壮志,大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当时,秦孝公有商鞅辅佐,对内又建立了各种法令制度,致力于发展农耕纺织,修造用于攻守的战斗武器装备;对外采纳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互相残杀。这样,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黄河以西的辽阔土地。

原文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8]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译文

秦孝公去世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祖上的基业,继续遵循孝公的策略,兼并南边的汉中,攻占西边的巴蜀,割取东边肥沃的土地,收取地势险要的州郡。各国诸侯因此而恐惧,于是他们集合结盟,想要削弱秦国。他们不惜用贵重的器具、珍贵的宝物和肥沃的土地来招致天下有志之士,联合各国联盟,缔结盟约,结成一个整体。那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是办事明智而又讲求信义的人,对人宽厚、友爱,尊重贤能人士,他们一起约定以“合纵”策略拆散“连横”,联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各国的力量。

原文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9],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10],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注释

[8]延敌:这里是迎击敌人的意思。延:延纳。

[9]镞:箭头。

[10]橹:大盾牌。

译文

在这一时期,六国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为他们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为他们互通信息,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为他们统领军队。他们曾经凭借比秦国大十倍的土地,发动数百万大军,闯进函谷关,攻打秦国。秦国人开关迎战,九国的将领却畏畏缩缩,不敢前进一步。秦国没有破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天下诸侯就已经陷入困境了。于是“合纵”拆散,盟约解除。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贿赂秦国。这使得秦国更是行有余力,抓住各诸侯国的弱点,乘机追杀败逃的敌军,消灭上百万的士兵,血流成河。秦国又趁机席卷天下,分裂山河。这样,强国只能请求臣服于秦国,弱国则直接赶到秦国来朝拜。

原文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12],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13],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14],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1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注释

[11]浅:这里是时间短的意思。

[12]履:登上。六合:天地与四方,指整个中国。

[13]百越:古时我国南方地区越族部落的总称。

[14]却:退,打退。

译文

天下传到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时间不长,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到秦始皇的时候,他继续发扬先辈遗留下来的功业,挥动长鞭驰骋天下,吞并东、西二周,灭掉了诸侯六国,登上至高无上的天子地位,统治天下,他动用酷烈的刑罚镇压民众,气势威震四海。他向南攻取百越领土,设置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都低头受缚,听命于秦国的下级官吏。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国土,把匈奴赶到七百里以外。从此,匈奴人不敢再南下放牧马群,胡兵也不敢挑起报复的战争。

原文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16],以愚黔首[17]。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释

[15]燔:焚烧。

[16]黔首:秦始皇称帝后,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

[17]谁何:指塞卒盘问出入关卡者身份。

译文

这时候,秦始皇废弃了先王的仁爱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着作,想以此来愚弄百姓。他下令毁掉坚固的城池,屠杀六国的豪杰,收取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熔刀箭,制成了十二个金人,以此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他又踏上华山修筑城墙,顺势把黄河当做护城河,凭借亿丈之高的城墙,加上深不可测的护城河,用这天险作为坚固的屏障。还派优秀的将领,手持硬弓,守卫险要之地;让忠信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武器,盘问出入关卡的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固若金汤,犹如千里金城,成为子孙后代万世称帝的基业了。

原文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垊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俛起阡陌之中[19],率罢弊之卒[20],将数百之众,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2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释

[18]俛起:奋起,俛,同“勉”,尽力。

[19]罢:同“疲”,疲惫。

[20]赢粮而景从:赢,担负。景从,如影子一样随从、跟从。景,同“影”。

译文

秦始皇去世后,他的余威犹在,依旧震慑着边远地区。但是,陈涉只不过是个贫寒人家的儿子,是一个农民,而且是被贬到边境充军的士卒,才能比不上平庸之辈,没有孔子、墨翟那样的贤能,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只是置身于军队的底层,奋起于村野之间,率领几百名疲惫的士兵,转头攻打秦朝。他们砍断树枝当兵器,举起竹竿作旗帜,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农民们背着粮食跟随他一同作战,六国的豪杰一齐行动起来,这样便消灭了秦朝。

原文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耰棘矜[22],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4],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21]:同“锄”。耰:平整土地的一种农具,形如榔头。

[22]铦:锋利。铩:长矛。

[23]度长絜大:量长短,比粗细。度,用作动词。絜,衡量,比较。

译文

那时候,秦国的力量并没有缩小和削弱,雍州的地势、肴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也比不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君主尊贵;他手中的锄头和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贬到边境充军的士卒,也比不上九国的军队;他们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从前六国的将士,可是成败的结果却发生了变化,功业也正好完全相反。如果让各诸侯国和陈涉比较优长短缺、权力大小,也是不可等量齐观的。当初秦国凭借一块小小地盘,发展到有万乘兵车的国力,使诸侯各国前来朝拜,已经一百多年了。然后,秦国才统一四海成一家天下,把肴山、函谷关变成内宫。不料陈涉一人起兵发难,秦朝就灭亡了,皇子皇孙也性命不保,成为天下的笑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天下攻守的形势不同了啊!

评析

本文是《过秦论》的上篇。论述了秦始皇统治秦朝时的过失,从中总结出秦朝得天下的形势以及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文章开头就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写出了秦国的强盛,突出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也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又描写秦国在六国集中全部贤能之士联合进攻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丝毫损失,反而更加强盛的景象,又进一步衬托出了秦国的强盛壮大。

到“及至始皇”一段,转而写陈涉,只凭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使得秦朝失天下,强盛之貌荡然无存,更与强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仁义不施”而得到的教训,关键问题在于施行仁义、安抚百姓。身为君王统治着数万之众,如果不施行仁政,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叛,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