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学常识!

2.张天垢勤学文言文

3.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前因后果,详细一点,如果是原文,请用白话文

4.语文...........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学常识!

烟炎张天什么动物-烟炎张天典故

双方兵力: 孙刘联军:周瑜三万,刘备原来有一万,刘琦之众也不下万人,大约五万左右

曹操:不详,可能二十万,十万,不可能是八十万

交战地点: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蒲圻县境内,现在蒲圻县已经改名赤壁市,不是在黄州的那个赤壁,就是不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和赤壁词的赤壁。

双方军营地点:曹操带着水军从江陵顺长江东下,周瑜率领孙刘联军从长江逆江而上。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已经得了病,刚一交战曹军就败了,于是曹军就退到了长江的北岸,乌林,而孙刘联军就驻扎在南岸,在赤壁。

曹操首次交战失败有五个原因:

1、疾疫流行,曹军已经得了某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丧失了战斗力;

2、曹军不习水战,它本来是北方的军队,它不善于水战;

3、曹操料敌不周,就是没想到下来以后会撞上孙刘联军,轻敌了;

4、狭路相逢,因为曹操虽然人多,他主要使用的是水军,江面上这么多人有什么用,不习惯水战的碰上了一伙习惯水战的,还是病人,肯定是打败了。于是两军隔江相驻。

5、战争的性质,曹操来打刘备、打孙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侵略战”,那么孙权和刘备是 “自卫反击战”。就是孙权和刘备的军队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争,斗志昂扬;而曹操那边呢,是疲敝不堪的人率领着离心离德的人,所以初一交战这么多原因加在一起,曹操打败了。

因为各种原因,曹操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把这些舰船连起来,即编制连环船。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不知道,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曹操的谋士想出来的,没有记载,但肯定不是庞统。因为当时庞统是曹操的部下,不可能帮周瑜做事。

碰巧某一天,突然刮起了东南风,绝对不是诸葛亮借的,长江地区在冬天的某个时候吹东南风是常见想象。也许当时黄盖及时地审时度势,看到曹军船舰首尾相连再加上有风的天气,立刻想出了火攻之计(火攻不是诸葛亮出的)。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于是黄盖诈降,(诈降这是有的)。然后曹操上当。

火烧连环船:据史书说,是“曹操见大势已去,自焚船只而撤之”。即烧船也有曹操的“功劳”。

撤退撤得非常狼狈,从哪里走呢?华容道。驻守华容道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而且是因为迟到而没有截住曹操,并没有义释曹操。

曹操的四个优势:

第一,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诸侯不敢与之争锋,这个叫做政治上有优势。

第二, 曹操夺得荆州威震四海,许多人闻风丧胆,曹操有心理上的优势。

第三, 曹操夺得荆州势如破竹,军心振奋,以振奋兴盛之师战闻风丧胆之军,有气势上的优势。

第四, 曹操人多势众,孙刘联军相对人数较少,曹操有军事上的优势。

曹操之败得根本原因是————战略目标不明

其他原因:

1、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动一场错误的战争。

2、没有及时阻止孙刘联盟,没有及时消灭刘备。

3、曹军巴丘的时候得了病后,不退不停止行军,反而继续行军。

4、天气原因,误锁连环船等等小问题

曹操之败在于骄傲,孙 刘之胜在于联盟

另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受骗、连环计等等纯属虚构。

张天垢勤学文言文

1. 张无垢勤学 古文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编辑本段]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降职远调贬官

②总是

③光,光亮

④这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留存着。

[编辑本段]典故:

《鹤林玉露》,笔记集。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编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益的评论。

道理

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讲“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

2.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习题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侠。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问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喇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伎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庄诺。

内于出,复忘之矣。羹灸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支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较书,不遽见。

客饲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于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悄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淘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C.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刺:名帖D.正恐旋誓且旋畔 畔:通“叛”,违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竹床一,坐以之 挟泰山以超北海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C.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D.余悄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

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 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酒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答案派送:1.A(洁,使……洁,打扫干净)2.D(都是用在时间词之后,不译。

