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光里的花草》王吴军散文赏析

2.《诗经》里有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自己爱慕的人不在了,打扮得再美也没有意义’。 是哪句?

3.《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解读

4.蓬首的意思蓬首的意思是什么

《时光里的花草》王吴军散文赏析

首如飞蓬意思-首如飞蓬意思解释

有一次,在城市边缘的森林公园里随意散步的时候,行至树林深处,光线晦暗,停下脚步,却看到地面上到处开着匍匐着的零星的野花。蹲下身仔细看去,是飞蓬。浅白或淡紫的颜色,像小雏菊,在这片土坡上独自开放着。宁静的时光里,飞蓬蓬勃如春,蓓蕾累累,毫无一点懈怠之意。

想起小时候故乡的旷野上,到处开满了飞蓬。其实,很多花草仿佛是熟悉的路人,日日都能相遇,虽然彼此不说话,内心却感到亲切异常,只是始终不知其名。我和飞蓬的相见也是如此,最初不知它的正式名字叫飞蓬,故乡是将它称为野蓬的。但是,有一天在一本关于《诗经》的书里见到熟悉的身影,方知它是飞蓬。《诗经》里写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是一首女子写的思念的诗,意思是说自君东征之后,女子无心妆扮,青丝乱如飞蓬,并非没有用一点化妆品,你不在,我为谁容?一个女子的满腔相思之情,由飞蓬这种微不足道的野花作比喻,却是如此深情动人。

其实,飞蓬虽然是野生的花,它的花瓣并不凌乱,但是,细密而狭长,如思念中的女子的绵绵忧伤,无穷无尽,在内心一丝丝地缠绕着。女子是寻常女子,男子也是平凡男子。世间平凡朴实的夫妻如同飞蓬常见,但是在彼此心里,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唯一,因此,对方在自己的心灵里,隆重而专注。

心爱的男子远在他乡,和他相爱的女子就会常常思念着他。别后的相思是刻骨铭心的,在女子寂寞的生活里,相思成了一种不愿意丢开的东西。《诗经》中的这首“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写出了身在爱情中的女子总是喜欢为悦己者容。是的,爱情让女子无比美丽生动,不仅是容颜上的美丽,更是获得了爱情清泉的滋润的心灵的喜悦。爱人远在他乡,身心就到相思的路上来了。发如蓬草,不是爱的荒芜,而是爱潜入到心的内里埋藏起来的缘故。

飞蓬是一种花草,它的枝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后被卷起而飞旋,所以叫飞蓬,又名狼尾蒿。飞蓬这个名字大概取的是被风吹折的茎叶飘在风里的姿势。飞蓬的乱丝如飞,生命力却极强,可以随处生随处长,骨子里是无限的坚韧,既有沧桑,更有豪情,是我喜欢的。

飞蓬是简单、平凡的植物,它虽然弱小,却有星火燎原之势,即便从没有谁去细心呵护它,也照样出落得旺盛。飞蓬一般开很小的花,却是极精致的,花与蕊没有丝毫的敷衍之意。

在书上看到鸭跖草的,才知是早已熟识的野花。记得在童年时,我在沟渠或池塘等潮湿处常见到鸭跖草,它个头矮小,但是却开出了罕见的深蓝色的花,色泽纯净,就像是没有瑕疵的锦缎。鸭跖草的花只有指甲盖大,姿态优美,像是飞天的女子,又似展翅欲飞的蓝蝴蝶。

鸭跖草的精巧总是让人心生爱怜之意,仿佛是惊艳的美人,却被埋入了尘嚣之下。可是,鸭跖草却是那么安然。是的,西施应羡东村女,白发溪边尚浣纱。富贵自然有富贵的难处,寻常中也自有寻常的平淡的幸福。花草都在适应各自的归程,想来,鸭跖草原本就是一种喜欢淡泊的花。

又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原野里看到的长满大片的酢浆草,花期很长,开着粉色或**的花。花开花谢,任季节轮回,顽强而沉默。酢浆草毫无娇柔之态,不必防暑御寒地去莳弄,甚至不必浇灌,它自能长出葱郁之势。有时候,小猫、小狗嬉戏至此,酢浆草被猫爪子和狗爪子踏得凌乱,倒下去后,又逐渐而无声地挺立起来,挺直腰身后的酢浆草,仍是一如既往地开满了美丽的花。

有时候我就会想,花草有它们自己的一个世界,只是人总是找不到抵达那个世界的门扉。花草有自己的沉默与喜悦,它们也会跳活泼的舞,也会唱离别的歌。花草在人的世界里表达着一贯的静默,静默得简直有黄昏独自愁的寂寞之味。但是,在我的眼里,花草是顽强的,顽强如那些为生活奔波不停的芸芸众生,从未闪光过,却在努力开好每一朵花,迎接每一个日子。

翻阅一本和花草有关的书,见到了工笔绘的昙花的插图。长条状的花瓣,层层叠叠,素洁的白,香气仿佛在纸上飘然而出。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没见过昙花。大凡是没见过的东西,更让人觉得美好。比如传说中的凤凰这种鸟,我想像着应与孔雀相似,但是,因为世间没有,反而添了一股锦绣神秘之意。我对于昙花也是如此。

想起幼年时,故乡的庭院的屋檐下,倒是年年植满了半人高的夜来香。夏夜的点点星光下,夜来香那白色的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但是,白天的夜来香却不好看,耷拉着的花,叶上还常常会趴着笨兮兮的虫子。我想着昙花和夜来香应是相似的,但是,昙花也许要比夜来香高洁许多。夜来香天生是热爱夜夜的歌台舞榭的,它的名字在欢场女子的嘴里柔柔地唱出来,沾上了浓浓的脂粉气,白的颜色都掩饰不了。昙花却不一样。我觉得昙花是高洁而任性的。昙花的花说开就开,拦也拦不住,一瞬间,哗啦啦地绽放开来,不管有没有人在跟前。但是,昙花又是吝啬的,只开给自己看,有一点临水照花的自恋。当他人闻讯而蜂拥到来时,它昙花却促狭地凋谢了,让那些充满渴盼的眼睛都充满了难言的遗憾。

昙花像极了《红楼梦》里扔了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的尼姑妙玉。自称槛外人的妙玉这尼姑若是刻薄起来,是没有半点情分的。但是,妙玉也分明是面冷心热的,因人而异,这一点看《红楼梦》的人都能看出来。昙花也是如此,内心里藏着不动声色的热烈,把香气弥漫开来,引得闻香识花的人来了,那么多的人里,总会有一个人是与众不同的,符合昙花高洁的审美情趣。于是,这个人入了昙花的青眼,懂得昙花的美,但识 *** 昙花的隐秘心事,只知道倾慕,无限地爱。于是,昙花咬咬牙来了个悲剧,瞬间让自己的花瓣都凋萎。昙花心里知道,云泥殊途的初识,所有的遇见只是注定为告别而来。那么,就用烧红的铁在懂得自己的那个人的心头烙印,作为相逢的纪念,从此不忘。懂得的人痛了,昙花也痛了。彼此面对那份感情都无能无力,只得抚着新鲜灼热的伤痕,趁尚未沦陷之前,退回到各自的世界。那时,夜的沉寂里,虫声不响,花草不语,月隐云遮。故事跌入了深深的水底,一切仿佛是梦,只剩疼痛,格外真切。裙风少年误,相悦恨两路,昙花痛,掠过我眼中,昙花疯,跌入你胸口。相依为命的空,在隐隐捉弄。惊心不已。封存很久渐渐钝化的记忆,被兜头唤醒,惆怅、疼痛,卷土重来。

天下爱情大多相同。造化总是弄人,相遇却会擦肩而过,这最使人恸。这边是磊落少年青衫客,那边却已不是秋千架上春衫薄的女子。这边是使君未娶,那边偏偏罗敷有夫。这边是饱经世事沧桑的成熟男人,那边却是粉红衣裙双目无邪的妙龄少女。很多时候,只能挥挥手说拜拜,一脸的轻松,需要痛和沉默垫底。爱情因为夭折,而意外升华,如驻守在路边的灵魂,一遍遍问经过身边的行人:可否路过那个集市上的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个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昙花就如美好而纯净的爱情远去时,剩下的一个问候,隔山隔水的不知音讯。但是,昙花又是花草中的凤凰,撞进火堆里,又从火中飞出来,在心头筑窝、啼唱,从此不。

蒌蒿是菊科蒿属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不怕寒,也不怕热,只要是湿湿的土地,蒌蒿就能够长出新芽,冒出绿叶。北方的三四月间,就能看到蒌蒿,南方则会更早一些。新生的蒌蒿很早就是一种家常菜,苏东坡在诗里写道:“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肉是有毒的,而蒌蒿则是除了芦芽之外能解河豚之毒的佳品。蒌蒿的茎干老去时,不再适合人食用,就是喂马的好草料了。