A,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B,代词,“此”,语气词,相当于“呢”。

C,且……且,一边……一边;将要。)3.A(会心,古今都指领悟到别人的意思。

烂漫,文中指散乱,今意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启事,文中是两个词,禀报事情;今为名词,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出的文字。

赞成,文中是帮助实现的意思;今意为赞同、同意。)4.C(A文中看不出面积,且陈设并不简陋。

B“误触”的不是书,是酒茗,且文中指的是酒或茶水被自己碰翻而打湿书页。D嗜书而非嗜酒,嗜书如嗜酒,“醉书”是说自己醉心于书如刘伶醉酒。

)译文参考: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

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

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

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

3. 张无垢勤学 古文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编辑本段]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降职远调贬官

②总是

③光,光亮

④这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留存着。

[编辑本段]典故:

《鹤林玉露》,笔记集。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编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益的评论。

道理

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讲“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

4. 张无垢勤学 古文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编辑本段]原文: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如是④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①降职远调贬官

②总是

③光,光亮

④这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留存着。

[编辑本段]典故:

《鹤林玉露》,笔记集。宋代罗大经撰。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编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益的评论。

道理

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讲“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

5.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习题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侠。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问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喇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伎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庄诺。

内于出,复忘之矣。羹灸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支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较书,不遽见。

客饲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于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悄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淘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C.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刺:名帖D.正恐旋誓且旋畔 畔:通“叛”,违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竹床一,坐以之 挟泰山以超北海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C.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D.余悄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

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 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酒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答案派送:1.A(洁,使……洁,打扫干净)2.D(都是用在时间词之后,不译。

A,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B,代词,“此”,语气词,相当于“呢”。

C,且……且,一边……一边;将要。)3.A(会心,古今都指领悟到别人的意思。

烂漫,文中指散乱,今意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启事,文中是两个词,禀报事情;今为名词,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出的文字。

赞成,文中是帮助实现的意思;今意为赞同、同意。)4.C(A文中看不出面积,且陈设并不简陋。

B“误触”的不是书,是酒茗,且文中指的是酒或茶水被自己碰翻而打湿书页。D嗜书而非嗜酒,嗜书如嗜酒,“醉书”是说自己醉心于书如刘伶醉酒。

)译文参考: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

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

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

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

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前因后果,详细一点,如果是原文,请用白话文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孔明一气周公瑾”

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刘备和孔明提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有着相当的难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时候,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吃了好几次败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终于还是将曹仁击败。当他来到南郡城下,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城池已被赵云袭取。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荆州守军和襄阳守军都被诸葛亮用计调出,城池已都被刘备夺取。周瑜十分愤怒:“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二气周公瑾”

刘备取了荆州之地后,周瑜要鲁肃去讨说法,刘备狡辩道荆州被是刘表的地盘,如今刘表虽然了,可是他儿子还活着,我作叔叔的辅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盘怎么不行?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不久刘表之子刘琦了。鲁肃再去讨时,孔明又一席强辩,说什么刘备是皇族,本就该有土地,何况刘备还是刘表的族弟,这是弟承兄业,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曾尽力之类的话。令鲁肃这个老实人不知道如何应答。到最后,终于说荆州算暂时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换,还立下文书。此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动孙权用嫁妹(孙尚香)之计将刘备赚往东吴而谋杀之,继而夺取荆州,但不想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便将计就计让刘备与吴侯之妹成了亲。当岁末年终,玄德依孔明之计携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时,周瑜亲自带兵追赶,却被云长、黄忠、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走,蜀国岸上军士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再次金疮迸裂。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公瑾”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没有丝毫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几路人马杀来,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临终作书与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语文...........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周瑜传 - 《三国志》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孙策回去曲阿,叫周瑜率领重兵.坐镇(今江西峡江县之北)的巴丘) 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解释者,只有认识并发现了自然的规律,才能征服自然,变,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以“法”为核心的法治理论。,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是吕蒙与鲁肃间的故事

典故: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听后很惭愧,所以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含义: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第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第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