小时候我吃过的蒌蒿,是奶奶把蒌蒿放在开水里滚过后,用盐拌好了,滴上芝麻油,当成山野菜来吃。那时候我还处于对野趣和人生都不知味的年龄,现在稍稍知味,想要再尝蒌蒿这样的天然余香,蒌蒿虽然年年都有,但是,奶奶已经不在了。

艾蒿是一种平凡的植物,没有妖娆的形体,也没有芳菲的花,但是,在古代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长得长久的植物,在祭祀时就越具有神性,而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静坐的。艾蒿就是这样的植物,它的淡淡的绿和轻微的香,遍地里旺盛而无声无色地长着。

故乡的人把艾蒿称作艾草。艾草从初春长到深秋时,割下来晒干,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存放到来年蚊虫纷飞的夏天,点着了,挂在门上,一缕缕淡轻的烟雾弥漫,既驱蚊,又避邪,还止痒。儿时的我身上起小疙瘩时,奶奶就用晒干的艾蒿熬水,擦到我病痛处,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消。现在,驱蚊和除痒,早不用艾草这样的东西了,这些回忆里的乡间旧事,想起来心里依然暗暗欢喜。

初夏时节,艾蒿的嫩叶子是饭桌上很美味的一道野菜,做成的艾蒿肉丸子,有艾蒿的绿,也有肉的香,细细地品,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萱草是象征男女之间爱情的花草。最初,它是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女子爱上了一个男子,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倾诉,久了,竟生出爱的病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总是让人感动。《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谖草有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我喜欢萱草自然生长的模样,喜欢它丛生的绿叶和奔放的花,碧青的,嫩黄的,鲜红的,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伤和痴迷而坚定的目光。萱草是爱的使者,这是不可否认的。

水草丰泽的水边,是萍这种植物丛生暗长的地方,这些阴湿的地方和连接天地的神秘之处更近,才让萍这样的普通植物有了成为古代祭祀物品的资格。萍就是今天说的水芙蓉。水芙蓉是一个被美和温软浸润的名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错误地把水芙蓉误认为是荷花,这是因为荷花也叫芙蓉的缘故。事实上,水芙蓉是属于南星科的浮水植物,荷花是属于睡莲科的,从生活习性上和生长形态上来看,只能说它们是近亲而已。水芙蓉的叶瓣浮在水面上形成的姿态,如同盛开的绿色的荷花,它的浓密的根系漂浮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下,是鱼儿们游戏的天堂。水芙蓉的骨子里有一种藏不住的野性,在阳光充足的水面上,它率性地把身影铺展到无穷尽的地方。

古人说美女是颜如木槿的。于是,在我意识里,木槿有着可以呼吸的肤色,有着含露的花,体态轻盈优美,仿佛凌风欲飞,举手投足,无不优雅,待人接物,无不迷人,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古人眼里的美女,即使用现在的标准,也一样是美女。

木槿是朝开暮谢的,瞬间之荣,来去匆匆,需要用怜惜的手,来挽留它难得一遇的美艳,需要用愉悦的心,欣赏那份美丽。虽然朝开暮谢,木槿却并不忧伤,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日日夜夜的循环。木槿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以高洁之姿,亭亭玉立。生活里,有幸遇到像木槿这样的女子一路同行,一定要珍惜。真的,木槿在植物里是兰心蕙质的大美女。

岁月如梭,匆匆而过。那些曾经爱得去活来的人,那些曾经黯然神伤的人,心中的花草仍然繁盛美丽么?当看见月光下美丽的花瓣和轻轻摇曳的绿草时,心会不会突然地痛起来?记忆里的姑娘,她仍然年轻么?美丽的容颜有没有被岁月划出深深的痕迹?

平凡的人若能拥有花草的性情,该是不错的。大自然那些花草的茎叶和花朵,伴着人的脚步声,都有着说不尽的丰美藏在里面。把心扉敞开,花草的芬芳如同看不见的流淌的溪流,冲洗我们在忙碌世事里因追逐而日渐麻木、粗硬的心。

我喜欢淳朴的直接往心里去的表达爱的方式,然而,我自己却总是不能够,也许是因为对自己要求苛刻,也许是因为我在感情表达上是迟钝而木讷的。但是,在我的眼里,花草在努力生长着,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美。

要说起来,花草的繁茂和凋谢只是人生中的瞬息,但是,它们却做得那么认真,虽然花草是沉默无语的,可它们却把生命的歌都尽情唱了出来。

在时光的长河里,花草是一个瞬息。其实,人不过也是一个瞬息。每个人内心的歌,都是唱给自己听。而每一棵花草也在唱歌,这些歌声时光是会倾听到的。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秘密,时光都是知道的,就像花草知道人间的事情一样。

《诗经》里有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自己爱慕的人不在了,打扮得再美也没有意义’。 是哪句?

士为知己者,女为悦己者容。

《卫风·伯兮》,即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诗经》中表达的爱情淳朴自然,表现手法有含蓄婉转,也有真挚直白。《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直接的言语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的忠贞不渝,丈夫从军,妻子情愿蓬首以待,因为再没有人可以让她为他梳妆打扮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解读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解读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丈夫服役去了前方,不知日子多么久长,什么时候才能回乡?鸡儿已经进了树窝,夕阳西下暮色茫茫,牛羊成群下了山冈。丈夫服役还在远方,教我如何不去怀想!

丈夫出门前线打仗,不知多久岁月悠长,什么时候欢聚一堂?鸡儿栖息上了土桩,日落西山夜色茫茫,牛羊归来人圈繁忙。丈夫服役还在远方,愿无饥渴早日还乡!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先民的生活,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以音乐名称用到文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曲式、曲调。“雅”,是正,当时的普通话、官话,称“雅言”。“颂”,主要是一种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是向祖先神灵报告王侯功德的赞美之词。

周初文、武、成、康四王时代的作品,是“正经”,之后的作品是“变经”。周南、召南是“正风”,其他十三国风是“变风”。

“王”,指东周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据朱熹解释,东周王室已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称“雅”,而称“风”,但因仍保持王号,所以不称“周风”,而称“王风”。

战乱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周初分封大小诸侯国一千八百个,春秋只剩下三十几个,可见兼并之烈,可见出统一趋势。

中华民族天生是诗的民族,战乱不断,吟诵不断,本性中带着诗情。大部分诗是在田野民间传唱,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有男性,也有女性。本诗就是女性或从女性视角所吟诵的一首诗。

类似的诗在《诗经》里还有许多,比如《卫风·伯兮》,女性或从女性视角诉说自己无心修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为适容?”再比如《周南·卷耳》,则是恨不得跑到山上、跑到军营里去看服役的丈夫:“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诗明写思念丈夫,暗写战争之多。这首诗也是最早的望夫诗。《楚辞·九歌·山鬼》塑造了望夫形象。周秦以来,各地出现望夫石、望夫山,反映了无数的战争、徭役使夫妻生离别的事实:“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这首诗相思稳重深厚,丈夫从军出征保家卫国是分内之事,在家的妻子也觉得丈夫上前线打仗是天经地义的。见出先民们哀而不怨原始天然的心性。

落日衔山,暮色苍茫,鸡栖敛翼,牛羊归舍。这首诗借身边鸡牛羊起兴,写夕阳西下的依恋情绪,是对农村生活有着真切体会方能写出的。

《诗经》时代是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先民不满荒野和洞穴,才有了建筑文明;不满狩猎和采集,才有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时代,中国人眷恋土地,因为土地上有他们的庄稼、房屋和牛羊。

羊,秉性温顺,体现农业文明的个性。《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商代牛、羊常用作宗庙中祭祀的祭品(《礼记·王制》:“大夫无故不杀羊”)。到春秋时期,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国语·晋语》:“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

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陕西半坡遗址中都发现了原鸡的遗骨。

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悠长。如东汉初年班彪“日晻晻其将暮,睹牛羊之下来”(《北征赋》);如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如杜甫诗“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扉”(《日暮》);如辛弃疾诗“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踏莎行》)。

清许瑶光对这首诗做了概括:“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正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再读〈诗经〉四十二首》)

先民时代,满目是大片绿色的原野,由于不满大自然的黑夜,才有了烛光。是对星光和月光的补充,打破了大自然在时间上对人的限制。

黄昏时刻最能触发人们的思绪。夕阳作为载体,承载了许多内涵。正如初唐诗“白日依山尽”。“依”,是紧贴、不愿离去的意思,包括了夕阳依依不舍的无限眷恋,也是诗人自己情绪的反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小处说是夕阳黄昏,一天过去。大处说是人生迟暮,一生将尽。再大处说,不只是个人自叹,亦是叹整个唐朝之衰。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写一个朝代的过去。六朝时人来人往的朱雀桥,如今长满了野草,恣意地开着花,昔时王谢家族车水马龙的景象衰败,只有西天一抹斜晖残照乌衣古巷。

羊牛下来,鸡栖于埘,都有时间,都有规律;君子于役,归期未卜,却没有时间,没有规律。这是第一个对比。

时间就是规律。掌握了时间,也就是掌握了规律,掌握了秘密。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什么?时间!能战胜时间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思念,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寂寞心。

暮色越来越浓,思绪越来越长。夕阳西下,鸡儿进窝,成群的牛羊归圈。和平家园的美好景象,和“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忧心烈烈,载饥载渴”的征程形成了对比。这是第二个对比。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是对亡妻的直白,是现实主义,是天人永隔。“日之夕矣”,不知活,但还有活的希望。“君子于役”是隔,不知年月的隔。

羊牛下来,亲人杳无消息。日之夕矣,天近黄昏,希望破灭,又是一天。日之夕矣,还有希望,还有希冀。这是第三个对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然对从军生活厌倦,可是并不直接反对战争。真是哀而不怨!

战争残酷,家园和平,又需要战争。主妇心里也平静,思念也只是叮咛丈夫要注意日常饮食。战争是需要的,支持丈夫去前线,思无邪。日子一天天地过,思念一天天地长,但是真的哀而不怨。这是第四个对比。

春秋无义战,战争无休止。居家的农妇思念丈夫,丈夫在外是什么情况呢?

《豳风·东山》,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的路上的复杂感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邶风·击鼓》,是写丈夫在战场上想起与妻子分别时的誓言:“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丈夫归来是怎样的情境呢?我们且看东汉古诗《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兵十五岁当兵离开家乡,八十岁才退役回到故里。半路上碰见乡亲,问家里还有哪些亲人?乡亲告诉他,他家里人早已光,墓地上种满了松柏。老兵进门看见野兔钻进狗洞,野鸡从房梁上跳下来。院子里自生自长着谷子,井台上长满了葵菜。用野生的谷子做熟了饭,用野生的葵菜炒了菜。饭菜熟了想先祭奠一下去亲人,可是哪个坟里埋的是自己的亲人?出门看看全村无人可问,只有任泪落满衣裳。

十五从军征也是无可奈何,此情何堪,欲祭奠无人。生不能见面,不能祭奠,为人子者,何以为心!这个老兵还保持着淳朴醇正的心,还记得祭奠老人。又可见六十五年军旅生涯无时不在思念亲人。

“东向看”,是任指一方,并不是专指东方,是以偏代全的笔法,孔子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返”,举一反三。不只是老兵一家,全村皆如此。以一家而写全村,写全国,这是部分代整体的写法。真是无可奈何!

十五从军征,一个老兵联想起千千万万老兵,老兵的无家可归想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从北朝乐府民歌“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到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再到纳兰容若“万里西风瀚海沙”,莫不如是。

我们深深同情“于役”的君子,我们更深深同情居家的女诗人。

蓬首的意思蓬首的意思是什么

蓬首的词语解释是:1.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蓬首的词语解释是:1.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拼音是:péngshǒu。结构是:蓬(上下结构)首(上下结构)。注音是:ㄆㄥ_ㄕㄡˇ。

蓬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引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晋书·王徽之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孀居永日,蓬首终年。”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箸斛概》:“一男子蓬首黑面,顾张而笑。”

二、国语词典

语本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传》:「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也作「蓬发」、「蓬头」。

三、网络解释

蓬首蓬首,汉语词汇。拼音:péngshǒu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关于蓬首的诗词

《古意·蓬首寒机女》

关于蓬首的诗句

蓬首春风未欲梳蓬首窗下读任他蓬首

关于蓬首的成语

蓬首跣足断梗飞蓬蓬蒿满径蓬间雀断梗飘蓬蓬首垢面桑户蓬枢

关于蓬首的词语

断梗飞蓬蓬首跣足悬圃蓬莱首如飞蓬席门蓬巷桑户蓬枢花貌蓬心孤蓬自振蓬间雀蓬户桑枢

关于蓬首的造句

1、一群身披兽皮,蓬首垢面的野人把他围了起来,尹国定了定神,说道这是哪里啊?我迷路了。

2、如果没有小梅一路上的悉心照料,他只怕早已是衣衫褴褛蓬首垢面了吧。

3、这几个孩子近乎蓬首垢面,穿着乱七八糟的衣裳和破烂的名牌球鞋,一看就知道这些行头大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4、青年男子走后不久,马车开动,小丫头撅嘴看着林泽,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实在看不出这个蓬首垢面,要多狼狈有多狼狈的小子有什么了不起的。

5、虽然他们个个衣服脏破蓬首垢面,但个个面上堆笑,手里拿着乞讨或捡来的食物非常地开心。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蓬首的详细信息